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灣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巖相特征及含油性差異

2023-06-08 09:12蒲秀剛郭彬程周可佳卞從勝馬建英周素彥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歧口上亞紋層

蒲秀剛,馬 超,郭彬程,周可佳,卞從勝,馬建英,周素彥,曾 旭,張 輝

( 1.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勘探開發研究院,天津 300280; 2.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 100083; 3.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第六采油廠,河北 滄州 061100 )

0 引言

中國非常規油氣資源實現整體戰略發展,處于致密砂巖油氣和頁巖油氣分別為重點領域和潛在領域高速發展時期[1-5]。中國沉積盆地富有機質泥、頁巖廣泛發育,分布層系多,頁巖油資源潛力高[4-8]。頁巖油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三塘湖盆地、二連盆地、南襄盆地等中新生代湖相地層[1,9-14],高潛力富有機質泥、頁巖層系主要包括三疊系延長組、青山口組、沙河街組、孔店組、風城組、蘆草溝組、大安寨組、核桃園組等[1,15-17]。目前,在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松遼盆地青山口組、渤海灣盆地孔店組和沙河街組等取得勘探突破,實現工業開發[12,16,18-21]。

頁巖巖相類型、特征、展布及發育主控因素等研究是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地質評價的基礎。富有機質泥、頁巖沉積環境復雜,巖相的劃分沒有統一標準,目前的主流頁巖巖相的分類方案主要采用有機地球化學、礦物學和顯微—微觀觀察等方法,以w(TOC)、全巖“黏土礦物—碳酸鹽類—長英質”質量分數三單元法、沉積結構構造進行劃分。根據w(TOC)、礦物組成與巖石沉積構造,柳波等[19]將松遼盆地古龍凹陷白堊系青山口組一段富有機質頁巖劃分為高有機質頁理黏土質泥巖相、高有機質塊狀長英質泥巖相、中有機質塊狀長英質泥巖相、中有機質紋層狀長英質泥巖相、低有機質紋層狀長英質泥巖相、低有機質層狀砂巖相、低有機質層狀灰巖相7種類型。人們對四川盆地五峰—龍馬溪組、 松遼盆地北部青山口組、 渤海灣盆地滄東凹陷孔店組等頁巖巖相的研究較多[6,9,11,18-19],對歧口凹陷沙河街組頁巖巖相的研究較少,有關巖相類型劃分及頁巖儲層含油性的研究不明確。渤海灣盆地滄東凹陷孔二段、歧口凹陷沙一段和沙三段沉積一套厚度大、分布面積廣的半深湖—深湖相泥巖和頁巖,油氣顯示普遍,具備形成頁巖油氣藏的基礎條件和勘探開發潛力[12-17]。近年來,滄東凹陷孔二段實現湖相頁巖油勘探重大突破,多口井獲得工業油流,證實中國東部渤海灣盆地頁巖油資源的巨大潛力及良好勘探開發前景[12,16]。歧口凹陷沙三段頁巖生烴和儲集條件優越,具備形成頁巖油規模開發的基礎地質條件[13,17]。

人們對歧口凹陷沙三段的沉積特征、巖石類型、烴源巖評價、儲集特性等研究較多,儲層地質特征的研究處于前期探索階段,未系統建立巖相分類方案,對儲層含油性研究較少?;谄缈诎枷萜绫贝伟糉39X1井系統取心資料及實驗分析,研究沙三上亞段巖性、有機地球化學特征、礦物學特征、巖相類型及特征、含油性等,分析不同巖相類型頁巖含油性差異,為渤海灣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段頁巖油勘探開發提供依據。

1 區域地質概況

黃驊坳陷地處渤海灣盆地埕寧隆起(東南)和滄縣隆起(西部)之間,中生代末—新生代初開始伸展裂陷,新生代出現斷陷盆地,呈北東—南西向展布,面積約為1.7×104km2,是渤海灣盆地重要的二級富油氣構造單元[12-13,16-17]。坳陷基底由中生界、古生界和中新元古界等組成,具有獨特的構造、沉積和油氣成藏特征。黃驊坳陷以孔店凸起為界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次級沉降單元,分別為滄東凹陷和歧口凹陷(見圖1(a))。滄東與歧口兩大富油氣凹陷發育孔二段、沙三上亞段及沙一下亞段3套主力烴源巖(見圖1(b)),是常規油氣藏的主要來源,也是形成非常規頁巖油氣的有利層段[13]。

圖1 研究區構造單元與歧口凹陷沙河街組地層柱狀圖(據文獻[22]修改)Fig.1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Qikou Depression and tectonic units in the study area(modified by reference[22])

歧口凹陷處于黃驊坳陷腹地,總體構造呈NS—近SW向,羊二莊斷裂、滄東斷裂、歧中斷層和漢沽斷層分別控制歧口凹陷的邊界,是新生代以來發育的陸內伸展/裂谷盆地[13,17]。受多期構造演化的影響,歧口凹陷地質構造復雜,斷裂和褶皺發育,區域被切割為許多小的構造單元,在整體上具有多凹多坡的構造特點。歧口凹陷發育5個負向和5個正向構造單元,其中負向構造單元由一個中部的主凹區(歧口主凹)及環繞主凹外部的北塘、板橋、歧北、歧南4個次凹組成,正向構造單元自南向北依次為埕北斷階帶、南大港潛山構造帶、北大港潛山構造帶、濱海一號斷裂構造帶、塘沽—新港潛山構造帶[17]。歧口凹陷古近系有效勘探面積為5.28×103km2,主力烴源巖層以沙三段和沙一段為主,孔店組不發育,最大埋深為11 km,厚度超過1 km。

2 巖石學特征及巖相劃分

巖相類型劃分是非常規頁巖氣和頁巖油地質評價、儲層評價和油氣資源潛力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18-20]。黎茂穩等[22]研究中國主要陸相頁巖層系,總結頁巖巖相與有機相類型識別、巖相組合特征和不同頁巖層系差異性特征,分析中國主要陸相沉積盆地典型烴源巖層系的沉積巖相、有機相、有利區分布面積和累計厚度。TOC質量分數、礦物成分及沉積構造類型是揭示陸相頁巖巖石學特征多樣性的重要地質因素,是劃分巖相類型的重要沉積學依據[19]。根據對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巖心觀察、顯微巖石薄片鑒定、有機質、礦物質量分數及成分分析等,以頁巖和粉砂巖為主體劃分巖相,選取TOC質量分數、礦物成分和沉積構造類型作為劃分依據。

2.1 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選取歧北次凹歧北斜坡F39X1井巖心樣品127個,取心長度為40.11 m(采樣深度為3 890.00~4 387.66 m),巖性以泥巖和頁巖為主,夾薄層泥質粉砂巖、白云巖,具有高自然伽馬、低電阻特征。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w(TOC)為0.33%~2.59%,平均為1.08%,低于中國其他地區和北美地區的主要含油氣頁巖[23],w(TOC)超過2.00%的樣品占總樣品的3.3%。周立宏等[17]將w(TOC)=1.00%作為歧口凹陷沙三上亞段頁巖油優質源巖的閾值,沙三上亞段頁巖大多屬于優質源巖。巖石熱解參數S1在0.05~1.07 mg/g之間,S2在0.12~9.57 mg/g之間,樣品中S1低于S2,表明生成少量原油,具有良好的頁巖油生烴潛力[23]。有機質類型以Ⅱ型干酪根為主,是典型的以生油為主的富有機質湖相頁巖;鏡質體反射率(Ro)介于0.75%~1.11%,平均為0.88%,總體處于熱催化生油氣階段,屬于中低成熟度湖相頁巖,液態烴是主要產物。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生烴潛量與w(TOC)呈正相關關系(見圖2(a))。當w(TOC)小于1.00%時,屬于差或中等烴源巖,為低有機質頁巖;當w(TOC)大于1.00%時,屬于好或極好烴源巖,為高有機質頁巖。

圖2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有機地球化學和礦物學特征Fig.2 Organic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s3s shales in Qibei Subsag

2.2 礦物組成特征

全巖XRD結果顯示,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富含石英、黏土(以伊利石為主)和碳酸鹽礦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有不同數量的斜長石和黃鐵礦[23]。以長英質礦物、碳酸鹽礦物和黏土礦物作為三端元,以每種礦物質量分數50%作為分界線,將頁巖劃分為4種類型:長英質、鈣質、黏土質和混合質頁巖(見圖2(b))。由圖2(b)可知,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發育長英質、混合質和鈣質頁巖,其中以混合質和長英質頁巖為主,黏土質頁巖不發育。

2.3 沉積構造類型及特征

根據細粒巖不同有機質和礦物顆粒的粒徑、質量分數、分布狀態、顏色、結構均質性等,結合巖心觀察及顯微薄片鑒定,研究區沙三上亞段頁巖沉積構造劃分為紋層狀、薄層狀、塊狀3類層理,主要以紋層狀和薄層狀構造為主。

2.3.1 紋層狀構造

紋層為沉積物或沉積巖中可分辨的最小或最薄原始沉積層,是泥巖和頁巖等細粒巖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18-20],通常發育于水動力較弱、沉積速率低且水流閉塞的深湖、半深湖的沉積環境。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紋層狀構造發育,在垂向上,呈泥晶—微晶方解石紋層、泥級—粉砂級長英質紋層、黏土紋層和有機質—黏土紋層中的兩種或多種紋層的相互疊置,組成不同類型的結構組合,垂向上紋層與紋層之間的界限清晰(見圖3)。顯微鏡下水平層理密集產出,成層性好,厚度較薄且均勻,厚度一般小于1.00 mm,形態呈平直或微波狀。由于相鄰紋層之間的礦物成分差異較大,形成“亮暗相間”的特征,紋層的明暗界限清晰。柳波等[24]將深、淺色相間水平紋層的形成歸結為有機質富集作用,紋層狀分布的有機質相較于分散狀有機質具有更好的生烴潛力。根據顏色和成分差異,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紋層可劃分為亮色紋層、褐色紋層和暗色紋層。其中,亮色紋層主要由碳酸鹽礦物組成(包括細粒微晶方解石、白云石),單個紋層厚度為0.05~0.80 mm,一般大于暗色紋層的,顆粒較粗大,分布比較分散。礦物顆粒以密集且具有明顯分布定向性的顯微晶—隱晶方解石為主(粒徑為0.5~5.0 μm),含少量粗粒、半自形方解石(粒徑為10.0~50.0 μm),局部可見重結晶現象,晶間可見少量有機質。褐色紋層以粉砂級石英和長石等長英質礦物為主,夾雜少量黏土礦物,大多數富有機質,顏色較淺,單個紋層厚度為0.03~0.50 mm,顆粒細小,且分選較差。暗色紋層主要由黏土礦物和有機質組成,顏色較暗,單個紋層厚度為0.01~0.50 mm,顆粒極細,其中黏土礦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層為主,有機質以無定形腐泥組為主。褐色紋層和暗色紋層分布相對集中,表明其形成環境的沉積作用較緩慢、沉積速率較低,具有高生物生產力、靜水缺氧的特征,極少受水動力攪動和破壞[5,24]。

2.3.2 薄層狀構造

薄層狀構造通常發育于低能、較弱水動力條件下的沉積環境,層面平直,近水平向展布。研究區沙三上亞段頁巖薄層狀構造較常見,薄層狀構造相較于紋層狀構造厚度大,普遍超過1.00 mm(見圖4),二者組成成分相似。顯微巖石薄片中明、暗層狀結構交互出現,明、暗界限清晰,層理厚度相對均勻,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成分包括顯微晶方解石、粗粒方解石、粉砂級長英質、黏土和有機質。

2.3.3 塊狀構造

塊狀構造是一種在垂向上組成、顏色、粒度和結構沒有明顯差異的層理沉積構造類型,巖石整體表現為均質[19]。研究區沙三上亞段頁巖塊狀構造發育較少,以泥質基質為主,層理不發育,粗粒方解石等礦物顆粒呈分散狀分布于泥質基質,組分相對單一,以團塊狀和粗顆粒狀碳酸鹽礦物為主,其中夾雜長英質—黏土質—有機質碎屑(見圖5)。巖石顯微薄片中,巖石均勻致密,可見各種亮晶粗粒方解石等礦物均勻、混雜分布,無定向性,分選性較差,具有無定向構造的特征。

圖5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F39X1井頁巖塊狀沉積構造Fig.5 Shale massive 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well F39X1 in Es3s of Qibei Subsag

2.4 巖相類型

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分為5類16種巖相(包括15種頁巖巖相和1種粉砂巖相)(見表1、圖6),巖相類型為紋層狀頁巖相、層狀頁巖相、塊狀頁巖相、鈣質頁巖相和粉砂巖相。

表1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主要巖相分類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shale lithofacies of Es3s in Qibei Subsag

圖6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F39X1井巖相特征Fig.6 Litho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f well F39X1 in Es3s of Qibei Subsag

2.4.1 紋層狀頁巖相

紋層狀頁巖相有機質與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較高,w(TOC)大于1.00%,平均為1.50%,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通常大于40.00%,鈣質礦物與黏土礦物質量分數之和低于50.00%,黏土礦物質量分數為20.00%~30.00%,含黃鐵礦(見圖6(a-c))。巖心發育深灰色—黑色夾淺灰色紋層;顯微鏡下可見明顯的明、暗紋層,長英質紋層明顯厚于有機質紋層,暗色有機質和黏土紋層較發育,單層厚度小于1.00 mm,主要發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屬于在季節性懸浮和底流作用交替沉積的靜水環境下形成的產物[18,25-27]。

2.4.2 層狀頁巖相

層狀頁巖相有機質質量分數較高,w(TOC)大于0.60%,平均為1.20%,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偏高,為40.00%~50.00%,鈣質礦物與黏土礦物質量分數之和大于50.00%,黏土礦物質量分數約為30.00%。巖心可見淺灰色—深灰色薄層構造;顯微鏡下觀察粒級較小,相對致密,具有水平層理構造,礦物和有機質顆粒具有定向排列特征。淺灰色泥巖與深灰色頁巖互層,單層厚度大于1.00 mm(見圖6(d-f)),多形成于湖侵、高位體系域的靜水沉積環境[18-19,28-29]。

2.4.3 塊狀頁巖相

塊狀頁巖相有機質質量分數較高,w(TOC)介于0.20%~1.20%,礦物組成以長英質為主,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大于40.00%,發育淺灰色均勻塊狀構造,無紋層和薄層顯示,可見成巖收縮縫;顯微鏡下有機質和礦物顆?;祀s分布,成層性較差。沉積環境以靜水、強還原環境為主(見圖6(g-i))。

2.4.4 鈣質頁巖相

鈣質頁巖相以黃灰色塊狀頁巖為主,貧有機質,發育鈣質漂礫結構,紋層不發育。鈣質礦物質量分數超過20.00%,發育粉晶方解石顆粒,w(TOC)介于0.20%~1.00%。巖心可見淺灰色均勻塊狀構造和含鈣質漂礫構造,無紋層和薄層顯示,可見成巖收縮縫;顯微鏡下觀察有機質和礦物顆?;祀s分布,成層性較差,有機質碎屑含量略有減少。沉積環境以靜水、還原環境為主(見圖6(j-l))。鈣質頁巖相整體呈淺灰色或深灰色,巖石致密,顯微鏡下觀察有機質和礦物顆粒分布均勻,粒級整體相比紋層狀和層狀頁巖相粗,碎屑含量略有增加,主要形成于淺湖—半深湖相,屬于沉積速率較快的靜水、還原環境下的產物[18-20]。

2.4.5 粉砂巖相

粉砂巖相以深灰色的層狀細砂巖為主,可見少量泥質紋層、炭屑、層理,貧有機質,發育粉砂質結構,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大于50.00%,w(TOC)介于0.40%~1.00%,黏土礦物質量分數低于35.00%,有機質質量分數低,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較高。巖心可見淺灰色均勻層狀、塊狀構造,無紋層顯示,可見層理縫;顯微鏡下觀察礦物顆?;祀s分布,成層性較差,有機質碎屑含量較少,大量的碎屑顆粒散落在基質中,碎屑顆粒的粒級較粗,一般形成于水動力較強的環境[18-20](見圖6(m-o))。

不同巖相頁巖有機質和礦物成分差別顯著,主要受控于頁巖體系沉積背景[18]。w(TOC)是制約不同巖相含油性與生烴潛力的主要因素[25],長英質和鈣質礦物控制儲層脆性及后期油氣開發[29]??梢圆捎谩伴L石+石英+鈣質”質量分數評價頁巖的脆性[12-14],研究區沙三上亞段5類巖相的脆性礦物質量分數較高,具有較好的造縫能力,適合采用壓裂技術開采。

3 巖相含油性差異

3.1 熱解參數

根據樣品分析統計結果,5類巖相中紋層狀頁巖相S1最高,粉砂巖相的最低(見圖7(a))。紋層狀頁巖相S1主要分布在0.4~1.0 mg/g之間,多數樣品屬于極差—中等含油性,差含油性占比為40%,中等含油性占比為35%(見圖7(b));層狀頁巖相、塊狀頁巖相、鈣質頁巖相及粉砂巖相S1主要分布在0~0.2 mg/g之間,整體具有較差的含油性,極差—差含油性樣品占比分別約為75%、90%、95%及100%(見圖7(c-f))。

圖7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不同巖相S1箱型對比及分布Fig.7 S1 box diagram and S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of Es3s in Qibei Subsag

含油飽和度指數或石油滲流指數(OSI)是表征頁巖儲層內部是否具有較高游離烴的關鍵參數,為S1與w(TOC)的比,以100 mg/g為吸附閾值。烴類在OSI超越閾值后具備的流動特性稱為超越效應或石油溢出效應[30]。超越效應越明顯(OSI越大),吸附作用形成的石油流動阻力越小,烴類可流動的概率越高,越易產油[13]。

研究區沙三上亞段紋層狀頁巖相和層狀頁巖相含油飽和度指數大致相同,塊狀頁巖相、鈣質頁巖相、粉砂巖相含油飽和度指數次之(見圖8(a))。紋層狀頁巖相和層狀頁巖相OSI主要分布在20~50 mg/g之間,占比超過75%,其次為50~75 mg/g,占比約為20%(見圖8(b-c))。層狀頁巖相有約7%的樣品OSI分布在大于75 mg/g的區域(見圖8(c))。塊狀頁巖相、鈣質頁巖相和粉砂巖相OSI分布相似,在20~50 mg/g之間,占比超過85%(見圖8(d-f))。

圖8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不同巖相OSI箱型對比及分布Fig.8 OSI box diagram and OSI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hale lithofacies of Es3s in Qibei Subsag

3.2 含油性特征

3.2.1 熒光顯示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F39X1井不同巖相頁巖顯微巖石薄片熒光顯示特征見圖9。由圖9可以看出,沙三上亞段頁巖含油顯示主要包括高亮度熒光、星點狀熒光和無明顯熒光3種。紋層狀和層狀頁巖相在垂向上發育連續紋層和薄層構造,與頁巖含油性有較好的相關關系。紋層狀及層狀頁巖相內部主要沿長英質和有機質紋層呈高亮度熒光,在長英質和鈣質礦物集合體內部存在大量星點狀和高亮度熒光(見圖9(a-b));長英質和鈣質礦物質量分數決定頁巖巖相儲集空間以裂縫、溶蝕孔和粒間孔為主,微納米尺度下沿紋層構造裂縫與基質孔隙構成立體網狀滲流溝通通道,擴展液態烴運移路徑,提高含油率。塊狀頁巖及鈣質頁巖儲集空間類型較單一(以粒內溶蝕孔隙為主),裂縫欠發育,孔隙連通性較差。塊狀及鈣質頁巖相一般無明顯熒光或呈局部星點狀熒光,內部油質瀝青分布較為分散(見圖9(c-d))。

3.2.2 核磁共振實驗

采用高頻二維核磁共振(23 MHz)2D-NMR方法,可以對非常規頁巖中輕質烴類等含氕(1H)流體進行定量劃分,實驗過程具有無損、快速、定量、獲取地質信息豐富等優點[15,31-34]。實驗設備為美國MR Cores-XX高精度臺式核磁共振非常規巖心分析儀,按照SY/T 6490—2014《巖樣核磁共振參數實驗室測量規范》進行。

根據2D-NMR實驗T2譜測量獲得的含1H化合物總量乘以各區間信號占總信號的比,得到不同相態化合物的絕對量。不同頁巖巖相以重質油為主,含輕質油。紋層狀頁巖相可動油含油量為1.54~1.89 μL/g,可動油占比為44.33%~47.06%(見圖10(a-b));層狀頁巖相可動油平均含油量為1.22 μL/g,可動油占比為30.19%~45.76%(見圖10(c-d));塊狀頁巖相可動油含油量為1.18~1.91 μL/g,可動油占比為34.96%~55.22%(見圖11(a-b));鈣質頁巖相可動油含油量為0.85~1.64 μL/g,可動油占比為36.07%~40.98%(見圖11(c-d))。研究區紋層狀和層狀頁巖相兼顧含油性和可動性,紋層狀頁巖相含油性和可動性最好。

圖10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F39X1井紋層狀和層狀頁巖相1H化合物2D-NMR檢測譜圖Fig.10 2D-NMR detection spectrum of 1H compounds in Laminar and layered shale lithofacies of well F39X1 in Es3s of Qibei Subsag

圖11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F39X1井塊狀和鈣質頁巖相1H化合物2D-NMR檢測譜圖Fig.11 2D-NMR detection spectrum of 1H compounds in massive shale and calcareous shale of well F39X1 in Es3sof Qibei Subsag

研究區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儲層含油性受多重因素影響,中低成熟度富有機質烴源巖具備大規模生油的基礎,頁巖礦物組分與紋層和薄層狀構造具有發育大規??住p網連通體系的能力[23],可以有效提升頁巖油儲集性和滲流能力,多類型紋層和薄層狀構造的垂向疊置分布構成優質的源—儲共生配置(見圖12)。整體上,處于熱催化生油氣階段的富有機質湖相烴源巖是生油基礎,紋層和薄層狀構造是儲油關鍵,多類型紋層和薄層狀構造垂向配置關系是油氣富集核心,三者耦合決定渤海灣盆地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油的富集成藏。

圖12 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紋層狀頁巖相微米CT三維成像(據文獻[23]修改)Fig.12 Micron CT 3D imaging of laminar shale lithofacies in the Es3s in Qibei Subsag(modified by reference[23])

4 結論

(1)渤海灣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次凹沙三上亞段頁巖有機質類型以Ⅱ型干酪根為主,有機質豐度中等,總體上處于熱催化生油氣階段。礦物組成以石英、黏土和碳酸鹽礦物為主,巖石類型多樣,巖性以混合質和長英質頁巖為主,發育紋層狀、薄層狀和塊狀3類層理沉積構造。

(2)研究區沙三上亞段細粒沉積巖劃分為5類16種巖相,分別為紋層狀頁巖相、層狀頁巖相、塊狀頁巖相、鈣質頁巖相和粉砂巖相;包括15種頁巖巖相和1種粉砂巖相。

(3)沙三上亞段不同巖相頁巖儲層內部的含油性不同。長英質礦物質量分數及沉積構造類型對頁巖油含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紋層狀和層狀頁巖相內部發育大規模由有機質、礦物紋層和薄層控制的孔—縫網結構,為頁巖油提供大量的有效儲集空間,具有高可動油含油量特征。塊狀和鈣質頁巖相生烴潛力較差,儲層結構相對致密,儲集性能較差,具有低可動油含油量特征。

猜你喜歡
歧口上亞紋層
海相頁巖紋層特征、成因機理及其頁巖氣意義
中國中西部盆地典型陸相頁巖紋層結構與儲層品質評價
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湖相富有機質頁巖紋層特征和儲集性能
海相頁巖紋層特征及其對頁巖儲層發育的影響
——以川南長寧地區龍馬溪組為例
搭上亞投行的“末班車”等
歧口凹陷西南緣沙一下亞段碳酸鹽巖沉積模式
濟陽坳陷古近系二級層序界面厘定及其石油地質意義
歧口凹陷西南緣白云巖儲層油氣成藏條件分析
東營凹陷西部沙四上亞段超壓成因及增壓模式
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組白云巖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