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國舞教學中的應用再探索

2023-06-04 03:21姜軍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翻轉課堂

姜軍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法與手段,雖然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舞教學方式的變革,但隨著新時期中國舞教學改革育人目標的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就需要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翻而不轉”“先教后學”“以教定學”等問題,從契合改革目標、提升育人成效入手,通過“有效翻轉”“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等教學實踐深化中國舞人才培育成效,以此更好地推動中國舞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翻轉課堂;中國舞;教學實踐;再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2-0106-04

中國舞是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民族舞、民間舞的合稱,是具有我國民族特點、體現我國民族文化特點、風土人情的舞蹈。作為我國舞蹈專業的重要課程,中國舞教學不僅承擔著培養高水平人才的目標,同時還肩負著傳承、創新與發展中國傳統舞蹈及文化的重任。[1]為此,自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以來,中國舞學界的相關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等,廣泛運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展開了實踐探索。[2-3]從目前國內中國舞專業課程所進行的信息化教學改革來看,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較為廣泛。這一方面源于,受疫情的影響各院校中國舞專業課程廣泛采用了信息化教學方法,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在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信息化教學的最新方法與手段,通過對傳統課堂的翻轉,把大量的直接講授移出到課外,從而解放了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來進行有意義的深層學習,促進了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與水平提升。應該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克服了疫情對中國舞教學的影響,同時也有效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但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應用中還有很多問題尚需深入探討,同時隨著新時期中國舞教學改革育人目標的提出,要繼續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促進中國舞人才高質量的培養,就需要展開應用的再探討,以此明晰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對策,為更好地推動中國舞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一、新時期中國舞教學改革趨向

(一)新時期中國舞教學改革思路

中國舞教學自新中國成立伊始,至今已經有七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不僅為社會培養了無數杰出的中國舞藝術家、為民眾奉獻了無數經典的中國舞藝術作品,同時還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本民族舞蹈及其文化的感悟與認知,成為推動我國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對中國舞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僅推動了中國舞教育教學的改革,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對育人目標的探討。為此,近年來中國舞業界的專家、學者通過多種方式,對中國舞教學展開了廣泛而多樣的探討。如,2020年中國舞“荷花獎”研討會中,相關專家就提出了“以美好的舉止承載美好的心靈與人生,將中國舞的功能性訓練、風格性訓練上升至坐跪立行、舉手投足間的自華之氣,以此促進人體文化之道的體悟與養成”的教學目標。[4]還比如,在藝術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舞蹈課程標準研究中提出了“讓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的拓寬,使之由單一技術型人才向多重復合型人才轉變,實現先精、再博的效果”的教育思路。[5]相關學者在新時期針對中國舞教學發展的認知,不僅為中國舞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對中國舞教學的育人目標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在此基礎上,行業教育專家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舞人才培育“能解人語”“能傳感情”的新任務目標。

(二)新時期中國舞教學育人目標

1.能解人語

能解人語是指,在舞蹈教學中能將身體訓練到可以用身體“詮釋”語言擬達之意,以此展現舞蹈動作所要表達的文化意蘊。這既是中國舞教學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對學生身體舞蹈技藝培育的具體要求。舞蹈作為一種運用身體動作語言向觀眾表達文化敘事及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舞者只有通過肢體動作將所蘊含的文化特征表現出來才能為人們所認同。在已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通過向學生傳授表達肢體文化敘事的動作技法幫助學生掌握舞蹈技藝;另一方面通過指導學生反復練習,以動作的精準呈現實現肢體動作的藝術表達。這種基于肢體舞蹈動作強化理念下的技能教學,雖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舞蹈基本功,但卻忽視了對文化的表達與抒情。由此,不僅弱化了學生對于舞蹈表演文化敘事表現的理解,同時也導致舞蹈表演藝術抒情的缺失。中國舞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身入只是形式、心入才能真正有所獲所悟,才能在舞中展現中國獨有的文化藝術魅力。因此,強化中國舞教育“能解人語”將有利于推動中國舞美學和藝術規律訓練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同時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成效和育人水平。

2.能傳感情

能傳感情是指,表演者要使舞出的喜樂哀愁直擊人心、引發觀賞共情,從而使觀賞者達到情感體驗的滿足。中國舞作為多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表演過程中不僅體現的是各民族獨有的風土人情,更要向觀者傳遞各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內在精神和感情。舞者只有在舞蹈中進入所要表達的文化情境,才能真正將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和動作感情表達出來,才能讓觀者體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文化本真。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分別通過實地采風、文化知識講授和身體外部運動協調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情感表達方式。這種分立式的教學手段雖然強化了學生的文化浸潤與動作感情的表達,但由于割裂了文化、動作與情感表達相互之間的聯系,造成學生雖然單一知識結構和動作情感表達能力較強,但在表演的過程中卻難以將知識、技能和情感表達綜合地融為一體。這不僅造成了學生表演的缺失,同時也導致舞蹈表演難以與觀眾形成情感上的交織與共鳴。因此,推進育人中的“能傳感情”將有利于從舞臺范式著眼,讓中國舞的傳承者更具表演能力和審美價值,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舞所蘊含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規范和社會價值。

二、中國舞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翻而不轉,學習深度和層次性不足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課前學生自學、課中師生探討互動、課后教師指導探索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其教學優勢在于把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的文化交流互動場所,通過深度的答疑、解析、探討、辯論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講授的知識、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強化對知識的掌握、提升教學成效。[6]這種以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活動的過程中主動生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模式,在當前中國舞教學的應用過程中雖然提升了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間交流互動的時數與頻次,但由于沒有突破“知識學習接受、記憶和再現”的教學窠臼和慣常做法,致使教師在課中的答疑、解析、探討、辯論等喪失了教學應有的對話意義,降格為單純的信息傳遞的機械行為。同時,教師在課中也由于沒有將知識轉換為問題,其重復性的點撥和低水平的啟發并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共鳴。如,傣族舞蹈學習中,教師雖然通過課程平臺將舞蹈的文化內涵、動作特點,以文字、視頻的形式提前呈現給學生,但由于缺乏相關問題的設置和有針對性地講解,使得師生間、生生間的討論交流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層次,造成學生在課題教學中難以有效認知與掌握舞蹈動作的學習要領。這種“翻而不轉”的教學過程不僅制約了學生舞蹈技藝的發展,同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二)先教后學,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受抑

翻轉課堂,是一種以“先學后教”為特點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目的在于通過知識的先驗性呈現,引發學生對所呈現知識的深入探討,并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教授引導提升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能力,以此獲得知識的掌握與技能的增長。[7]這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重在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通過課中教與學的一體化擴展學生的自主練習與思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理解和踐行中國舞的概念、知識和理論。從中國舞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狀況來看,以文字、視頻的形式提前呈現給學生的知識內容雖然確實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學習模式,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性和舞蹈動作練習的自主性;但由于一些教師對課中“教”理解性的錯誤,導致很多教師都在教學過程中仍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課前所呈現的知識進行重復講解,而學生所能提問或與教師探討的時間則被嚴重壓縮。這不僅導致課中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不足,同時也在無形中抑制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不僅有悖于翻轉課堂教學的初衷,同時也降低了翻轉課堂在中國舞教學中的運用成效。由此,要從本質上跳出傳統教學理念和框架對翻轉課堂的束縛,就需要克服“先教后學”的誤區。

(三)以教定學,創新能力較差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其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在于“以學定教”,其目的在于以所學習的問題為中心構建開放的思維鏈條,將學生的學置于教師的教之前和之上,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活動的過程中主動生成目標。[8]這種“以學定教”的教學思維的核心目標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對知識深度的探索欲望,克服傳統教學中知識學習僵化、難以有效指導實踐的弊端,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對實踐操作能力的指導,在教師的幫扶、引導下,讓學生通過發散、聚合思維,敢于大膽“創新”“試錯”,以此不斷提升學習成效和創新能力。然而從當前中國舞翻轉課堂線上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教師大多采用了讓學生先觀看課件然后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這種講授方式雖然從之前的課中講授變為了現在的課前和課外講授,從之前的集體空間變為了現在的個體空間,但在實質上卻并沒有對傳統教學流程進行徹底翻轉,還是教師先進行講授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活動探究和問題解決,依然遵守的是“以教定學”等演繹式的教學邏輯。這導致教學中雖然教師拓展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但仍難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發散與聚合,所提出的創新思路和方案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嚴重制約了新型人才的培育。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中國舞教學中的應用再探討

(一)徹底翻轉、情景導出知識

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質就是要讓學生先進行試錯性的探究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建構具有更廣泛、更深刻、更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體系。因此,在中國舞翻轉課堂在線教學中,教師應打破“知識學習接受、記憶和再現”的教學窠臼和慣常做法,在教學中通過推送中國舞的情景并提出知識學習的問題,在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展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練習。首先,以學生中國舞知識“學”的目標為導向設計教學情景和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欲望。如,在蒙古舞學習中,以舞蹈的形成、發展與社會流變為導向,讓學生解答不同時期蒙古舞動作的特點、差異和制因,以此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概覽蒙古舞的全貌,勾勒蒙古舞產生、流變與呈現的整體脈絡,以便更好地輔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蒙古舞知識結構,提升對蒙古舞動作外在表征和內在文化的認知。其次,可以通過聯系鮮活的現實生活來渲染具有親和性的情境。如,在蒙古舞的學習中以流行的特斯河之贊為音樂背景,牽引學生進入如何將舞蹈動作與音樂有效融合的問題之中,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熱情的同時,推動蒙古舞傳統動作與現代文化的融合。

(二)先學后教、教師高位引領

基于在線教學的翻轉課堂,不僅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更加開放的信息化在線教學平臺,同時也為學生知識的學習提供了先機。但要克服當前中國舞教學中“先教后學”的境況,就需要強化教師的教學引導,讓教師從單純的中國舞技能傳授者角色轉換為中國舞人才培育引領者和輔助者,從作為“推手”來促進中國舞人才的高質量培養轉變為“拉手”來促進學生中國舞知識與技能的快速成長。首先,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前明確要求學生對信息化在線教學平臺的中國舞知識進行先驗性的學習。教師通過提出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所要查找的擴展知識內容,讓學生在知識自學的過程中產生對舞蹈學習的疑問,并以此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通過問題的解答與闡釋,在教師的高位引領中豁然開朗,不僅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中國舞知識的認知與記憶,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在舞蹈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其更好地從事中國舞的學習與練習。如,傣族舞學習中,學生可以先通過觀看教師課件中的傣族舞蹈相關文字、圖片、MV視頻等,先驗性地了解傣族舞蹈的特點,然后通過課堂教師對舞蹈手勢、腳位等動作文化表達疑問的解答與示范,消除認知的誤區、明晰動作的技巧所在,為更好地學習與練習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建構的知識和得出的結論進行引導、提煉和總結,對知識的客觀性和正當性進行辯護,以便在尊重學生的創新性、自主性和批判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嚴肅的、全面的、科學的知識觀。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課前布置的問題主動設置在線討論環節,通過學生對傣族舞中肢體動作藝術表達的認知闡述,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規范,客觀地評價、提煉學生對舞蹈動作藝術表達的觀點,以此帶動學生以客觀、嚴謹的學習態度,更加清楚學習的目標和舞蹈練習中的問題所在。

(三)以學定教、鼓勵自主探究

中國舞教學本是一種以肢體動作實踐性學習與練習為特點的教育過程,當其轉化為在線教學時由于教師指導方式、時間和場域空間發生了轉變,使得學生要提高學習成效就必須強化自主探究。因為,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和踐行中國舞的知識和肢體動作的藝術表達,就應讓學生對它們進行重新發現、探索乃至創造,而不僅是接受、記憶和再現,否則學生所習得的知識將是無意義的,也必將影響中國舞動作技能和表演水平的發展。首先,鼓勵學生在中國舞學習中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和擔負起個人學習的責任,讓學生有機會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動作或藝術表達中的掙扎、失誤抑或是成功。如,在中國舞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在線實時點評學生的舞蹈動作練習過程,鼓勵學生在練習中積極探索新的肢體動作表達方式,以個人情感的深度融合提升對肢體動作表達的藝術解讀,以此讓學生對中國舞文化表征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知,從而呈現出更多舞蹈動作表現方式,為教師的“后教”積蓄更多的力量。其次,組建規模在3~5人的學習合作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積極開展中國舞的學習。這種小群體模式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習得相對客觀的、較為體系化的中國舞理論知識,還可以在相互幫助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批判思維、溝通交流等多維能力,讓在線教學的中國舞學習不再因交流封閉而制約學生的成長,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以更加開放的教學場域推動學生辯證思考、勇于創新。如,教師可以通過在花鼓燈舞的教學中組建不同的學習小組對安徽花鼓燈舞蹈中的“鳳凰三點頭”中的三道彎組織探討。讓學生分別闡述體態三道彎和動律三道彎的差異和特點,如何有效地表現“扭、擰、活”的藝術特征,以此引發學生求證欲望和思索的沖動,通過發散性思維嘗試作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反思探究精神以及高度的學習責任感。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推動中國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新時期中國舞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要繼續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育人成效,就必須依據中國舞教學改革目標進行優化革新,以此克服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高教學質量,不僅讓中國舞教學的育人成效更加顯著,同時也進一步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法更加深入地融入中國舞教學的現代化發展之中。

參考文獻:

[1] 朱彥霖.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藝術教育,2022(5):271-274.

[2] 陶璐璐.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及應對策略[J].尚舞,2022(5):80-82.

[3] 韓敘.“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淺談[J].尚舞,2022(5):94-96.

[4] 田偉力.加強大學舞蹈課程教學革新的關鍵對策分析[J].尚舞,2022(4):116-118.

[5] 冉劍霏.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間舞蹈傳承細論[J].戲劇之家,2022(3):131-132.

[6] 朱文輝.翻轉課堂因何“翻而不轉”—基于結構主義理論的釋疑[J].教育科學研究,2021(7):60-65.

[7] 郭建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統一—再變式[J].中國大學教學,2021(6):77-85.

[8] 彭燕,王琦,余勝泉.翻轉課堂中促進深度學習的教育內容策展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19(3):46-52.

(責任編輯:劉潔)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翻轉課堂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