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語境下自媒體媒介倫理失范問題及對策

2023-06-03 04:19黃詩涵
今傳媒 2023年3期
關鍵詞:自媒體對策研究

黃詩涵

摘 要: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迅速發展,成為了輿論引導、信息傳播和公眾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媒介倫理失范問題,產生了消極的社會影響。為減少自媒體的倫理失范現象,營造一個和諧、穩定、有序的新媒體發展環境,本文以自媒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分析法并結合案例,探究了自媒體媒介倫理失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和表現,從媒體、受眾、技術監管和法律法規四個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媒介倫理;媒介失范;原因分析;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018-03

一、概 述

(一)背景

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迅速發展,成為了輿論引導、信息傳播和公眾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自媒體行業具備門檻較低、入行較快、互動性較強以及操作簡單等特征,能夠較大地滿足人們在“分享與傳播中”渴望被他人關注的需求。但是,隨著自媒體數量的不斷增加,自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媒介倫理失范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比如,部分自媒體迫于“競爭生存”和“流量變現”的壓力,逐漸以“蹭熱點”“傳播假新聞”“惡意揣測”等方式來吸引公眾眼球,奪取公眾有限的注意力資源。然而,“粉絲流量”“娛樂噱頭”和“閱讀量10萬+”從來都不是自媒體人所該追逐的唯一目標。

(二)自媒體的興起及產生的問題

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提升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客戶端成為了公眾獲取信息的首選,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操作簡單的觀看渠道,以及內容豐富且娛樂性強的自媒體,比如,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微博、小紅書、抖音等。

如今,中國的自媒體正快速發展并逐步成熟,公眾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也隨之增加。然而,一方面,由于互聯網信息多樣化,自媒體內容是由自媒體從業者自發決定的,具有“不固定性”,且行業并未出臺統一的標準;另一方面,由于移動手機終端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傳播者,自媒體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導致滋生出了部分低俗、虛假的內容,公眾通過自媒體獲取到這些信息并形成碎片化記憶,真假難辨[1]。

(三)自媒體傳播中的媒介倫理

媒介倫理是系統研究大眾傳媒應如何履行其職責,以及媒體從業者在其媒介行為中對“善與惡”“是與非”的認識與抉擇的一種倫理觀念。它包涵新聞職業道德共識以及價值觀的規范和原則,強調的是媒體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意識。

當商業和利潤日益影響著新聞業時,巨大流量背后的利益吸引著每一位媒體從業者。部分媒體為追求流量有意無意地拋棄了媒介倫理規范,違背道德,用低俗內容、惡意炒作等手段吸引公眾眼球。雖然注意力意味著流量,但是,一味追尋高閱讀量和高點擊量絕不能成為自媒體傳播的出發點。

二、自媒體平臺的媒介倫理失范問題

(一)主觀立場難述客觀事實

自媒體從業者所進行的相關創作,無論是選題角度、創作方法還是陳述手段都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很難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也不像主流媒體或專業新聞機構從業者那樣,具有敏銳的新聞敏感度和良好的媒介素養。因此,選題往往借鑒主流媒體,作品內容也多是對主流媒體信息的整合與再“創作”,不僅帶有較強的主觀偏見,難以明確、清晰地陳述事件發展線索,也容易以偏概全,很難做到公正、客觀和全面。

(二)虛假低俗信息充斥其中

“流量為王”的時代,有關注度、有熱度就能讓一個自媒體獲取足夠多的利益。因此,以訛傳訛、嘩眾取寵等炒作行為成為了部分自媒體平臺獲取公眾關注力、網絡注意力資源的主要手段,導致虛假、低俗信息充斥其中。一方面,部分自媒體機構為提高文章的點擊率,刻意制作“標題黨”,甚至捏造新聞內容,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嚴重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另一方面,部分機構夸張媚俗,一些標題或封面打擦邊球,這種低俗內容不僅誤導了受眾,也嚴重損害了互聯網的健康文化氛圍。

(三)媒介審判影響司法獨立

互聯網時代,媒介賦予了受眾更多的權利,目的是進一步滿足受眾日益強烈的多元需求,社會信息傳播的重心也逐漸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使得傳播者和受眾之間不再是單向傳播關系,雙方的地位逐漸達到平衡,甚至在某些事件中輿論的力量更加強大,產生了“媒介審判”現象?!懊浇閷徟小敝感侣劽襟w報道正在審理的案件時超越法律規定,影響審判獨立和公正,侵犯人權的現象。近年來,自媒體中的“媒介審判”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咪蒙”事件和“重慶墜江公交”事件,不僅影響了司法獨立,侵犯了當事人的權利,也降低了“意見領袖”在受眾心中的公信力。自媒體的“媒介審判”被認為是對法院審判權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權利的雙重侵犯行為,因此,理應被杜絕。

三、自媒體傳播中媒介倫理失范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平臺低門檻化和趨平民化

自媒體平臺低門檻化和趨平民化、自媒體從業者媒介素養參差不齊、“把關人”缺失等均是自媒體媒介倫理失范問題產生的首要原因[2]。第一,自媒體的賦權使很多網民得以“加冕”獲得流量,成為網絡中類似意見領袖的“大V”,這種低門檻化導致自媒體從業者的新聞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第二,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讓人們輕松發布言論,參與網絡話題討論,這種便捷化和趨平民化特性不僅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快速進入了公眾視野,也加速了謠言的傳播。第三,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為防止不良信息誤導公眾,需要更嚴格、細致地審查和把關,而自媒體的“去中心化”虛化,弱化了把關人機制,導致輿論“沸水”影響社會穩定。

(二)受眾群體極化

受眾獲取信息時往往需要經歷兩個過程,即選擇信息和接收信息[3]。受眾通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來選擇信息,這也是自媒體從業者在創作過程中為不斷吸引受眾,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增加曝光度和參與量的原因。一方面,自媒體平臺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參與性和互動性,受眾一旦開始關注自己認可的自媒體,會對其話語產生較強的信任感、依賴感和共鳴感;另一方面,受眾會根據“事件熱度”來篩選內容,比如“微博熱搜”、微信“在看10萬+”文章、抖音平臺“熱榜”,這些均是“群體極化”現象的表現。但是,“群體極化”一旦形成往往會引發“沉默螺旋效應”,導致受眾所關注事件的熱度不斷上升,引發輿論熱議,甚至產生“輿論審判”現象。

(三)后真相時代事實難辨真偽

“后真相”時代,成見在前,事實在后;情緒在前,客觀在后;話語在前,真相在后;態度在前,認知在后[4]。當一個具有較大爭議的公共事件發生時,公眾普遍會情緒高漲,事件的傳播速度越快,不確定性越大,公眾的情緒宣泄也就越明顯。部分自媒體就是利用公眾的這一特性,加大對公共事件的個人解讀,故意歪曲事實,引發公眾激烈討論,試圖通過爭議話題引起恐慌,側面傳遞錯誤價值觀。

(四)信息傳播速度快、網絡監管不及時

如今,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任何人都能在網絡社區中表達、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生活。但是,信息傳播速度快意味著信息傳播變得相對自由化,也意味著公眾能夠行使更多的網絡權利,從而加大了新媒體平臺傳播行為的監管難度;若平臺網絡監管不及時、相關從業人員疏忽會導致虛假、低俗信息泛濫,甚至出現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侵犯隱私權的事件。

四、自媒體媒介倫理失范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自媒體從業者需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首先,自媒體從業者要積極學習新聞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客觀報道新聞事件。比如,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系統學習新聞專業課程來提高個人內在修養,使自己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其次,自媒體從業者要注重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媒介素養,將職業道德和專業主義精神貫穿于職業生涯中,并自覺學習網絡平臺規范,正確使用網絡語言,根據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來進行創作。最后,自媒體從業者要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機遇,正向引導輿論,并堅持“內容為王”,用品質優良、畫面精美且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來吸引受眾,獲得關注。

(二)公眾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媒介素養

一方面,公眾要加強自我修養,通過學校、培訓機構或網絡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網絡中的不良信息與不法行為,不信謠,不傳謠;另一方面,公眾可以通過學習媒介素養課程或閱讀相關書籍來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媒介使用能力、媒介解讀能力以及媒介表現能力,理性辨別真假信息,不盲目跟風站隊,保持頭腦清醒,合理運用媒介資源。此外,社會也要認識到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中、小學教育中納入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也可以成立專門的媒介素養培訓機構,逐步提升公眾的媒介素養,使他們自覺約束自身的網絡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創新數字化技術加強網絡監管

加強網絡監管技術的創新,提升對用戶身份系統的識別能力,有助于監測用戶的信息發布、瀏覽、評論、轉發行為,防止不法分子的隨意竊取和“鍵盤俠”的肆意攻擊,同時也有助于政府和媒體機構進行輿論引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網絡謠言的滋生。因此,各監管機構要不斷創新數字化技術,對各類平臺進行安全監管,防止黑客攻擊、盜取用戶信息和賬號,保證用戶隱私,杜絕“人肉搜索”事件產生。此外,各自媒體平臺內部也要加強對平臺內容的監督管理,當一些虛假低俗信息出現時,要第一時間通過搜索引擎自動清理或屏蔽,防止惡意傳播或謠言出現。

(四)健全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首先,自媒體信息傳播具有及時性、開放性、自由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因此,政府應針對性地健全相關監管政策,監管部門或機構也要針對自媒體的特點來進行有效監管。其次,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在立法過程中需征集自媒體從業者和網民的建議,有效發揮自媒體的互動及反饋特性,構建良好的輿論空間和網絡環境。最后,網絡執法部門要恪守其職、提高警惕,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加強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執行力,不斷完善監督機制。

五、結 語

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傳播者和受眾共同努力,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傳播者要履行媒體責任,有效發揮自身的渠道優勢;受眾要履行自身權利,積極互動反饋,明辨真假信息。未來,對自媒體的研究還需從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共性角度入手,深入探析自媒體的概念、特點、傳播方式和效果,同時,也應重視自媒體的媒介倫理失范問題,只有集合政府、自媒體平臺、網民多方之力,才能有效解決自媒體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矛盾。

參考文獻:

[1] 金夢.自媒體傳播中的倫理問題研究類別[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 焦陽.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倫理問題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5.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李良榮.袁鳴徽.中國新聞傳媒業的新生態、新業態[J].新聞大學,2017.

[責任編輯:武典]

猜你喜歡
自媒體對策研究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全民記者團”:濟南電視臺與“百姓記者”的“握手”實踐
大眾文摘期刊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突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