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情修辭傳播

2023-05-31 06:21李作屏
國際公關 2023年6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李作屏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情修辭傳播契合當前國際傳播領域的信息傳播特性,以共情修辭為路徑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可以有效提升國際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引導其訴諸實際行動。當前的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面臨文化偏見、政治色彩濃厚、傳播對象籠統、民間話語微弱等困境,因此需要做到國家引導與民間力量相結合,借助新媒體打破零和性藩籬,做到分眾傳播,豐富話語修辭方式,最大限度地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創新,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情修辭傳播;理念認同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同時,也必將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擋,“地球村” 這一概念已經變成現實,我國盡管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全球話語框架內并沒有絕對的話語權。同時,由于文化、意識形態的差異與西方媒體的誤導,國際社會對我國的形象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向國際社會輸送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擴大其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增強西方群眾對我國的文化認同,提高我國的國家形象已經迫在眉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輸便是一種途徑,但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抽象以及西方媒體的誤導,致使其并未起到較好的效果。所以,傳統的單向度、宣傳化、刻板化的話語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發展的需要,不同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所形成的交流障礙、誤解甚至是對立都迫切需要一種嶄新的國際交流方式來解決,共情修辭傳播便是一種較好的前沿方式。

修辭的發展歷史也源遠流長,從語言文字誕生開始,人類便開始了修辭活動。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就將修辭看作“說服的藝術”。[1]修辭傳播則是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段和方法對文本和非文本進行加工來增強傳播勢能的重要思路。[2]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傳播過程中,應善用共情修辭模式。本研究從共情修辭傳播的角度去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優化途徑,旨在推進國家話語體系創新和政治傳播范式的革新。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困境

(一)傳播主體單一,制約了傳播話語的引領力和闡釋力

傳播主體是傳播內容的把關人,是傳播活動的實踐者。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及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因此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理應包括黨與政府、官方媒體以及普通群眾、民間組織等。但在公共外交迅猛發展之際,我國的海外傳播主體仍囿于政府機構及其官方代言人,清一色都是官媒信息,政治宣傳色彩極為濃厚,在對話上也具有主體性的特點,擺架子、?!鞍斯伞?官腔,乃至實行“灌輸” 模式,使得國家受眾對我國傳媒信息產生了抵觸情緒,進一步降低了我國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其實民間力量亦是話語傳播的重要主體,中國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就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重視。但目前我國較少借助民間力量和新媒體進行發聲,顯得不接地氣,無法發揮話語傳播的感染力??傊?,“在西方人眼里,就媒體傳播而言,‘官方的就是不獨立、不可信,是政治宣傳工具?!盵3]由此可知,我國在進行國際傳播時需要擴大修辭傳播隊伍,適當淡化官方政治色彩,借助多元主體來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層次、多方位的有效傳播。

(二)呈現方式生硬,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力和戰斗力

布爾迪厄認為,新聞可以被看作一個獨立的場域,體現了新聞生產者與社會方方面面的客觀關系,其中充滿了權力關系的沖突和較量。[4]因此,為了獲得回報價值最大化,就必須重視對話語的策略傳播。但是目前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實踐中,主要采用“學理論證” 的話語方式,強調內容的完整性和論證的嚴謹性,而忽視了內容呈現的生動性。比如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際傳播仍然較為生硬,官媒海外傳播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只是簡單地把24個字翻譯為英文以及官方化、公文化解讀的現象,這種概念被翻譯成異國語言時表達不準確或內容空洞不利于打破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刻板成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黨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提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盵5]目前,全球已經進入Web3.0時代,倡導“去中心化” 而進行“流量與價值” 之爭。雖然目前我國通過修辭的方式實現對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意識形態、歷史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傳媒屬性的差異,我國仍無法擺脫傳統教條式的宣傳方式,仍處于一種單向宣傳、官方主導的傳播狀態,這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力和戰斗力。

(三)傳播對象籠統,降低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對外傳播是跨文化傳播活動,對受眾異質性及其認知心理的把握是對外傳播的關鍵,也是我們對外傳播實踐的短板。[6]當前全球化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但共同體的觀念并未完全樹立,由于地理隔離、社會意識形態與語言、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得不同國家的人處于相互隔離的狀態,因此彼此之間共同的意義空間較小,即對符號有較少的相同的理解。然而,我國在對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常常忽視受眾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多元受眾的需求和認知差異而進行籠統傳播,導致傳者表達和受眾接收到的內容之間存在偏差?;羲菇鹚购兔妆R斯指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扎根于一種文化的文化產品會不被扎根于其他文化的受眾認同或理解而導致其價值的相對減低。[7]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就是中國本土化的產物,加之我們對外傳播一貫運用宏大敘事手法進行傳播,使本就抽象的理念更加空泛,難以調動受眾的興趣和關注,從而降低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們需要依據受眾特征做出有針對性的傳播,達到“同情認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優化模式:共情修辭傳播

在上述基礎上,旨在增強文化認同感,擴大國際影響力,本文提出應向國際社會有針對性、有技巧性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議,即將共情融入傳播行為,以共情修辭為路徑,推進修辭者與受眾的情感聯結,從而提升國際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引導其訴諸實際行動。

(一)共情修辭的表征

修辭傳統中,“以理服人” 的“服人” 效果似乎不言自明,只要“理” 得當,人自然會“服”。但單純“講理” 貌似難以打動情感充盈的受眾,沒有情感的修辭行為也難免會陷入刻板的甚至帶有強輸性質的輸出模式。而“政治修辭” 的核心應是道德情感,體現在對社會既定規則的遵循和對修辭受眾處境的關切等方面。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時,我們應該注重受傳者的情感、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因素,即在修辭傳播過程中應以情感為基礎。

在當前的國際傳播領域中,即使是在十分正式的場合也不可能會拋開感性空談理性。在“講好中國故事” 的時代命題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共情修辭傳播進行聯結,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現實境況,將受眾情感與傳播內容相連接,探尋具體傳播方法,提高國際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認同,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與價值。這不僅符合當前人本主義傳播的潮流,也是尊重受眾情感的傳播模式。

(二)共情修辭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融通中外是關鍵。忽視互動與反饋的傳播活動無異于對牛彈琴,無法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所以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辭傳播的困難,必須得有針對性地采取優化路徑。伯克提出了戲劇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是舞臺上的演員,這為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辭傳播機制與方法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進路。本研究將從修辭主體、話語呈現方式、傳播對象三個角度進行探究。

1.修辭主體:以共情為前提,強化國家引導,調動民間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其傳播帶有政治傳播學的特點,而各國歷史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差異,使得在傳播過程中任何一種闡述都不會具有全球普適性。以《復仇者聯盟》為例,美國結合世界倡導的團結精神,將“美國夢” 融于其中,這樣不僅不會引起受眾的反感,還能讓世界各國在“潤物細無聲” 中受到美國文化的浸染。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政府就可以借鑒“美國夢” 話語傳播的寶貴經驗,進行“中國夢” 的有效傳播?!爸袊鴫簟?作為我國主流價值觀的核心所在,在進行國際傳播的過程中要突出與世界的相關性,否則說得再清楚,國際社會也未必會對僅僅屬于中國人的“夢” 感興趣。當然,中國要想在對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以共情為前提,在國家的宏觀領導下,多元調動民間力量?!吨袊昼姟繁闶菍ν鈧鞑ブ薪柚耖g力量的一大成功實踐。借助中國人、海外華僑與國際友人,在“內容為王” 基礎上對內容和傳播邏輯進行深刻把握,無論是表達形式還是內容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結合。

2.呈現方式:以共情為依托,借助新媒體,打破零和性藩籬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作為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生活模式,已經成為話語表達的重要陣地。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也應借助新媒體,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視頻化、社交化的特性,創新修辭呈現方式。在進行傳播時,除了保證修辭的準確性,還應該注意受眾情感,這也是話語呈現的重要部分。修辭者只有率先達成與受眾的共情,找到兩者共同的意義空間,才可能生產出帶有共情色彩的修辭話語。[8]在進行話語國際傳播過程中,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文本中抽離出來,將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相結合,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修辭傳播網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大層面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如《人民日報》發行的《中國一分鐘》宣傳片,生動講述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生的重大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打破國際受眾對中國刻板印象的偉大舉措。當然,我們還可以借助民間傳播者來傳遞中國聲音。如李子柒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農作的方式呈現出來,使質樸、美好的中國傳統田園生活受到了海外受眾的追捧。

3.傳播對象:以共情為紐帶,做到分眾傳播,傳遞尊重理念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 認為:交往行動本質上是達到主體相互理解的行動。[9]中國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執行者,也是共情修辭過程中的修辭者。當在共情的思維框架下向國際社會進行話語傳播時,受眾的感受與想法也應該融入話語內容中。修辭者如何將共情心理通過修辭的方式加以展現,對獲得受眾認同來說至關重要。為達到最佳修辭效果,共情修辭必須把握受眾的情感和尊重需要,表達友好、平等的溝通意愿,較大程度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得先了解不同國家或群體的特點和情感需求,對受眾的理解能力、接受范圍等有所把握,再通過共情修辭模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受眾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訴諸行動,從而增強認同感。比如對于美國和巴基斯坦所用的傳播模式就有所不同:對于美國,在進行修辭傳播時我們致力于打破其對中國的刻板成見,使其重新正確認識中國;對于巴基斯坦,在進行修辭傳播時我們則致力于建立中巴友好關系。

三、結束語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海外公眾對中國一直持有刻板成見,因此,中國應該注重軟實力建設。修辭作為一種“說服的藝術”,在當今新媒體時代仍然散發光彩。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時,修辭作為一種傳播模式,是獲得受眾認同的助推力;而以受眾情感為出發點的共情修辭,符合國際社會時代發展潮流,也切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目的。當然,在進行共情修辭傳播的時候,并不是說要過度渲染情緒或者濫用情緒,而是應該在尊重受眾情感的基礎上進行真實情感的表達。

參考文獻:

[1]?? ?亞里士多德.修辭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1:24.

[2]?? ?陳世華,汪旭.“一帶一路”修辭傳播的邏輯與進路[J].國外社會科學,2021,(1):117-126+160.

[3]?? ?張春波.新媒體與舊秩序:YouTube上的中國形象[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223.

[4]?? ?布爾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8:193.

[5]?? ?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N].北京:新華社,2022-05-31(01).

[6]?? ?馮冬梅,謝天勇,張郁凡.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對外傳播路徑探析:以云南野象遷徙為例[J].城市黨報研究,2022,(8):54-57.

[7]?? ?考林·霍斯金斯,全球電視和電影:產業經濟學導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95-113.

[8]?? ?李克,朱虹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傳播:共情修辭路徑[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88-96.

[9]?? ?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第一卷[M].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4:134.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整體合力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