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及協同度分析

2023-06-07 08:17姜仁榮
南北橋 2023年4期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城市

姜仁榮

[摘 要]綠色創新是在保證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向達標的基礎上,所采取的創新型城市發展策略。也就是說,相較于傳統只注重經濟發展的模式而言,綠色創新更加注重經濟與環境的雙向指標達成,將環境同樣看成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標志。綠色創新發展不只是某個城市的目標,也是未來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一目標需要落實在城市發展建設當中,如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綠色創新工作需要在其地區各個城市的協同作用下共同開展。本文也是以“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及協同度”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相關內容及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協同度等,具體提出幾點建議,以助力長三角地區綠色創新發展協同性提升。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協同度

[中圖分類號]X24文獻標志碼:A

長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之間的協同度,對整個綠色創新工作的具體開展影響重大。隨著人們綠色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對待經濟發展問題,會更多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逐漸認識到以綠色環保為前提發展經濟才是長久之計。因此,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首批綠色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地帶,其綠色創新工作的落實,對全國城市發展具有帶頭作用,尤其是在國家發展建設過程中,為長三角地區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將地區城市間的協同作用看作一個整體,對其進行全面、綜合規劃,目前已經初步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也是在此背景下持續進行研究的,考慮到該城市發展機制畢竟處于初步階段,還需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一步研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及具體目標,繼而在各項因素作用下,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綜合發展措施,真正促使地區城市的發展持續向好。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城市綠色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發展協同機制應用剛剛起步,對各地區經濟、環境建設的影響較為明顯。

1.1 研究背景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一些落實了新經濟政策的區域,其經濟發展更是迅猛。但是經濟發展的背后往往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各地區經濟發展幾乎都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而傳統工業生產活動在技術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在排污方面處理不足,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梢哉f傳統經濟發展是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經過時間的驗證,該模式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非常不利。因此,研究城市綠色創新發展模式,借助城市間的協同作用,創新發展機制是未來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具體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體現。

1.2 研究意義

為轉變高投入、高污染及高消耗經濟發展模式,持續關注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發展形勢,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當前發展機制的先進性及開創性,方便其他地區城市借鑒。同時,對其尚未實現的創新發展目標、機制中的不成熟方面等進行研究,以結合地區發展實際情況,切實找出相應的改進方法,對地區城市發展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為全國地區逐步實現綠色創新發展目標提供可靠依據。

2 城市綠色創新能力概述

城市綠色創新能力決定著其發展潛力的大小。下面就綠色創新能力與傳統創新發展之間的區別進行研究,方便理解后續內容。

2.1 綠色創新能力概念及意義研究

綠色創新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以“綠色環?!薄吧鷳B平衡”為前提,運用先進技術促進城市經濟、文化及環境創新發展。綠色創新能力即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促使城市逐步向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能力。深入研究綠色創新能力,促使整個社會向著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1]。

1.2 綠色創新與傳統創新的區別

綠色創新與傳統創新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創新目標、績效考核及創新動力等方面的不同。綠色創新的創新目標在于生態環境建設,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目標;傳統創新則以粗放型的經濟發展為主,忽略了對環境的影響。傳統創新績效考核方面也以經濟發展目標達成情況為準;綠色創新則是在考慮環境因素的基礎上,考量城市經濟的發展情況。

在創新動力方面,傳統創新的動力為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綠色創新的動力則為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科創改變人類社會發展模式,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提升科技、經濟水平等,實現進一步發展目標。相比較而言,綠色創新動力十足,傳統創新動力則顯得更為局限。

2 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

依據2018年某項專業研究數據,利用KMO、Bartlett球形度等檢驗方法及回歸法,對長三角地區27個城市做了綠色創新能力測評,分析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影響因子特征分析

從實際的研究結果來看,長三角地區能力因子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該項研究對長三角地區以科技研發為創新因子、以GDP產值廢水排放量與科技支出占比為能力因子、以廢水處理和綠化覆蓋為綠色因子,從這幾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創新因子相對其他兩項因子而言,得分水平最低,甚至與得分最高的綠色因子之間相差兩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該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發展應該相對更多著眼于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大研發創新投入,無論是人力資源、經費支出還是發明專利等各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以刺激地區創新能力的發展[2]。

2.2 差異特征分析

上述研究發現,長三角地區的綠色創新能力水平并不高,且地區城市綠色創新發展不均衡,最為突出的是上海,各項因子綜合得分28792.21,其綠色創新能力遠超地區其他各城市;其次是蘇州,綜合得分22718.42,其他城市之間的得分水平相差較大。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經濟發展對綠色創新能力具有直接影響,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的城市,綠色創新能力水平也相對較高,如上海、蘇州及杭州等。

2.3 空間格局特征分析

在空間格局方面,長三角地區綠色創新溢出效應同樣不夠明顯。創新能力相對較高城市與相對較低城市相鄰,如上海毗鄰嘉興、蘇州毗鄰南通、舟山毗鄰寧波等,而每兩個毗鄰城市之間的綠色創新能力水平相差都比較大,城市綠創能力溢出效應不高,甚至較弱[3]。

3 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發展協同度分析

經過對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發展的協同度進行測評發現,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3.1 地區協同度分布不均衡

協同度分布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安徽、浙江及江蘇等省份之間。依據相關測評數據顯示,這三省省內城市發展建設,尤其是綠色創新發展方面,協同度分別為0.393、0.401、0.406,三省份差異較小,但是相比于上海的0.790,就能明顯看出幾個省份與上海之間的差距。主要還是在于城市發展戰略、資源等方面的差異較大,以致最終的協同度出現明顯不同。

3.2 產學研協同創新潛力大

產學研是指將產業發展與高校教育及科研創新等相結合,發展更具動力、潛力的現代經濟協同發展機制。長三角地區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潛力相對較大,這一點從其創新因子得分、城市間的創新人才培養投入差距等方面就能夠窺見一二。創新因子得分相對較低城市的上海、池州及舟山等地,其創新人才投入存在巨大差異,研究經費及高校教育等各方面投入比例各不相同,人資上的投入差異大,城市協同發展空間也相對較大[4]。

3.3 協同度較好的城市綠色創新能力相對較高

通過對整個地區城市發展情況研究發現,協同度較好的城市其綠色創新能力也相對較高。例如:上海這個城市,無論是在綠色創新能力方面還是在協同度方面,都具有相對更高的優勢體現;舟山則在這兩方面體現出明顯的落后,雖然其漁業發展相對較快,但其他方面處于弱勢,相對協同度不高,其綠色創新能力也較弱。

4 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協同提升路徑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了解,下面就長三角地區城市綠色創新能力協同提升,具體給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4.1 重視協同發展總體思路的整理

4.1.1 空間范疇

自2019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等政策性內容相繼落實開始,長三角地區便由原江浙滬“兩省一市”轉變為江浙滬皖“三省一市”,空間格局的重構,也給地區綠色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整個長三角地區在安徽省的加入下,自然資源、區位及人力資源等結構方面均有所改變,地區協同發展機制再一次活躍起來。

4.1.2 合作共識

長三角地區城市協同發展,是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建設的大趨勢所致,同時也是地區發展內在需求引導的結果。只有順勢而為、乘勢而進,才能夠使社會發展逐步取得更大成效,長三角地區作為首批示范地區,應做好表率。地區建立合作共識,進一步研究、落實協同發展機制,明確發展不能單靠某一城市進行,需要各個城市協作,還需進一步以“合作共贏”“體制創新”“政府輔佐”“市場運行”等先進思想作為指導,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的創新發展。

4.1.3 戰略定位

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發展目標落實的體現,同時也是綠創發展戰略的率先執行者。該地區戰略發展定位持續提升,是保證各項戰略目標得以充分實現的驅動力,還需基于全球視野,對地區總體發展進行部署謀劃,使其最終成為我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國際發展重要門戶,集高效、創新、人才和活力于一體,成為世界一流城市群集地區[5]。

4.2 重視協同發展具體策略的落實

4.2.1 中心提升

中心提升是指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區發展結構,在“3+1”空間格局轉變的情況下,應該適當擴大地區核心范圍。在協同發展機制作用下,應該促使該地區由單一向多元核心轉化,堅持上海地區核心地位的同時,依靠協作發展,持續提升其他相對較為發達城市的核心地位,對地區核心進行“主副”劃分。例如,將合肥、南京等城市劃歸到核心層面,建立以上海為主,合肥、南京等為輔的核心都市圈,在科教、交通等方面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地區其他城市的發展。

4.2.2 跨區協作

跨區協作是指長三角地區各城市的發展,應該明確不能單靠一己之力,而是要做到地區協同發展,組織建立跨區協作機制,對“三省一市”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從陸地、港口及地區等層面出發,進一步優化協作體系,提升地區合作向心力。具體可以依據不同城市的發展優勢、現狀等,取長補短,推進空間協同進程。重視交通要道建設,打破產業間壁壘,形成產業間分工協作模式,打造地區最強城市協同發展態勢[6]。

4.2.3 極多元化

極多元化主要是考慮地區協同發展期間,增長極的推動效應,以促使增長極多元,提升綠色創新協同發展動力水平,加快發展進程。具體需要在原增長極的基礎上,打造新一批增長極,以充分發揮以點帶面機制的作用,促進落后地區發展,通過產業集聚、人力資源集聚,以及資源更加有效地利用等,提升地區城市競爭力水平,使地區發展特點鮮明、功能突出。

4.3 重視專題領域協同發展提升

專題領域協同發展提升,主要在于地區創新能力、協調能力、綠色發展能力,以及開放性、資源共享性等各方面的促進作用持續發揮。例如:創新方面,以體制創新、產業升級為引導;協調方面,以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協調為準;綠色發展方面,以綠色管理體系建設為準等,打造經濟開放、文化開放、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新的地區發展態勢[7]。

5 結語

綜上所述,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環境建設,對其他地區來說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在當前重視經濟更重視環境的情況下,城市發展建設應該注重雙向指標的達成,從地區城市協同發展角度,充分考慮各城市間的發展協同度,明確各自發展優勢及劣勢,在城市協同發展機制的作用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城市的優勢作用,同時彌補各城市的不足,加大創新發展力度,堅持以環境帶動經濟,以經濟輔助環境建設,由此便可實現城市發展建設雙向指標達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林軍.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探討[J]. 南北橋,2021(8):5.

[2]張智媛. 探究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1354.

[3]熊愛萍.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J]. 中外交流,2019,26(22):312-313.

[4]徐楠楠. 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D]. 青海:青海師范大學,2020.

[5]丁顯有,肖雯,田澤. 長三角城市群工業綠色創新發展效率及其協同效應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2019,38(7):67-75.

[6]李光龍,江鑫. 綠色發展、人才集聚與城市創新力提升——基于長三角城市群的研究[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4(3):122-130.

[7]楊瑾. 長三角城市綠色創新效率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20(25):63-65.

猜你喜歡
長三角地區城市
城市文化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
城市綠化面積規劃管理
生態城市規劃管理與建設技術研究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