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泗縣黃圩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06-07 23:07劉賓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鄉村振興發展

劉賓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農村人力、物力的大量轉移,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是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鎮經濟增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及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途徑。為了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以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黃圩鎮為例,分析其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指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深化農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發展;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黃圩鎮

中圖分類號:F323;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4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土地經營權歸農民所有,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其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農民依靠勤勞的雙手,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無法滿足農民現實生活的需要,進而出現工作效率低、“土地撂荒”等問題。產業化發展因具有提高生產效率、節省人力和物力、適應現代生活的優勢,而成為了當前的發展趨勢。

1 研究背景

“農業產業化”最早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并逐漸得到認可和研究。農業產業化并不是只針對農業個體而言,而是將工業、商業與農業緊密聯系、高度融合的過程[1]。農業產業化需要與銷售環節相契合,并時刻掌握市場動向,適時調整生產種植結構。農業和商業、工業的融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的社會現象。農業產業化的特點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生產專業化。農業產業化要圍繞農產品,將種植、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聯系起來,對每個環節嚴格要求、精準把握,聘請專業人員操作,打造種植銷售專業“一條龍”[2]。2)選址區域化。種植區域要保證土壤肥沃、雨水充足,農業基礎設施便利,能方便專業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3)經營規?;?。農業產業化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農產品利潤最大化,所以要掌握農產品的每一個環節,精準把控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盡可能降低風險,獲得收益[3]。

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能夠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合理配置資源,整合零散資源,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后高度融合,緊密聯系各個環節,并聯系工貿等其他方面,形成立體、綜合發展模式,這對探索農業產業化具有重大意義[4]。

2 發展現狀

黃圩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縣西北部,地處皖蘇兩省、泗靈睢三縣交界處。鎮域面積92.5 km2,耕地面積6 733.33 hm2。黃圩鎮現轄14個行政村,89個自然莊(組),共有居住戶1.73萬戶、6.71萬人,勞動力資源約4萬人,既是人多地少、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鄉鎮之一,也是勞務輸出大鎮。2020年,黃圩鎮獲得“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示范鎮”榮譽稱號。

近年來,黃圩鎮為了解決人多地少、農業發展動力不足、方向不明的問題,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有效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黃圩鎮的做法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2.1 鼓勵土地流轉,實現“小田”成“大塊”

面對人多地少且小塊地居多的困境,為了發展農村經濟,黃圩鎮要把小片地集中起來,發展規模農業。統計數據顯示,黃圩鎮長期流轉土地達2 000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32%;完成“一戶一塊田”“小田并大塊”446.67 hm2,大豆擴種至1 666.67 hm2,紅薯擴種至173.33 hm2,雜糧紅豆擴種至93.33 hm2,較好地提升了區域內農業現代化和規?;?。

2.2 持續加大農業基本設施投入

2019年,黃圩鎮開始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建混凝土田間道500 km、農業機井245眼、排水溝367 km、配套變壓器15臺。同時,助力東北村西瓜種植基地和華新村哈密瓜種植基地發展,擴大種植面積,嚴格按照種植標準,穩步打開一線城市市場。

2.3 加快農業產業機構調整

圍繞產業強鎮項目,黃圩鎮積極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發揮示范區引領作用,推動土地規?;洜I,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擁有家庭農場380家、合作社170個、農業企業40家。開展農業大托管試點工作,選擇紅星村為試點,購買6臺無人機,整合東北、孫蘇、曹場3村資源,成立農業托管服務組織,探索新型發展路徑。

3 存在的問題

3.1 土地流轉困難

黃圩鎮農戶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對田地重視程度很高,擔心土地流轉后會失去土地歸屬權,從而出現寧愿荒地也不流轉的現狀[5]。即使有一些農戶有流轉土地的意愿,但是較低的土地租金,打消了其流轉土地的積極性。黃圩鎮一般每667 m2土地的流轉價格在500~800元,如果田地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200元或300元的流轉價格也有可能。

出現土地流轉困難,一般有以下2個原因。1)信息不對稱,溝通機制不暢通。外出務工的村民,計劃流轉土地,但苦于找不到租賃方,有的種植大戶和專業種植合作社計劃擴大規模,但很難租到合適土地。出租方和受租方獲取信息不對稱,不能做到完美對接,就會出現“無地可租”的現象。2)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大部分農戶將土地流轉給鄰居或同村人,沒有簽訂規范合同,僅靠口頭約定,產生矛盾很難解決。還有的農戶出租土地后,改變土地用途,用來挖坑、種樹甚至搞建筑、蓋廠房,對耕地造成嚴重破壞。

3.2 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是致富的根本前提。農業基礎設施是制約農村產業化發展的命脈,雖然近年來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千億斤糧食生產項目的實施,農村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但在真正耕種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難題。1)水源不足,一些耕地遠離河流和水井,無法實現灌溉。農戶為了更好地管理耕地,自費建造水井灌溉耕地。但水井灌溉用電消耗量遠大于日常用電消耗,耗費的時間和財力成本都很大。2)溝渠淤塞。田間地頭需要有溝渠,溝渠在降雨量較大的季節可以排水,干旱的季節可以引水灌溉。部分農戶為了擴大種植面積,隨意將溝渠填平,霸占溝渠變成自家耕地,既影響耕地的灌溉和排水,還破壞了農業基礎設施。3)上級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個別萬畝良田建設項目只是簡單地樹立標牌闡述建設方案,農業技術指導人和分管責任人也未實際參與良田的建設與指導,效果不明顯。

3.3 農業信息服務滯后

黃圩鎮地理位置偏僻,農產品加工產業起步較晚、發展規模較小、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不高。鎮域內沒有大型的農作物交易市場,每到收獲的季節都容易出現農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種植前的準備、種植中的管理及種植后的銷售工作由農戶全部負責,沒有經過專家指導,絕大部分農產品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就流入市場,利潤空間極小?,F在部分農民開始和農業種植合作社共同開展種植工作,但由于租地成本、管理成本等原因,整體發展情況一般,沒有起到引領帶頭的作用。黃圩鎮僅有1家面粉廠,規模不大,年產量較低,屬于典型的家庭作坊式初級加工企業。

3.4 人才制約嚴重

為了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一支有技術、懂管理、善溝通、肯吃苦的隊伍。黃圩鎮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距離泗縣縣城較遠,再加上經濟發展落后,大部分人選擇南下務工或在外定居,長期居住人員逐漸減少。在2022年鄉鎮政府召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會上,參會人員普遍在50歲以上,學歷一般為小學或初中。1)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年輕人更愿意外出務工,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長期在農村居住的都是老年人,種植、飼養等技術都是依靠長期積累的經驗,并沒有學習專業技術,大型機械利用率低,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無法成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帶頭人。2)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不夠?,F在國家出臺新政策,鼓勵各個省市,甚至縣區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建設家鄉,為鄉村振興工作多做貢獻。目前,黃圩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以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主,農業技術人才數量少且年齡偏大,知識儲備無法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4 建議

鄉村振興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農業農村發展是基礎、是根本、是民生大計。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艱巨的任務,需要人才隊伍、制度改革、資金供應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4.1 深化農地制度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改革以適應經濟需要,在保證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的根本前提下,維護農民承包權利。通過正規合法的土地流轉經營,最大限度優化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物力等生產要素。1)將農戶分散的小塊田地集中起來,統一出租,以收取土地租金的形式獲得收益。2)部分農戶不想出租,可將土地委托給農業種植合作社,最大限度盤活農村土地,維護農民權益。但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也要注意土地的利用方式,避免出現耕地的“非農化”和“非糧化”。要堅守耕地紅線、耕地一點都不能少的原則,杜絕出現耕地變建設用地、耕地變設施用地等情況,合理規劃用地空間,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制度保證。

4.2 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將農業打造成一個地區的特色和亮點,要在農業基礎設施上下足功夫。1)努力爭取國家資金,包括國家涉農專項資金、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資金等。在國家資金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可以把財政資金獎補和社會資金有效結合,充分發揮資金效應,拓寬農業基礎建設的融資渠道。2)保證充足的水源。對于遠離河流和機井的耕地要采用開挖河道、建設水井等方式解決灌溉難題,保證方圓1 km之內的耕地最少有一眼水井,確保在天氣干旱的情況下,農作物能及時得到灌溉。3)梳理耕地溝渠。開展實地調查,摸排全鎮溝渠待修整長度,邀請農業專家設計方案,對耕地溝渠的深度、寬度給出合理建議,并按照建議進行施工挖掘,對占用溝渠種植農作物的農戶向其說明錯誤點,并勒令其及時改正。規整溝渠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民種植及維護農民利益。4)讓項目真正落實并發揮作用。提高對萬畝良田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重視程度,并不僅限于爭取上級資金,而是要充分利用資金將農田真正改造好,讓農業專家針對耕地問題給出建議,真正完成好萬畝良田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農民謀福利。

4.3 健全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農村信息閉塞等原因會導致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化體系,暢通信息渠道,讓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等能及時獲得農業信息,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利用最大化,盡可能地避免農產品過剩和銷售難的問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召集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人員、農業專家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業信息分享交流會,分享當前的農業知識,讓農戶知曉最新的農業信息,及時做出

決策。

4.4 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人才和技術,建立完善的引人用人留人機制,能快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解決發展難題。1)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大學生享受過專業教育,素質高、有能力,可以針對性出臺一些利好政策,如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進行無息貸款支持、聯系農業高科技人才進行免費指導等。2)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農戶雖然有較豐富的農業實踐經驗,但未經過專業技術指導,缺乏產業化發展的意識。相關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民培訓,及時向農民傳達相關農業技術和政策,還可以鄉鎮為單位帶領農戶前往山東省壽光市等產業化發展較好的示范區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學習,在交流中開闊眼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實現農業專業化、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雅杰.鄉村振興:整體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戰略[J].新西部,2019(21):17-18.

[2] 云憲輝.吉林省農業產業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3] 劉瑩.壽光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4] 王宏,賀立龍.我國農村反貧困之路:農業產業化[J].江西社會科學,2014,34(5):227-232.

[5] 何照穩.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J].鄉村科技,2019(5):8-9.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農業產業化鄉村振興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