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策略

2023-06-04 02:01黃曉峰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關鍵詞:體能訓練小學體育新時期

黃曉峰

摘 要:體能訓練是針對學生身體發育規律和特點設計的一系列鍛煉計劃。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能夠全面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協調性、柔韌度等方面的機能水平,保持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水平。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體育鍛煉的重要時期。本文圍繞新時期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策略展開探究,分析了體能訓練的意義和目的,結合實踐案例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法,以期不斷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素質的同步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9-0082-03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習慣也逐漸轉變為以靜態為主,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處于缺乏運動和運動不足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尤其要加強體育鍛煉,以提升身體素質和提高健康水平。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訓練方法和項目,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技意識。因此,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當前社會推動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1.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意義和目的

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的運動訓練,促進學生身體各方面機能的發展和提高,以達到身體健康、心理平衡、智力發展等多方面的綜合效果。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各方面機能的發展非常重要。體育課堂體能訓練能夠促進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協調性、柔韌度等方面的發展,降低學生的肥胖率,提高身體素質,對學生身體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克服困難和疲勞,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通過體育鍛煉,學生能逐漸建立自我意識,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體育課堂體能訓練不僅有益于學生身體健康,對學生學習和生活能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通過游戲和運動,可以培養自己的思維、觀察、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同時,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逐漸養成健康的飲食、睡眠、作息等生活習慣,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成為自覺遵循的生活準則,長期受益。

2.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策略

(1)以游戲活動為主導,增強體能訓練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小學生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對單調的體能訓練往往難以持久,甚至造成學生厭學的情況。因此,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要以游戲為主導,增加學生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從而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游戲是指通過一定規則和方法,以自由、愉悅、創造性和競賽性的形式進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學生本能的需要和天性,也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游戲具有自由、積極、愉悅、協作、競賽等特點,是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理想形式。從內容和形式上看,游戲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形式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增強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學生要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任務,能夠促進學生的社交和情感發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競技性游戲中,學生還要在游戲中競爭,鍛煉競爭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當然,游戲過程也能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游戲中往往要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和技巧,如跑步、跳躍、投擲等,通過游戲的訓練能讓學生逐漸掌握這些技能和技巧,提高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競技水平。為此,體育教師應以游戲為主導開展體能訓練,例如通過繩子跳、猴子爬等游戲形式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通過接力、足球等游戲形式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協調性等。而要增強游戲的吸引力,教師就要確保游戲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這是吸引學生參與的重要因素。由于每個學生的身體發育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游戲設計還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和因材施教,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體能水平和需求,設計不同的游戲形式和難度,以適應每個學生的身體發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安全問題,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也要避免過度競爭、過度疲勞等問題??傊?,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要以游戲為主導,增加學生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從而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鍛煉、享受。在運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游戲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同時也要考慮到游戲的個性化、安全性和健康性等問題,以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2)以身體發育為基準,分析不同年齡段的身體特點與需求

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針對學生身體發育規律和特點設計的一系列鍛煉計劃。由于小學生身體發育水平不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制訂體能訓練計劃時,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需求,制訂不同的體能訓練計劃。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在6~12歲,身體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運動控制和協調能力有限,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影響。因此,體能訓練應該在以游戲為主導的基礎上還要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方法,注重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導學生正確的鍛煉方法和注意事項。為此,教師首先要明確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能訓練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身體的發育和健康,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協調性、柔韌度等方面的機能水平,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訓練內容要注重身體基礎能力的培養,如肌肉力量、耐力、柔韌度等方面,以多樣化的訓練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體能訓練來講,年齡普遍在6~9歲,身體發育水平開始逐漸成熟,但體能水平仍然有限,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此階段的體能訓練應該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方法,注重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訓練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協調性和柔韌度等方面的機能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競技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內容可設計跑步、跳躍、投擲、接球、游泳、輪滑等,也可以引入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如田徑、足球、籃球等。進入小學高段后,學生年齡普遍在9~12歲,身體發育水平逐漸成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體能訓練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競技意識。此時,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技巧,促進學生體能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競技意識和合作精神,也要注意保護學生身體健康和安全。訓練內容可包括田徑、游泳、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種體育項目。在制訂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計劃時,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發育規律和特點制訂不同的訓練計劃,同時還要注意一些關鍵點。比如,體能訓練應該全面、系統地進行,注重基礎能力和技能的培養。訓練內容上應該具有適度的難度和挑戰性,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訓練方法上應該多樣化,注重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整個訓練過程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制訂不同的訓練計劃和方法。

(3)以綜合訓練為目標,開展力量、耐力及速度等綜合訓練

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的身體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方法,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度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力量訓練是指通過肌肉收縮產生的作用力提高肌肉力量的一種鍛煉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中,可以通過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水平。通過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體型,還可以預防和改善運動損傷。耐力訓練是指通過長時間的運動訓練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一種鍛煉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中,可以通過長跑、游泳、單車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通過耐力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水平,同時也可以預防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速度訓練是指通過快速運動提高學生的速度水平的一種鍛煉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中,可以通過短跑、跳躍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速度水平。通過速度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身體反應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競技意識。柔韌度訓練是指通過肌肉拉伸提高身體的柔韌度的一種鍛煉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中,可以通過瑜伽、拉伸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柔韌度水平。通過柔韌度訓練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柔韌度,減輕身體疲勞,還可以預防和改善運動損傷等問題。這些訓練方法相互關聯,互相促進,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和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和運動項目進行訓練。并且訓練要適度,不可超出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避免造成身體損傷和不適。訓練要有計劃,根據學生的身體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合理安排,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訓練要有重點,針對學生身體素質的不足點和發展需求,選擇相應的訓練方法和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3.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案例分析

(1)案例一:促進學生心肺功能發展

促進學生心肺功能發展是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小學一年級的課堂體能訓練為例,訓練課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熱身、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放松。第一部分:熱身。熱身活動主要包括跳繩、踢毽子、拉伸等,旨在為后續的訓練做好身體準備,提高身體溫度和肌肉的靈活性。第二部分: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主要包括慢跑、快跑、單車等。在本次訓練中,采用了慢跑和快跑兩種方式進行有氧運動訓練。慢跑是為了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基礎水平,快跑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第三部分: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采用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方式進行。這些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性,同時也可以預防和改善運動損傷。第四部分:放松。放松活動主要包括舞蹈、瑜伽等,旨在緩解肌肉緊張,放松身心,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訓練效果:通過本次訓練,學生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技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案例二:提升學生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提升學生協調性和平衡能力是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小學三年級的體能訓練課程為例,訓練課程分為四個部分:熱身、協調性訓練、平衡訓練和放松。第一部分:熱身。熱身活動主要包括跑步、踢毽子、跳繩等,旨在為后續的訓練做好身體準備,提高身體溫度和肌肉的靈活性。第二部分:協調性訓練。協調性訓練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團隊合作訓練,另一種是個人訓練。團隊合作訓練主要包括排隊穿越障礙、組隊搬運物品等;個人訓練主要包括足球控制和跳繩等。這些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和身體控制能力。第三部分:平衡訓練。平衡訓練主要采用平衡板、球類等器材進行訓練。平衡板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感和身體控制能力,而球類訓練則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反應速度。第四部分:放松。放松活動主要包括舞蹈、瑜伽等,旨在緩解肌肉緊張,放松身心,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訓練效果:通過本次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技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技意識。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方法和項目的選擇,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也要注意安全和健康的原則,讓學生在安全、愉快的體育環境中快樂地成長。因此,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是當前社會推動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加以推廣和普及,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于健康體育鍛煉,成為更加健康、自信和積極向上的人。

參考文獻

[1]王曉芳,李超,張亞雄.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策略與方法研究[J].體育科技,2018(10).

[2]蔡明昊,李江偉.游戲化體育課堂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J].體育,2020(06).

[3]趙小莉,李立新.多元化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實踐與探究[J].體育與健康科技,2020(14).

猜你喜歡
體能訓練小學體育新時期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快樂體育教學策略探討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新兵體能訓練的傷病防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