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基本經驗

2023-05-30 10:48易開發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

易開發

〔摘要〕 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是任何一個政黨或集團奪取政權和維護統治的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就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在實踐探索中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主要包括: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堅定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政治自覺;針對性推進黨的建設,強化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主體力量;因時因地發展理論話語,夯實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思想基礎;推進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打造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有力抓手;始終堅持人民價值取向,厚植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群眾基礎;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確立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制度保障。這些寶貴經驗不僅推動了井岡山時期的革命斗爭,而且能為新時代加強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歷史借鑒。

〔關鍵詞〕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D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1-0034-08

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薄?〕420這表明統治階級之所以能夠成為統治階級,一方面是基于物質主導力量的政治統治,另一方面則是基于精神主導力量的思想統治。對于一個欲進行革命、推翻現存政權而建立新政權的無產階級政黨來說,通過各種手段“在贏得政權之前開始行使‘領導權”〔2〕38,行使“智識與道德的領導權”〔2〕38,是獲得統治權的首要條件。也就是說,意識形態領導權是無產階級政黨取得政權的必要條件,需要無產階級政黨以自身的思想理論、組織體系、意識形態等對社會成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使人民在思想上認同其意識形態,進而在實踐中積極投身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革命。在無產階級政黨取得政權后,“也必須繼續以往的‘領導”〔2〕38,不斷為政權的鞏固夯實思想基礎。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失敗后,全國革命形勢低迷的狀況下,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它在地理上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主要包括“江西的寧岡、永新、遂川、蓮花,湖南的酃縣、茶陵等縣,全盛時期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3〕1,在時間跨度上一般界定為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因而這一時間階段也常被稱為井岡山時期。在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既要應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內部思想混亂、組織不純、力量不足等狀況,又要應對國民黨的圍剿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可謂艱苦異常。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此情勢下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緊抓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在軍民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意識形態工作,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下一心,軍民共同投身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事業,增強了黨的影響力,維護了革命政權。同時,我們黨也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經驗。系統梳理和總結井岡山時期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經驗,將有益于豐富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相關研究,為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一、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堅定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政治自覺

馬克思指出:“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實,就不可能消滅自身?!薄?〕聯系其上下文,此處意在說明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就必須充分實現思想解放,必須打碎現存統治階級的思想禁錮,必須在革命中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在接受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對此深表贊同,如瞿秋白認為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是“新階級取得政權的預備”〔5〕556,是“革命及其他變革的必要的助緣”〔5〕556。此外,他還強調文藝工作者和革命知識分子在無產階級政黨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實踐中他面向工人群眾開展了諸多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活動。這表明在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人就開始重視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問題。到了井岡山時期,黨在艱苦的革命環境中進一步增強了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自覺,從明確認知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大作用、堅持黨管意識形態、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等方面推進了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

第一,明確認知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大作用。大革命失敗后,經過一系列反思,我們黨走上了在農村地區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黨員的成分構成也隨之有所改變?!皳?928年黨的六大時統計,黨員成分為農民占黨員總人數的76.6%、士兵占0.8%、知識分子占6.9%、其他成分占4.8%,工人只占10.9%。到1929年6月黨的六屆二中全會召開時,工人黨員占黨員總人數的比例又減少到7%?!薄?〕289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而言,當地的黨員基本以農民為主,思想水平參差不齊,理論素養和理想信念有所缺失,存在著流寇主義、盲動主義、機會主義、絕對平均主義等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此外,處于困苦物質生活中的軍民還面臨著頻繁軍事斗爭的威脅。這些因素耦合之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革命事業有著莫大危害,其中1928年發生的“八月失敗”就是血的教訓。對于這些問題,毛澤東深刻認識到“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77這一認識明確了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對于革命事業的重大作用,引起了廣大黨員干部對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重視。

第二,堅持黨管意識形態。經歷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以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無產階級領導是革命的唯一關鍵”〔8〕55。這個領導不僅是對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領導,還包括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科學分析和深入思考,認為這是“與無產階級的斗爭組織(無論是階級的組織——工會,與階級先鋒隊的組織——共產黨,或它的武裝組織——紅軍)不相容的。軍委、前委分權的形式所以不能存在就是這個理由”〔8〕74。對此必須“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8〕81,領導好意識形態工作,增強黨的意識形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如此才能保障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長久存在,為革命事業迎來新高潮做好積極準備。

第三,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主動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科學分析軍民內部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同時,中國共產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來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發揮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模范示范作用,以言傳身教成風化人。此外,還根據現實條件和革命需要創新意識形態理論和話語,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意識形態宣傳和教育工作,在實踐中積極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進行斗爭,主動回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軍民的種種疑慮和擔憂,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形態的解釋力、親和力、引領力,以“積極口號積極精神”〔8〕54武裝和領導廣大群眾,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占領了意識形態陣地。

二、針對性推進黨的建設,強化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主體力量

意識形態領導權并非自然而然、輕輕松松就能取得,其關鍵在于人,在于欲取得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階級、政黨或社會集團充分發揮其能動性,通過生產先進的“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1〕180,積極借助各種手段向人民進行意識形態灌輸,并在諸多意識形態間的競爭中最終獲得廣大人民的認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以實際行動對此觀點予以確證和踐行,在組織、思想和紀律方面有針對性地推進黨的建設,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主體力量。

第一,加強組織建設,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領導力。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各地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在決定進行工農武裝割據后,利用國民黨反動軍閥內訌之機先后奪取井岡山地區數縣之地,到1928年2月已“在茶陵、遂川、寧岡三縣建立了紅色政權,根據地范圍已擁有寧岡全縣,永新、遂川、蓮花、鄙縣、茶陵各一小部”〔9〕12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黨的各級組織也隨之得以恢復、整頓和發展。同時,“支部建在連上”和黨代表制度也逐漸得到落實,紅軍中的各級黨組織日益健全。這使得黨的組織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逐漸生根,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初顯成效。在革命形勢快速發展之際,“八月失敗”如當頭棒喝,使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對當時黨的組織建設工作進行反思。1928年10月,《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明確討論了黨的組織建設問題,認為“過去黨的組織擴大,完全只注意數量的發展,沒有注意質量上的加強”,“這樣將使黨的組織破底,其結果必變成不能斗爭的黨”?!?0〕632于是毛澤東領導開展“洗黨運動”,解散問題嚴重的黨組織、剔除不合格的黨員和革命投機分子、對黨員重新進行登記造冊、嚴格限制黨員成分、規范黨員發展程序。如此“黨員數量大為減少,戰斗力反而增加”〔7〕75,不僅純潔了黨組織,提升了黨的組織力和領導力,而且極大地遏制了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產生和傳播??偟恼f來,通過健全黨組織架構,純潔黨員隊伍,黨強化了意識形態工作主體隊伍的建設,為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供了組織力量,提升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領導力。

第二,加強思想建設,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行動力。井岡山時期,強化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其重要內容是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行動力,以黨的意識形態引領軍民英勇進行革命斗爭。這“首先必要使全體黨員有正確的政治認識,對于黨之一切理論及策略的路線,都有充分的了解”〔11〕41。然而,黨內一度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阻礙了黨領導的革命事業的發展,制約了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展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此作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必須加強思想建設,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8〕94,積極開辦黨團訓練班、建立軍官教導隊、嚴格組織生活、編輯和出版各種黨內教育刊物、開展各種政治談論學習活動、進行個別談話教育、舉辦游藝活動等,以定期或不定期、系統或零散的形式對廣大黨員進行政治理論教育、階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當前革命形勢和政策路線教育。通過黨的思想建設,遏制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泛濫,提高了廣大黨員和紅軍戰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使黨的意識形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被普遍接受,提升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行動力。

第三,加強紀律建設,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示范力。嚴明的紀律和規范是中國共產黨及紅軍贏得群眾信任和認可的重要前提,也是彰顯中國共產黨及紅軍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重要載體。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之初,廣大人民還未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加之紅軍人員來源復雜,包括農民、游民、舊軍隊、土匪等,政治上和思想上較為混亂,紀律意識和生活作風較差,“侵犯群眾利益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12〕197,極大損害了黨和紅軍形象,對黨的意識形態的傳播和革命事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強調“紅軍紀律是一種對群眾的實際宣傳”〔8〕98。于是在加強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之外,著力加強紀律建設,先后提出了體現中國共產黨根本性質和宗旨的“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并通過紀律檢查組、士兵委員會督促黨員和士兵遵守紀律,對違規違紀的黨員和士兵則依據相應懲罰條例進行懲處。在這些紀律要求被貫徹到行動中后,黨群關系、軍民關系得到顯著改善,廣大群眾逐漸相信中國共產黨是為廣大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黨,相信紅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正如紅軍戰士所言,“群眾再看到我們,不僅不跑,還主動幫助我們調查土豪地主壞分子,配合我們開展工作”〔12〕199,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也得以有效展開,為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供了主體示范力。

三、因時因地發展理論話語,夯實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思想基礎

意識形態領導權實質是一種政黨引領人民思想和行為的軟權力,表現為人民對某個政黨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話語的自愿認同和服從。故而,某個政黨要獲得意識形態領導權,就必須保證其意識形態理論及話語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憑借其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理論自覺性,根據革命形勢變化和現實需要與時俱進地發展意識形態理論,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豐富意識形態話語形式,有效增強了黨的意識形態的解釋力、戰斗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一,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增強黨的意識形態的解釋力和戰斗力。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內仍然堅持以蘇聯的“城市中心論”為主導進行革命,在城市敵強我弱形勢下各地革命迅速被國民黨反動派鎮壓,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陷入失利。于是,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征程。當時黨內外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能否長久存在和發展抱有疑問,尤其是在“八月失敗”和國民黨第三次“圍剿”后,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質疑一度甚囂塵上。能否有效回應這些質疑的聲音關系到黨能否確立意識形態領導權,關系到革命事業能否持續推進。在此背景下,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系統分析和科學論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一是強調把握革命領導權的必要性,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紅色政權的總任務;二是“從白色政權的分裂和戰爭、群眾基礎、革命形勢、紅軍存在、黨的力量五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主客觀條件”〔9〕338,闡明了紅色政權能長期存在和發展的科學依據;三是在明確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基礎上,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和紅色政權理論。這些重要觀點具有強大解釋力和戰斗力,有理有據地回應了黨內外存在的疑問,抑制和清除了對紅色政權長期存在表示懷疑的右傾悲觀思想和無條件暴力革命的“左”傾盲動錯誤,堅定了軍民頑強進行革命斗爭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

第二,豐富話語形式,增強黨的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耙庾R形態的載體是語言”〔13〕,需要通過一定的話語形式表達出來,而這種話語表達形式或者說敘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大群眾對意識形態理論話語接納和認可的程度。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適應當地群眾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思想偏于保守愚昧的狀況,在汲取以往話語表達經驗的基礎上,因時因地因人豐富創新了話語形式。一是堅持革命話語與地方特點相協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各級蘇維埃政府后,許多當地群眾對于蘇維埃政府這個革命話語不是很理解,而是按照其語言習慣和意義將其簡稱為“埃政府”,即我們的政府〔9〕185。對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群眾溝通交流時,注意入鄉隨俗,也親切稱呼當地群眾為“老表”,積極學習和靈活運用地方語言述說革命話語,提升了黨的意識形態親和力。二是堅持政治話語與生活話語相統一。單純的政治話語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黨在宣傳其思想觀念時,盡量避免使用深奧的專業術語,注重將政治意圖通過樸素通俗的生活話語表達出來,如三大紀律就表述為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6〕253,又如遂寧縣工農兵政府在宣傳政策時就將“‘不虐待兒童改為‘不準大人打小孩了,‘廢除聘金聘禮改為‘討老婆不要錢等等”〔9〕108。如此表達使得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政治意圖和革命主張能迅速為群眾理解和接受。三是堅持哲理性論證和形象化敘事相結合。黨在對群眾進行意識形態宣教時以哲理論證確保論說的真理性,同時注重使用形象化敘事吸引和感召群眾,如論證軍民團結推進革命時,毛澤東將其比喻為“一根稻草,一拉就斷,把稻草擰成一股繩,就不容易斷了”〔9〕109,論述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任務時,將土豪劣紳和人民群眾分別比作惡霸“狗魚”和普通“小魚”,“我們窮人要翻身,就必須把地主、土豪劣紳打倒!水中的魚要求得解放,就必須打倒水中的惡霸!”〔12〕465等等。

四、推進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打造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有力抓手

列寧曾指出:“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到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去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從這個斗爭中自發地產生出來的東西?!薄?4〕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保守、以農民為主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欲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必然不能指望工農群眾自發的產生無產階級意識,也不能指望以政治或軍事命令強迫工農群眾認同和服膺黨的意識形態和革命主張,而必須“以正確的策略領導群眾,以宣傳工作說服群眾,征取廣大群眾到自己的政治影響之下”〔11〕41。因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黨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工作,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有力推動了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

第一,堅決同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意識形態領導權不是自然而然取得的,而是在激烈的意識形態斗爭中以勝利確立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自走上井岡山開辟革命新道路伊始,既面臨著軍事斗爭、政治斗爭的威脅,又面臨著如單純軍事觀點、非組織觀點等各種錯誤思想的干擾,黨內軍內思想意識較為混亂,削弱了黨的意識形態引領力,“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7〕85。對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決批駁這些錯誤思想,并清楚闡明了黨的意識形態和革命主張,積極宣傳壯大了主流思想輿論。譬如,對于單純軍事觀點,毛澤東批駁指出,此種觀點危害甚大,任由其發展將走向脫離群眾、喪失信仰的軍閥主義。我們必須認識到紅軍和白軍有著本質區別,白軍只是舊式軍閥的打仗工具,而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崇高信仰的軍隊,“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7〕86。同時,黨在斗爭實踐中制定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方案,在理論上揭示單純軍事觀點、機會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危害并積極清除其惡劣影響,通過思想教育提升了黨內政治水平;在組織上增加思想水平較高的工農分子的數量,抑制各種錯誤觀點的傳播,弘揚壯大了主流思想輿論;在政治上明確黨的領導,強化黨的領導權威,嚴格落實了黨指揮槍的原則;在制度上編制法規,明確了紅軍任務、軍政關系、軍民關系〔7〕87-88。

第二,遵循科學的宣傳教育原則,把握黨的意識形態宣教方向。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開展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時,遵循以下五個原則。一是堅持人民性原則。我們黨強調“一定是要站在群眾的立場,要更注意從群眾本身實際問題,引導群眾認識黨的主張”〔11〕51,在關照群眾利益的同時推進意識形態宣傳教育。二是堅持大宣傳原則。在建立專門的宣傳兵組織進行宣傳教育之外,還強調“宣傳工作必須成為每個黨員乃至每個赤色工會會員的工作”〔11〕51,“黨不但要擴大自己的宣傳,尤其要注意利用公開群眾組織的宣傳工作,來幫助黨影響廣大的工農群眾”〔11〕51,建立由黨領導、以宣傳兵為主力、全黨參與其中、群團組織積極帶動的大宣傳格局。三是堅持正面宣教和輿論斗爭相結合原則。一方面積極闡述和宣傳黨的思想觀念和革命主張,另一方面以科學理論堅決批駁各種錯誤思想和消極輿論,在斗爭中進一步宣傳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廣大軍民。四是堅持集中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一方面通過黨團訓練班、軍官教導隊、組織生活、政治討論學習活動、學校教育和游藝活動等方式進行集體教育,另一方面還靈活采取個別談話教育、批評和自我批評、交流談心等方式進行個別教育,如此多個層次、相互補充推進黨的意識形態教育。五是堅持理論灌輸和實踐確證相結合原則。一方面在黨內外加強意識形態理論灌輸,另一方面注重在黨政軍民的革命活動中實踐黨的意識形態,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第三,運用多樣的宣傳教育媒介,提升黨的意識形態宣教效能。黨的意識形態理論話語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載體和教育渠道才能與群眾發生聯系互動,產生教育影響。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靈活運用多種媒介和教育渠道對廣大群眾進行了全方位、全覆蓋和多層次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一是開辦學校進行系統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我們黨開辦夜校和半日學校對廣大群眾進行文化教育,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蘇維埃政府、紅軍以及他們同國民黨、國民政府、白軍的區別,批駁各種舊思想舊觀念,進行通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效實現了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的目的。二是充分運用標語、口號和歌謠等載體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我們黨每到一地,必大力開展簡短通俗、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口頭宣傳,如“為革命而犧牲死當歡笑,救工農出水火我應勤勞”〔9〕112,“打倒新軍閥”“創造紅世界”〔9〕352,等等,使黨的意識形態教育融入了群眾生活。三是通過紀念儀式、聯歡活動、文娛表演等活動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我們黨舉辦了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軍民聯歡會、祝捷晚會、新年晚會等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反對帝國主義》(蓮花鬧)、《打土豪》(話?。?、《推翻國民黨最后得解放》(漁鼓詞)等文藝節目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四是通過訴苦運動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我們黨組織開展訴苦大會,邀請窮苦群眾進行訴苦,控訴國民黨當局造成的苦難生活,使廣大群眾產生共鳴,“很自然他提高了階級覺悟,凝結為階級仇恨”〔15〕。

五、始終堅持人民價值取向,厚植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群眾基礎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價值取向,通過建立革命政權、變革經濟關系、推進社會革命等方式使廣大群眾獲得了切實利益,實現了意識形態理論與現實物質利益的統一,為確立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構建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第一,建立革命政權,給予廣大群眾政治權利,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政治支撐。意識形態作為觀念上層建筑,決定著政治上層建筑,而政治上層建筑確立后又能發揮“國家機器”作用鞏固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開辟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過程中,貫徹落實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打碎剝削階級舊的國家機器的同時,探索建立各級工農兵政府,在政治綱領和實踐行動中充分給予廣大群眾政治權利,增強其政治參與意識,“使群眾了解蘇維埃是他們的政權而絕對的擁護”〔10〕233。譬如,《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規定:“凡從(事)勞動及不剝削他人以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如工人、農民、士兵和其他貧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薄?〕71我們黨的一系列政策深刻反映了黨的意識形態的人民價值取向,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政治參與需求,使廣大群眾認識到蘇維埃政府是廣大工農自己當家作主的政府。同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各級政權的現實運行狀況和暴露出的問題不斷加強政權建設,清除各級政權中的投機分子,加強工農兵代表會的純潔性建設,強化各級政權機關人員的政治教育,落實民主集中制,確保了蘇維埃是群眾直接的政權。這些舉措保障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群眾的政治權益,增強了群眾的政權歸屬感和意識形態認同感,使其能自覺接受黨的意識形態的引領。

第二,變革經濟關系,給予廣大群眾經濟利益,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物質保證。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6〕。消滅某個或某些舊意識形態,確立新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單靠“精神的批判”和理論灌輸難以達成,還必須通過變革現實的社會關系來消滅舊意識形態生存的土壤,并建立新的社會關系,構造新的利益關系,從而夯實新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現實基礎。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地主和農民手中的土地比例大致為6∶4〔7〕68,封建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這種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關系及其所屬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7〕,也在根本上阻礙了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為解決這一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各級政權后,就著力解決革命的中心問題,也是廣大群眾最為關切的現實問題,即土地問題。黨通過土地革命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修正錯誤,先后制定《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逐漸明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18〕,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所有,并允許土地買賣的政策〔9〕305,深刻變革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生產關系,給予了廣大農民夢寐以求的土地和切實經濟利益,使其“看到了革命的前途和自身的利益,有一種當家做主人的責任感”〔9〕303,促使其自覺接受和認同黨的意識形態。此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視發展工商業,逐漸確立保護中小商人的工商政策,取消各種苛捐雜稅,既促進了物資流通和經濟發展,也“獲得了農民和中小商人全體的擁護”〔7〕78。這些經濟變革舉措為群眾帶來了切實物質利益,使我們黨及黨的意識形態理論贏得了廣大人民的認可,為黨確立和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供了物質保證。

第三,推進社會革命,移風易俗,為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提供社會基礎。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處的湘贛邊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一切落后,封建宗法思想充滿鄉村”〔3〕273,賭博、抽鴉片煙、買賣婚姻、迷信、尊崇宗教禮法等陋習屢見不鮮,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革命事業的展開造成了諸多阻礙。對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各級政府“破立并舉”,一方面革除封建陋習,積極清除宗教廟宇,嚴禁吸食鴉片和賭博,廢除買賣婚姻,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打擊封建宗族勢力、清算宗族族長劣跡等,使舊風陋習為之一清。另一方面,黨領導各級政府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廣泛開辦各類學校機構,舉辦聯誼活動、慶祝晚會、游藝表演等文化活動,生產承載著進步意識形態話語的報紙刊物、標語口號、歌曲歌謠、戲劇等文化產品,多途徑多形式教化人民、革新思想、灌輸革命意識。這些移風易俗的舉措使廣大群眾日益接受黨的思想理論和革命主張,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為黨確立和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提供了較好的社會基礎。

六、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確立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制度保障

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確立和鞏固是一項涉及多要素的、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主體自身、意識形態理論、話語表達形式、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等多要素積極發揮作用,而制度能保障各要素協同生效,從而推動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制度自覺和前瞻性眼光,積極總結意識形態工作的實踐經驗,在其基礎上進行制度化嘗試,先后建立了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度、思想理論學習制度、意識形態工作規范制度、輿論宣傳引導制度。盡管這些制度尚不成熟完善,但其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確立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度。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的途中,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應對黨內軍內思想混亂、人心不穩和組織渙散等問題,在湘贛邊界的三灣村進行了“三灣改編”,規定在軍隊各級單位建立黨組織以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連級及以上設黨代表負責思想政治工作,即初步確立“支部建在連上”原則和黨代表制度。1928年,黨內頒布《黨代表工作大綱》對黨代表的根本任務、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進行明文規定,為黨代表開展工作予以規范指導〔9〕208。同年12月,《紅軍第四軍第六次黨代表大會決議案》進一步明確了黨委和黨代表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強調“連支委為紅軍黨的工作的核心,黨代表則為此工作核心之負責者,并同時負有計劃督促政治工作之公開任務”〔3〕201。正是由于黨代表制度的實施,黨對軍隊的領導得到強化,紅軍士兵思想得到改造,階級覺悟和政治信仰明顯提高,黨的意識形態引領力也隨之逐漸增強。

第二,建立完善思想理論學習制度。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由于黨內軍內人員來源復雜,理論水平較低、政治信仰不堅定,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一些黨員干部思想水平和意識形態工作能力不高,導致他們在面對多樣紛繁的思想輿論和復雜艱苦的革命形勢時表現出人心不齊、意志不堅、思路不清和力量不強的狀況,嚴重妨礙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落實,制約了革命事業的發展。對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思想理論學習,努力通過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員的頭腦,促使其能夠在各項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吨袊伯a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明確提出要加強黨內學習教育,并規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政治分析、組織常識、上級機關通告的討論、黨內錯誤思想的糾正等十項材料為學習內容〔8〕94-95,規定了閱讀黨報、參閱政治簡報、有組織的分配讀書、進行政治討論會等十八種學習方式〔8〕95-96,由此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學習規劃。這些規定極大地推進了黨內學習工作的常態化和正規化,為提升廣大黨員思想理論水平和意識形態素養提供了制度支撐。

第三,建立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規范制度。黨員及紅軍官兵的一言一行關乎黨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黨的意識形態,人民群眾對黨及其意識形態的最初印象或認識就源于這種最直觀的、為群眾所見的言行舉止。因而,嚴格規范黨員及紅軍官兵的言行,使其符合黨的政治信仰和革命主張,是開展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黨和紅軍的紀律問題,逐漸確立了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明確了革命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必須遵守的“紅線”,對于違紀亂法的言行予以嚴格問責,確保了黨和軍隊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能守住底線。通過相應制度的約束,黨和紅軍逐漸為廣大群眾信任和接受,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逐漸深入,黨對廣大群眾的思想改造和意識引領力日益增強,并轉化為推進革命事業的物質力量。

第四,建立完善輿論宣傳引導制度。思想輿論宣傳引導是實現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必要手段。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思想輿論宣傳引導,視其為黨內軍內必須的、首要的工作,并在總結實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建立了宣傳兵制度,規定“凡軍隊每一個機關(如連隊、營部、或政治部、衛生隊等)均須派5個人擔任宣傳工作”〔3〕369。同時組成專門負責宣傳的組織隊伍,通過標語傳單、口號歌謠、演講表演、群眾大會等形式對黨的基本情況、思想理論和革命主張等進行宣傳,并且還會安排人員進行巡視、檢查宣傳工作,視宣傳工作落實情況予以獎懲。192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對宣傳兵制度予以充分肯定,稱其為“紅軍宣傳工作的重要工具”〔8〕99,并就宣傳內容選擇、宣傳隊伍建設、宣傳技術提升和宣傳方法改善作出詳細指導,推動了輿論宣傳引導制度進一步發展。在有關制度的保障助力下,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廣大群眾日益認可黨的思想觀念和革命主張,為革命事業凝聚起人民群眾磅礴的力量。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曹雷雨,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史資料征集編研協作小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5〕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1921-1949)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7〕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余伯流,陳 鋼.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1〕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卷(1921-1949)〔G〕.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1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史資料征集編研協作小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13〕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3.

〔14〕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

〔15〕彭德懷.彭德懷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51.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84.

責任編輯 王亞峰

猜你喜歡
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公平觀的歷史嬗變
“全面從嚴治黨”理論體系重點問題研究綜述
國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基本經驗探討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經驗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