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高產優質栽培管理及推廣策略

2023-06-08 00:28劉文凱郝忠鳳
吉林蔬菜 2023年2期
關鍵詞:切塊塊莖種薯

劉文凱 郝忠鳳

馬鈴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作物,因其適應性強、市場需求量大等特點,國內許多地區正在積極開發馬鈴薯產業,馬鈴薯栽培規模也不斷增加。為持續提升馬鈴薯質量與產量,需要積極強化馬鈴薯栽培技術研究,達到高產栽培目的,以滿足當地居民日常所需,增加農民收入。在實際生產中應加強品種選擇及培育技術應用,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種植并做好管理工作,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

1 主要品種

適合吉林省早熟栽培的品種有尤金、費烏瑞它、吉薯一號和春薯10號等;中晚熟栽培的品種有延薯4號和延薯9號等;加工型品種有大西洋、東農310、春薯3號和春薯4號等。

2 技術要點

2.1 整地作業

地塊選擇:馬鈴薯屬茄科作物,以地下塊莖進行繁殖,生長發育和土壤有著密切聯系,選地和整地至關重要。應選地勢平坦或緩坡地塊為宜,土質疏松肥沃,結構松散、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灌溉和排水條件較好的砂質或壤土。馬鈴薯宜于微酸性土壤,堿性土壤塊莖易發病,土壤粘重不宜栽培。

輪作倒茬:實行3年以上輪作,栽培馬鈴薯切忌迎茬或重茬。

茬口選擇:前茬作物最好是禾谷類作物。忌選番茄、茄子、辣椒、白菜、甘藍、甜菜等地塊。禁選前茬使用殘效藥劑太長的地塊。

整地:種植馬鈴薯春整地的主要目地是有利于馬鈴薯芽條的快速生長和出苗。馬鈴薯幼根的穿透力較弱,在土壤深耕或深松基礎上耕碎土塊,疏松土壤,平整地面,是奪取一次播種保全苗的關鍵。整地要精細,達到土壤疏松、透氣、保水、保肥,為薯塊出苗提供優良種床,整地時間依土壤含水量而定,即手握土成團,自然落地散開為適宜時期,土壤過濕或過干都不宜整地,春季整地時,實行頂漿打壟,先在原壟溝深趟一犁,使耕層加深10~15厘米,隨即施底肥,并及時鎮壓,破碎土塊。

2.2 播前準備

脫毒種薯篩選:適用目前馬鈴薯生產及市場不同目的品種,要選購具有資質單位或企業的產品。種薯出窖后要經過選擇,剔除老齡薯,畸形薯,損傷薯,病害薯,腐爛薯,催芽合格的種薯。

催芽:種薯在播前20~25天出窖。放溫暖室內,15℃~20℃條件下催芽0.5~1厘米,機械播種芽長控制在0.5厘米。

種薯切塊:種薯切塊應于播前2~3天完成。薯塊幼芽長0.5~1厘米即可切塊,確保每個切塊上長出1~2芽眼。切塊時剔除病爛薯。通常切塊不應低于30克,以50克為宜,30~50克種薯可整薯播種。薯塊堆成長條堆,高度不超過40厘米。

切刀消毒:切塊所用刀具要用75%酒精做一刀一沾,2刀輪換使用,以防在切種時傳播病害。如切刀切爛薯,應先將切刀擦去,然后用酒精進行徹底消毒。

藥劑拌種:控制晚疫病菌、細菌、半知菌類,在選用藥劑時應選用控制晚疫病菌或細菌或半知菌類。防晚疫病菌藥劑主要有克露、甲霜靈錳鋅、殺毒礬、阿米西達;防細菌藥劑有硫酸鏈霉素、春雷霉素;防半知菌類真菌藥劑主要包括適樂時、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拌種有干拌、濕拌兩種方式,干拌通常是在種薯內拌入一定數量藥劑并加入適量滑石粉拌種;濕拌通常把選用的藥劑調配成一定藥液濃度,均勻噴灑到切好種薯表面,充分攪拌均勻,曬干即可播種。因各藥劑的有效含量不一,其具體用量見產品說明書。地下害蟲嚴重時,拌種中可添加殺蟲劑和其它顆粒殺蟲劑。拌種時注意要陰干,以減少水分散失和促進創面愈合,以防病菌侵染。 3 播種管理

3.1 播期

一般在土層10厘米,地溫穩定超過10℃以上,為馬鈴薯適宜播期。正常年份吉林省省各地區播種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

3.2 播種深度

一般12厘米左右。土壤水分條件較好時,可適當淺播8~10厘米,遇干旱土壤水分較差時,選10~15厘米,視土壤墑情決定。

3.3 播種方法

春播掌握以10厘米地溫7℃左右為宜。播種時也要注意播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馬鈴薯播種都是采用機械播種方法,此種播種方法比較高效,能夠更好確保播種質量及效率。要注意機械播種可不催芽,催芽時間也不要過長,防止在播種期間碰傷幼芽。按照行距40厘米左右挖溝,薯塊株距20厘米排在溝內,由兩邊覆土起壟,溝底寬約40厘米,高約20厘米。

4 施肥管理

馬鈴薯為喜鉀肥作物,鉀素吸收量最大,其次為氮素和磷素。施有機肥與化肥并重。各地根據測土結果及目標產量確定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量。建議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使用。有機肥施用量一般為每公頃30~45噸;肥料施用量尿素200千克/公頃、磷酸二胺100千克/公頃、硫酸鉀400千克/公頃;現蕾期追尿素,硫酸鉀100千克。根據各地區土壤微量元素營養含量情況,于馬鈴薯生長旺盛時期進行葉面適量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噴灑。在具備條件的區域,盡量實施水肥一體化。

5 田間管理

5.1 中耕管理

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在中耕培土的基礎上結合除草管理。第1次中耕是在幼苗尚未出土時進行,上層蒙頭土不僅能滅草,而且能控制地上部的生長,有利于根系及匍匐莖生長,有利于多結薯。苗出齊,二次中耕結束。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第3次中耕,上一次中耕應做大壟,高培土,壟頂較寬,壟溝較窄。

馬鈴薯是利用地下塊莖作為收獲產品,要促使產量高,就必須給塊莖營造一個優良的地下土壤環境。深耕能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肥力因素,給馬鈴薯根系及匍匐莖、塊莖提供舒適環境。馬鈴薯塊莖在播種過程中產生的須根系穿透力差。土壤疏松利于根系生長發育,根系旺盛能加強對土壤水分和養分吸收能力,并不斷向地上部分投入,使植株長勢旺盛,光合能力提高,光合產物增加,為豐產提供物質基礎。

5.2 水分管理

灌溉是馬鈴薯生長管理關鍵,潮濕的土壤能夠給馬鈴薯供給足夠的水,但是不能過多地澆水以避免土壤積水和馬鈴薯爛根。灌溉一定要視土壤墑情而定,看地面澆透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就行。通常在馬鈴薯出齊苗后適時澆1次透水,結薯前中期為馬鈴薯莖塊生長關鍵時期,這時需水量大,土壤一定要時刻保持濕潤的狀態,農民在此期間應該加強灌溉管理,當發現土壤出現干旱時,應馬上補足水分,若過期補水,易造成馬鈴薯變形。

5.3 病蟲草害防治

防蟲措施:防治蚜蟲、瓢蟲等噴施2.5%敵殺死或氯氰菊酯。

防?。褐饕峭硪卟》揽?。依據病害發生的預測預報確定防病時間,注重預防為主。每隔7~10天施藥一次,防治7次,藥劑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蛇x用80%大生、72%甲霜靈錳鋅、63%烯酰嗎啉錳鋅、72%克露、68%銀法利、64%殺毒礬、52.5%抑快凈。

除草:除草劑可選擇封閉或苗后除草。選用嗪草酮加乙草胺,以封閉防除田間雜草。苗后除草在雜草2~5葉期,選用砜嘧磺隆或寶成加精穩殺得、精禾草克等苗后除草劑。

6 適時收獲

收獲時期:田間多數莖葉由綠色變為黃色時,進入生理成熟期,即開始收獲。

殺秧:機械殺秧在采收前5~7天內完成,機械殺秧過程中馬鈴薯塊莖不受損傷,采用馬鈴薯專用機械采收。

及時收獲:選晴天采收操作,嚴防采收過程中塊莖的機械損傷及采收后淋雨受凍現象的發生。塊莖采收后可就地曬干2~4小時,使表面水分流失到表皮干燥為止。

采收后期忌夜間冷卻引起的凍害損失,在土壤上凍之前終止采收。采收的塊莖要曬干,經過一定時間散熱,減少夾帶泥土及殘株的現象,并經適當選擇入庫,以減少貯存期損失。

7 馬鈴薯技術推廣策略

為促進馬鈴薯生產水平提升,需要積極強化馬鈴薯栽培技術廣泛傳播,對于傳統種植技術予以完善,并持續提升農民對于高產栽培技術的認知水平。

俗話說的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睘榇?,應加強馬鈴薯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為依托,以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為動力,推動整個馬鈴薯產業整體發展。與此同時,還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資金支持等措施,將現有種薯繁育科技示范基地開發提升到國家級基地水平,由點到面地帶動馬鈴薯種植技術應用的大幅度提高。

實現馬鈴薯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健全與完善,必須依靠一支專業技術精湛、素質全面的科技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教育,將農戶組織起來進行集中學習,也可以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開展實地培訓教育,讓廣大農戶對馬鈴薯栽培過程中的技術要點掌握得更加透徹,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各種新技術、新的生產工藝的應用。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可加強各類新品種引進力度,持續完善馬鈴薯品種,做到良種繁育與引進并重,完善當地馬鈴薯品種,使當地馬鈴薯品種性能得到持續優化,抵御外界環境能力得到增強,繼而改善馬鈴薯的生長狀況。

新時期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想要取得更好成效,必須依靠營造良好技術推廣環境,所以各級科技部門都在不斷加強組織領導,把科技促進馬鈴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上工作議程,為馬鈴薯集成技術大范圍推廣應用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與此同時,應積極鼓勵扶持馬鈴薯生產企業開展國家,省,市科技項目申報活動,為推進馬鈴薯集成技術推廣示范贏得充足充??萍冀涃M支撐??裳芯砍雠_,實施有關優惠政策與措施,以促進馬鈴薯種植技術應用與普及,推進馬鈴薯種植技術與生產水平。

猜你喜歡
切塊塊莖種薯
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原因及預防
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
比薩切塊
費烏瑞它切塊與整薯播栽的性狀和產量
魔芋切塊繁殖的生長特性及產量分析
塊根塊莖類植物細胞懸浮培養技術與應用
馬鈴薯種薯貯藏性能和貯藏技術分析
馬鈴薯種薯切塊技術要點
白及須根與塊莖的多糖成分比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塊莖形成規律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