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浸潤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2023-06-04 09:11宗柯妍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生命教育語文教學中職

宗柯妍

摘要:生命教育是指對中職生進行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生命責任等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的教育,是將德育浸潤到語文課堂,對中職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文章探索將生命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旨在促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思考,防止學生出現消極面對生活、輕視生命的心態,學會善待他人,珍視生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熏陶學生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生存本領,同時重視學生生命質量。教師將生命教育浸潤中職語文教學,就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統一起來,融入中職語文課堂,融入日常語文教學。

二、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多樣化、專業化,這就要求不同行業的工作者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升學

現代職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一方面,能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促進就業和發展;另一方面,能有效緩解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失衡的問題。中職院校的學生畢業以后可能會成為一線產品技術員、技術工人、管理人員,教師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生命教育,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的生命,就是生命的教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存意義與人生價值,開展多種形式的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理解生命、關注生命、珍惜生命、潤澤生命、感悟生命。

三、生命教育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實踐

生命教育不是狹義地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特點,掌握生存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喚醒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人的生命處于被自我、他人、自然、社會和宇宙的保護中,所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理應包含這五個方面。

(一)從人與自我的關系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充實生命

讓學生認識到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悅納生命,規劃人生,不斷激發生命潛能,突破自我,是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如在講授《蟬》這一課時,教師通過播放短視頻《蟬的一生》,讓學生初步認識蟬的生長過程,然后請學生列一張關于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表,再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文中關鍵句“四年黑暗下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讓學生感受蟬在惡劣環境下的頑強生命力,領略短暫的生命擁有無窮的力量,進而懂得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掌握生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講授《勸學》這一課時,荀子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作用和學習時應秉持的態度,他希望天下學子通過學習成為“君子”。在講授《勸學》第二段時,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指導法,讓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段意,通過互動討論,推敲本段論述的事物和特點:“青勝于藍”“冰寒于水”說明事物可以提高原有狀態,“輮木為輪”說明事物能改變原本的狀態,“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只要肯磨煉就可以規范事物。由此,學生便可以推論出:人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可以提高自身、改變自身、發展自身和規范自身,只有博學廣才,養成良好品德,歷經艱難,才能最終實現“知明而行無過”。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不斷充實自身、提高自身。

(二)從人與他人的關系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克己復禮,寬以待人

人在社會中會受到形形色色的人的影響,他人的存在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要有包容的意識,要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維持和諧的人際交往環境。

在講授《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這一課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傅斯年以給蔡元培寫傳為榮?”引導學生于小事中發現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并從文章中找出先生嚴詞責人三件事,體味先生的人格魅力。先生譴責北京大學校園匿名揭帖“討伐”同學的不光明行為,體現出為人寬而有度,行事光明磊落;先生因為“我”阻止性情荒謬學生拜訪責備“我”,體現出為人寬以待人、言行一致,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先生“斥責”我信口開河,體現出先生尊崇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又踐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精神。此外,蔡先生頂著巨大壓力,拒絕辭退思想激進的陳獨秀和胡適,由此能看出先生不畏強權,臨大事而不懼的大無畏精神。

反觀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相對淡漠,常常因為細微小事產生紛爭,相互猜忌,這確實不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經營。因此,在講授本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克己復禮、寬以待人的良好品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口語交際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他人相處之道,踐行生命教育。

(三)從人與自然的關系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尊重萬物,與自然和諧共生

自然界的萬物都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當生命和生命相逢時,人應當相互尊重,以尊重和珍視的態度對待一切生命,傳承“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挖掘課文的思想內涵,把生命教育和課文內容相融合,使學生由易到難領悟文章中蘊藏的生命價值,提高教育深度。

在講授《寂靜的春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作家筆下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然后由題生疑,由“寂靜”作為突破點,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文章中尋找“為什么作者筆下的春天是寂靜的?”學生通過閱讀會發現:因為認識不足,人類不加選擇地大肆使用化學藥品,導致春天從生機勃勃變得一片寂靜。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想象法,讓學生想象春天寂靜、萬物枯竭后的情景,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試圖掌控大自然而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萬物與我休戚與共”為主題的征文比賽,讓學生從生命的角度認識和思考環保問題。教師還可以組織“關愛動物,珍惜生命”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百余年來我國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認識到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關系到人類生命的存亡,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珍視生命,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做到平等博愛,學會坦然面對一切。

(四)從人與社會的關系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人的成長標志就是要適應社會的要求,融小我于大我,要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也要維護國家利益,樹立民族榮譽感和社會正義感。

在講授《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魯迅對劉和珍等人徒手請愿,蹈死不顧的戰斗方式的看法是支持還是否定?”學生研讀文本后,會發現魯迅著重描寫了劉和珍的溫和善良,在他回憶里的劉和珍“態度很溫和,始終微笑著”,她們不是受人利用而是“欣然前往”請愿,但是由于斗爭經驗不足,對反動政府的惡意未曾預料,她們不知道即將面臨的是如何殘忍的羅網。魯迅還用了一個比喻將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比作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濒斞敢源罅磕静挠髦复鷥r慘痛的流血抗爭,一小塊煤喻指渺茫的社會進步,讀到這里答案呼之欲出。很顯然,魯迅雖然贊揚劉和珍等人的愛國熱忱,但是對徒手請愿的行為是不贊成的,并引用陶潛的詩句“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再次表明了犧牲的代價巨大,意義甚小。

除此之外,教師應結合當前實際進行引導,如戍邊的戰士、逆行的消防員、頂著高燒戰斗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當社會在禮贊他們的犧牲精神時,我們還要知道他們是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的生命是寶貴的。

教師在《記念劉和珍君》的課堂教學中浸潤生命教育,既可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又可以指導學生構建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的愛國情懷,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投身于國家建設中。

(五)從人與宇宙的關系進行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悟透生死

如果將死亡作為生命的終點,那么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珍視生活中的每一天,不因當下的困境自怨自艾,而應選擇破冰前行,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窮的價值,延展人生寬度。

在講授《前赤壁賦》這一課時,通過教師解讀前三段的內容,學生達成了共同的觀點:客人因為功業未成失意,因為自身渺小悲傷,因為人生無常悵惘,因為生命短暫悲愴。這時,教師提出問題:“蘇軾是如何開導客人從悲情中走出來的?”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在第四段得到了啟發:“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碧K軾感慨江水川流不息,但是從未止息;月亮時圓時缺,但是始終不增不減。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睆南鄬Φ慕嵌葋砜?,人與宇宙等量齊觀,水與月萬變也不變,個體的人生存在生老病死,但是人類代代傳承,從這一點上看,人也是永恒的。這個觀點使客人從人與自然的對比中解脫,與宇宙共同享用“無盡藏”。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是對前文客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開導。萬事萬物各有主宰,既然如此又何必拘泥于不屬于自己的事物,為之悵惘呢?不如怡然自樂,享受當下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由此“客喜而笑”,這次的喜悅,是參透生死、悟透人生之喜。

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點撥學生,“賦”的傳統表現手法就是主客問答,《前赤壁賦》中的客人實際上是儒家思想主導下的蘇軾,他積極入世但是壯志難酬,而作為主人的蘇子是道家和佛家思想主導下的蘇軾,他將三家思想完美地融為一身,儒家的堅毅,道家的超然物外,佛家的不計得失,無論面對何種困境總能峰回路轉,以執著、樂觀、曠達的精神直面人生,活出自我。之后,教師可以播放紀錄片《蘇東坡》,讓學生通過紀錄片了解蘇軾坎坷堅毅的一生,真正認識到不論生命渺小還是永恒,不論當下困境還是逆境,都應該珍惜、熱愛生命,體會生命賦予我們的獨特體驗。

教師將生命教育浸潤中職語文教學,不僅拓展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深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感悟生命真諦,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值得注意的是,教無定法,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文章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對生命形成正確認識,以積極的態度生活。

參考文獻:

[1]關麗麗.探討生命教育理念下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12).

[2]李鴻鶴.生命教育理念下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

[3]肖川,陳黎明.生命教育:內涵與旨趣[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4).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經貿分院)

猜你喜歡
生命教育語文教學中職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