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材分析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研究

2023-06-08 23:34張亞鋒
數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材分析教學銜接

摘 要:物理學科是一門來源于自然的科學,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構建科學素養.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涉及的領域多,知識點復雜性和綜合性更高,學生遇到的困難較多.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引導學生更深刻的認知知識本質,從初中思維順利過渡到高中思維,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輔助學生建立物理學習的自信心.本文以高中物理的運動和力知識體系為教學案例,從教材分析的角度,探討如何做好物理教學銜接,改善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教學銜接;運動和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6-0088-03

從初中進入到高中,物理學科的學習難度增大,學生如果不能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很容易喪失物理學習的自信心.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要對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基于學生的認知和教材分析的角度引導學生將初中和高中所學的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運動和力這一知識體系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首次接觸的知識模塊,教師從教材分析的角度挖掘教學之間的聯系,銜接初中和高中階段的知識,改善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建立自信.

1 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中教師改善課堂教學的措施

剛升入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對難度提升的物理學科知識的接受度不高,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充分發揮教材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和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理論.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基于教材的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入手,基于學生初中階段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順利從初中階段過渡到高中學習中.

1.1 物理銜接教學中物理概念講解措施

對于教材中抽象的物理概念講解,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直觀易懂的語言講述,將教材中晦澀的表達以學生可以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適當地降低理解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解速度概念的時候,初中階段學生對于速度概念的認知停留在物體運動的快慢上,對于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和速率概念的區分并不清晰,均用速度概括.到了高中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地區分生活中的速度概念,高中階段速度的概念是位移與時間之比,位移與路程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了引導學生構建清晰的概念體系,教師引導學生先從標量和矢量的認知入手,熟悉速度的矢量性,對比初中階段的速度概念,對比高中階段研究的速度所具有的矢量性,提出具體的物理分析模型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理解、認知.

教師從教材中提出研究的問題,通過介紹實際問題案例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既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又能夠達到教材講解的目標,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1.2 物理銜接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

在課堂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注重教學方法的講解,鼓勵學生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建立起物理學習的自信心.初入高中的學生物理成績會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高中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方法,初中階段學生遇到的受力分析問題許多涉及兩個力,且力的方向多是在同一個直線上,處于平衡的狀態,而到了高中階段受力分析的問題涉及到的力的數量多、種類多、方向一般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例如放在斜面上的物體的受力分析問題等,學生很容易出現受力遺漏、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等情況,對于這些知識銜接不適應的情況,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及時的指導和方法講授,指導學生簡便的學習方法,規范學生的做題習慣,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受力分析的口訣:“一重二彈三摩擦”,引導學生按照這一順序進行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受力分析,以此來降低錯誤發生的概率.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學習的經驗和方法,鼓勵學生積累物理問題分析解答時的經驗和方法,對比初中階段學習方法的異同,以此來達成知識的過渡.

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過渡時,既要注意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學生從初中升入到高中,物理知識的難度和抽象性大大增強,許多學生由于不適應會對高中物理學科產生畏難的情緒.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及時疏解學生的情緒,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鼓勵和幫助,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改善學生物理學習的狀態,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過渡和銜接.

2 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中知識點教學的優化措施

2.1 引導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實踐的形式對比初高中物理知識點

初次進入到高中階段學習,學生適應力不強,物理成績退步的現象比較常發生,主要是初次升入高中的學生面臨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變化較大,物理的學習從標量到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都需要考慮方向問題,與初中階段接觸到的力與運動知識模塊有較大的差異.高中生面臨知識變化較大的情況,應當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改善以往學習中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注意對遇到的物理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探究和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物理實踐的方式加深對于概念的認知,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動手實踐、測量,以此來完善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

通過運用物理實驗的方式,教師將物理概念中較為抽象的現象和概念在實驗中展出現來,引導學生對高中物理概念體系進行一個全新的理解和探索.借助物理實驗的方式,對物理學概念進行實踐探索,為學生打造一個化抽象為具象的學習環境,輔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規律,掌握研究方法,順利實現初中知識體系到高中知識體系的過渡,為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打下夯實的基礎.

2.2 基于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構建自主課堂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為了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創建課堂研究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對比研究初高中的摩擦力實驗,當學生對基礎的摩擦力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繼續為學生創建物理研究情境,提出例子讓學生不斷練習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的判斷,例如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判斷:“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的公共汽車和自行車,公共汽車的行駛速度為60km/h,自行車的行駛速度為15km/h,兩者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是什么樣的?”這類與生活情境相結合的物理問題,學生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可以做出判斷,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與學生初中階段所用的學習方法相近,教師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遷移到木板模型中,增強學生知識遷移和思考的能力,符合高中生思維能力和水平.通過實驗情境和生活場景的課堂講解和引入,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歸納總結物理問題的分析方法和經驗,學生在解決高中物理問題后逐步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很快就可以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學習中.

2.3 基于初高中知識點的異同重塑學生的認知水平

對于力和運動知識體系中的運動概念,教師所做的教學設計應當增強與初中知識體系之間的銜接,對比初中物理階段速度定義,初中教材中對于速度的定義是路程與時間的比,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高中階段對速度的定義是位移與發生位移的時間之比,高中階段的知識相較于初中概念多了矢量性,位移的概念與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有較大得不同,尤其是在非單向直線運動中,學生很容易出現概念的混淆.為了做好知識的銜接,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共同探究新舊知識之間的異同對比,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不斷更新自我的認知,對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進行重組以及改造,讓學生從以往的物理思維方式中跳出來去接受高中階段的知識概念.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創造不同的認知情境,做好模型和問題情境的構建,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課堂上提出往返運動的研究模型,加深學生對于位移定義的認知,在不同的往返運動情境中學生熟練地確定運動的起點以及終點,利用有向線段的方式理解運動問題中的方向性,接著在課堂上提出曲線運動的問題:當運動員在操場上繞著運動場跑一圈,求解運動員的位移,此時運動的起點與終點重合,位移為零,與傳統的直線運動有較大差異,此時結合物理概念中的矢量性,教師在學生的認知矛盾點上適時做出引導,在課堂上強調物理概念中方向的重要性,使得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矢量性的物理量,從而在課堂上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和框架.當學生對高中物理運動體系中的位移概念有了正確的理解和認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v=s/t進行位移方向的確認,讓學生計算單向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往返運動的速度.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打破認知矛盾點,夯實學生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對高中物理知識建立正確的了解和認知,從而實現知識學習的銜接和過渡,實現適應當前的學習狀態的目的.

由于初中物理知識與高中物理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可以對兩階段的知識進行循環教學,將初高中的知識有效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對相關知識模塊進行學習.在力與運動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做好速度概念、受力分析方法的知識對比,

理清初高中教材中物理概念的聯系與差別,既可以實現物理知識學習的順利過渡,又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找到適合自己的物理學習方法.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做好初高中知識教學的銜接,更新學生的認知模式以及思考方式,既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攻克物理知識學習中的難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又能夠建立學生的知識結構,輔助高中生建立物理研究和學習的自信心,掌握正確的物理思維方法,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復雜學科知識的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孝棟.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3):3.

[2] 吳怡.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教師,2007,028(003):7-9.

[3] 卓義鳳.問題導學在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上的嘗試——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為例[J].高中生學習,2019(03):1-2.

[4] 張杰.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5,34(1):4.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2-11-25

作者簡介:張亞鋒(1981-),男,江蘇省蘇州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教材分析教學銜接
“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教學設計
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
新課標下初高中數學教學如何銜接
南師大版幼兒園中班(下)《我的數學》教材分析
從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討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銜接
基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初中化學教材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