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芯片法案對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的影響分析

2023-06-13 08:59張函
遼寧經濟 2023年2期

張函

〔內容提要〕隨著全球疫情逐步平穩,汽車行業快速回暖,持續擴大的市場需求與汽車芯片行業產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歐美芯片法案的相繼出臺,昭示了其重構全球芯片產業鏈,擺脫亞洲產能依賴的決心。本文深入分析了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供需失衡的原因,歐美芯片法案出臺的背景和影響,車企應對芯片短缺的手段,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歐美芯片法案;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重構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和自然災害影響,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強烈震蕩,上游原材料供給、中游芯片產能和下游汽車銷量全線下滑。隨著疫情在全球逐步得到控制,汽車銷量快速回暖,汽車產量需求與芯片生產周期出現錯配,全球汽車芯片供需失衡,產能缺口持續擴大。2022年,美國和歐盟相繼出臺芯片新政,掀起新一輪芯片產能“軍備競賽”,力求重構芯片行業供應鏈,擺脫對亞洲產能的依賴。經對轄內汽車行業調研發現,業內普遍對歐美國家級芯片戰略推行前景持謹慎態度,加之全球疫情走向仍不明朗,汽車芯片產能缺失預期未有緩解,歐美芯片新政短期內提振效用不強。面對“缺芯”現狀,汽車企業主要通過全球資源調配、重構產能計劃,以及減配、延期交付等應變措施維持市場穩定。未來隨著芯片生產商新增產能落地,汽車芯片供需關系或于2023年出現拐點并逐步趨于平衡。此外,俄烏沖突造成了氖氣等芯片生產原材料短缺,行業對新增產能是否能如期投入仍存疑問。

一、多重因素導致汽車芯片行業產業鏈供需失衡

(一)全球疫情反復是導致汽車芯片行業產能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疫情對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造成強烈沖擊,光刻膠、單晶硅、晶圓等芯片生產原材料供給嚴重不足,芯片生產商在不斷反復的疫情影響下根本無法保證產能的持續性。2021年,東南亞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占全球封測產能13%的意法半導體Muar工廠多次關閉,博世等汽車零部件公司受到嚴重影響,相關零部件供貨時間已順延一年以上。

(二)“黑天鵝事件”加劇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震蕩

受高度專業分工及全球布局影響,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屬于垂直一體化的鏈式關系,一家總成和零部件企業,可能同時要供應多家整車廠商的多個車型,同時一個車型又需要有多家供應商來供貨。長且復雜的鏈式結構本身十分脆弱,任意環節的斷裂將導致整個鏈條的崩潰,就更易受“黑天鵝事件”的影響。2021年,日本東北2·13強震導致日商主導約八成市場的半導體關鍵耗材光刻膠供應告急,包括信越等主要供應商生產與海外供貨受阻,加劇了汽車芯片供應不足問題。

(三)商業級芯片市場需求擴大進一步壓縮車規級芯片產能

2020年因新冠疫情導致汽車行業銷量顯著下滑,行業對汽車芯片的需求預判偏于保守。同時,居家辦公、在線會議、家庭娛樂等生活方式的轉變推動消費型電子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在此消彼長的市場需求影響下,幾大主流汽車芯片廠家被迫停產、限產,甚至將車規級芯片產能轉移到受疫情影響需求量大增的個人電腦、5G手機等產品上,導致汽車芯片產能被進一步壓縮。

二、歐美國家級芯片戰略出臺背景及影響

(一)美國率先搶占全球芯片產能缺口,推動芯片產業國際合作框架重構,試圖將中國置于芯片產業供應鏈底端

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半導體供應鏈信息征詢風險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比2019年高出17%,但產能只增加了2%,以至于絕大多數芯片制造商的產能利用率都在90%以上。面對巨大的產能缺口,美國毫不掩飾地謀求芯片自建產能,通過《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計劃投入527億美元刺激芯片制造業回流,意圖在美國本土重構芯片行業供應鏈,發展芯片巨型“長鏈工廠”,擺脫芯片生產全球“合作”模式,并推動芯片行業國際合作框架重構,試圖以此降低中國在芯片行業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二)歐盟在芯片領域的技術領先并未帶來市場份額優勢,美國搶占產能缺口倒逼歐盟“加碼跟進”

在芯片產業鏈中,歐洲的優勢在于設計和加工設備,而芯片生產和封測環節則完全依賴亞洲。疫情以來,歐洲在全球芯片市場份額日益走低,供應鏈受損尚未修復,汽車和工業芯片儲備遠低于庫存紅線,汽車芯片短缺讓歐洲汽車行業蒙受了上百億美元的營收損失。在此背景下,歐盟推出《歐洲芯片保護法案》,計劃投資430億歐元,以求在2030年實現全球芯片產能占比超過20%的目標。一方面,歐盟意識到過度依賴亞洲產能導致其技術領先無法轉化為相應市場份額優勢,提升本土芯片生產能力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在美國加大芯片產能投入的刺激下,歐盟為維持行業地位,阻止美國數字科技侵擾,不得不跟進加大對芯片產業投資力度。

(三)歐美芯片新政前景并不明朗,短期受益不被看好

一是本土高額的人工成本將限制美國芯片產業鏈重塑計劃的順利實施。美國制造業人工成本是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5—7倍,其間巨大的成本缺口連芯片行業的高額利潤都無法支撐。二是歐盟合作機制缺陷和利益分歧是歐洲芯片法案推行的巨大阻力。法案中未對公共投資和芯片基金的投向做明確約定,目前歐盟各成員國仍未就投資目標達成共識,利益分配難以均衡導致歐盟在大型公共技術工程合作方面一直缺乏成功案例。三是芯片法案短期收效不被汽車行業看好。即便歐美均能順利實現其產能建設目標,新投入產能也至少需要12—24個月才能獲得產量回饋,對于急需緩解芯片產能缺口壓力的汽車行業恐怕遠水不解近渴。

三、“缺芯”現狀下汽車行業的應對策略

2021年以來,汽車芯片短缺導致全球汽車產量萎縮,傳導到交易層面,引發哄抬汽車芯片價格亂象,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部分汽車芯片加價率最高達4543%。為避免芯片短缺引起供應鏈斷裂和市場份額丟失,汽車行業積極探索應對策略,有效維持市場穩定。

(一)跨國企業推行芯片全球采購策略,利用集團優勢實現資源全球配置

部分跨國汽車生產企業利用集團全球產業配置優勢,推動芯片采購全球化策略,統籌集團資源,幫助缺少全球采購能力的供應商建立原材料采購渠道,有效地減緩了芯片缺口造成的產能丟失。

(二)建立生產計劃與汽車芯片市場變化的隨動調整機制,部分熱銷車型采用減配、延時交付策略

以往汽車企業生產計劃是根據終端銷售情況制定的,而芯片短缺客觀上限制了汽車生產進度,為保證市場份額和資金流穩定,企業改以芯片供應能力為標的,重新制定生產計劃,以免因零部件積存造成資源浪費。此外,對于部分市場需求量大的熱銷車型,汽車企業多采用減配或先生產后補裝芯片的延時交付策略以降低市場負面情緒。

四、政策建議

(一)密切關注疫情反復和俄烏沖突對汽車供應鏈的影響,減少對外依賴程度

隨著國外疫情反復和俄烏沖突不斷演變,全球芯片產業鏈仍未趨于穩定,須密切關注其對我國汽車貿易的影響,幫助企業維持正常經營。同時,加大對汽車芯片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針對頭部企業開展重點扶持,推動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將國內本土優質供應商納入配套體系,加快國產替代進程,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二)著力發展高端車型,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

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擴大外銷比重,同時進一步優化市場布局,提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占比。加大自主品牌扶持力度,發展國產中高端乘用車及新能源汽車,逐步提升高附加值車型出口占比。推動企業管理理念、產品設計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汽車品牌質量與國際認可度。

(三)鼓勵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緊密配合,優化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結構

推動汽車芯片行業供應鏈加快從垂直一體化的鏈式關系向網狀供應鏈生態關系發展,促進全產業鏈各環節參與者建立聯系,加強溝通并展開合作。下游汽車企業要對自主芯片持積極的支持態度,摒棄簡單依據價格或商業測評去衡量芯片供應商,在項目研發階段與國內芯片公司合作,全程參與全新整車項目。上游芯片企業要持更大決心和毅力投入車規級芯片生產。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