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守正與創新策略分析

2023-06-07 06:48高艷菊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守正創新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

[摘 要]思政工作是黨的政治優勢,是黨對教育事業有效領導的體現,是學校相關工作的底線。黨對思政工作一直都高度重視。思政教育是思政工作的關鍵構成部分,教育人員會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系統教育,以提升他們的思想意識及道德品質。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與國家及社會的發展存在密切關系。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 立德樹人 核心價值觀 守正創新

引 言

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對我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多樣化思潮的沖擊、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網絡新媒體的發展等,都給傳統思政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在復雜的形勢中,思政教育如何保持戰略定力,在“守正”中“創新”,在“不變”中尋求一定的“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基于新時代背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守正及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課主要是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關知識,強調怎樣把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起來,讓理論知識可以內化于學生心中,并將其變成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行動,從而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效運用,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思政課教學的實施就非常關鍵。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還對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大學生擁有一定的主體意識、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坐在底下聽,這樣的方式早已無法適應現階段學生的需要,不能有效增強教育教學效果。思政課程應具備一定的親和力及針對性?!?0后”是真正的互聯網時代“原住民”,思政教師要在掌握學生個性特征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將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有機結合,構建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建立情感通道,促使其成長成才。

對于思政工作來說,它是所有工作開展的基礎,強化及完善思政工作,與黨及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與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存在密切關聯。新形勢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的開展也有了全新的要求,教師應借助新視角創新思政教學路徑。高校及教師應加強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明白其地位及重要性,它既是檢驗理論教學的關鍵,也是執行轉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更好地衡量理論課的完成效果。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變革時,應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這是增強教學效度的關鍵。只有做到守正,才能避免偏離初心;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避免思想及教學僵化,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新時代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基于“變”中守正

不管世界怎樣變化,教育環境如何改變,教育事業都應始終堅守政治任務,要求思政教師明確初心使命,要求青年學生牢記理想信念,這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新時代發展中,立德樹人是重要的教育任務。其中,“德”為第一位,教育的宗旨為樹人?!暗隆笔切聲r期發展中黨及國家對人才培育的關鍵要求?!傲⒌聵淙恕庇兄欢ǖ囊饬x指向,即應培育出能夠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接班人,培育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高校應聚焦黨及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課當作重要的課程,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在整個教育課程體系中,應將思政課提到重要地位,把它看作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核心和重要渠道,借此為社會培育大量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促進“中國夢”全面實現。從思政課實踐教學來看,實際上,它是利用實踐教學的方式,為學生解決思政方面的難題。各思政課教師都應把立德樹人當作初心,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變革中始終保持本心,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唯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才能有效避免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化的問題,將學生的小目標和國家的大目標全面融合在一起,促進知、情、意、行的全面統一,進而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以及黨的方針政策的正確認識,增強理想信念,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

2.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基礎,利用知行轉化促進思考

馬克思主義理論實際屬于實踐哲學。人的思維是否存在客觀真理性,這并非理論方面的問題,而屬于實踐方面的問題。從實踐角度去認識及改造世界,是馬克思主義持續發展的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屬于人類發展中的特殊活動,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全面認識,因而它歸為實踐教學的“本體論”范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能夠為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基礎,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存在密切關聯,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將其當作思想動力?!叭恕睂儆谔厥獾拇嬖谖?,不但實際存在著,還可以意識到自身的存在,能夠基于實踐持續認知自我。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的發展,對教師及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二者都能被看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變革過程中,應基于師生雙主體之間的全面互動,有效調動二者的積極性。

實踐由主體、客體和中介構成??腕w是主體活動的對象,也是進入主體活動范圍的那一部分客觀事物,具有客觀性、對象性、歷史性的屬性,有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三種基本形式。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指向對象一般為實踐客體。師生對實踐客體的認知及改造,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有關理論的認識,增強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秀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既要保證主體客體化,還要保證客體主體化,屬于雙向運動的過程。思政教師需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中介,以保證雙向運動能夠有序進行,讓主體可以對客體的外在價值及內在價值進行全面把握。在這一過程中,怎樣優化實踐客體,應在正式實踐教學之前進行深入分析。

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基于實踐提高認知

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就需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轉型發展中,價值秩序存在多元化的選擇,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全體人民的價值觀,并將其逐漸滲透到實際生活中,如此才能有效實現價值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社會主體意識形態的體現,能夠為青少年學生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它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充分體現,與高等教育的命題存在很大關聯,能夠決定“培育怎樣的人”以及“為誰培育人”。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保證知行合一,不僅要深入分析價值觀,還要確保其知行轉化的有效性。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變革中,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這樣才能明確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向,才能有效防止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出現偏差,如避免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而產生“泛娛樂化”現象。

4.將問題意識當作基本導向,通過明辨是非來澄清認識

問題意識的本質,屬于人的能動性思維,是人在認識活動過程中,對某些生活實踐和思想理論進行質疑,不斷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心理現象。通過邏輯視域,能夠將問題劃分成三類:一為“是什么”,二為“為什么”,三為“怎樣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點是對實際問題的深入分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問題意識是促進時代發展的內在動力,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及實踐性,所能夠達到的理論高度及深度,是其他理論無法達到的。在古今中外的發展中,問題意識是很多教育學者倡導的教育方法。比如孔子、蘇格拉底等,他們對這一教育方式的科學性及有效性進行了實踐及論證。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具備問題意識,將其當作導向。思政課具有馬克思主義屬性,更應該具備問題意識。實際生活中的一系列熱點問題和價值觀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當作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素材。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非常強烈,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他們的理論深度及閱歷還不足,對某些事情的認識相對淺顯,看待有的事情時,還極易產生錯誤傾向。對此,高校應立足于時代性問題,通過實踐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其明辨是非,這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變革的重要原則。

新時代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在“不變”中創新

要想高效開展思政工作,需切實做到因事而化、因勢而新。高校應結合思政工作規律、學生成長規律,以及育人規律,持續增強教師的工作水平及能力。新時期發展中,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在“不變”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變”,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要求,適應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規律。

1.教學設計的創新

以往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多是借助其他理論實踐展開的,隨后逐步發展為獨立的實踐教學,目前已經實現了“課程化”建設,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都遵循著思政教育規律。在最初的探索階段,思政課實踐教學通常都是“為活動而活動”,存在一定的簡單化及形式化現象,由于自身學科特點不夠顯著,導致其難以和別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明顯區分。因為沒有科學的引導,又缺乏人、財、物等的支持,致使部分思政教師對實踐教學缺乏積極性。在教育部提出思政理論課要強化實踐過程、構建及健全實踐保障制度、完善實踐育人機制之后,各校才逐漸明確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學科地位,對其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部分高校相繼發布了很多保障措施,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變成常態化教學。教育部還發布了有關文件,規定了思政課的學分,在本科及??扑颊n教學中,分別從理論課程中劃出一兩個學分,用于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這極大地推動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從總體而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有的院校的教學活動存在很多重復現象,教學質量較差;部分院校比較強調形式,沒有對內容加以重視,僅強調實踐性,卻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內化,僅注重宣傳而忽視了效果,這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是非常常見的,致使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受到較大影響。

為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高校應當重視思政課的課程化建設,其具有關鍵性作用,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必然趨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實踐教學的嚴肅性。思政課的課程化建設是基于學校的頂層設計,圍繞思政教育目標,結合課程建設標準,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要素全面融合在一起,構建實踐教學多維制度框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實施的平臺及規約,可促使實踐教學能夠標準化開展,全面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想要實現高效的課程化建設,就必須堅持長期建設,這是實踐教學變革創新的關鍵。

2.工作方式的創新

基于主客體的特征及教育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高校應科學把握新形勢及新要求,在工作中推陳出新,促進思政教育創新發展。

第一,對工作平臺進行延伸。當前,高校應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政工作,采用大學生都喜歡的、樂于參與的教育教學方式??扇胬镁W絡優勢構建網絡育人平臺、組織多元化的思政教育線上活動,吸引并培育新媒體人才,打造深受學生青睞的網絡陣地。比如,2020年某高校開展的微黨課,即黨組織戰“疫”示范課程,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很多師生在留言區進行互動交流,一起接受精神洗禮。第二,健全工作體系。要想持續加強學生的思想認知,高校思政工作應不斷完善有關機制體制,將立德樹人貫徹到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活動中。這樣一來,思政工作不再依賴于課堂,能夠將“人文關懷”“實踐育人”等教學活動變成思政工作陣地。例如,有的院校結合實踐需求進一步豐富工作內容,通過黨團活動、心理輔導活動、學術交流及社團活動等,將思想引領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以達到有效育人的目的。第三,創新工作手段?;诟咝K颊陌l展,有關工作人員應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創新思政教育活動的工作手段,利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渲染、網絡媒體引導以及實踐鍛煉等方法,通過“線上+線下”“校內+校外”有機融合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增強思政教育工作針對性。

3.教學載體創新

互聯網虛擬空間的產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及行為活動。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和互聯網科技存在密切關系,思政教師可借助他們熟悉的網絡組織相關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此舉還能讓高校獲得教育主動權,進而增強思政教育實效性。虛擬實踐是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而產生的,也是現階段教育的必然趨勢。它主要是人們有計劃地借助數字化中介系統,讓主體和客體基于虛擬時空開展雙向的對象化運動。虛擬實踐也是借助互聯網一種的教學方式,能夠對傳統的思政教學實踐進行補充。傳統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因經費不足、安全設施欠缺等方面原因,導致學生的參與面不大。教師設計的實踐教學活動,多是少數優秀學生參加,無法確保實踐教學的全面性和實效性。而虛擬實踐具有靈活性的特點,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構建全覆蓋的教育新模式。

現階段,思政虛擬實踐教學還在發展中,有關經費、技術及師資力量等都還需增強。部分實施了虛擬實踐教學的院校,通常是借助教學專題網站、VR技術開展,圖片、視頻等有關資源還需進一步完善。由此可見,虛擬實踐教學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虛擬實踐教學屬于全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虛擬實踐教學時,應根據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求,圍繞教學目標,按照教學邏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及討論,并對其進行有效引導。

4.評價機制的創新

課程建設的質量與考核評價體系存在密切關系。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場域及其教學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約束,極易導致實踐教學形式化,無法全面彰顯其價值和作用。構建考核評價體系時,應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深入分析及反思,這是非常關鍵的前提。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圍繞“人”來進行的,其本質是培育人、塑造人,從實踐教學過程來看,就是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及理論運用能力的過程。實踐結果的“點”與“靜止時間切面”存在顯著區別,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是動態的、個性化的多維發展過程。思政課實踐教學強調的是具體的人的過程性轉化,會對教學樣態的多元化發展產生影響,對此,需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機制,將其和過程性評價進行充分融合,這樣才能切實促進教育發展。融合時,應基于學校、教師及學生等多個主體一起建立的實踐教學評估團隊,從知識、能力及思維等方面進行考核,不但要保證質的要求,還應保證量的標準,使二者實現有機融合,即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動態跟蹤及考核。除此之外,要全面提升師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高校還應構建科學的激勵制度,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實踐教學屬于主觀性活動,只有有效增強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 論

綜上所述,根據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的有關要求,我國高校的思政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機遇。高校思政工作應在持續總結經驗、穩固根基的同時,守正創新,不斷進步,全面肩負起培育民族復興新人的重任,為我黨治國理政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士軍,張偉.從統一性到多樣性: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機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2):37-40.

[2]徐錦.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的高校思政課的課程教學[J].現代經濟信息,2022(21):455.

[3]魏偉.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1,33(11):31-35.

[4]王晨.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4):67-69.

[5]馮延平.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的思考[J].奮斗,2021(21):19-20.

[6]郭明蘭.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探析[J].國際公關,2020(10):64-65.

[7]陳開梓.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守正創新原則的遵循[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114-118.

[8]楊小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探究[J].才智,2020(5):79.

[9]唐成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審思[J].高教論壇,2019(12):21-23.

[10]吳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探析[J].西藏教育,2018(4):45-48.

(高艷菊: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守正創新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
新時代國內廣播劇發展路徑
改革壓茬推進廣播事業守正創新、全面拓展
溫儒敏:在課程改革中“守正創新”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國產喜劇電影的核心價值背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