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鄆城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06-07 15:06吳濤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現狀問題對策

吳濤

摘 要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促進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在介紹鄆城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基礎上,總結當地的成功經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宣傳、完善機制,切實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塑造鄉村特色,以特色旅游帶動村莊發展;因地制宜,科學推進,加強已建成項目設施后期運營管護等對策。

關鍵詞 農村人居環境;環境整治;現狀;問題;對策;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46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生態宜居的重要抓手[1-3]。新時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不僅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本身,更在于其作為民生工程所具有的民心價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成為不斷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從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始,直到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各級政府部門上下同心、踔厲奮發,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歷經18年的努力,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目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進入攻堅階段,面臨著諸多待解難題。為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社會主義美麗鄉村建設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為例,收集整理了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狀數據、分析總結成功經驗,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整治現狀

鄆城縣隸屬于山東省菏澤市,總面積1 643 km2,轄18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開發區、690個

村(社區)。鄆城縣共有1 154個自然村,129萬人,其中農村有983 622人,農戶238 174戶。鄆城縣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扎實推進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廁規范升級、農業廢棄物治理、村容村貌治理及美麗庭院創建等重點工作,使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農民的居住、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鄆城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村收、鎮集、縣處理”的模式,由保潔公司每天到村莊里收集,統一運送到鎮垃圾中轉站,再由縣垃圾處理廠的轉運車輛轉運至圣元發電廠做無害化處理。通過開展垃圾分類,鄆城縣實現生活垃圾減量28%,資源化利用率約38%,無害化處理率100%。鄆城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群眾知曉率達90%、參與率達85%。截至2022年底,鄆城縣完成農村改廁179 371戶,全縣農村戶用無害化廁所比例為86.16%。300戶以上的自然村至少建有1座公共廁所,搭建起農村改廁智能化管護平臺,23個鄉鎮(街區)均成立了農村衛生廁所管護服務站,并統一配發改廁服務站牌匾、管護平臺智能終端電腦設備、衛生廁所相關維修配件等。鄆城縣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率為88.8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在92%以上,地膜回收率為81.2%,同時50%以上的村莊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為提升村容村貌,鄆城縣聚焦“三清一改”,組織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夏季戰役、秋冬戰役等,解決了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實現了村內垃圾不亂堆亂放、污水不亂潑亂倒、糞污無明顯暴露、雜物堆放整齊的目標。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村容村貌明顯提升,共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戶26 895個。

2 整治經驗

2.1 以村莊規劃統籌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程

鄆城縣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多規合一”和《山東省村莊建設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歷史性與前瞻性相協調、一次性規劃與量力而行建設相統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和階段性工作任務,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合理分離生產生活空間。完成基礎資料收集、現場調研、縣直部門座談后,通過在村莊類型、用地選址、發展規模等方面與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和縣直各部門的多次對接,高水平完成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2019年12月,鄆城縣村莊分類及村莊規劃編制經驗做法成功入選“2019山東省村莊規劃案例”。

2.2 壓實三級責任

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社區)、村(社區)干部包戶的三級網格包保體系,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制定了三級包保網格清單。鄆城縣共設立一級網格3個、二級網格23個、三級網格1 154個,每名縣級干部包保1個鄉鎮,17個縣直部門組成23個

督導組和驗收組,87名省市縣第一書記、697名縣直部門工作人員和269名鄉鎮街區工作人員分別對全縣1 154個自然村進行幫包指導,制定下發了包鄉鎮縣級干部、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包村干部等5個方面的責任清單。同時,明確了沿街商戶門前“五包”和庭院“四包、五清理”責任,把人居環境整治任務落實到每家每戶、每個具體人員,確保環境衛生整治無死角、全覆蓋,著力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

格局。

2.3 探索長效監管機制,初步建立街長制

在全縣1 154個自然村、6 924條街道,全部落實鄆城縣唐廟鎮胡莊村推行的街長制,按照“一街一長、分片管理、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到3個明確,即明確人員、明確職責、明確標準。由村兩委成員、黨員、退休老教師、老干部等擔任街長,負責監督所屬街道的安全管理、衛生清潔、鄰里關系、綠化美化等,對各戶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情況開展檢查,確保街道安全、衛生整潔、設施良好、鄰里和諧。統一制作公示牌,將街長姓名、電話、職責等全部上墻公示,方便群眾第一時間聯系街長反映情況,以便及時解決問題。截至2021年底,通過“街長制”累計發現各類人居環境問題75 660件,已督促解決73 820件。實行街長制以來,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得到極大提高,干群黨群關系進一步加強。

2.4 吸收社會資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鄆城縣楊莊集鎮馮李莊村利用閑置的路肩荒地,探索出了村莊綠化增收的新道路,將鄉村道路兩側路肩、村莊街道兩側路肩和所有閑置的荒地,交由鄉鎮綠化苗木公司免費栽植綠化苗木,高標準推進村莊綠化建設,村集體與苗木公司按4∶6的比例分配育苗收益。由于將村莊綠化、產業增收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的綠化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鄆城縣其他村莊也正在積極推行。

3 存在的問題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體系建設持續深入,鄆城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面貌煥然一新,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解決。

3.1 農村居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農村居民既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參與者,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是保障基礎設施正常運轉、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一些農村居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缺乏了解,主動性不強,個別居民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環境整治工作的旁觀者、局外人。同時,受傳統生活陋習的影響,雖然大部分村莊通過健全和完善村規民約落實了村民的主體責任,但亂扔垃圾、亂倒污水等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偏遠山區人居環境整治的反彈現象尤為嚴重。

3.2 多數村莊缺乏創新舉措

人居環境整治是塑造村莊特色的新陣地,在整治過程中應保護好村落的傳統格局,保留好農村原有的特色風貌。例如,鄆城縣個別村莊種植二月蘭、果樹等,將閑置院落裝扮成民俗館、村史館、口袋健身廣場等,打造出獨特的村居特色,讓人印象深刻,但大多數村莊沒有深入挖掘鄉村底蘊、展現出只屬于本村的特色和亮點,只是簡單照搬照抄,導致村莊建設同質化嚴重,缺乏新意。

3.3 公用基礎設施使用率低,管護不到位

一些鄉鎮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現象,只重視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而沒有關注公用設施后期的管護成本,嚴重影響基礎設施的持續性運轉。例如,在“廁所革命”中,對于公廁糞液中轉池內糞液的清掏、收轉及無害化處理缺乏監管;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時,未考慮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點,也沒有考慮到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受能力,公用設施運行成本相對較高,導致已建成的公廁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使用率低,后期管護不足。

4 對策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加快實現生態宜居的基礎性工作,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承載著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鄆城縣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提高站位,充分認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實要求和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可持續發展。

4.1 加強宣傳、完善機制,切實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打實的民心工程,農民群眾是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者,是整治行動的主角,必須充分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使得他們真正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力軍[4]。為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吸引其廣泛參與整治行動,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加強公益宣傳。在村內村外的顯著位置設置宣傳欄,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并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提高農民群眾的認知水平。2)開展“四德”人物評選,對“四德”人物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展示,培養農民群眾的責任意識與參與意識,轉變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從而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建立群眾監督舉報制度,不斷強化農村群眾環保意識??山Y合實際情況制定出臺環境衛生問題有獎舉報辦法,對各類環保和環境問題開展“清零”行動。如創建本村微信公眾號等,居民可對身邊發現的亂扔垃圾、亂倒污水等各類環境問題通過公眾號進行舉報,經調查核實后給予舉報人相應獎勵。4)多渠道開展宣傳。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有針對性地引導群眾理解、配合、支持并參與相關工作,讓群眾從“要我干”向“我要干”轉變,增強群眾主體意識、家園意識、環境意識,真正讓群眾自覺投身到家庭文明建設、村莊文明建設中去,讓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習慣,確保整治效果不反彈。

4.2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塑造鄉村特色,以特色旅游帶動村莊發展

鄆城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和著名的武術之鄉、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及古箏之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應以傳承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為著力點,加大對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力度,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充分利用各種設計手段營造具有獨特韻味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人與村莊文化充分融為一體,這對于提升村莊形象、增強村民歸屬感及吸引外來游客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鄆城縣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優勢,必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不僅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刺激消費,還能帶動外來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帶動村莊的發展,造福于當地居民[5]。

4.3 因地制宜,科學推進,加大建成設施的后期管護力度

1)基于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前提條件,普及衛生廁所,加強廁所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戶廁、公廁、糞液中轉池的糞液清掏、收轉及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加強文明如廁、農戶廁所日常管護、衛生防疫知識等的宣傳教育,促進群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2)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等,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靈活選取納管、收集拉運、獨立建站等治理模式,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3)建立健全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農村公廁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后續運營管理措施和責任制,杜絕“重建設、輕管護”現象,鼓勵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有條件的地區推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4)組織開展專業化培訓,把當地村民培養成為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重要力量。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已建成的項目設施正常運行,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裕瑞,曹麗哲,王鵬艷.等.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1):96-109.

[2] 蘇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閾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以山西省陽城縣為例[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7.

[3] 劉蕾.吉林省新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及改善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8.

[4] 陳強,袁宙琴.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困境與發展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2(11):34-36.

[5] 賈馨,楊芳.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傳播應用研究:以山東鄆城為例[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15):36-38.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現狀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