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鄉縣薊馬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2023-05-30 08:24李月梅
吉林蔬菜 2023年1期
關鍵詞:發生規律薊馬綜合防治

李月梅

摘 要:近年來,薊馬的發生危害呈加重趨勢,已成為金鄉縣棉花、玉米、瓜菜等主要種植作物上又一大害蟲,從次要害蟲上升為重要害蟲之一。薊馬具有繁殖快、抗性強、難發現、易成災等特點。很多農戶,甚至農藥經銷商對薊馬的危害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對農業產量造成較大影響。為有效防治薊馬危害,提高農民和農藥經營者對薊馬的認識及科技防治水平,分別從主要種類、發生危害特點、生物生態學特性、發生規律、重發原因分析、綜合防治措施及展望等方面進行概述。以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和原則,根據薊馬不同種類的發生規律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自然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協調運用栽培防治、品種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將薊馬危害降到最低,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以期引起高度重視,將,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促進農業發展。

關鍵詞:薊馬;發生危害;發生規律;綜合防治;展望

近年來,薊馬在金鄉縣主要種植作物棉花、玉米、瓜菜等發生危害程度呈日趨加重趨勢,如2018年薊馬大發生,在金鄉縣棉花上為歷史發生之最;部分拱棚甜瓜中后期因薊馬危害甚至絕收。

薊馬具有繁殖快、抗藥性強、難發現、易成災等特點。很多農技人員、農戶對薊馬的危害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其防治技術掌握太少。本人通過查閱大量資料、結合田間調查、試驗示范,歸納總結出了薊馬的發生規律,綜合防控措施,為今后進行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據。

1 主要種類

薊馬是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科(Thripida)。目前,全世界已記述的薊馬種類約7400余種,中國紀錄的約400余種。薊馬是全球性重要的雜食性昆蟲,寄主植物及其廣泛,主要危害多種糧食、果蔬、花卉和園藝等植物。據報道國內危害果蔬的薊馬達40種、危害花卉的18種。

我縣常見薊馬種類有:蔥薊馬(棉薊馬、煙薊馬)、花薊馬、瓜薊馬(棕櫚薊馬)、禾花薊馬、黃呆薊馬、稻芽薊馬、稻單管薊馬、西花薊馬(苜蓿薊馬)等。

2 發生危害特點

薊馬對蔬菜、瓜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直接危害。薊馬成蟲和若蟲以銼吸式口器直接取食為害葉、花、莖、果實等器官。葉面上有密集的小白點或長條狀斑塊,后期葉脈變黑褐色,受害嫩梢節間變短,生長緩慢,嫩葉嫩梢變硬卷曲枯萎;花瓣受害,產生斑點、畸形、扭曲;花器受害,初為白斑,后期變褐色,逐漸枯萎;嫩果受害,會產生疤痕,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不同形狀、不同程度的木栓化,嚴重時造成落果。玉米可造成葉片卷曲、瘦弱、鞭狀畸形,對玉米的正常生長影響很大,甚至毀種。二是間接危害。薊馬可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如西花薊馬可傳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煙草條紋病毒(TCSV)、花生環斑病毒(GRSV)、鳳仙斑點壞死病毒(INSV)等。有些作物薊馬傳播病毒病間接危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遠大于薊馬直接取食所造成的危害。危害嚴重時甚至可造成大棚或露地瓜、茄、豆類等作物絕收。

3 生物生態學特性

薊馬屬于過漸變態類昆蟲,其生活史分為卵、一齡若蟲、二齡若蟲、預蛹、蛹、及成蟲六個發育階段。卵產于植物組織內部;一齡若蟲孵化后馬上開始取食,二齡若蟲行動和取食相對十分活躍。薊馬通常在土壤中化蛹,預蛹的翅芽短,發育歷期較短,蛹的翅芽較長,超過腹部長度的一半。預蛹和蛹不取食不活動,生活在土壤中,受驚后會緩慢轉動。

薊馬具有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兩種生殖方式。兩性生殖所產后代雌雄皆有,以雌蟲偏多,孤雌生殖所產后代皆為雄性。每頭雌蟲一生產卵量從幾十粒至一百多粒不等。

薊馬發生危害最適宜溫度為20~30℃,空氣相對濕度60%~70%。濕度過大,不能存活,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過于干燥則不利于卵的發育,降雨對薊馬種群數量有較大影響,一方面,降雨會直接沖刷葉片上的若蟲和成蟲造成傷害;另一方面,降雨會使土壤中的蛹窒息死亡。

薊馬成蟲無趨光性,畏強光直射,多在葉背面及葉、花、果等隱蔽處,或其它背光部位活動,每天的早、晚或陰天光線弱時,轉移到葉片正面或植株其他裸露部位活動。成蟲對黃、藍、粉紅色有趨向性,可利用這一特性用粘蟲板誘殺。

4 發生規律

不同發生區域、不同種類的薊馬,年發生世代數不同。在我縣發生面積較大的蔥薊馬,一年發生6~10代,世代重疊嚴重,完成一代9~23天。主要以成蟲在蔥、蒜葉鞘內側,或土塊、土縫下,以及枯枝落葉間越冬,少數以偽蛹在土表層越冬。翌年春天氣溫通過10℃開始活動危害。一年有兩個危害盛期,4~5月份主要危害圓蔥、大蒜,7~8月份主要危害棉花、大蔥等作物。

5 重發原因分析

5.1 氣候因素

近年來,暖冬天氣,有利于薊馬越冬成活,加之,春夏氣溫偏高,降雨不均,旱情頻發,是造成薊馬重發的主要因素。

5.2 耕作因素

一是蒜套棉、蒜套辣椒面積大,為薊馬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創造了適宜薊馬發生危害的有利生態環境。

二是保護地瓜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為薊馬的越冬,周年發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條件和生存場所,致使薊馬的蟲口基數增高,加重了薊馬的發生危害。

三是秸稈還田、接茬種植、免耕直播面積的擴大,也為薊馬的發生提供了適生環境。

5.3 天敵因素

薊馬的天敵種類很多,如小花蝽、瓢蟲、赤眼蜂、草蛉、螨類等等。由于多年來農藥、化肥、農膜等的大量使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加之種植作物相對單一化,影響了生物的多樣性,造成天敵數量和種類大幅度減少,也是薊馬再猖獗原因之一。

5.4 人為因素

薊馬寄主范圍廣泛,產卵于植物表皮下,預蛹和蛹落入表土中;同時薊馬蟲體較小,白天光線強時,若蟲、成蟲常躲藏于植物心葉、葉背、花內危害,發現危害癥狀時再防治,已錯過了最佳防治適期。在綜合防治措施中,物理、生物防治措施通常見效較慢,不被重視,防治仍然以化學防治措施為主,加之用藥品種不對路,防治標靶部位不明確等原因,導致防效差,從而造成危害嚴重。

5.5 生物學因素

薊馬世代短、繁殖快,且具有獨特的單雙倍體生殖模式,即可進行兩性生殖,又可進行孤雌生殖,即其雌性為有性生殖產生,為兩倍體,雄性絕大多數由孤雌生殖所產生,為單倍體,這種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使得薊馬極易產生抗藥性,這給防治帶來極大壓力。

6 綜合防治措施

薊馬綜合防治技術應該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原則,根據薊馬不同種類的發生規律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充分發揮自然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協調運用栽培防治、品種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將薊馬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

6.1 栽培防治

清潔田園,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薊馬在其上棲息。作為大棚,可在換茬之間進行土壤消毒,或在夏季休耕期進行高溫悶棚。首先清除棚內所有作物、雜草,棚室周圍的雜草也要一并鏟除,將棚室溫度升到45℃以上,如高溫保持3周,可殺死各蟲態的薊馬。夏季也可采用高溫悶棚,防治棚內薊馬,同時兼治其他害蟲。

6.2 抗蟲品種

培養抗蟲品種在害蟲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外對番茄、黃瓜、辣椒等不同作物、不同品種發生的西花薊馬抗蟲性測定表明,抗蟲性最大相差達76倍,可通過培養抗蟲品種,減輕薊馬危害。

6.3 物理防治

利用薊馬對藍色、黃色、粉紅色具有較強趨向性的特點,可在田間設置相應顏色的粘蟲板進行誘殺?;蛱镩g覆蓋黑色地膜,即可控制雜草,又可減少薊馬入土化蛹的機會,從而控制種群數量的增長。針對溫室大棚可在早春薊馬向棚內轉移危害前,加蓋防蟲網阻止薊馬進入大棚,可大大節省防治成本。

6.4 生物防治

薊馬的天敵種類很多:捕食性天敵:蝽類、螨類等;寄生性天敵:赤眼蜂等;病原微生物:病原真菌、病原線蟲、病原細菌等可利用釋放天敵防治薊馬。

6.5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目前生產中最為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藥劑可選用螺蟲乙酯、氟啶蟲酰胺、噻蟲嗪等藥劑輪換使用。

7 研究展望

由于薊馬的寄主范圍廣、隱蔽性強、危害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大,且現因不合理使用農藥,薊馬的抗藥性已經凸顯,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造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我國對薊馬的研究雖然取得很多成果,但目前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的現狀并未得到明顯改變。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需要加強無公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探討和推廣。

7.1 加強對薊馬發生危害規律研究

摸清當地薊馬的種類分布和優勢種群,研究探明栽培、環境、氣候等因素條件對薊馬影響,有針對性提高薊馬預測預報水平。

7.2 加強薊馬的生物學研究

研究不同薊馬對寄主植物和植物部位的選擇傾向,在田間的發生消長規律,結合各蟲態在田間的活動規律、生活習性,明確薊馬的防治適期和防治重點。

7.3 加強薊馬的抗藥性研究

研發抗藥性的快速檢測技術手段,密切監控薊馬種群的抗藥性動態,指導農民科學合理用藥。

7.4 加強新型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

不斷完善粘蟲板誘殺等物理防控技術;大力研發真菌、細菌、植物源農藥等生物防治制劑;加強本地薊馬天敵自然資源挖掘和人工繁殖的突破;研究影響天敵捕食作用的環境因素,合理制定防控技術,盡可能的保護和利用天敵。

猜你喜歡
發生規律薊馬綜合防治
臨汾:抓緊防治玉米薊馬
辣椒薊馬防治技術
楊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綜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實踐探析
果木溝泥石流災害形成條件及運動特征研究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苦參堿B、C防治薊馬和小綠葉蟬田間試驗
云南石榴薊馬種類組成及其種群動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