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心風”理論淺析中風病發病機制

2023-06-06 15:00宋婉玲王小榮劉洪穎孫慧武天凱張生金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風病腦卒中冠心病

宋婉玲 王小榮 劉洪穎 孫慧 武天凱 張生金

【摘 要】 心風包括外風和內風,外風總歸為正虛邪中,內風由心臟陰陽失調,心氣不定,變化而成。心風導致心、血脈結構和功能失常,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中風病發生的關鍵是血脈病變,且多伴隨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煩躁等心系疾病和神志異常表現,在發病特點、病因病機、癥狀、治療等方面與心風致病密切相關。從心風認識中風病的發生發展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異病同治及治未病等思想。

【關鍵詞】 中風??;心風;腦卒中;冠心??;感染性心臟病

【中圖分類號】R22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3)09-0001-05

Abstract:The heart wind includes external wind and internal wind. The External wind is caused by exogenous viruses, bacteria, etc. The Internal wind is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the heart, which is caused by unstable heart qi. Heart wind leads to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sorder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key to the occurrence of stroke is blood vessel disease, which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heart diseases such as palpitations, heartache, insomnia, forgetfulness, irritability and abnormal mental performa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eart wind in terms of pathogenesis, etiology, symptoms, treatment and so on. Understand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trok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rt wind reflects the overal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motherapy for heteropathy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words:Apoplexy; Heart Wind; Cerebral Apoplexy; Coronary Disease; Infectious Heart Disease

中風病相當于西醫學之腦卒中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為主要表現,可并見心悸、心痛、失眠、煩躁、抑郁、焦慮等心系病癥和神志異常表現,尤其在老齡患者中,心系疾病與中風病常合并發生,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中風病發病機制以肝風內動為主,與其他臟腑密切相關,尤其在心源性卒中、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脈疾病引起的中風病發病過程中,心風致病作用更為明顯。古醫籍所載心風相關病癥有“風?!薄榜’棥薄靶耐础薄氨┴省薄白渲小薄捌L”“言語不利”等,和西醫學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疾病癥狀表現高度一致?,F代臨床研究[1]顯示心系疾病與腦病在中醫辨證論治方面有著共同的病因病機、病理基礎、治療方藥,可以相互借鑒、有機融合,做到同診、同辨[2],這意味著心腦合病或可從心風辨證論治。有學者[3]對古醫籍中“心風”病名考證,同樣認為心腦綜合征可從心風辨證論治。筆者將中醫學之宏觀思維和西醫微觀生理病理結合,嘗試從心之內外風淺析中風病的發生機制。

1 心外風與中風病

心外風即外感風邪侵襲心系(包括心臟、血脈、心包,以及與心相聯絡的經脈)?!端貑枴わL論》載:“以夏丙丁中于風者為心風?!保?]83《靈樞·九宮八風》曰:“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于心,外在于脈,氣主熱?!保?]155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風邪可直接侵入心系,也可經皮膚腠理循行變化為心風。心在體合脈,風邪入脈,亦為心風?!靶臑槲迮K六腑之大主……心動五臟六腑皆搖”[5]71,人體正氣虧虛,外邪乘虛而侵入心系,導致心臟、血脈結構和功能失常,進而引發其他臟腑組織疾病。

1.1 風邪入心導致中風 《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曰:“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者,心風之證也,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壯,服續命湯,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者,此為心已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不可復治,五六日死?!保?]1此段論述心中風之癥“偃臥,不得傾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和中風病表現半身不遂,或面肌癱瘓、面肌痙攣一致。中風病在急性發作前亦多表現心胸部或頭部驟然汗出、心悸眩暈等癥。續命湯也是治療中風病的著名方藥。有學者提出巢氏所述“風病”類似于西醫學的腦出血、腦動脈硬化、腦病后癱瘓、面神經麻痹、癲癇、神經衰弱、神經炎等多種疾病,其中“心中風”類似于現代醫學之腦出血[7]。心腦通過血脈、經絡緊密聯系,心血上輸,以灌腦絡,充養腦髓,風邪夾雜其他邪氣或疫癘之氣侵入心系,痹阻心脈,損傷心陽,導致心臟氣血紊亂、功能失常,影響大腦血供,引發卒中事件?!端貑枴け哉摗吩唬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以夏遇此者為脈痹……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心痹者,脈不通?!保?]85劉昭等[8]根據此理論治療腦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療效。

心外風致中和西醫學心源性卒中相關,心源性卒中是指來自心臟和主動脈弓的栓子通過血液循環導致腦動脈栓塞引起相應腦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引起心源性腦卒中的常見疾病有心率失常、冠心病、心臟腫瘤、感染類心臟病、心力衰竭等,中醫研究者[9-10]多認為以上心系疾病的發生和外感風邪相關。感染性心內膜炎并發腦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發病機制為外感細菌或病毒附著在病變內膜上繁殖,并與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等結成細菌性贅生物,脫落后隨血流發生心源性栓塞[11];心房顫動不但導致缺血性卒中,致出血性卒中風險亦較高[12],李賽賽團隊[13]認為房顫的發生和心內外風均相關;張建云等[14]研究發現心臟感染的病毒或細菌可以通過血液循環,破壞血腦屏障,進入腦實質區,造成腦缺血區神經細胞廣泛損傷,形成臨床神經功能障礙。

1.2 風邪入脈導致中風 風邪入于脈為脈風,或稱脈痹,《素問·風論》曰:“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保?]83脈為血府,聯絡心和全身各個臟腑組織,是保持機體血供正常的通道?!端貑枴の宀厣伞酚涊d:“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泣?!保?]21癘風傷脈,脈道失于滑利,血液泣而不行,外感風邪與內積痰濁、瘀血等相結,日久形成有形實邪,痹阻于脈道,營血不能上輸腦竅,則腦髓失養,神機失用。

脈風和西醫學血管炎及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相關。病毒感染導致的動脈炎也是引發卒中事件比較罕見的因素之一[11]2693。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共同病理基礎,中醫認為此病的發生和痰濁、瘀血、外感風邪相關。西醫認為感染是引發此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病原微生物粘合脂質堆積,加重動脈硬化,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促進血栓脫落,導致缺血性卒中發生[11]2696。結合現代醫學微觀病理學,外感風邪夾雜疫癘之氣侵入血脈,導致脈管結構、功能,甚至血液成分的改變,從而引起卒中事件的發生。

2 心內風與中風病

心內風由心臟陰陽失調,心氣不定,變化而來。風者,氣之流行也,心體陰陽失衡,則心氣不定,逆亂生風。心內風包括邪實生風和虛風內動,實風由心火、痰濁、瘀血相互膠結、氣血逆亂引起,虛風則是心體氣血陰陽虛弱,而內風泛越。

2.1 邪實生風

2.1.1 熱極生風 劉完素明確提出中風病的發生是由心火暴甚導致:“所以中風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也,由乎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過極,皆為熱甚故也”[15]31。心為火臟,心之陰血虛弱,則心陽偏亢,或腎水虧虛,水火不交,則心火亢而生風;心主神志,五志過極易化火;內積毒邪日久亦可化火生風?!端貑栃C原病式》記載:“熱甚銷爍以為稠濁”[15]13,心火煎灼津血,耗傷心氣,導致血液粘稠,心血運行無力,日久形成痰濁、瘀血等基礎病理產物,堵塞腦絡,引發缺血性卒中;火性燔灼,起急勢峻,心火灼傷血絡,血液離經妄行,損傷腦髓,引發出血性卒中,“血溢者,上出也,心養于血,故熱甚則血有余而妄行”[15]13。

心火初期并沒有明顯的中風表現,而是以心臟功能失常表現為主,如心悸、失眠多夢、煩躁易怒,兼見口干口渴、汗出、小便短赤、便秘、面紅、舌紅或絳、苔黃、脈數等熱像,多見于心系疾病或中風前病變?!盁釣榛鹬疂u,火為熱之極”,邪熱至極則化火生風,動血擾神,臨床常見驟然汗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后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甚者神志失常,如狂躁妄動、打人毀物,兼面赤舌絳、喘促、脈數等癥。

2.1.2 痰火相感生風 《丹溪手鏡》曰:“中風涎壅,口目歪斜,語言謇澀,熱甚生風,血虛有痰”[16]。心之氣血虛弱,津液不化,釀生痰濕,痰涎沃心,與心火相感痹阻于血脈,心火、痰濁、瘀血、血虛常?;橹虏∫蛩?,相互膠結,進一步阻礙氣血津液正常布化,最終虛實夾雜,導致心氣不定,逆亂生風,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秹凼辣T份d:“論心風者何,蓋君火在心,因怒發之,相火助盛,痰動于中……謂之心風?!保?7]風痰阻于血脈,臟腑經絡血供異常,則肢麻震顫,活動不利;蒙蔽心神,見心悸、嗜睡,甚者神志失常、狂言妄動;隨心氣流竄,循經上行,阻于腦竅,見頭重昏蒙,日久則損傷腦髓,神機失用,而發卒中。

痰邪是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礎,王健等[18]認為血脈不和引發風、火、痰、瘀等諸邪,進而痰瘀阻塞腦竅,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引起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機制。王連生[19]對缺血性心臟病合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病因病機及證候要素分析,發現在心腦同病患者中痰證、瘀證、火證是主要的證候要素。

2.2 虛風內動

2.2.1 陽虛化風 心陽化赤為血,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運行,以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包括腦髓。心陰與心陽協調,營血充盈,心氣沖和暢達,脈管滑利,是臟腑、經絡、四肢、腦髓得養,神機得用的前提條件。心陽虛衰,一方面,不能溫煦、化生血液,血氣偏虛,外風入侵引動內風,發為偏風;另一方面,心陽不振,津液不化,血行無力,導致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促成中風病的發生?!侗孀C錄》記載中風病的發生由心氣乏絕所致:“人有身忽猝倒,兩目緊閉,昏暈不識人……人以為中風之危癥也;誰知絕非中風,乃心氣之乏絕乎?!保?0]

王永炎院士在長期的臨床觀察中發現中風病合并心系疾病患者平素多表現心氣不足、心脾兩虛、氣血兩虧,甚則心陽不足、心腎陽虛,因此提出陽虛化風中風病機新認識,以補氣溫陽活血為治療大法,予益氣溫陽活血之品,不僅改善了患者心臟功能,同時取得了中風病肢體功能顯著好轉的療效[21]。臨床心系疾病合并中風病發生的心陽虛證也不乏少數,馬大勇等[22]臨床中發現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多有胸痹、心悸等慢性心臟疾病,證候表現以心氣心陽虧虛為主。張朝和同樣認為心氣不足,心陽不振是中風病發生的主要機制,提出強心通脈是治療中風病的主要原則[23]。

2.2.2 血虛生風 “諸血者,皆屬于心”[4]21,心主生血、行血,心脾虛弱,心血化生乏源,或憂思勞碌,耗傷心血,則營血虧虛,機體失養,腦髓失充,神機失用。舌為心之官,心經上連口舌,心血虧虛,舌體失養,則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心血不能上濡腦竅,則頭暈目眩、隱痛,日久導致大腦缺血缺氧而發生卒中?!度数S直指方論·風論》曰:“血氣偏虛,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間疼痛,謂之偏枯?!保?4]張仲景指出中風中經絡之口眼歪斜是由營血虧虛導致:“寸口脈浮而緊……浮者血虛,絡脈空虛……喎僻不遂?!保?5]

陰陽互根互藏,氣血相隨,心之陰陽氣血是一體的,心氣虛之重癥便是心陽虧虛,心陽虧虛不能化生心血,心血虧虛則內風泛越,擾動機體,此狀態類似于王永炎院士所說“行于血脈中的風”[26],痰濁、瘀血、虛風、外風等致病因素阻于血脈,擾亂心氣,變化為風邪,循經傳變,進而損傷其他臟腑組織。

3 討論

3.1 心風與中風病相關性探討 從西醫學來看,心風引起感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率失?;蜓}病變等心系疾病,繼而并發腦卒中,但中醫學的心和中風病的關系并不局限于此。中醫學的心以形質之心為基礎,在藏象、五行和經絡的聯系下形成的元整體[27],其功能包含并超越了現代醫學解剖認知的心臟功能[28],心風在致病特點、發病機制、癥狀、治療方藥等方面和中風病密切相關。

3.1.1 發病特點相關 心風屬臟腑風之一,《素問·風論》曰:“風中五藏六府之俞,亦為藏府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保?]84心風致病亦具有善動不居、發病急驟、變化多端、驟然汗出等特點,心痹、驚悸等心系疾病和中風病在發病特點方面和心風一致。

3.1.2 中醫整體觀念的體現 心系疾病和中風病常同時出現,或互為致病因素而先后發生,血脈病變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礎,基于中醫整體思想和異病同治理論,中風病和心系疾病在診斷、辨證、治療等方面可以共享[1-2],而現代研究冠心病、感染性心臟病、房顫、動脈硬化等心血脈疾病多從風邪論治,這意味者心腦合病之中風病亦可從心風辨證論治,在治療心系病癥的同時,有效阻斷中風病發生的潛在風險,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作用。

3.1.3 歷代醫家從心風論治神志病 心主神明,狹義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廣義上則泛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傳統醫學心的功能還包含了一部分現代醫學腦的功能[29],中風病主要癥狀神機失用和神志失常與心主神志功能相關,古醫籍記載心神失常病癥多從心風論治[30],說明從心風辨證論治中風病,或可以改善其相關癥狀。

3.1.4 風藥在心脈病癥中的運用為從心風論治中風病奠定了治療基礎 現代中醫研究者[31]將風藥分類應用于治療心脈病證,心脈病癥包括心系病證和脈管疾病,相當于西醫學的心腦血管和周圍血管系統疾病,這意味者心系疾病和腦病同診同治有了規范的方藥治療體系,為從心風辨證論治心腦血管疾病奠定了治療基礎。

3.2 心風和其他臟腑風邪在中風病發生中的關系 中風病發生的病因病機比較復雜,涉及全身各臟腑組織,肝風內動是主要病機,心風可作為其補充,豐富內風理論,尤其在心血脈疾病引起的中風病發病過程中,心風證候表現較為突出。然而心風對中風病的致病作用與其他臟腑的生克制化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肝木為心火之母,肝火助力心火,肝風引動心風,在熱極生風證中,肝風對心風的影響比較突出;脾為后天之本,脾虛則水濕不化,氣血化生乏源,在痰火生風和血虛生風證中脾臟對心風的影響比較明顯;肺臟對心風的影響可能體現在外風的傳導變化方面,心肺同居上焦,肺主皮毛,風邪初中皮膚腠理,可循經傳變為心風;陽虛化風多見心腎陽虛證表現。臨證時還需根據疾病史、臨床表現、舌象、脈象等,具體分析病變臟腑、邪之所在、陰陽虛實等從而辨證論治。

4 小結

心臟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內風泛悅、外風侵襲,外風引動內風,是心風致病的主要機制,風邪、心火、痰濁、血瘀、血虛、陽虛等病理因素相互膠結、虛實夾雜,導致心、血脈結構功能異常,最終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風藥在心血脈病癥中的運用為從心風論治中風病奠定了治療基礎?;谛娘L理論認識中風病的發病機制,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不但是中醫以心臟為主宰,五臟為中心,人與自然相應的整體觀的體現,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實際運用。

參考文獻

[1]劉悅,張哲,關雪峰,等.心腦合病中醫臨床辨識[J].中醫雜志,2017,58(3):205-208.

[2]李昕.“心腦同治”理論對心腦疾病中醫診斷的啟發[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下冊),2017:267.

[3]楊麗娜,李明,祖亮華,等.心風病名初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9):2743-2746.

[4]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85,83,21,84.

[5]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155,71.

[6]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6.

[7]范麗花,陳赟虎.《諸病源候論》論治心血管疾病概述[J].河南中醫,2017,37(12):2118-2119.

[8]劉召,劉玉琳.宗《內經》“心痹者,脈不通”理論治療心腦血管病體會[J].世界中醫藥,2007(3):160-161.

[9]徐昳,陳淑芬,韓翔.感染性心內膜炎合并腦出血伴多器官梗死1例[J].中國卒中雜志,2021,16(8):774-778.

[10]許楠,付亞坤.感染性心內膜炎合并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23):3896-3898,3904.

[11]丁桂偉,曲文芹,陸曉悅,等.實用內科學[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9:2696,2696.

[12]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房顫中心聯盟心房顫動防治專家工作委員會.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21)[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22,26(1):15-88.

[13]李賽賽,李家立,戴方圓,等.從風論治心律失常[J].環球中醫藥,2021,14(4):679-682.

[14]張建云,李婧雯,張麗紅,等.PI3K/AKT信號通路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及中藥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2,28(22):11.

[15]金·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31,13.

[16]元·朱丹溪.丹溪手鏡[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54.

[17]明·龔廷賢.壽世保元[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82.

[18]王健,陳晶,譚峰.從血脈理論對缺血性中風的論治[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11):2120-2122.

[19]王連生.對100例缺血性心腦同病患者病因機和證候要素的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2):57,60.

[20]清·陳士鐸.辨證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83-84.

[21]任晉婷,謝穎楨.王永炎教授對中風病“陽(氣)虛化風”的病機認識[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0(8):621-625.

[22]馬大勇,馬洪明.心源性中風“氣虛動風”證治探析[J].現代中醫臨床,2016,23(6):53-54.

[23]呂東興.張朝和從心衰論治中風[J].光明中醫,2011,26(3):456.

[24]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精要[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8:28.

[25]漢·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17.

[26]王永炎,鄒憶懷,謝穎楨.再議中風先兆癥的觀察·病機與防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3(5):423-426.

[27]王肖陽,張芯.元整體觀視域下《黃帝內經》的“心”內涵探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9):5229-5233.

[28]張挺,李其忠,陳慧娟,等.“心”的中西醫學比較研究[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10-13.

[29]李劍穎,于崢.對“心”的再認識[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4):282-283,285.

[30]金玨,陳曉.《黃帝內經》心風對神志病治療的啟示[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3(12):985-990.

[31]楊雪卿,王顯.風藥在心脈病證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2):638-640.

(收稿日期:2022-08-24 編輯:劉 斌)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宋婉玲(1986—),女,漢族,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診法與辨證論治體系理論及臨床研究。E-mail:284668301@qq.com

通信作者:王小榮(1974—),男,漢族,碩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診法與辨證論治體系理論及臨床研究。E-mail:xchtang@126.com

猜你喜歡
中風病腦卒中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眼針療法治療中風病的機制探討
茶、汁、飲治療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醫治療探析
補腎活血祛瘀方治療中風病恢復期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