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的三大特征和教學價值探析

2023-05-30 14:38李麗娟
成才之路 2023年1期
關鍵詞:原典教學價值文言

李麗娟

摘要:文言、原典和聲韻節奏美是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三者相輔相成。文言發展一脈相承,與現代漢語是“源”和“流”的關系。教師帶領學生探究文言與現代漢語的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現代漢語和漢字文化。教師帶領學生涵泳原典、誦讀原典,可以增加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帶領學生誦悟結合感受聲韻節奏美,可以培養學生的漢語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文言;原典;聲韻節奏美;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11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課標下基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研究”(編號:ZB2020072)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對于現代文和文言文白話譯文來說,文言文有三大特征,分別是文言特征、原典特征和聲韻節奏美特征。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首先必須正確理解文言文的這三大特征,然后在此基礎上揭示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源流關系,并通過帶領學生涵泳原典、誦讀原典等培養學生語感,增強學生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從而真正發揮出文言文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學價值。

一、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文言特征

1.文言發展一脈相承,自成系統

為彌補口語不能延時交流與傳播的缺點,古人用文字記錄口語,于是便有了書面語?!皶嬲Z在口語基礎上形成,因而和口語基本一致……《論語》《孟子》中記錄的對話,大體上就是當時的口語?!蔽难允侵浮耙韵惹乜谡Z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語言”。新事物新現象不斷出現,人們認識主客觀世界逐漸加深變廣,新詞新義也隨之產生。如用“衣”和“中”組成“衷”字來命名內衣,用單音詞“司”和“南”組成雙音詞“司南”來命名“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的勺形磁性指向器”。又如“果”字本義是“植物結出的果實”,為表達抽象的思維、思想,引申出“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而謀得果”中“成就”之意,“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中“飽足”之意,“魏武帝亦刑法嚴峻,果于殺戮”中“有決斷”之意等。雖文言詞匯詞義一直在發展豐富,但主要是基本詞義的重組和演變,新老詞義之間有著清晰的邏輯關系,并非雜亂無章,無跡可尋,而是一脈相承,自成系統?!安还苋藗冊诳陬^上實際說著的是什么樣的語言,在政治領域和正統教育中,凡提筆屬文,仍要保持先秦文獻語言的語法和詞匯?!闭瘟α渴刮难詭缀醪皇芊窖缘挠绊?,也不受其他語族語支的影響,使文言發展始終保持相對獨立,從而能夠實現一脈相承。

2.文言與現代漢語的關系

文言與現代漢語有許多顯著差異,但不能因此把文言與現代漢語割裂開來。如果說文言是“源”的話,那么現代漢語就是“流”,二者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歷代文言都吸納了當時規范、高效、典雅的口語詞匯詞義,并以文言文形式保存了文言所有語法、詞匯、詞義,可以說文言是漢語、漢字的檔案庫。文言里有過時的語法、詞匯、詞義,但文言里更多的是能滿足時代需求、富有生命力的語言。學習和使用現代漢語,通常意義上講是識字、書寫、閱讀、表達、交流相輔相成的過程,而所識、所寫、所讀的漢字、詞匯和基本語法,絕大多數都能在文言這一檔案庫中找到源頭。

(1)文言詞義與現代漢語的關系?,F代漢語大多數詞義仍沿用文言詞義。例如,文言單音詞“失”的本義是“縱也”,如“在手而逸去為失”。引申義為“丟失”“失控”,如“塞翁失馬焉知非?!薄熬硬皇ё阌谌恕?。又引申為“錯過”,如“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笆А钡倪@些詞義仍然保存在其現代漢語詞素義里,如丟失、失態,錯失良機等。又如,“兵”的本義是“兵器”,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引申義為“軍隊”,如“秦攻趙于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又引申為“戰爭”,如“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F代漢語的單音詞“兵”幾乎不再表達這些詞義,主要是“士兵”之意,但短兵相接、按兵不動、紙上談兵……這些成語中的“兵”字仍然沿用了文言詞義。再如,“火車”“可口可樂”“電腦”“高鐵”“佛系”“躺平”……這些詞語雖然是新興詞匯,但詞素和詞素義都能在文言中實現溯源。這樣的語言現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見文言詞義與現代漢語是“源”和“流”的關系。

(2)文言語法與現代漢語的關系。語法是語言中最穩定的部分,文言語法大多沿用至今。即便某些文言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差異較大,也仍然活用在現代漢語中。例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您美得很,徐公如何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和譯文語法一樣。又如,古代漢語有狀語后置語法,現代漢語句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詞語有“青出于藍、繩之以法、持之以恒”等。古代漢語有判斷句,現代漢語有“來者不拒、言者無罪、言為心聲”等。古代漢語有賓語前置句,現代漢語有“唯利是圖、唯你是問、何罪之有”等。古代漢語有名詞作狀語,現代漢語有“冰釋、蠶食、鬼哭狼嚎”等。古代漢語有形容詞作名詞,現代漢語有“披堅執銳、防微杜漸、居安思?!钡?。古代漢語有形容詞作動詞,現代漢語有“熱飯、中飽私囊”等。古代漢語有意動用法,現代漢語有“不恥下問、厚古薄今”等。由此可見,文言語法與現代漢語有著“根”和“枝”的關系。

3.立足文言本義,挖掘現代隱身義

教學文言的過程就是現代漢語的溯源尋根之旅,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啟發和引導工作,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文言與現代漢語的關系。例如,在教學《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的“素”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先用“素”字組詞或說一些自己學過的與“素”字相關的詩文。在學生說出后,教師要一一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十三能織素、素車白馬、尸位素餐、維生素、樸素、素顏、素來如此……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黑板上的這些詞語,理解“素”字由本義到引申義的思維邏輯過程?!笆芸椝亍敝械摹八亍逼浔玖x為“白色的生絲”,而“白色的生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經過染色,抽象化后便有了豐富的引申義。一為“白”義,泛指一切白顏色,如素車白馬。二為“空”義,即不付代價,“尸位素餐”的“素餐”就是不付代價地白吃閑飯。三為帶有根本性的物質,是基本成分,“維生素”“元素”“因素”等就是此義。四為“本真”之義,如樸素、素心等。五為“本來”之義,如素來、素常等?!霸谡麄€社會語言中,詞匯和他的意義都是有系統的,只是因為言語作品對語言的使用是沒有次序的,使語言內部存在的系統被掩蓋了?!倍Z法更是有規律的,文言教學不能止步于無序語料的積累,應該在此基礎上,繼續用發散思維串聯語言現象,再運用輻合思維以梳理、歸納、探究,發現詞匯的引申義、詞語的分化、古今漢語的聯通等,從中獲得規律,然后演繹到其他語言現象中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必教授每一個文言字詞句,而應抓住典型字詞句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覺觀察語言現象、尋找語言規律、溝通古今漢語的意識。

二、文言特征的教學價值

文言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中始終擁有著不可撼動的正統地位,不受方言和其他語言的影響,自身發展一脈相承,在維護民族統一、促進文化交流、保障文化傳承方面功勞巨大。雖然有許多文言詞匯、語法已失去了語用功能,但它們在當年是“鮮活”的,它們是歷史時代的烙印、文化發展的足跡,并沒有失去歷史文化價值,就像“地動儀”或者考古“文物”雖然在當今已失去了使用價值,但并沒有失去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文言的教學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梳理歸納語言現象、探究語言規律中獲得發展和提升。第二,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現代漢語和漢字文化,認識到文言一直是“用中活”,不是“過時”的“死語言”。第三,可以使學生理解文言的歷史文化價值。當學生真正明白了文言的價值后,就會發自內心地尊重和保護文言,讓文言在自己心中活起來。

三、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原典特征

原典指先秦以來經時間考驗、層層篩選的優秀文言文,區別于“白話譯文”,強調其“原文”身份。當前,受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的影響,現代漢語正經受著語法歐化、外語詞匯雜糅、言辭粗陋的沖擊。例如,“因此”被說成“基于這個原因”?!皢栴}很多”被復雜地理解為“有很多問題存在”。又如,五四運動前漢語被動句通常表達不如意的事情,因為被動標記“被”是從“蒙受”“遭受”意義的動詞“被”虛化而來,而現代漢語受英語影響,被動句失去了原來的“蒙受、遭受”的感情色彩,于是不分場合地濫用被字句。YYDS、集美、傘兵、哇卡、絕絕子、好稀飯等網絡詞更是泛濫成災。而文言與現代漢語不同,文言經過數千年的錘煉、洗滌和積淀,發展出了與本民族思維、心理和文化相契合的豐富詞匯和語法。用文言寫作、經過大浪淘沙、優勝劣汰而流傳至今的原典,無不彰顯詞約義豐、言近旨遠、構造靈活、文質兼修的漢語特點。漢語特點沉淀在原典之中,優秀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寶貴的人文精神也沉淀在原典之中。

四、原典特征的教學價值

1.涵泳文言原典,培養學生漢語語感

“母語的建構與應用是語文課獨特的課程素養,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礎。只有這一項是唯一或主要屬于語文的?!迸囵B學生良好的語感是提高學生母語建構與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澳刚Z的語感表現為不需要刻意組織就可以表達思想,不需要刻意分析就能夠分辨和判斷言語真誤的敏銳性。語感看似是一種直覺,實則是習得和積累的結果?!币环矫妗胺直婧团袛嗾Z言真誤”以“習得和積累”的語言為衡量標準。習得積累什么樣的語言,就有什么樣的語感,就有什么樣的衡量標準。如果習得積累的是語法歐化嚴重、外語詞匯雜糅泛濫、言辭粗陋失度的語言,必然會有與之相對應的語感?!罢Z文是母語教育,它應當有時代性,但是更重要的,它必須不能丟掉民族性……越是突出中國特色的語文教育,才越可以立足世界?!蔽难允乾F代漢語的“源”,文言最有漢語的特點和優點,所以文言閱讀是培養母語良好語感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語感是將世界的意義凝聚在語言中,沉淀進言語主體的精神世界,并且與主體精神世界達于同化狀態,交融成一體,才能真正形成?!币簿褪钦f語感遠遠不是對客觀語義的理解,而是對言語經驗的直覺把握與表達,因此通過他人言語作品培養語感,不能只停留于理解客觀語義,應該涵泳原文,唯涵泳方能沉浸、體驗、交融。涵泳文言原典培養出的語感,不但在語言和思想情感內涵上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還能幫助學生憑直覺快速分辨出現代漢語中哪些詞語是自己的,哪些詞語是生搬硬套來的,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閱讀文言原典,提升學生文化認同感

學習優秀的文言原典能“增進對中華文化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抵制文化虛無主義錯誤觀點,進一步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那么,為什么學習優秀的文言原典就能“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呢?如果只是文言原典承載的優秀中華文化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寶貴的人文精神在發揮作用,那么閱讀承載這些內容的現代文不也一樣能實現嗎?又何必辛苦學習文言原典呢?事實上,現代文即便寫得再好,思想內容再豐富,也替代不了閱讀文言原典在這方面的價值。如果把閱讀比作對話的話,那么廣泛閱讀優秀的文言原典則是與往哲先賢直接的精神會面與靈魂對話,在這樣一種廣博的見識涵泳中,親切感、認同感會不斷增強。如果把文言原典承載的優秀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比作一條河的話,那么閱讀現代文,就相當于看到眼前腳下的河。而廣泛閱讀優秀文言原典,則相當于穿越時空,溯流而上,從而親歷它的源起和經過,親見它曾經的模樣,以及它在五千年歷史文化中的源遠流長和波瀾壯闊。這樣,學生便會明白什么是血脈相承,什么是愈久彌新,并為貫通千古的生命長度、生生不息的生命強度、光照今昔的智慧亮度所震撼,于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便會油然而生。

五、文言文的三大特征之聲韻節奏美特征

1.得天獨厚的條件

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音素分為元音和輔音,一般來說,元音是樂音,輔音是噪音,構成漢語音節的音素中,樂音更多,占主導地位,而樂音就是和諧悅耳的聲音,所以漢語音節所表現的音韻美比較突出。漢語單音節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上是平聲,去、入是仄聲,和諧地交織,平仄協調,輕重相間,有助于形成漢語抑揚頓挫的聲調美。另外,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大多數高頻漢字都是單音節詞,音、形、義三位一體。這都是展現元音、押韻、聲調之聲韻美,體現虛字與句子長短整散之節奏美的得天獨厚條件。

2.審美自覺的追求

自先秦,漢字聲韻節奏所體現出的審美特征很早就被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于創作中,“四書五經”等典籍中的詞句,因押韻、對偶、虛詞、句式的靈活運用而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者俯拾即是。三國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對語言作品聲韻美有如下表述“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西晉陸機在《文賦·并序》中對音律的看法是“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南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和“神思”中對音韻美有專門論述。唐代韓愈的《答尉遲生書》亦言“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這暗含了韓愈對“聲韻節奏美”的追求。清代,以劉大櫆為代表的桐城派提出“因聲求氣”說,成為桐城派建構文體的一種普遍模式,表現出對聲韻美的追求和推崇,此后歷代桐城派文人都視之為創作法寶,不斷發揚光大,后方東樹、梅曾亮、吳汝綸、林紓也將文言文的聲韻節奏之美推向了極致。元音、押韻、聲調的聲韻美,虛字與句之長短整散的節奏美,兩者和詩文情思律動美高度契合,是古人審美自覺的追求。聲韻美、節奏美、情思律動美的高度契合在優秀文言原典中比比皆是,無須贅述。

六、聲韻節奏美的教學價值

文言原典展現聲韻節奏美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又是文人自覺的審美追求,情思的表達需要。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提出:“學者求神氣而得之于音節,求音節而得之于字句,則思過半矣。其要只在讀古人文字時,便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爛熟后,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相似處,久之自然鏗鏘發金石聲?!庇纱丝梢?,聲韻節奏美是文氣之形,文氣是聲韻節奏美之魂,誦悟結合是感受聲韻節奏美的主要方法。誦悟結合感受聲韻節奏美可培養學生漢語語感,提升學生語言能力,這正是聲韻節奏美的教學價值。

七、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幾千年的語文都不僅僅是語言形式,而是帶著思想、載負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語話和篇章。所以,語文課程中的‘語言,不僅僅是社會的理性的語言,更是語境中的言語和優質的母語語感”。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現代漢語,傳承漢語精華,就必須帶領學生溯源尋根學習文言。在教學文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原典價值,避免教條灌輸和死記硬背,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文言的聲韻節奏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以及語言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王寧.文言與白話———談中學語文的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 2004(12).

[4]王寧.語文教學與提高語言運用能力[J].中學語文教學,2005(08).

[5]李貞祥.文道關系之源、流、變[J].上饒師專學報,1997(04).

[6]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7]王寧.談談語言建構與運用[J].語文學習,2018(01).

[8]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Valu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 Lijuan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original classics and the beauty of rhyme and rhythm ar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Chinese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and it has the relationship of "source" and "flow" with modern Chinese. Teachers lea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modern Chinese and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nd read the original canon, which can incre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pride in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eachers who lead students to recite and feel the beauty of rhyme and rhythm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ability.

Key words: classicalChinese; classicalChinese;theoriginalcanon;thebeautyofrhymeand rhythm; teachingvalue

猜你喜歡
原典教學價值文言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對創建少數民族原典閱讀品牌的理性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