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建設背景下專業課程創新改革實踐探索

2023-06-07 21:09周豐鐳楊桔
科技風 2023年15期
關鍵詞:實驗課程教學

周豐鐳 楊桔

摘要:在數字電子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傳統式教學模式缺少活力和新意,不利于培養工科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不利于實現建設“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培養目標。結合課程理論知識邏輯性強、實踐要求高等特點,對傳統式的課程教學進行了創新改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三階”“七過程”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線上線下多元混合式教學。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教學改革活動,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聽課率和考試成績均有明顯的提升,實踐證明“三階段七過程”教學模式實踐效果良好。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新工科;三階段七過程教學;創新實踐

1?課程教學創新改革的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化”浪潮幾乎席卷了電子技術應用的一切領域,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其發展也在向著廣度和深度擴展?!稊底蛛娮蛹夹g基礎》是一門研究數字電子器件和電路的專業基礎課程。根據2004年在“教育部電子信息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的主持下,修訂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強調了該課程的性質是“電子技術方面入門性質的技術基礎課”,其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數字電子技術及其在專業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由于其廣泛的實際應用背景,所以它是一門許多工科學生必修專業課,比如電子信息、計算機、自動化、儀器儀表等專業。授課的對象主要包括工科大二大三的學生,針對這個群體的學生,實際學情主要包括:學生思維活躍,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接受能力非常強,但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學習抽象理論知識存在畏難情緒,實踐能力較弱。

課程本身也存在內容邏輯性強,基礎理論抽象,而且課程知識體系系統完整,使得課程本身存在獨立性,理論框架和內容多年保持不變,缺少新意,教學不能顯示其活力,不利于培養工科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課程是專業基礎課,課程教學內容本身的專業針對性不強,教材中的案例也沒有對應實際工程背景。學生普遍缺少一種專業的認同感,以及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課程培養目標等問題。

2?課程創新改革措施

經過多年不斷摸索和長期教學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獨具特色的“三階段七過程”教學體系,將課堂說課、線上線下教學及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具體如下:

2.1優化更新教學內容

制訂詳細科學的授課計劃,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篩選。擯棄教學內容中一些繁、難、偏、舊的內容,避免讓學生陷入枯燥、艱澀的理論學習中;注重應用知識的傳授。將課本知識分為概念性知識、原理性知識、應用性知識,尤其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講解應用知識的比重。在每個章節理論課后布置一些數字電路仿真小實驗,要求學生去實驗室或者獨自在計算機上完成,培養其理論應用能力;從實際問題、學生提問入手,編寫設計分析與思考題。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學情,每周反饋一次學生的提問,并一舉反三設置一些思考題加深鞏固相關知識點;針對學生不同需求,層次化教學。學習該課程的學生目標不盡相同,包括以參加考研、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以參加電子設計比賽等為目標的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細分課程難度,因材施教,精準匹配不同群體學生的需求。

2.2重構教學體系和教學過程

2.2.1將課程教學與專業結合起來,形成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

面向不同的專業,選用不同的教案和教材,授課的重點也有所側重。比如針對重在培養邏輯思維的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側重于講解電路中輸入到輸出的數字邏輯關系。而針對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硬件專業的學生,對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立器件的動態、靜態特性也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析。

2.2.2將課程的教學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形成有工程背景的教學形式

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同時引入一些數字電路在實際工程應用的案例,以培養學生工程思維。比如在學習第六章時序邏輯電路后,為學生講解深圳航空公司波音737飛機中直流發電系統實例,在課堂上對該實際電路功能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紙上談兵,通過數字電路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學以致用,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波音737飛機直流發電系統實際案例的引入不僅凸顯學院航空專業特色,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工匠精神。

2.2.3在課程教學中開發實驗,將實驗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

將數字電路技術基礎實驗課程分為基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實驗內容循序漸進、能力要求逐層提高。實驗內容不僅包括對課本理論知識驗證實驗和每個章節的設計性實驗,還在學期末最后兩周開設了與理論課程配套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實驗,課程設計實驗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獨立完成電路設計、電路繪制仿真、電子器件選型、電路板焊接和撰寫課程設計報告,并完成課程設計答辯,整個過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動手實踐能力。在每個章節的理論課之余設置一些開放性趣味性強的小實驗,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個性創新。通過實踐鞏固理論,做到了實驗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

2.2.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多元混合模式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多元教學模式,使得課程具有教學多樣性和實用性,突出了學生在教學與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符合現代教育模式的特點,具有傳統及單一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勢。建立完整的開放運行的在線課程,依托“雨課堂”平臺,將所有課程教學資源共享至線上,包括教學視頻、課程教案、課程課件、測試題庫等,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登錄在線課堂,觀看教學視頻、復習課件、進行習題自測、進行線下提問和討論等,通過這些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和空間,使學習整個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自習室。在每個教學周開始之前,教師在線上平臺發布課程本周的學習任務,學生在教學周開展前依據學習任務進行有針對的預習。在課中通過線上平臺設置一些課堂簽到、線上搶答等互動環節,以提高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學習的積極性。課后學生也可以利用課程網上的測試題進行線上自測,以檢驗學習的效果。教師定期會在線上發布課程作業和學習討論貼,通過師生間的互動,進行知識討論、探究和拓展,同時學生線上的表現也會納入到最終的課程成績考核,教師批改作業的評語通過線上點評及時反饋給學生。

2.3改進教學方法

(1)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入大量有趣的數字電路實際案例。學習新知識點前,由數字電路現實案例引出實際問題和需求,通過引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發揮主動意識,自發地思考和探索,再通過教師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而發現數字電路理論知識的起因和內部的聯系,找出其中規律和方法,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

(2)不僅重視課程緒論章節的講解,也非常重視每堂課的開場白和結束語,重視每一章節第一堂課,并特別注重在此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踐行課程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比如在第五章開篇前,融入了《孟子》“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這一儒家思想,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而勤思之。通過積極引入課程思政要素,達到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有機融合的目的,充分發揮大學課堂教書育人的作用,促進學生開放全面的發展。

(3)重視學習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注重言傳身教,教師板書和課件有序結合,板書的過程做到規范細致,同時將手寫教案作為示范向學生展示,培養學生形成勤記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及規范的答題步驟。在實際課堂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及時將學術研究、科技發展前沿成果引入課程,讓基礎課程的教學也能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

2.4改革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過程中,將傳統的一次性期末考試改為全程分階段性測試,以測試各個階段對知識點的掌握度,引導學生從應付最終期末考試變為注重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為避免學生高分低能只會做題,更加注重考察學生在平時實踐環節的表現,對每一次實驗環節的表現進行評分,包括8次基本實驗以及2次設計性實驗的成績,并按照一定比例納入到總成績的計算中。

課程考核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階段測試、平時表現、試卷考核以及實驗環節評價,對應考核比重分別占20%?、30%、40%?和10%?,評價體系覆蓋了每個部分的預期學習成果,并按比例滲透到平時作業及卷面考核。課程考核重在肯定課程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收獲的每一點進步,將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線上線下的表現納入到最終考核,并且做到有章可查、有跡可循,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

3??課程創新改革評價和成效

3.1學生考試得分提高

經過上述舉措和課程創新改革活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升,線上線下多元化教學方式也讓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模式也從傳統的“灌溉式教學”轉為“點燃式教學”,學生的上課聽課率、出勤率有了較大的提升。多輪次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期末考試成績更是教學改革改進效果的最終檢驗石,以卷面考核為例,在實施課程創新改革前后,將同專業學生2018—2019學年和2020—2022學年期末測試試卷得分進行對比分析。

在對比同專業學生2018—2022學年成績可以看出,近五年來學生的卷面平均分均超過了70分,每年期末試卷的難度都控制在預期值平均分75分左右,2018—2019年兩個學年間,學生實際卷面平均分都低于預期值75分,在實施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創新改革后(2020—2022學年),相同難度的試卷學生平均分都超過了預期值75分,前后平均分提高了5分左右,學生的不及格率也從16.1%下降到5.84%。近五年在期末試卷中的簡答題考察知識點采取相同模式,難度也保持接近,其中第一大題為數制和碼制轉換題,第二大題為卡諾圖化簡邏輯函數題,第三大題組合邏輯電路分析題,第四大題為時序邏輯電路題,第五大題為電路綜合設計題。對學生試卷各題得分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表2可以看出相較于2018—2019學年期間,2020—2022學年期間的學生第一題得分由76.4提高至80.3,第二題得分基本持平,第三題得分由63.4提高至75.4,第四題得分由73.6提高至85.8,第五題得分由65.4提高至75.9。通過對比不同學年學生表現可以看出,在學生試卷測試表現環節上,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創新改革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有效地達到預期目標及教學效果。

3.2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得到增強

通過對實驗課程的創新改革,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文檔撰寫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梢哉f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三層次的實驗設置,不僅對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將理論聯系實際、嚴謹細致、實事求的科學作風和不懼挑戰、積極刻苦的工程精神傳導給學生,為將學生培養一名合格的專業技術工程師打下了基礎。?本課程的三層次的實驗實踐活動,在提升學生工程意識、實踐能力等諸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突破,許多在課程實驗實踐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在畢業后也同樣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3.3學生創新意識得到提升

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外科技活動和各類電子制作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創造和創新能力,通過課余實踐活動的錘煉,為培養優秀的工程人才做好了鋪墊,這些具有實踐經歷的學生畢業后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在近3年來,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電子設計制作比賽,此類比賽的特點是與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內容密切結合,通過比賽的鍛煉,也推動課程教學、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工作。比賽特色是與理論聯系實際學風建設緊密結合,既有理論設計,又有實際制作,以全面檢驗和加強參賽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在實施課程創新改革以來,在各類電子比賽中,學生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比如:“傳智杯”全國電子大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項,國家級二等獎8項;江西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省級一等獎3項;“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5G技術大賽中獲省級一等獎4項;江西省大學生電子專題設計競賽中獲江西省三等獎1項;江西省大學生電子綜合設計競賽中獲江西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江西省大學生工業設計競賽中,獲得江西省本科專業組一等獎1項等。這些成果充分體現了課程基于創新精神、實踐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優勢。

結語

通過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創新,從優化更新課程教學內容、重構教學體系和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這些方面著手發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數字電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使學生從被動灌輸式學習轉為自主探索式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增進了本領,也培養的濃厚的專業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的獲取新理論知識、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通過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改變了當前陳舊的教學思想、滯后的課程內容、單一的授課方法、固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忽視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局面。最終形成融理論、實踐、興趣、能力和素質為一體,具有專業背景的教學體系,從而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閻石,王紅.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張延軍,盧繼華,孫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數字電路”課程中的應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22,12.

[3]梅永,莊建軍,徐偉.基于OBE的數字電路綜合實驗教學設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23,2.

基金項目: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20wyxm188)

作者簡介:周豐鐳(1987—??),男,漢族,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育實踐。

猜你喜歡
實驗課程教學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做個怪怪長實驗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