?

“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體育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考

2023-05-30 18:54徐蘆荻
當代體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健康中國體育運動體育課

徐蘆荻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聯合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是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際承諾的重大舉措。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边@份綱領性文件,將人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明確提出了要把健康教育作為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又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更為具體和詳細的指引,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的學校體育工作。以上兩個文件,在我國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的當前,意義重大,對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的學校體育工作,意義重大,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和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1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國家政策性文件對于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要求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薄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從教學改革、辦學條件、評價機制、組織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到2022年,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钡闹饕繕?。對于學校體育工作,尤其是高校體育工作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不加以重視并開始著手逐步落實,就有可能無法達到國家政策的相關要求。

2 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

2013年2月25日的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指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扭轉學生體質與健康持續下滑的狀況,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2014年公布的我國國民體質監測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的大學生群體身體素質狀況與2010年相比,仍呈繼續下滑的趨勢。整體看,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堪憂,扭轉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下滑的趨勢,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此,我們通過文獻研究的方式,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總結出以下幾條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2.1 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參與意識不強,鍛煉習慣不佳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兩份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中,均對青少年學生體育運動時間有詳細要求,要求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從目前來看,多數學生尚不能達到這個標準,從我校目前的情況看,除平均每周一次,每次6分鐘以內的晨跑鍛煉外,并未對學生的體育課外活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硬性約束,即使是平均每周僅一次的晨跑鍛煉,也有不少學生一個學期下來參與次數為零。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級中等教育階段中,體育教育的硬傷仍然是存在的,表現為重知識教育,輕體育教育的特點,體育課教育教學被簡化,體育課教學時間被擠占,國家雖然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在一系列的升學考試過程中進行體育考試加試,但效果有待觀察,是否出現專門的為加試而應試性的教學、突擊性的強化,體育技能發展不夠,體育興趣培養不足,終身體育習慣無法養成的現象,仍需要進行調查研究和綜合評估。當下的情況是,在經歷了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長達12年的體育教育教學后,大多數學生仍未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除了被動要求而參與每周必上的兩節體育課教學外,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運動技術水平不高,甚至在大學階段,出現了體質健康水平的下降。筆者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經常聽到有學生說,目前的身體素質測試成績,如立定跳遠、1000米等,要比中學階段最好成績差,也有大學三、四年級的同學說,在結束了大學前兩年的體育課程學習后,就很少再參加體育運動,這種現象是令人擔憂的。

2.2 “信息化”時代成為學生不良生活方式的誘因

目前,我國已經處于“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令一方面,也對傳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沖擊。在“信息化”時代到來之前,青年學生最常見的休閑娛樂活動之一,就是邀約三五好友,一起參與各類體育運動,筆者是90年代末進入體育學院讀書的,在讀書期間的周末,也時常去周邊的高校尋朋訪友,當時各個高校的體育場地在周末時間人是很多的,在一些高校內,體育教師甚至搞起了交誼舞的培訓,報名者相當踴躍,體育在這里體現得不僅是健身功能,還體現了社交功能,滿足了青年學生“歸屬與愛的需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腦和電子游戲的普及,青年學生的社交模式和休閑娛樂活動模式有所改變,他們越來越多的將時間花費在通過計算機和網絡與他人進行社交和游戲的活動中去,甚至沉迷于信息洪流所構成的龐大的碎片化信息和網絡游戲帶來的快感中,網絡游戲的開發者們,在設計開發一款游戲時,會深入研究人性的特點,盡可能的貼合游戲參與者的興趣,其目的就是使人沉迷于游戲而流連忘返。因此,這些活動占用了他們大多的時間,除了把他們綁定在電腦桌前,無法參與體育運動外,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活作息時間、飲食時間的紊亂,造成了身體素質水平和健康狀況的下降,嚴重影響了包括體育課在內的課業任務的完成。筆者曾長期在學生工作部門任職,任職期間,每年都有一定比率的同學為沉迷網絡而造成了多門功課不及格和重修,有部分同學因此一蹶不振,出現中途退學和畢業時因為學分不夠無法拿到畢業證書的現象。體育運動如何能滿足青年人的需要,吸引青年人的參與,讓青年人在鍛煉身體、在揮灑汗水的同時,不僅體驗到身心愉悅,還能體驗到歸屬與愛,體驗到成就感、榮譽感,是體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拿出與電腦游戲研發者相同的熱情,來對校園體育教育工作進行升級。

2.3 體育課程的開設方式和評價方法有待優化

傳統體育課教學,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教學。在具體形式上,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主要有兩種類型,以自然班為單位的綜合體育教學和以專項為模塊的分班教學模式。傳統的體育課教學對于學生體育運動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對于學生的認知、心理情感和行為表現重視不夠,對于學生與學生之間運動技能水平差異化重視不夠,不利于培養主動鍛煉習慣,主動進行運動技術學習的意識,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了部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止于服從教師指令的被動狀態。根據李玲英的調查研究,大學生每周兩學時的體育課,從每次活動的持續時間看,有60.3%的學生活動時間在30分鐘左右,其中在35分鐘左右的占37.6%,按有效密度35%計算,學生每周運動參與的時間不超過40分鐘,在對于“身體不好的原因”進行選擇時,88%的學生選擇了“缺乏體育鍛煉”,說明學生普遍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在對于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進行選擇時,有64%的學生選擇“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我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雖然配合教務部門,完成了學分制改革,實現了以專項為模塊的分班教學,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指令性教學方式,對于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分組分層不夠,學生運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度欠缺,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運動強度與國家政策要求有差距,體育課程改革是新形勢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4 其他因素

受學生歡迎程度比較高的運動項目場地器材受到限制,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是限制學校體育水平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其他因素。

3 對策與建議

對于提升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水平,提高高等學校體育課內課外活動的學生積極性與參與度,并以此為依托扭轉學生體質與健康持續下滑的狀況,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華東師范大學的賈于寧對于對上海市10所參與“大學體育個性化”改革項目的試點學校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研究顯示,各校學生對于本校公共體育改革開展狀況的總體滿意度、課內滿意度、課外滿意度的前兩名,均為東華大學和上海外經貿大學,前5名中均包括東華大學、上海外經貿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大學,其中東華大學遙遙領先。通過對于全國和上海市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所獲得的經驗,總結對策與建議如下:

3.1 發揮傳統體育課在“三基”培養方面的優勢

以體育基礎課的形式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水平?!盎A不牢,地動山搖”,針對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造成學生目前普遍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水平趨勢性下降,運動能力不強的現狀,大學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或者第一年,宜采用體育基礎課的形式,在體育課程中,設計較高的訓練強度和訓練密度,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水平,提高學生運動能力為主要目標實施統一的課程教學,在課余時間,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類校內體育社團活動,使學生在進入專項選修前打好基礎,做好準備,熟悉在學校開展的各類體育運動。

3.2 提升專項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提倡課內分組教學,并逐步發展為課程分層教學。高等學校招生生源來自于全國各地。體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之間,身體素質水平和體育技能水平差異是比較大的,來自相同地區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也因人而異,存在差異。在體育專項選修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專項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可以自發的組織和參與對抗水平較高的體育比賽,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卻還要從最基礎的技術開始學習,需要在基本技術上進行大量的重復練習。因此,在專項選修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運動技能水平不同,在課內分組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為課程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多個層次的班級,在滿足水平較差同學基本技能學習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的同時,為水平較高的同學創造高質量的活動和競賽平臺,避免了各水平層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干擾,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課程分層教學,在高校的非體育類公共課教學中并不鮮見,在體育類課程教學中,還比較少,但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是非常有必要的,進行課程分層教學,對體育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效果顯而易見。

3.3 積極進行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建設

實現大學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建設,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和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參與度。體育俱樂部是以增進身體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水平而組織起來和睦的進行持續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產生于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長,也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革——舊貴族的衰落和中產階級、工人階級的興起,使得體育參與的意愿和能力都大大增強了,于是體育俱樂部應運而生,成為了人們為了參與體育、鍛煉身體、發展社交、融入社會而自發建立起的共同體。學校的體育俱樂部教育受此啟發而展開,與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相比,體育俱樂部教學更具備了自發、自主、自愿的特征,并強調在體育活動中團結、協作、奉獻的人文精神,讓青年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在揮的同時,能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體驗到歸屬感、成就感、榮譽感,增強體育運動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健全體育鍛煉制度,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和俱樂部,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合理安排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上海市10所參與“大學體育個性化”改革項目的試點學校也都在進行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嘗試,其中,東華大學的體育課程總體滿意度、課內滿意度、課外滿意度三項指標均排在第一名,顯著優于其他學校,東華大學采取課內教學與俱樂部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開展了31個俱樂部的專項課程,在所有試點學校中開展的俱樂部課程教學數量最多。

體育俱樂部課程教學,有利于打破學生課內、課外體育活動之間的藩籬,有利于實現大學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的目標。多樣化的項目設置和靈活的組織方式,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讓俱樂部中運動水平高,組織能力強的同學,通過傳幫帶作用,使得體育俱樂部課程能吸納和組織更多的學生同時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有利于達成國家政策要求的學生每天參與體育鍛煉1小時,每周保持三次以上中等強度體育活動的指標。

體育俱樂部課程教學,對于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構成更加多元化。從以往的重視體育技術、技能、體能指標的硬性評價,轉為體育技術、技能、體能指標和學生的運動參與、情感反應、發展狀況并重的評價方式,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為教師評價和運動訓練和競賽的組織者、參與者共同評價、相互評價,考慮到了俱樂部參與者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發展狀況,更為公平合理。

3.4 繼續加強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廣大師生的體育運動場地器材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距離國家對高校體育工作建設的要求,尚有差距,需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投入。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兩份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既給高等學校的體育工作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也給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契機,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我們必須應難而上,以創新理念推動學校體育工作改革,開創體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上海商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猜你喜歡
健康中國體育運動體育課
體育運動
體育課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健康中國”是對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
上好期末三節體育課
"三個結合“上好室內體育課
一堂遺憾的體育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