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時空觀念,落實核心素養

2023-05-30 22:25李桐柏
高考·上 2023年1期
關鍵詞:時空觀念教學探究高中歷史

李桐柏

摘 要:課程標準提出核心素養是歷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時空觀念作為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是諸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也是決定學生歷史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高中歷史學科內容跨度較大,涉及的內容也是比較復雜的,通過時空觀念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銜接起來,形成知識體系。然而以往教學中教師對核心素養的內容往往并沒有落實到位,導致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受限,影響學生學習綜合效果的提升。本文從高中歷史學科時空觀念入手,立足核心素養多樣化內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與活動模式,力求通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平臺的搭建,有效培養高中生的時空觀念,從而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帶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綜合質量的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教學探究

時空觀念是高中歷史學科素養的奠基石,但是以往歷史教學中往往忽略了時空觀念的培養,教師教學思路單一、教學方式相對局限,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關注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建構能力,以及對歷史學科知識的總結及應用能力。將時空觀念的培養融入歷史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更進一步為學生打造不同的學科活動平臺,在多元化活動中帶動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提升,從而更進一步促進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綜合質量的提升與發展。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培養原則

首先,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要堅持整體性原則。歷史本身就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特征,其本身就與斷裂化、孤立化、碎片化等相對,但是從以往學科教學活動中不難發現,教師往往忽略了歷史知識之間的銜接性以及整體性,忽略了時空觀念中的時間、空間之間的密切銜接;尤其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處于拋開空間談時間的狀態,割裂狀態下學生的學習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處于無效或者低效的狀態下。比如:《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學中,學生往往習慣于將眼光局限于當堂課中,忽略了清朝時期的鼎盛與危機和國際發展之間的關系,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忽略了中國與世界歷史之間的關系,影響了學生時空觀念的形成。

其次,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要堅持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學生時空觀念培養過程中關注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能夠提高學生歷史時空綜合論述的能力和獨立探究的能力;歷史是在不斷發展的,學生在分析歷史、感受歷史的過程中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比如: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政治制度的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獨立存在的,政治制度的演變與發展本來就是與經濟、文化、民族、地域等因素是相關聯的,因此在政治制度的發展研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時空的框架下辯證地對某一個時期政治制度的發展進行探討,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政治制度的解讀能力。

最后,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要堅持科學性原則。時空觀念包含時間、空間兩方面的內容,那么無論在什么樣的內容闡述過程中都要堅持將兩者科學融合,比如:《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這一章節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中國古代歷史紀年表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同時也要在世界范圍內了解這一期歐美等國家社會發展的重大變化,從空間和時間方面引導學生從整體考慮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歷史學科學習的綜合質量。

基于上述幾方面原則,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既要立足核心素養的內容,又要從多方面入手搭建課程體系;從課前準備環節開始,到課堂教學再到課堂教學評價環節,搭建系統的教學體系,從而更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制度,立足時空觀念,將學科素養融入每一個環節中,從而實現高中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以往應試教育理念下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往往對時空觀念比較忽略,高中歷史學科素養包含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以及時空觀念等,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關注的是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幾方面內容,對時空觀念處于忽略的狀態。尤其是在以往講述類型的課堂教學中,時空觀念更是容易被忽略或者出現割裂時空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處于“碎片化”狀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同一時間段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性無法串聯起來,甚至會出現斷層的現象。

其次,教師教學過程中對歷史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的方式相對單一,通過以往歷史課堂觀察,以及對教師的調查不難發現,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示只針對時間觀念進行培養,對于空間觀念并沒有足夠的關注度,割裂了學生歷史時空觀念中時間與空間之間的根本聯系,因此出現學生歷史史實不清晰的現狀,割裂了時空的整體性。

最后,從歷史學科教學內容分析,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思路相對局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眼光總是盯在某一堂課的內容上,忽略了較長時間段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并沒有充分地建立起來,從而影響了對歷史時空的整體性影響,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也產生了非常不利影響。

基于上述幾方面問題,立足核心素養通過時空觀念,全面分析高中歷史學科教學,從多維度構建多元化的歷史學科活動平臺,更進一步推進學生綜合素養,以及歷史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時空觀念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策略分析

(一)課前預習——基礎

高中階段歷史學習的內容逐漸復雜,很多知識之間的銜接、事件之間的關聯也都是非?!半[秘”的,因此課前預習就成為提高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質量的關鍵。

以“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堂課預習為例,結合課程標準以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首先從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等幾方面制訂了預習計劃:

課程標準目標從認識明朝封建專制發展和世界形勢變化對明清發展的影響入手,引導熟悉明朝統一全國和邊疆的相關措施,認識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鞏固、發展等多方面的知識與內容。

核心素養目標從歷史學科五方面內容入手,其中時空觀念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明朝建立到清朝統一過程中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等[1]。

基于上述兩方面因素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借助時間軸的方式,將這一階段的內容放置在更廣的時間、空間范圍內進行分析。比如:通過歷史時空脈絡梳理的方式,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滅亡—1402年靖難之役—1405-1433年鄭和下西洋—1557年明蒙和議—1616年后金建立—1636年后金改清—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學生從預習開始就能夠將這一階段的內容放置在更加廣闊的歷史范圍內進行學習。學生在時空坐標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全面或者丟失部分內容的問題,那么在后續導學案內容的設計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時間軸創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不同維度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預習,比如:明朝政治制度、明朝的對外關系等。

立足時空觀念,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從不同維度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融入預習清單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以時間為切入點,從空間角度入手對明清時期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更加綜合的分析,學會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通過預習建立起良好的歷史學習觀念與習慣,為后續的高效學習奠定基礎[2]。

(二)課堂教學——關鍵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關鍵步驟,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歷史課堂活動的組織要立足新課程標準要求,從知識、技能、情感等三方面打造符合學生需求創造探究性學習與活動平臺,從而更進一步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1.預習檢測

例如:《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一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課前預習的情況,借助時空坐標圖進行預習內容的檢測,在預習檢測的過程中,一般以縱向時間軸為基礎,重點考查的是學生對于本堂課的內容有沒有初步的了解,能不能明確此堂課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如:以時間順序闡述本時期清朝的大事件,并結合自己列出的大事紀年表分析此時清朝統治者面臨了什么樣的危機等,力求能夠達到通過預習檢測串聯本堂課所學內容的目標,為后續的課堂探究奠定基礎。

2.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是學生能力提高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主要措施,同時也是立足時空觀念提高學生史料分析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搭建多方面的情境,從多維度入手,從時間、空間、橫向、縱向等多維度入手,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歷史學科綜合素養,從而更進一步推動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一節內容為例,從核心素養的五方面內容入手,設定詳細的教學內容,其中時空觀念方面的目標就是要認識清朝從鼎盛走向危機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抓住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等。因此在具體探究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時空圖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等進行橫縱向的比較與分析,通過對歷史的解讀、材料的分析等,建立起系統的核心素養觀念。比如:通過時空坐標的方式對康乾盛世階段內容進行整理,從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開始到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再到1689年尼布楚條約的簽訂,1727年派駐藏大臣,1757年擊敗準噶爾部噶爾丹,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再到閉關鎖國……在清朝的統治下,我國歷史上出現了一次鼎盛的發展階段——康乾盛世,這一階段維持了將近200年的穩定局面,同時這一時期的疆域版圖也為近代中國的領土奠定了基礎。上圖以時間、事件為發展線索,在總結過程中不難發現,經過清朝的統治,中華民族整體的發展趨于統一,凝聚力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閉關鎖國的政策給清朝的統治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也成為鼎盛發展到危機的關鍵因素。

隨后教師又拓展了探討的范圍,從上圖中的中國范圍內拓展到世界范圍內,一方面豐富了時間軸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對歷史學系的思路與思維,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也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探討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結合圖表內容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串聯、表達的過程中建立起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也能夠將這一時期的歷史放置在世界范圍內,從而更加系統地對清朝時期各方面的發展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世界范圍內思考這一時期清朝發展情況,按照上述時間軸事件順序,將國內外同一時間、空間發生的事件串聯在一個時間軸上,比如:1644年清軍入關前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權利法案》正在推行……立足時空觀念,分析中國明清代史,更能明白明清時期的中國為什么會與世界脫軌,進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西方列強爭搶的蛋糕。明末清初時期的中國,國力依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也是在這個關鍵時期,中國和世界擦肩而過了。當歐洲啟蒙運動如火如荼時,此時的中國正是“八股”盛行的時代,程朱理學,之乎者也,整個中國的文化界陷入了一潭死水的局面;當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應運而生,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脫胎換骨,步入全新的時代,此時的明清政府卻閉關鎖國,依舊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自信,閉門造車,與世界發展脫軌,最終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對象。

(三)輔助活動——保障

輔助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利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措施,在輔助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善于通過學生熟悉或者感興趣的內容帶動學生對其他內容的學習興趣[3]。比如:結合學生對“帝王”的興趣,以及朝代順序表的內容,對清朝入關前后的帝王進行在位時間的總結,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名號、廟號進行歸納,以皇帝順序表為基礎,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為基礎,結合表格內容可以說一說每個皇帝在位期間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教師可以通過橫向、縱向歷史串聯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放在不同的時間軸上進行問題的分析,例如:橫向分析時,可以分析某個歷史事件產生時,世界歷史上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這些事件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系,相互之間又有哪些影響等,從而引導學生拓展歷史學科學習的思維與方法。

從上述幾方面分析,立足時空觀念落實核心素養是一項綜合型的教學任務,通過在課堂各個環節中落實核心素養,將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與高中歷史學科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機的融合,更加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從而更進一步推動學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學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當前時空觀念培養的問題入手,明確當前時空觀念培養的原則,再將時空觀念的培養貫穿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輔助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與活動環節,從而更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多維度入手打造多元化的歷史學科學習與發展平臺,更進一步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將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與歷史學科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實現推動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綜合素養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盧學儒.課堂內外的高中歷史時空觀念培養探究[J].科教文匯,2022(3):125-128.

[2]關歡歡.時空觀念引領下的高中歷史數字地圖使用探究——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12):74-76.

[3]周群美.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以高一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為例[J].高考,2021(22):145-146.

猜你喜歡
時空觀念教學探究高中歷史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鏡頭中的組詩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時空觀念”設計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