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項目驅動”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究

2023-06-03 13:13徐會杰朱丹輝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3年10期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項目驅動

徐會杰 朱丹輝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案例+項目驅動;經管類專業;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10-0160-03

1 引言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在我國經管類專業本科課程教育體系中廣泛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和廣泛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正向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并深刻影響著組織的經營和管理模式。在大智移云時代,能運用管理理論、系統科學方法和信息技術解決信息系統建設、維護和信息管理實際問題的數字技能人才成為社會剛需,對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的發展需要,促進該方面人才的培養,有必要對其課程教學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中,案例教學[1-5]和項目驅動[6-10]是廣大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者探索實踐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前者是一種開放、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它通過事先周密的策劃和準備,包括案例庫建設、案例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效果評價等,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置身案例場景之中,在討論或者研討中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者則是一種以項目為主體的行為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它以項目為核心,通過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一系列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打破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局面, 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基于案例教學或項目驅動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采用上述兩種方法存在以下問題與不足:1)編寫有效的案例不僅要求教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與經驗積累,案例本身是否與教授內容匹配也是實施案例教學的一大挑戰。同時,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較高,而經管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管理知識與IT掌握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2)項目驅動法過多關注項目的結果而忽視了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對有關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動態把握,實施難度較大。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文綜合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實施了“案例+項目驅動”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該模式以案例為載體引入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導向,啟發學生分析問題。以項目為手段,引導學生協作配合、綜合運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系統性地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2“案例+項目驅動”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中的實施

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涉及管理信息系統概念、結構、技術、開發等多種經濟管理理論與IT技術。針對該課程特點以及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案例+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主要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兩個方面實施和展開,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1“案例為載體+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資源創新

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是核心要素之一。結構科學合理、內容組織嚴密的教學資源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石。本文教學團隊根據多年從事該領域的教學經驗和新時期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要求,提出了“案例為載體+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資源創新思路,并依據此思路編寫了管理信息系統教材(徐會杰等編寫,管理信息系統,經濟科學出版社)。該教材在章節分配與內容組織上的內涵包括:

1)教材每一章都配套有對應的導入案例。配套案例不僅題材新穎、與該章所要講述的內容高度相關,而且每一案例都有2~3個導向本章核心或重要知識點的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跟隨教師的課堂講解去探索,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以教材第12章“電子商務系統”為例,本章旨在基于電子商務的概念、模式和體系結構,引入電子商務貨幣支付、電子商務與物流系統、電子商務與CRM以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重點向學生講解電子商務模式、CRM和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以“拼多多的成功之道”作為導入案例,不僅可以將大學生日常熟悉并經常體驗的電子商務模式引入到課堂進行討論,激發個體思考和廣泛討論,而且在案例結尾適時提出諸如“有的人認為拼多多產品山寨,價低質廉,也有人認為它另辟蹊徑,是一種商業奇跡,對此你怎么看”“你還能舉出哪些基于‘長尾理論的成功案例”“你理解的農村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都有哪些”的問題,進而導入本章重點講解的電子商務模式、物流和發展趨勢等內容。

2)注重管理信息系統相關基礎理論體系的構建。本文教學團隊將該教材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基礎篇,主要介紹了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以及其在提高企業效率與效益方面的作用,讓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結構、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以及相關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技術基礎篇,主要介紹了管理信息系統技術領域相關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數據和信息管理以及通信、網絡與無線技術;第三部分是系統開發篇,重點介紹了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全過程,包括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與運行管理,使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和培養要求,熟悉或掌握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第四部分是典型應用篇,主要介紹了幾種常用的信息系統及其概念、結構和運行機制,引導學生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深刻領會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場景;第五部分是管理信息系統新技術篇,主要介紹了該領域有關的信息安全和新興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幫助學生了解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系統安全隱患及其防御技術、作為主導因素的人應承擔的責任和應堅守的道德標準以及新興的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在考慮以上體系結構的同時,教材也充分考慮新理論、新技術、新觀點的融入,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如商業智能、ERRⅡ、RFID、量子計算機和區塊鏈等。

2.2“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創新

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的關鍵。在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本文確定了“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創新。

1)基于教材的導入案例,在當節理論課堂結束時,針對案例提出的問題并結合本次理論講解,以項目的形式向學生布置相關議題,鼓勵學生在課下圍繞議題搜集相關案例、技術資料等素材,形成文案。在下節理論課堂開始時,教師辟出5~10分鐘的時間窗口,抽取1~2名學生進行現場實時演講與展示。課后教學效果反饋和評估數據表明,通過這一互動過程,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課堂氣氛被充分調動的同時,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廣泛激發,信息檢索與抽取能力、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能力、語言表達與現場發揮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2)打亂課程章節順序,以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驅動課堂教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共40學時,經本文教學團隊多年探索,從中辟出8學時進行項目實訓,項目學時分配和實訓內容同步專業培養方案。實施過程如下:

①打亂課程章節順序,將實訓內容按照實訓目的、實訓內容、實訓步驟、實訓總結編撰成冊(實訓指導書)并分發給學生,項目實訓內容如表1所示。

②針對學生知識點掌握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將學生每5人分為一組,組內成員根據特長再進行任務細化與任務分配。每組按照實訓指導書要求完成實訓項目。

③實訓過程中,指導教師進行不間斷指導,對實訓中暴露出的共性問題,教師集中進行解答。

④每一項目實訓完畢,項目組撰寫項目實訓報告并提交指導教師,教師依據評測標準進行評價打分并計入課程考核。

3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考核形式及評價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保證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10]。本文根據實施的“案例+項目驅動”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案,采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架構。定性評價主要針對實訓部分,評價依據各項目組提交的實訓報告以及項目組成員在實訓中的表現分為優秀(23 ~25 分)、良好(20~22 分)、中等(17~19 分)、及格(14~16分)、不及格(0~13分)五個等級。如表2所示是考核評價表,實際操作中將四個項目得分進行加總作為該部分的成績;定量評價則面向案例教學的理論講解部分,評價依據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最終的課程評價體系采用7:2:1的方式,即70%的理論考試成績,20%的實訓成績,10%的課堂成績(課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和項目實訓的態度與表現以及考勤情況。)。

4 總結與展望

管理信息系統是我國高校經管類專業廣泛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涵蓋管理科學、現代技術(計算機、通信等)、數學、運籌學等多學科內容,在現有條件下,探尋適合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方法是該課程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道難題。本文在總結案例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各自優勢的基礎上,提出了“案例+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案例為載體引入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導向,啟發學生分析問題;以項目為手段,引導學生協作配合、綜合運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實踐表明,采用“案例+項目驅動”教學相比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經管類專業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求知欲和創新力,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目前,該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未來本文將在實訓項目庫建設、課程考核與評價方面繼續進行探索與完善,以不斷發揮兩種方法優勢互補的特點,為提高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猜你喜歡
經管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項目驅動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