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的策略探討

2023-05-31 11:22肖雯
傳播與版權 2023年10期
關鍵詞:新媒體融合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應用逐漸深入各行各業。隨著傳統期刊出版向著移動化、電子化方向轉型,其與新媒體的融合程度逐步加深。這也是未來傳統期刊出版業實現產業轉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谠摪l展趨勢,文章研究了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以期能夠促進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傳統期刊出版;新媒體;融合

傳統期刊出版行業是一個涉及期刊出版審核、編輯加工、市場宣傳推廣等的綜合化行業。近年來,傳統期刊出版亟須與網絡信息化技術融合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而新媒體整合流媒體、聚合性媒體、算法推薦機制,形成新穎的媒體傳播內容和媒體交互體驗,因此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深度融合,能夠大幅提升傳統期刊出版的產業加速度,促進傳統期刊出版更好地轉型發展。

一、新媒體融合發展下傳統期刊出版轉型發展的必要性

新媒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其以交互化、信息化為核心,以媒體聚合、新聞個性化分發和新聞要素的內容個性匹配為依托,可以有效實現信息傳播的最大化和媒體內容的多樣化[1]。

在線上,傳統期刊出版主要依托自身建立的官方網站以及各類學術交流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其推廣宣傳的受眾面相對單一。在線下,傳統期刊出版往往通過定期舉辦沙龍、開展學術研討,或者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宣傳推廣,而這也限制了傳統期刊出版的發展速度,導致其受眾覆蓋面較窄[2]。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特別是流媒體、交互型媒體以及社交網絡化媒體成為信息快速傳播的主流模式,傳統期刊出版要想實現新跨越,就必須借助新媒體的信息分享機制來搭建自身宣傳渠道。因此,傳統期刊出版進行轉型升級,加快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是其謀求可持續發展,進行更廣范圍的內容覆蓋和宣傳推廣的必然選擇[3]。

在傳統期刊出版領域,出版社可以利用新媒體構建覆蓋全網絡平臺的線上宣傳框架,搭建新型傳播橋梁,構建以交互化傳播、體驗式傳播、聚合型分發傳播、流媒體信息傳播和近社交關系網絡傳播為核心的新型媒體網絡機制,有效實現傳統期刊出版的內容生成、期刊出版發行、排版管理和產品的市場宣傳[4]。這樣可以全面拓展新媒體的應用領域,進而拓展新媒體融入傳統期刊出版的深度,推動新媒體在現代信息化社會發揮基礎作用的能力,推動期刊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5]??偠灾?,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能夠促進傳統期刊出版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傳統期刊出版內容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因此,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期刊出版行業的必然選擇。

二、新媒體融合發展下傳統期刊出版轉型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新媒體融合發展下傳統期刊出版轉型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線下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斷加深。筆者分析近幾年的中國圖書市場研究報告發現,從2015年到2019年,我國線上期刊型圖書增長率年均達到12.7%,特別是電子期刊出版物持續高速增長,已占據出版行業總產值的一定比例。2021年末,全國期刊讀物實現營收18.9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了較快增長。

在傳統期刊出版和新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除了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新媒體技術應用和傳統期刊出版之間也實現了深度融合。特別是新型信息分發技術、信息精準匹配技術和新媒體網絡社交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不斷助力傳統期刊出版在宣傳推廣、信息精準匹配等方面的高效利用,從而促進傳統期刊出版向自動化、數字化期刊出版方向轉型[7]。這表明,新媒體對傳統期刊出版的加持,使得傳統期刊出版提高了出版效率,構建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實現了快速發展[8]。另外,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還構建了傳統期刊出版的多樣化發展生態體系:以多媒體技術和電子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媒體聚合技術、信息分發技術、匹配式精準信息推送技術為核心所構建的信息分發機制改變了傳統期刊出版的期刊出版物形態,對以紙質版期刊出版物為主的傳統期刊出版結構進行全新塑造,形成電子刊物、移動刊物、3D圖書刊物、虛擬刊物等多樣化的期刊出版物。

(二)新媒體融合發展下傳統期刊出版轉型發展的問題

1.傳統期刊出版的宣傳推廣相對滯后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網絡宣傳推廣渠道建設和新媒體數字化宣傳為核心的新型宣傳方式已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而傳統期刊出版在選擇宣傳推廣渠道時,仍較依賴單一的線上網站和線下渠道。

在線上網站中,傳統期刊出版主要依托官方網站、學術平臺進行期刊出版物的宣傳推廣。但實際上,近年來傳統期刊出版的官方網站、學術平臺也呈現發展乏力態勢,流量拓展能力受限,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網絡宣傳、嵌入式宣傳、場景交互式宣傳、體驗式宣傳、融合化宣傳等,而這些宣傳方式都是借助新媒體通過要素匹配、數據傳導和網絡宣傳推廣的匹配升級逐步形成的。對此,傳統期刊出版明顯未能及時轉型,這就導致傳統期刊出版在網絡宣傳推廣渠道建設上創新力不足,轉型進程相對緩慢,其須加強對線上宣傳渠道的建設探索和創新開發[9]。在線下渠道中,以社交網絡化傳播、近社交關系網絡傳播等為核心的社交網絡關系宣傳推廣模式也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全面傳播進行宣傳拓展,如許多出版社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進行宣傳推廣。但傳統期刊出版在期刊出版物的線下宣傳推廣中,仍以單一的科研教育機構等作為主要宣傳推廣渠道,這種宣傳渠道觸達人群相對較少,信息傳播量受限,無法有效實現宣傳要素的拓展,限制了傳統期刊出版的宣傳推廣渠道全面創新以及網絡化發展。

2.傳統期刊出版的新媒體融合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新媒體依托于網絡媒體矩陣已構建起以流媒體和交互型媒體為核心的新型傳播模式。新媒體借助新型gif圖片、音頻、視頻、短視頻和聚合新聞分發機制,利用大數據進行人工算法感知,將傳統媒介要素和新興媒介要素嵌合,構建了交互型、多元化、可感知的媒體傳播空間。而傳統期刊出版在內容形成、期刊出版流程、期刊出版要素的市場推廣方面與新媒體融合還不足。

目前,許多期刊出版物仍以傳統的紙質期刊出版為主,電子型期刊、網絡型閱讀產品以及交互型、感知型閱讀產品的開發相對缺少,同時電子期刊、空間3D仿真閱讀等環境的建設還不完善。這就導致長期以來人們對傳統期刊出版物的認知產生偏差,其吸引力有所下降,諸多讀者被其他新媒體要素吸引,從而轉移注意力,這不利于傳統期刊出版的高效發展,也會限制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以筆者所在的期刊為例,期刊的發布形式都是紙刊,但很多實驗,尤其是手術操作和方法等無法在紙刊上直觀顯示。

3.平臺型網絡期刊出版開發空間須建設和完善

隨著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當前出版社亟須構建統一化的網絡數字化期刊出版物聚合平臺。然而,當前傳統期刊出版系統中并沒有相應的統一化的期刊出版平臺,并且所構建起的數字化網絡期刊出版平臺之間也相互分割,對統一化的期刊出版平臺建設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建設機制和建設要素。這就使許多數字化網絡期刊出版物無法結合最新的媒體融合要素以提供兼容式服務,出版社也無法挖掘和開發更多形態的期刊出版物,這對數字化網絡期刊出版物的掃描、刻錄、期刊出版、交融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出版社對新興的網絡宣傳服務、移動期刊出版服務和期刊出版支持服務以及期刊出版流程服務的開發能力不足,導致新媒體融合發展下傳統期刊出版轉型發展面臨挑戰。

三、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的策略

(一)強化思維創新與實踐期刊出版創新的融合

傳統期刊出版與新媒體融合未來的前進方向,必然是思維創新和實踐期刊出版創新相互融合,即傳統期刊出版以新媒體要素及其融合性內容為基礎,強化思維創新。例如,出版社可利用新媒體3D開發功能對傳統的破損期刊進行3D轉制,形成3D虛擬現實型感觸期刊空間,其還可以新媒體流量分發機制為核心,構建起傳統期刊出版的數字期刊要素的匹配化、個性化傳輸機制。借助于思維創新,出版社可大膽開拓,全面改造傳統期刊出版的出版流程,對期刊的出版、排版、校對、印刷等流程進行線上化轉型,將新媒體技術如移動傳媒技術、短視頻嵌入式開發技術以及數字化宣傳技術與傳統期刊出版深度融合,豐富期刊出版的多元化形式,甚至可對傳統期刊出版進行流媒體數字嵌套,開發更多可視化、專業性強、垂直模式深的專業性期刊出版物,對不同的期刊出版元素進行充分的媒體融合,打造傳統期刊出版一體化的新型期刊出版物。

(二)強化內容創新與市場需求創新的融合

出版社強化內容創新,結合市場需求來促進傳統期刊出版和新媒體的全面融合至關重要。為此,傳統期刊出版需要借助新媒體搭建媒體矩陣,基于市場需求進行多元化宣傳推廣,積極借助短視頻媒體、流媒體、聚合性媒體和新型虛擬現實技術、體驗感知式技術、3D開發技術等進行傳統期刊出版的電子化、云上化轉型,開拓更多的虛擬化期刊出版產品,以滿足讀者對創新型數字型期刊出版物的閱讀需求。例如,美國一些期刊出版商就結合3D虛擬創新技術,將傳統期刊中許多古代滅亡的古生物進行3D還原模擬,在虛擬環境中讓讀者真實地接觸、感知和體驗滅亡動物的生存模式,通過虛擬展示、內容嵌入將期刊出版內容融入虛擬演示電子圖書中,進而極大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力,使讀者獲得更優良的閱讀體驗。

(三)強化期刊出版發行創新和宣傳模式創新的融合

出版社強化期刊出版流程創新,推動期刊出版流程和宣傳推廣模式的交互融合至關重要。在新媒體環境中,出版社應用流媒體傳播機制,以線上社交媒體、流媒體、聚合性媒體創新期刊出版物的宣傳推廣方式,對期刊出版物的內容、知識、精彩要點進行核心提煉,并嵌入新媒體傳播工具中進行更廣范圍的宣傳推廣,可擴大期刊出版物的宣傳范圍。此外,出版社還可將傳統期刊出版內容進行線上化轉型,通過設置議題、制造話題、實施推廣、線上引流等擴大期刊出版物的宣傳范圍和宣傳空間,實現最大限度的產品宣傳和推廣。

總而言之,新時代出版社要想全面、深度應用新媒體,使傳統期刊出版獲得新媒體資源改造,只有發揮積極推動作用,實現思維創新、實踐創新、內容創新、市場需求創新、期刊出版發行創新和宣傳模式創新等的一體推動,才能促使傳統期刊出版和新媒體深度融合,構建新的高質量發展機制。

[參考文獻]

[1]蔣海軍.新常態背景下中國教輔期刊品牌建設路徑的思考[J].科技與出版,2016(06):128-132.

[2]李雪.科技期刊出版編輯全媒體融合思維的轉變策略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06):105-107.

[3]閭洪慶,戴木茅.“冰山”圖鑒:2019年傳統文化類圖書期刊出版發行述評:基于圖書在版編目(CIP)和當當網銷售的實證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11):120-121.

[4]劉德寰,王袁欣.內部改革與跨界協作并重:5G視域下VR出版媒體融合發展策略[J].編輯之友,2020(12):20-24,30.

[5]劉利芳.發揮好新媒體社會教育功能的創新研究:推薦《新媒體的社會教育功能及其傳播模式》[J].新聞記者,2021(07):97.

[6]楊臻崢,鄭曉南.全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推廣策略的探索[J].編輯學報,2020(03):291-294.

[7]楊華鋒.媒體融合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調整策略研究:以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為例 [J].農場經濟管理,2021(08):62-64.

[8]劉勁節,于洪洋,常盛.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社會合作模式:以長春市圖書館為例 [J].圖書館學研究,2020(24):59-63.

[9]趙卓倫.組織與呈現:新媒體視閾下我國科技期刊傳播策略研究[J].出版廣角,2019(02) : 21-23.

[作者簡介]肖雯(1985—),女,山東煙臺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醫藥衛生期刊中心編輯部主任。

猜你喜歡
新媒體融合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