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農村中學生的積極心態策略研究

2023-05-31 00:34李建雄杜艷峰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

李建雄 杜艷峰

摘 ? 要:積極心態是積極心理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中包括:快樂、滿意、激勵、愛、興趣、自信、感激等。積極的心態和情緒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從而促進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調查分析農村中學生存在和面臨的困境,提出提升學校積極環境,帶動教育教學能量;提升家庭積極環境,普及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優化學習生活狀態等多種途徑,促進培養農村中學生的積極心態。

關鍵詞:積極心態;農村中學生;教師能量;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06-0015-04

一、農村中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困境

2022年4月,課題組對全市中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做了一期問卷調查,中學回收有效問卷142550份,占比41.4%。其中,兩項數據值得關注:一是父母學歷,全市孩子父母親??萍耙韵聦W歷占比92.4%;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7.6%。二是家庭結構,父母子女小家庭式結構占比71.7%;三代及多代共同居住家庭式結構占比2.7%;單親家庭式結構占比3.3%;留守家庭式結構占比1.8%。由此可見,教育困境在農村尤為顯著。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了種種變化,父母離異、棄學經商、外出打工、農村學歷偏低、家長素養偏低等原因,造成父母對子女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等種種家庭教育困境和問題。我國農村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沖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群體中,約五分之一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種種外顯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面對中考科目增多和考后分流等教育政策,相當比例的中學生和家長看到升學無望的成績,整體呈現出消極的生活及學習狀態,不但嚴重地影響青少年自身積極正向健康的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重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提升學校積極環境,帶動教育教學能量

積極心態,是一種與正面特征相關的力量,一旦擁有這種品質,即能排斥一切消極的東西。這不僅能讓人們擁有飽滿且良好的精神狀態,更能輻射周邊,形成良好的氛圍場。

若要學生擁有積極的生活學習狀態,首先要給他們營造積極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提升學校積極環境,這需要學校領導在教育教學管理中融入積極理念。如某所中學謀劃形成了“傘狀管理模式”,上自校長下至每一名教師,以“學校發展、師生成長,公平公正,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為校風,發展中目標一致,步調統一,可收可放,收放自如。學校由國內知名專家引領,教師定期參加幸福積極學習培訓,校內組成自我成長小組。全部教師完成一輪輪訓,再繼續下一輪成長。教師已將積極理念深植內心,滲透融入班級管理和教學實踐。教師在此過程中,獲得了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歸屬感,就有了強大的內動力和正能量,可以更好地輻射到班級學生和家校溝通。

教師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帶動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讓學生處在一種愉悅自由、暢達的氛圍中,盡情“自由參與”“自由表達”。相反,則會讓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導致學生思路堵塞、性格孤僻、膽量受阻,不善言談。久而久之,教師便失去了學生的信任,課堂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坝H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性格健全,情緒健康,才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學業順利。教師也確實要不斷提升教育學識和素養,教育心理學是施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斷完成自我提升,讓個人生命狀態積極通透。教師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會讓學生有安全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管理約束和心理健康;也會讓學生更具幸福感,促進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化;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策略。

三、提升家庭積極環境,普及家庭教育理念

家長要具備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學生處于具有安全感的感受中,家長無論近在身邊還是遠在外地,如在身邊就給予陪伴,在遠方就借助網絡給予傾聽,穩定回應孩子;善于引導,鼓勵啟發孩子。陪伴教育孩子時,以身心健康為基石,以尊重理解為前提,以培養自信為底色,以積極樂觀為目標,以發展能力為方向,以積極的眼光發現孩子的優勢和潛力,以積極的心態相信孩子的發展和未來。持久穩定的家庭教育,一定會將孩子培養成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有為人才。

某縣教育局面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實施措施,先后開展“青少年生活狀況及心理健康”和“家長學?,F狀情況”問卷調查活動。結果顯示:大部分農村孩子的父母都在縣城企業務工,平時忙于工作,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活動都是由爺爺奶奶代替,沒有擔負起家庭教育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為補齊農村家庭教育的這塊短板,創新了兩項做法:家長學校進企業工程及家長學校進田間地頭項目。

一是家長學校進企業工程。教育局選拔優秀的家庭教育講師組建“企業家長學?!闭n程研發團隊。通過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整合家庭教育資源的方式,研磨了涵蓋家庭教育法律法規、青少年成長規律、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四大板塊、10節課程。同時,對企業家長學校的開班形式、制度要求及結業標準做了統一的設定。此項做法在家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將在全縣推廣。

二是家長學校進田間地頭項目。又名“家庭教育幫幫團”,團成員由存在相同教育困惑的家長、陪護孩子成長的教師、村委的鄉賢團、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專家以及縣關工委的五老成員五個方面人員組成。議題由學校方經過家長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提取有價值的、普遍性的問題集中診斷分析。每個村子由一名熱心人擔當“幫幫團”聯絡員,利用閑暇時間逐戶走訪村民,認真收集、整理村民在家庭教育上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問題分層次、分類別、分特點上報至縣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再由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幫幫團”成員進村開展工作。

大家圍坐在一起,針對農村家長共同關心的家庭教育問題,面對面切磋交流,對癥“號脈開方”“就事論事”“一事一議,一議一得”,大家團團圍坐說教育,從家丑不可外揚到家庭教育大家說,找原因、提建議、說做法,最后村委、家長、教師、學校多方達成共識,真正解決了家庭教育困境和老百姓難題,形成你幫我幫大家幫的氛圍。以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形成樣板,繼續輻射帶動,形成“以點為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聚片成面”的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農村家長積極的教育理念和符合時代發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提升學生積極性,優化學習生活狀態

教師和家長要以科學的知識和理念、方法和策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極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由內在改變推動學生更有興趣、更自信地學習,從而發揮出更好水平。

(一)優化教學氣氛創設良好環境

營造一種學生樂學、悅學的氛圍是實現新課標教學的前提。教師進入課堂要多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形成教學中民主平等的關系,把自己的不如意、不順心等負面情緒拋之腦后。

(二)了解負面情緒分析產生原因

一是身體因素,若身體確有不適甚至病變,服用藥物會影響心情,導致情緒低落;二是心理因素,如自卑、自責,甚至悲觀消極的情況;三是社會因素,比如學習不順心,壓力大,人際交往矛盾,師生關系或生生關系不良等,都會引起情緒低落。排除身體原因,再重點分析孩子的心理和社會不良情緒,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頭腦中的不恰當想法,深層的自我價值感不足,對事情的錯誤反應,不良的互動模式激發。

(三)培養學生積極狀態的技術途徑

1.以積極的理念和科學技術,助力學生的積極狀態,改變學生的不合理想法。例如,負性讀心術:我是一個不認真的學生,我是一個磨蹭的學生,我是一個不刻苦的學生。糟糕至極的想法:這次考砸了,我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老師和同學們不喜歡我。以偏概全的想法:這次數學沒考好,我數學就是不行,我就不是學習這塊料,我樣樣都不行。絕對化傾向:我必須要學好。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改變不合理想法,如:數學考試85分,學生認為數學就是不行,教師要幫助其認真分析試卷,準確聚焦于某個或多個具體問題,逐一解決,打破他全盤否定數學學科的錯誤認知。

幫助孩子樹立未來可期的信念,為孩子規劃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給予他們成功成長的有力榜樣,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力量和希望。

2.運用心理學家埃利斯的積極情緒ABC理論引導學生。人類正是由于自己常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才產生負面情緒困擾,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情緒障礙甚至疾病。通過具體案例來不斷訓練學生,面對一個事件A,積極地想出不同的角度B,從而改變消極想法,得到一個新的認知C。多次訓練班級的同學,面對困境和問題,真正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

3.看清學生內在的冰山。薩提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并被我們忽略的“內在”。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會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了解孩子的內在價值感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不斷激發孩子的內在力量。

薩提亞的家庭系統還告訴我們,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這個學生的問題也可能來自于家庭,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了解家庭中發生了什么,進而從根源上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4.訓練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美國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里恩博士提出了“腦的三位一體理論”,人的大腦是逐漸進化成長的,是從下到上,由低級到高級發展起來的三個部位,分別是原始腦、情緒腦和理性腦。原始腦緊緊控制我們的恐懼和憤怒的情緒,情緒腦的杏仁核對荷爾蒙特別敏感,荷爾蒙的增加和減少都會讓杏仁核特別活躍,就會讓人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有攻擊行為。例如,青春期荷爾蒙會增加,情緒出現不穩定,這時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根本原因。知道了這個原因,我們可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較真。理性腦是大腦皮層前額葉,是人發育最慢的區域,到21歲才逐漸發育完成。這也是青春期初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沖動、叛逆,到了18~24歲以后就慢慢趨于穩定的重要原因。理性腦還有個突出特點,就是在輕松狀態下才能工作。如當發生情緒激烈的情況時,可以走進自己最舒適的“積極暫停角”或使用“冥想正念觀呼吸”的方法,給理性腦開啟的時間,走向理性思維。

教師和家長對學生多一份認同和尊重,多用適當的、具體的激勵性語言來評價學生,可以讓學生獲得勇于進取的信心和不斷進取的動力,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并發展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

農村中學生的潛力無限,未來可期。只要家校社協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與困境,以積極的策略去探索和實踐,定能為農村中學生撐起一片藍天,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梁慧勤.例談三腦理論在師生溝通中的應用[J].中小學德育,2018,(08):63~64.

[2]維琴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
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初探
網絡對農村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策略研究
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糾正
淺談農村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及對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