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析

2023-06-04 03:21楊瑞霞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信息素養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技術

楊瑞霞

[摘 要]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既面臨信息技術帶來的困境和挑戰,也面臨新媒體新技術豐富課堂形式的良好機遇。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要注重科學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要以教師為主導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整體方案設計和實踐安排;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以多種方式參與課堂展示;要堅持問題導向設計信息化教學方案,把提升大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融入教學設計。

[關鍵詞]信息技術;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能力;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2-0094-04

處于信息時代,多元信息文化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深刻影響,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作用不可替代。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用好信息技術,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領域需要破解的新課題。把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既是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發揮思政課教學重要功能與特殊價值的必然選擇。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于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1]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緊跟時代步伐并適應學生發展變化,要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式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和親和力,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新技術,進而改善教學效果。充分應用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要求教師和學生科學合理地借助信息技術的“工具力量”去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與吸引力,運用各類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載體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內容呈現力和思想引領力,從而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與滿足感。

一、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內在要求

思政課作為公共必修課,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它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通識課、原理課,而且是一門塑造世界觀、人生觀的大課程,關乎我們的國民教育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重大問題。把信息技術切實融入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使信息技術全方位服務教學,讓信息技術輔助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呈現,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加深學生的課堂體驗,既是教學認知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適應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成長特點的內在要求。

(一)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教學認知規律的必然要求

依據認知規律,在人的感覺器官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是人的視覺,視覺信息更容易讓人記憶深刻并啟發思考。因此對圖片、影像等可視化信息的偏愛是人類對視覺認知的天然依賴的體現,對青年大學生更是如此。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源于視覺的就占83%,聽覺占11%,剩余6%來自其他感覺。[2]相對于靜態的視覺信息,動態的信息更容易引起關注,而要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適應人的認知規律展開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將枯燥且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融為一體的視覺形式表示出來,能夠給學生一目了然且真切可感的課堂印象,既能夠吸引學生關注課堂教學內容,更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理解困難,減少認知障礙,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可視化呈現,符合教學認知規律,并且將在此基礎上豐富課堂形式,從而更有效地改善思政課課堂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是適應視覺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今時代在新媒體技術的強力推動下,圖像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視覺圖像已經遠遠超越文字滲透到了大眾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的每一個層面,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氛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的可視性對象顯著增多,圖像已經不單純是客觀的、被動的視覺客體存在,它本身已成為一種主體性“言說”方式,是一種可視化的話語。這一可視話語的普遍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認知行為及思維模式,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相對于單一的文字形式,他們更喜歡接受視覺圖像特別是視頻形式的知識和信息。[3]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緊跟時代變化適應視覺時代的認知要求——圖像影像化言說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改變傳統授課模式中文字加教師講授的單一呈現方式,轉變為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呈現教學內容。針對重點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選擇視頻或者圖像教學素材,在課堂上以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讓視頻和圖像以主體性“言說”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再結合教師綜合講授,能夠給學生以豐富的教學體驗并對課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必然要求

青年大學生的信息化角色總是最為領先的,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生活方式,他們總是接受最快應用最快的群體。以手機為例,已經遠遠超越通訊工具功能,成為學生的信息資源和生活工具,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瀏覽信息到日常消費,從社會交往到網絡課堂,手機成為隨時隨地必須關注的對象,因此手機也必須成為課堂生態的重要元素之一。思政課教學必須適應青年學生這一主體的發展變化,在教學中積極調動他們的信息化技能,讓學生應用手機參與課堂,使青年學生的思想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得以提升??茖W有效地調動學生使用信息功能參與課堂可以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利用學習平臺或者微信群在課堂教學中實時共享學習資源,共同探索共同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深度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而且信息化的互動能夠有效把手機與課堂有機融合,同時幫助學生得到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培養和訓練,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產生新的教學思考,優化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和路徑。

二、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面臨新的困境

(一)網絡信息多元化加大思政課教學難度

在技術革新加快、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各種信息、觀點、認識、評論充斥著網絡的每一角落,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思政課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大數據技術根據瀏覽痕跡和習慣預測個人喜好和需求,并有針對性且頻繁地推送網上購物、手機游戲等信息,青年學生對使用手機的自律性相對較弱,有推送就嘗試接受和體驗,既占據了校園生活的大量時間,也消耗了青年學生的寶貴精力,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著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既有網絡新聞的頭條熱點和朋友親戚的微信往來,也有購物網站的熱情推送和手機網游的鼓勵獎賞,所有這些信息集中于手機這一載體成為青年學生時刻關注對象,一些學生即使在上課時間也時刻關注手機,從而使思政課課堂關注度受到巨大挑戰。[2]另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按照成長規律是主體意識大幅度增強的時期,但由于他們辯證思維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尚且不足,又往往在價值判斷和對社會現象評價的過程中面臨矛盾和困惑。開放的網絡環境和泛濫的信息碎片導致大學生思想認識更趨于多元和復雜且缺乏穩定性,這也使新時期思政課在教學中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臨新的挑戰和困境。

(二)課程建設信息化難以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為順應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領域也已開始充分開發并應用信息技術這一載體。把網絡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為改善教學現狀、提升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但是在引入網絡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同樣遇到不同層面的挑戰。一方面在網絡教學中,很多高校把網絡技術和教學資源相結合,建設網絡學習平臺,組織教師建設各門思政課習題庫,并把國內優質資源(包括閱讀書目、相關文獻以及一流高校知名教授的專題講座及相關課程內容的詳細講解視頻等)置入學習平臺供學生學習。雖然各高校在技術、資源等平臺建設領域投入很大,平臺學習形式和內容也豐富多彩,其中優質資源足以支撐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達成,但是,在實踐運作過程中網絡教學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學生很難高質量地完成網絡學習,刷課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課程考核過程中,信息化題庫和信息化考試形式雖然簡化了考試程序,但是卻與教學目標相距甚遠。學生的學習專注于題庫的整理和復習,卻難有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和進步。

(三)課堂管理智能化形式簡單、質量欠佳

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管理是思政課程改革的重要路徑之一。為了適應智能化時代特點和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很多高校在課堂管理環節融入信息技術以加強課堂管理、改善課堂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思政課教師的媒介素養跟進速度較慢、信息技術載體可利用率較弱等因素,導致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發展較為緩慢,并且融入環節也問題頻出。[3]比如很多高校在課堂管理中融入信息技術,應用超星學習通APP輔助教學,在課堂教學和管理中確實豐富了形式也活躍了課堂,比如簽到、搶答、問卷等形式確實是把新技術應用到了課堂上,也把手機這一載體用在了教學中。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因技術漏洞,簽到環節代簽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一些不誠信、不公正現象,廣大師生對此爭議頗多,使得這一技術融入課堂的結果又與思想政治教育背道而馳。在整個課堂管理環節,無論以什么方式應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大都只停留在學生被動操作手機完成任務這一點上,信息技術僅僅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但是形式簡單且在切實提升課堂質量、引導學生提升思想政治素養方面效果依然欠缺。

因此,信息技術無論是在信息元素對大學生的影響方面,還是在技術手段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層面,都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要求教師既要深刻認識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必然趨勢,也要重新思考信息技術助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途徑。

三、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思考

(一)堅持以教師為主導,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毙畔⒓夹g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項持續且系統的工程,必須要以一支穩定的教學團隊集體承擔,充分發揮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制定方案、分工協作。一是要制定具體整體融入方案。教學團隊要依據教學目標、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基于自身平臺和條件,對整體課程教學進行設計,研究并制定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作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切實改善教學效果的融入方案。融入方案的制定是一個不斷探索、循序漸進的過程,實踐中教學團隊要在每一個教學周期中不斷創新、總結,針對問題和經驗在下一周期繼續調整、優化,以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建設教學資源信息庫。教學團隊要分工配合,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專業,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收集相關的信息化資源,包括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并進行整理,用信息技術對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包括對資源的篩選和剪切,也包括拍攝和錄制。三是要確定具體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的教學方案。由于課程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年級和專業都不相同,具體教學方案當然不同。教學內容呈現和教學素材選擇要盡可能適應學生的年級和專業特點,利用現有技術選擇呈現方式,迎合學生學習思維習慣;同時要設計適合學生的信息技術參與環節,不僅要包括簡單參與環節的設計,如學習通的問卷調查、詞頻統計、搶答等功能;更要注重學生的深度全面參與環節的設計,如課上學生的信息化展示環節;同時還要包括學生課前和課后的信息化參與環節。

(二)堅持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參與教學過程,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同時提升信息素養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傳播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因此所有教學方案都要堅持學生為本,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作為出發點和歸宿。[3]信息時代,多數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和信息能力,需要教師積極調動發揮其主動性。學生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同時也會有自己的問題和思考,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設計適合他們的對話情境,營造開放的交流氛圍,留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梳理自己的知識和信息,深度參與教學,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對應主題設計教學互動環節,讓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不能脫離其思想性,信息技術的融入環節也要為思想性服務,因此要讓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其展示和啟發學生思想的作用。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容量普遍較大,學生興趣和知識結構也不盡相同,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選定主題進行信息收集并組內討論整理,最后集中討論,在交流碰撞中教師積極引導啟發,達到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選取合適的內容和知識點,為學生設置信息化展示環節,在豐富課堂形式的同時能夠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既能有效提升課堂吸引力,又能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親身體驗,真正學有所獲。[4]學生的信息化展示環節要全覆蓋、常態化,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種“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具備動態性特征的過程化和規律性的教學活動,在實踐中針對出現的問題要隨時調整、不斷優化,教學團隊要隨時交流,細化流程和安排,最后完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信息素養。

(三)堅持問題導向,針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信息化教學方案設計,全方位提升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由于理論性、政治性比較強,直接理論知識導向的教學雖然符合課程特點,但其實際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诖髮W生年齡、知識結構和社會問題內涵的思政理論、問題導向的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00后的大學生是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長大的,他們能夠及時獲知國家及世界正在發生的各類新聞,同時也關注社會發展及自身未來的成長。但是一定要圍繞思政課教學目標,信息時代對青年學生的目標要求不僅僅是關注某一信息,更在于意識和思維,即強調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利用信息和相關技術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能夠應對信息智能時代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首先,要選擇一些學生關心和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或素材融入信息化教學方案,以此作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從不同層面挖掘其中的原理和思想,在吸引學生集中關注和思考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關乎實踐、認識現實,同時注意梳理學生關注的層面和角度,并分析背后原因,進而準確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其次,注意把社會熱點問題與教材章節內容相匹配,同時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信息化手段呈現問題,同時以信息化手段開展互動,契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通過討論或發言,引導學生理性對待和分析社會熱點問題,間接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和素養。[5]再次,教師要充分挖掘一些實時社會熱點問題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和觀點,利用信息技術,把熱點問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開展以討論為主的線上教學,盡可能讓學生人人參與。一方面讓青年大學生的活躍思想得以充分表達,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捕捉學生思想動向,進而跟蹤并動態化調整實體課堂的教學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把問題與理論相結合進行啟發和引導,讓學生面對熱點問題能夠冷靜思考、理性看待,引導學生增強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的同時提升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成果,高校思政課建設必須積極借鑒、充分利用,不斷調整、持續優化,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能力。[6]信息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案既是時代進步的必然,也將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現代化進程。在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中,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設計信息技術融入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同時必須把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設計在教學方案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必將有新的載體及形式應用于教學中,也將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拓新的實踐空間和研究領域,需要在教學中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8(1).

[2]潘紅濤.主旋律短視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3):84-87.

[3] 寇曉燕.視覺文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可視化教學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5):124-127 .

[4]周松,鄧淑華,陳希.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重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8):125-130.

[5] 鄭潔,梁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7(1):34-40.

[6]范瓊.信息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的梗阻及超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 1):120-123.

(責任編輯:劉潔)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Yang Ruixia1,2

( 1.Marxism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2.Marxism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face th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enrich the classroom form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overall plan and practical arrangement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with teachers. We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and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exhibitions in various ways.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question-oriented design of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plan, and integrate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formation Abi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猜你喜歡
信息素養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信系統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借助MOOC打造一門有趣有視野的信息素養通識課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