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市隆陽區桑園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2023-06-07 09:03楊樸娟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栽培管理桑園技術應用

楊樸娟

摘 要 蠶桑產業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隆陽區大部分農村蠶桑產業發展面臨環境、技術等的限制,給蠶桑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提高隆陽區絲繭育豐產桑園桑樹的栽培質量及桑葉產量,促進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基于隆陽區的桑樹生產基礎,從桑園規劃、土地準備、優良品種選擇、栽植等4方面論述了豐產桑園的建立措施,從樹型養成、施肥、中耕除草3方面論述了豐產桑園的管理技術,并論述了隆陽區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 桑園;栽培管理;技術應用;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中圖分類號:S888.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14

蠶桑產業已成為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隆陽區是云南省優質繭基地,是保山市的蠶桑主產區。目前,保山市桑園面積4 333.3 hm2,

截至2021年,已發展到5 820 hm2(2021年新植

1 486.7 hm2)。但大部分農村蠶桑產業區的區域環境條件復雜、蠶戶分散,小蠶育室、蠶房、蠶具、桑園管理、病蟲害防控、飼養環境、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桑葉種植及養蠶技術措施難以統一落實到位,給蠶桑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需不斷創新蠶??萍己屯茝V蠶桑技術,突破傳統產業模式,提高養蠶水平和蠶農收入,促進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優質繭生產基地發展的一般規律,隆陽區結合本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特點,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和試驗研究,探索出隆陽區絲繭育桑園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并成功應用于生產,對提高桑葉產量、質量,提升養蠶效益,促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蠶桑生產基礎條件

1.1 地理條件與氣候特點

隆陽區位于云南省西部,地理坐標北緯24°46′~25°38′,東經98°43′~99°26′。隆陽區境內山脈起伏,最高海拔3 655.9 m,最低海拔648.0 m,屬于中亞熱帶高山氣候類型,且屬于典型的垂直立體氣候,四季變化小,干濕季明顯。隆陽區多年平均氣溫15.9 ℃,最熱月6月的平均氣溫21.3 ℃,最冷月

1月的平均氣溫8.5 ℃,極端氣候時段分布較少,極端最低氣溫-3.8 ℃,極端最高氣溫32.4 ℃,≥10 ℃的有效積溫4 929.4 ℃。年降水量988.2 mm,最少月

1月,月平均降雨量12.6 mm;最多月8月,月平均降雨量172.6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4%。全區冬季干暖少雨、夏季雨量充沛,屬典型的低緯高原山地氣候的特點;年平均降水日數187 d,降水量966.5 mm,降雨變差系數(CV值)0.16,平均蒸發量1 650 mm,相對濕度75%,日照時間最多月6月為248.8 h,最少月12月為111.7 h,平均霜期138~150 d,年無霜期215~227 d。主要氣候災害有干旱、洪澇、冰雹和大風。立足本地條件,蠶桑產業應在最適宜的保山壩及其周邊山地和熱量條件較好的次適宜的溫涼山區和亞熱帶山地重點發展。

1.2 土地資源與產業結構

1)隆陽區土地資源情況。隆陽區總面積5 011 km2,山區、半山區占總面積的92.4%,壩區占7.6%,全區耕地面積4.33萬hm2,其中田1.89 hm2、地2.44 hm2。

2)隆陽區農作物常年總播種面積9.89 hm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58 hm2。隆陽區壩區溫和土地面積533.5 km2,盛產水稻、玉米、烤煙、蠶桑、蔬菜。以潞江壩為主的亞熱帶區,海拔1 500 m以下總面積

1 321 km2,其中農耕地1.47萬hm2,盛產各種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隆陽區溫涼山區面積3 430 km2,其中農耕地1.8萬hm2。隆陽區合理布局旱糧、用材林、烤煙、蠶桑、茶葉、干果、水果及山葵等特色農業產業,實現了均衡分布與協調發展。

2 豐產桑園的建立

2.1 桑園規劃

優質桑園是養蠶及絲繭育發展的物質基礎。桑樹是多年生經濟作物,一經種植,多年收益,但需要通過合理規劃、規范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進行保障。隆陽區優質桑園的規劃經過科學論證、實踐檢驗,現總結出以下3點選擇標準。1)選擇海拔7 500~

2 100 m,日照時間長、空氣流動性好、具備良好水利灌排條件、土層深厚、肥力較高、土壤質地呈中性壤或砂質壤土的地塊建設桑園,以便集中連片規劃種植。2)小戶型桑園,每戶面積規模在0.3 hm2左右為宜;大戶型桑園,每戶面積規模以不超過6.7 hm2為宜。

3)桑園周圍100 m范圍內禁種煙草、除蟲菊,1 000 m

范圍內無工廠、磚瓦窯和烤煙房等污染源,以防止污染桑園。

2.2 土地準備

1)種植行向。在新建桑園的土地準備過程中,從隆陽區地理、氣候特點出發,科學確定種植行向。平地類選擇南北向,利于通風,減少病蟲害;坡地類參照等高線栽植成行,利于保持水土及園地的通風透光性。為保持水土、改善桑樹底土環境,便于桑園管理,新植桑園須開挖桑槽。

2)開挖桑槽。開槽標準為等行種植的行距165 cm、

株距40 cm,開槽深寬各40 cm;寬窄行種植的標準為寬行行距200 cm、窄行行距60 cm、株距50 cm;桑槽深40 cm、寬80 cm。開槽時槽底挖松10 cm左右,取出表土和底土分別放置,施用2 000 kg左右的農家肥作底肥,與少量表土拌勻后施于槽底。

2.3 優良品種選擇

適合隆陽區絲繭育桑園種植的良桑品種有農桑14號、農桑12號、農桑8號、強桑1號等。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可發展耐剪伐的桂桑優12號、沙2×倫109。桑樹褐斑病嚴重的地區,可選擇農桑8號或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選育的云豐1號、云豐2號。

2.4 栽植

為保證新植桑園優質的桑園屬性,桑園新植以冬季為主,于每年12月中上旬至次年2—3月,每

667 m2栽嫁接桑苗1 000~1 100株。定植前需剪除桑苗的過長根及破損根,并用20%石灰水浸根消毒

15 min。栽種時須將根部向四方伸直,擺正苗干,先回填表土,再回填細底土?;靥顣r需輕提苗干,蓋土到嫁接口以上5~8 cm,踏實,并及時澆足定根水,在距地面10~15 cm處剪去苗梢,覆蓋地膜,而灌水方便的桑園可不覆蓋地膜[1]。

3 豐產桑園管理

3.1 樹型養成

新植桑園定植時需在距地面10~15 cm處剪去苗梢,養成主干,發芽后留養2個健壯芽,培養2個新梢。第2年春季發芽前在距地面20 cm處春伐,培養一級枝干,發芽后每枝干留2~3個壯芽,形成4~6根

枝條。第3年,在距地面40 cm處春伐,培養二級枝干,每個枝干留2~3個芽。第4年起,在枝條基部春伐,養成桑拳,定拳高度約40 cm,每667 m2留桑拳4 000~5 000個,以養成每667 m2產葉枝條8 000~

10 000條的豐產樹型[2]。

3.2 施肥

桑樹隨著每年剪伐和當年多次采葉喂蠶,樹體營養消耗極大,須施用充足的肥料才能保障桑樹高產。投產桑園每667 m2全年施肥量為尿素100 kg、磷肥85 kg、鉀肥35 kg、有機肥2 000~2 800 kg。桑園施肥時段的選擇需體現四季施肥的特點[3]。1)在3月下旬施用春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2)6—7月是桑樹的旺盛生長期,其養分需求量增大。為提高肥料,可分兩次施入肥,夏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3)在8月中下旬施入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以延長桑葉生長期,提高抗寒能力。4)桑樹落葉后施冬肥,冬肥以有機肥為主。桑樹施肥時需注意,一年桑的施肥量為成林桑的1/3,二年桑為成林桑的2/3。一年桑施肥采用穴施,二年以上桑園采用溝施,施肥后須及時蓋土。

桑園適宜推廣使用蠶??蒯屌浞椒?,1次施肥的的肥效在半年以上(1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有效節約用材、用工成本,且蠶??蒯屌浞椒署B分為逐步釋放,可均衡供應桑樹,有利于解決桑樹缺素癥??捎谏@冬耕后,將60 kg控釋配方肥與農家肥混合均勻后,開槽深15 cm以上的施肥溝,將肥料施入溝低,并及時覆土。

3.3 中耕除草

在桑樹夏伐后中耕除草,打碎耙平土壤,中耕宜淺,深度不超過10 cm,便于除草;秋季選用草甘膦等化學藥劑除草。11—12月桑葉黃落是冬耕的最佳時期,將中耕除草與施冬肥結合進行,中耕深度標準為15~20 cm。

4 桑樹病蟲害防治

4.1 桑褐斑病

桑樹褐斑病是云南省大部分蠶區的主要病害,屬真菌性病害,在高溫高濕、日照不足的環境下易發生。發病初期病斑呈暗褐色芝麻粒狀,后逐步擴大成黑褐色,發生嚴重時病斑連接成片,造成葉片枯黃脫落[4]。經實地觀察研究已知,桑園管理差、間種不當、防治措施不及時、防治藥物單一、當地氣象條件適于病菌發生和積累等因素,是造成近年來云南省大部分蠶區桑樹褐斑病高發的主要原因。

防治桑樹褐斑病,應針對其發生特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1)加強桑園冬防清園、減少桑園間種、增施有機肥料改良土壤、選用抗病桑樹品種、試驗推廣高效殺菌農藥、抓好關鍵施藥期。2)可選用25%丙環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且可同時加入0.3%的洗衣粉作黏著劑進行噴霧。在冬季可結合冬防使用石灰漿、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藥劑進行預防。

4.2 桑疫病

桑疫病屬細菌性病害,而隆陽區常年發生。春季發病為黑枯型,葉片成黃色多角斑、生長點枯死、全部梢葉變黑枯,故常稱作“爛頭病”。夏秋發病為縮葉型,有油浸狀圓形病斑,后變為黃褐色并穿孔、縮皺脫落。在多雨多濕的氣候環境、蟲害嚴重或偏施氮肥的情況下,桑疫病易發生[5]。

發病初期需及時去除病葉、病梢,選用72%鹽酸鏈霉素5 000倍液,或100單位的鏈霉素,對嫩梢、嫩葉噴霧,每隔7~10 d噴施1次,噴施2~3次即可。發病嚴重時,需在病葉、病梢修剪后使用20%噻菌銅500~800液噴霧,以防二次侵染。生長期用20%噻菌銅500~800倍液,每隔7~10 d噴霧1次,2~3次即可。

4.3 桑白粉病

桑白粉病屬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葉背散生白色細小霉斑,隨病情發展病斑逐漸擴大成一片,發生嚴重時布滿全葉,霉斑表面呈白粉狀。桑白粉病在多濕條件下蔓延較快,枝條中、下部葉片發病較重,發病桑葉提早硬化,營養價值低,影響養蠶成績[6]。防治方法同桑褐斑病相似,需在發病初期及時打藥,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

4.4 桑薊馬

桑薊馬屬不完全變態昆蟲,以成蟲、若蟲為害葉片和葉柄,形成大量的褐色小凹點,被害葉片提早硬化。在高溫干旱季節為害突出。嚴重時中上部桑葉干癟卷縮,葉質降低,不能飼蠶。

防治需先進行冬季清園,降低蟲源基數。在發病初期選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噴殺。冬季清園用20%殺滅菊酯乳油3 000~6 000倍液噴霧防治卵、幼蟲、蛹、成蟲。

4.5 桑粉虱

桑粉虱屬完全變態昆蟲,在夏秋季為害嚴重,密植桑園發生更為嚴重。成蟲群集在桑樹頂部嫩梢產卵,幼蟲吸食中部葉汁,導致葉片出現較多黑色斑點,且粉虱的分泌物會污染葉片,易誘發煙煤病,造成桑樹生長不良,對秋蠶飼養帶來嚴重影響。防治方法與桑薊馬相同。

4.6 紅蜘蛛

夏秋高溫干旱季節易發生紅蜘蛛蟲害。成蟲或若蟲在葉背吮食汁液,為害初期葉片正面出現黃褐色斑塊,嚴重時全葉紅褐枯焦。需在發病初期和蠶期用73%炔螨特乳油3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

1 000倍液防治,以葉背噴霧為主。

4.7 桑癭蚊

桑癭蚊是雙翅目害蟲,成蟲在桑芽上產卵,幼蟲吸食嫩芽汁液。發生較輕時造成芽葉畸形,發生較重時造成反復“止心”,以致側枝叢生,樹勢矮小。

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1 5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對桑梢浸頭。冬季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50 mL拌細土20~40 kg或3%辛硫磷顆粒劑

3 kg進行土壤處理,也可采用桑園地膜覆蓋控制害蟲。

4.8 桑螟

桑螟是鱗翅目害蟲,在隆陽區1年發生4~5代,以幼蟲為害桑葉。被害葉互相重疊折起,嚼食葉片綠色組織,僅留一層白色表皮。防治方法為人工捕殺或選用80%敵敵畏乳油2 000倍液噴葉。

4.9 病蟲害綜合防治

桑園病蟲害防治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在桑苗購置環節須嚴格植物檢疫,杜絕檢疫對象傳入,選用抗病蟲強的品種。中耕管理要加強除草和水肥管理,合理剪伐,合理采葉,適當間作,保護天敵昆蟲。全面清園,積極使用殺蟲燈防治手段與化學農藥防治措施,控制病蟲害及其經濟危害?;瘜W防治應以鄉鎮或村組為單位,組織統一藥劑、濃度、噴藥時間聯防統治,以大幅度消滅和控制病蟲害。

5 結語

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進,隆陽區絲繭育豐產桑園栽培管理技術趨于成熟,并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制作了技術光盤,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對蠶桑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農民年養蠶5萬多張,生產優質蠶繭278萬kg,農業產值1.1億元,滿足了絲綢工業的發展需要,有力推動了隆陽區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冉瑞法.云南蠶區主要桑樹品種褐斑病感染調查及原因分析[J].云南農業科技,2008(S1):140-141.

[2] 袁江富.蠶??萍既霊舻闹饕龇ê徒ㄗh[J].南方農業,2014,8(24):116.

[3] 羅坤,陳松.云南優質蠶繭生產技術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4.

[4] 張澤,吳道慧,董占鵬.云南桑樹病蟲害防治[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5] 周啟仙.蠶桑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8):121-122.

[6] 陳彪,楊萬軍,楊勝特,等.貴州省桑蠶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2,16(21):193-195.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栽培管理桑園技術應用
重視桑園管理 強化養蠶基礎
淺談現代高標準桑園建設與管理
淺談種繭育夏伐桑園的冬季管理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現代煙草工業發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應用研究
如何做好林業產業管理分析
淺談“桑園托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