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遼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研究

2023-06-13 14:35郭秀慧
遼寧經濟 2023年2期
關鍵詞: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郭秀慧

〔內容提要〕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成為占領國際競爭力制高點的關鍵,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也是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的基石。雖然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條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相關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數實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數實融合平臺日益優化,但仍存在著創新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專業化數字人才缺乏、政策系統性時效性有待提升等問題,亟待破解。借鑒上海、深圳、浙江、貴州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的經驗做法,通過結合實體經濟發展戰略制定數字經濟融合方案、持續投入和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提高政策系統性和有效性以及強化數據標準體系等措施,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為數實融合提供堅實保障,夯實關鍵技術基礎、營造協同發展產業生態,強化數據標準、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應用場景開發、提高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水平,通過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關鍵詞〕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注:本文系2023年遼寧省黨校系統決策咨詢課題(項目編號:2023KTSJ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經濟社會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的目標任務,是做好“三篇大文章”,建成“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必然要求。

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意義

(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成為占領國際競爭力制高點的關鍵

數字經濟是當今世界各國角逐的焦點。從 1998年開始,美國商務部就發布了一系列的《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報告,后來又在美國數字經濟議程、數字經濟全球戰略等方面發布了系列報告,把數字經濟作為美國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日本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制定以智能化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戰略。2014年,歐盟也開始提出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培育大數據創新生態;之后又實施工業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戰略等規劃,還結合2030年數字化轉型愿景發布了數字十年發展指南。2017年,俄羅斯也將數字經濟列入戰略發展方向,并制定了數字經濟規劃。我國自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已連續多年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出臺了一系列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實體經濟是國家的命脈和根基,數字經濟是國家的未來和支撐。我國的產業絕大部分還是傳統產業,制造業大而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亟待轉型升級;數字經濟作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代表著最新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未來的主導產業和經濟社會的支柱。因此,實體經濟需要數字經濟助力賦能,需要數字技術拉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實體經濟實力;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也離不開實體經濟。數字經濟需要實體經濟為其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數據資源,加速技術迭代和產業化應用。

(三)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的基石

遼寧作為重要的裝備制造基地,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就是要把數字技術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智慧”加“制造”的“智造”。而要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工業振興和“智能制造”,勢必要充分挖掘海量數據資源優勢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用數據思維振興工業和實體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產業,激發新動能。然而,數字化整體水平不高、科技創新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專業化數字人才短缺及政策系統性有效性弱等問題制約著遼寧智造強省之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遼寧需要深入推進的重要工作,也是亟待破解的發展難題。

二、遼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扎實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十年來,遼寧省夯實數字產業化基礎,軟件、集成電路產業取得新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步伐,尤其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數據有序健康流動,完善數據規范相關制度與政策。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數字經濟是遼寧“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的內容,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遼寧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遼寧省不斷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政策文件支持力度。遼寧省先后出臺了支持5G、制造業等新型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文件,明確了5G、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發展方向,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政策指引。二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使用。截至2022年11月,遼寧省已開通5G基站6.7萬個;截至2022年初,遼寧省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突破5000萬,其中5G用戶數突破1000萬,5G移動電話用戶占移動電話總數比重超過五分之一;遼寧省光纖接入用戶總數占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近97%,接近1500萬戶。三是擁有良好的基礎和智力支持。遼寧省擁有東北區域最強的超算中心浮點計算能力;擁有一批在數控、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具有較強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還擁有一批國家骨干企業,對云計算、大數據、視覺識別、智能生產等技術有強大的研究基礎與應用經驗。

(二)相關政策制度逐步完善

遼寧省不斷完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政策及制度。從2015年所有經濟社會部門與地方互聯網整合升級開始,遼寧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政策制度體系就日趨完善。2019年,為了推進5G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出臺了《遼寧省5G產業發展方案(2019—2020年)》和《關于加速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12月,為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發布了《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2021年10月,為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發布了《數字遼寧發展規劃(2.0版)》。2022年7月,為了加強我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發布了《遼寧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若干措施》。2022年8月,《遼寧省大數據發展條例》公布施行,對規范遼寧省大數據發展、強化數據尤其是工業大數據挖掘與應用起到積極作用。2022年10月,為了對數字經濟發展做出長期規劃,制定了《遼寧省“十四五”數字政府發展規劃》。在《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也確立了“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發展目標,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協同發展、深度融合。

(三)數實融合能力快速提升

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能力不斷提升。一是數實融合的產業基礎深厚。遼寧省具有深厚的裝備制造業基礎,擁有以石化、冶金、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主體的強大制造業體系,蘊藏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優勢和場景資源優勢,為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的滲透應用提供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同時,遼寧省還是我國集成電路裝備產業三個重點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最先進的非易失性存儲芯片的生產基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離岸外包收入居全國首位,東軟集團多年蟬聯全國軟件出口前三強。二是數實融合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超級節點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把工業數據挖掘出來,上網、流轉、共享,為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和價值鏈重構、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提供技術支撐。而遼寧擁有了國內首個“星火·鏈網”骨干節點(營口,2020年)和“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沈陽,2021年),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覆蓋全省,二級節點上線運行32個,二級節點運行數量為全國第二,標識注冊數量達2.47億,接入企業數高達2263家,夯實了工業和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基礎,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核心產業深度融合奠定了牢固的技術基石。三是數實融合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遼寧省的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了56.2%和75.3%,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2019年分別提高了8.2個百分點和10.3個百分點。數字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大連冶金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試點建設5G工廠,沈陽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球首個5G汽車生產基地。

(四)數實融合平臺日益優化

服務數實融合的平臺加速數字技術向實體經濟的滲透應用。一是數實融合平臺量質雙升。截至2022年11月,全省重點培育的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達50個,這些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達2萬戶,連接的工業設備超過80萬臺,上云企業超過10萬戶。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都在遼寧開設了分部,成為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而且,遼寧省有7個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由此可見,這些平臺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二是數實融合產業支撐作用加強。尤其是近十年來,遼寧吸引了一大批數字產業化項目,除了本地企業,還有我國的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中國聯通和騰訊等。這些企業的到來成為推動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項目載體和融合樞紐,推動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核心產業——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使各個產業門類不斷交叉融合,孕育更多新業態新模式,開放更多數實融合的應用場景。

三、遼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主要問題

雖然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條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相關政策制度逐步完善,數實融合能力快速提升,數實融合平臺日益優化,但仍存在著創新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專業化數字人才缺乏、政策系統性時效性有待提升等問題,亟待破解。

(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整體水平不高

一是數字經濟規模小?!吨袊鞘袛底纸洕笖邓{皮書(2021)》顯示,大連和沈陽在全國城市數字經濟規模排名中分別居于第28位和第31位,兩者規??偤蛢H相當于排名第13位的寧波。國家網信辦《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遼寧省信息化發展水平位于全國第二梯隊,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信息服務應用水平等關鍵指標在全國排名都在十名以外。二是數字經濟比重低、增速慢。遼寧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遼寧省數字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增速,也低于貴州、福建等省。三是數字經濟基礎產業實力不強。遼寧省的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全國的排名都有所下滑,入選中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業務收入百強、中國互聯網百強、人工智能綜合實力百強等數字經濟百強企業榜單的企業只有寥寥幾家。

(二)關鍵核心技術缺失

科技創新投入不足。遼寧省的創新投入少,制約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能力。遼寧省科技創新投入總量少、投入強度弱。2021年,遼寧省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600.4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18%,低于同期國內平均水平2.44%。同期,江蘇省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3438.6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95%;浙江省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2157.7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為2.94%。因此,遼寧省的研發投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遠低于發達省份。研發活動的規模和強度即R&D經費投入及其強度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也代表著一個地區發展的后勁和未來的潛力。因此,研發投入少、研發強度弱制約著遼寧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也約束著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滲透拉動。

關鍵核心技術缺失。遼寧省的關鍵核心技術缺失抑制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一是科技創新成果少。2021年,遼寧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480項,位居國內省、市、區第14名;遼寧每萬人的專利產出數量為2.5項,位居第15名。而同期,廣東獲得國家專利10萬項,江蘇為6萬多項,浙江為5萬多項。由此可見,遼寧省在獲得國家專利數量方面還與發達省份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尤其在數字技術方面,廣東在無線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北京在計算機軟件和人工智能及液晶顯示技術、浙江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技術、上海在半導體技術方面都做到了國內技術領先,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而遼寧在數字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相對落后。二是科技成果轉化弱。2020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為4440.9億元,江蘇省為39442.8億元,遼寧省僅相當于江蘇省的九分之一左右,新產品規模小,創新成果市場化規模低,差距較大。三是產學研協同程度低。企業是產學研創新的主體,然而遼寧的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盡管遼寧省也有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如進入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前三批的沈陽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其核心企業東軟集團和新松機器人等,但是,這是前三批共45個國家級集群中的唯一的一個東北的產業集群,而長三角有17個。而且,遼寧實力較強的企業不僅數量少,在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產業集群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方面也較弱。高校和研究機構聯動力弱,合作層次淺,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不同,產學研合作主要集中在技術和服務咨詢等方面,缺乏深層次的技術流轉與轉化??萍紕撔鲁晒?、科技成果轉化弱、產學研協同程度低等問題不僅阻礙傳統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更阻礙未來主導產業的萌芽發展,影響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專業化數字人才短缺

專業化數字人才短缺是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制約因素。一是遼寧省總人口呈現減少的態勢。2005年末和2020年末,遼寧省總人口分別為4221萬人和4165.9萬人,人數總量減少。二是遼寧省出生率全國墊底。2021年遼寧人口出生率僅為0.52%,遠低于全國0.85%,并且0—14歲人口為4737939人,占11.12%,遠低于全國0—14歲人口占比的17.95%。三是遼寧省老齡化程度加深。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標準,當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4%時,即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遼寧省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25.72%,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7.42%。由此可見,遼寧省已經提前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并向重度邁進。四是高端人才流失。遼寧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由于遼寧省產業結構單一、業態不夠豐富,就業對大學生的吸納能力弱,受過高等教育和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才流失導致高精尖人才匱乏,高層次科研人才力量薄弱。綜上,遼寧省人口總量下降、出生率低、老齡化嚴重、高端人才外流等因素疊加,導致了人才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不足,引發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極度短缺。

(四)政策系統性和有效性弱

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政策需要提高系統性和有效性。一是政策系統性有待提升。遼寧省出臺了關于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這一系列政策之間的關系如何、效率如何、效力如何等問題都需要系統梳理和完善。二是政策協同性亟待完善。這些數字經濟相關政策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環保政策、民生政策等各種政策之間的協同性需要完善。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協同,數字經濟的政策就很難落地實施,就會失去政策效力。三是政策的保障體系需要規范。一方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需要考慮網絡的風險,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入門級守則。如果不能保障安全性,那么一切都會瞬間歸零。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之初,從數據的安全性到工藝技術的確權保護等安全問題都是必須想在前面和做在前面。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需要系統性的保障措施,這是政策能落實和落實效果好的根本保證,這雖然是所有政策文件中的最后一部分且一般篇幅不長,卻是尤其要抓實落好的一部分。四是標準體系亟待統一。數據共享交換的標準體系需要統一,避免多個統計標準無法一體化推進。同時要注意梳理政策,做到多政策合一,為學習、貫徹提供簡單的標準化操作。新的政策執行之初要預判政策在原有政策中的位置、執行單位、落實路徑等,也要避免政出多頭、相互矛盾的情況出現。只有政策一體化、標準化、高效化,才能保持步調一致,提高政策的效力,只有保障政策的執行,才能真正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五是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不夠。大數據標準體系、運營體系和考核體系尚未打通,全省大數據平臺搭建尚不完善,政務數據整合與利用頂層設計不足,大數據共享、確權、流轉等沒有形成全面的鏈條和各部門聯動的合力,尤其是各級政府與政府各部門之間業務系統的聯通水平不高,政務數據資源利用水平較低。存在數據標準差異性大、數據共享開放程度較低、現行財稅優惠政策落實中缺乏數字經濟專用稅收減免政策等問題。

四、經驗借鑒

針對遼寧省阻礙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存在的科技創新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專業化數字人才短缺及政策系統性有效性弱等問題,借鑒上海、深圳、浙江、貴州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的經驗做法,通過結合實體經濟發展戰略制定數字經濟融合方案、持續投入和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提高政策系統性和有效性以及強化數據標準體系等措施,推動遼寧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

(一)結合實體經濟發展戰略制定數字經濟融合方案

上海市結合實體經濟相關產業發展實際制定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政策。結合上海市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的發展要求,于2017年至今,相繼出臺了《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上海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比晷袆佑媱潱?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以智能制造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核心,按照由“點”到“鏈”及“圈”的推進路線,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上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上海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超過1萬億元,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超40%,為全國最高。

(二)持續投入,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基礎

深圳通過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助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圳充分發揮制造業大市和信息通信產業重鎮優勢,于2018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的通知》,將數字經濟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前瞻性布局了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連續多年、持續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并于2021年6月進一步明確了“數字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扶持項目”“數字經濟產業服務體系扶持項目”兩大支持領域,將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提升至300萬元。目前,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規模近2.8萬億,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成為全國數字產業化的標桿城市。

(三)強化數據標準體系

貴州省通過統一數據標準、挖掘數據資源,完善數據開放政策法規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貴州聚焦數據價值化,搶抓獲批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契機,全力支持貴陽打造“中國數谷”,于2017年率先在全國頒布了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的地方性法規,并相繼制定了《貴陽市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辦法》《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實施辦法》《貴陽市大數據產業資金管理辦法》,配套頒布了《政府數據開放工作指南》《政府開放數據質量控制過程和要求》等行業標準性文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府數據開放政策法規體系,構建出了開放數據標準化及治理框架,在大數據發展方面形成先發優勢,領跑全國。

(四)提高政策系統性和有效性

浙江錨定打造城市數字治理方案輸出地,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形成了龍頭城市帶動、全域多點發力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杭州于2016年率先在全國提出“城市大腦”概念,以“城市大腦”建設為載體,積極打造城市數字化治理綜合基礎設施,全面系統推進城市數字化,城管、醫療、房管、安監、市場監管等領域系統建設全面完成并投入運行,“城市大腦”在交通治理領域應用實現主城區全覆蓋,舒心就醫、便捷泊車、歡快旅游重點場景覆蓋面進一步擴大,2020年度杭州數字治理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五、推動遼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對策

推動遼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聚焦“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工作目標,推動遼寧省轉方式、調結構、換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為數實融合提供堅實保障

提升遼寧省數字治理能力,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堅實的保障。借鑒數字治理的“浙江方案”,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大腦”基礎功能,用數字創新“濃度”為政府治理賦能。

一是建強做優“城市大腦”。圍繞基礎設施、城市治理、城市服務、經濟發展等重要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改造升級寬帶網絡,推動窄帶物聯網建設,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城市治理、物流倉儲、生產制造、生活服務應用感知系統,增強水電氣熱、橋梁道路智能化感知和可視化監管能力,推廣應用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網聯功能的智慧交通終端設備,建設覆蓋氣、水、土的智慧環境監測監控設施,推進IPv6升級,完善政務平臺載體功能,確保更多全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二是全面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三張網,拓展智慧應用場景。建立“健康大腦”,加大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流通、使用,打通數據壁壘。打造“企業大腦”,建立指標體系,用關鍵指標支撐建立經濟運行圖譜,動態實時監測重要的產業發展、企業創新能力、稅費兌現情況、經濟運行風險預警及防控等,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為經濟運行提供科學而精準的指導。構建“應急中臺”,運用數字技術做好突發事件源頭管理,提高應急防變能力,完善監測預警、風險預測、應急處置、綜合保障等功能。探索“跨區通認”,加快建立省內14個市和沈撫示范區數字化產品識別、服務互認的標準體系,形成跨區域互認通用機制,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探索構建數字圈層治理體系。對內,做好消費、生產、社會三個圈層的數字化服務,運用數字技術提高要素配置質效,科學挖掘消費潛力,合理安排生產資源,有效提高服務水平,形成三大圈層互相支撐、聯動發展的良性格局。對外,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數字圈層對接,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認真學習先進經驗,探索在數據共享、信息應用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加快移植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應用到我省數字治理建設中,加快挖掘數據潛能,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

(二)夯實關鍵技術基礎,營造協同發展產業生態

把握信息技術變革方向,緊盯前沿技術,結合遼寧省產業基礎和發展實際,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營造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協同聯動的產業創新生態。

一是強化戰略性前沿技術布局。建議由發展改革委、工信廳等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職能部門聯合成立數實融合機構,系統梳理已有的政策,查漏補缺,提高政策系統性和針對性;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具體細分領域如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數據、云計算、5G及區塊鏈等出臺專項政策;適度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產業,打造標志產品和領軍企業。通過計算機協會、產業聯盟等方式建立遼寧省相關產業和企業協同發展、同頻共振的合作共贏機制;取之于聯盟、用之于聯盟,支持各類協會成立專業咨詢委員會,加強數字化轉型專業指導,為企業量身打造適合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加強企業與產業內部交流、業務學習,分享經驗,提高遼寧省數實融合的敏銳性和專業水平。

二是建設先進信息產業體系。整合遼寧省優勢產業和資源,夯實關鍵核心技術,加強數字技術與遼寧省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產業集聚和產業全鏈條改造。發揮遼寧省在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業方面的優勢,發揮大連高新區國家新型工業化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示范基地的核心作用,不斷推動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轉型升級。對具有比較優勢的智能制造、機器人視覺、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業重點支持,為車聯網高速圖像智能識別系統、無人飛行控制系統及無人飛行器、互聯網翻譯服務平臺等提供核心系統解決方案。重視數據庫安全、終端安全等應用產品的發展。

三是打造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營造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協同聯動的產業創新生態。結合各地區產業優勢,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形成遼寧省一盤棋,合理推進智造強省建設。沈陽集中發展IC裝備制造、軟件研發及信息技術其他應用創新等產業。大連發揮在大數據、光電子及電子元器件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產業方面的優勢。鞍山集中優勢發展以激光為引領的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撫順聚焦石化與精細化工等產業數字化轉型。本溪聚力打造智慧醫療特色產業集群。丹東在工業智能化和物聯網技術應用方面進行探索。錦州以大數據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營口聚焦電子商務、直播及數字供應鏈的打造。阜新發展新能源、物聯網等產業。遼陽注重數字農業、智慧供應鏈及云計算產業。鐵嶺在通信光纖材料產業方面發揮優勢。朝陽聚焦半導體材料產業。盤錦結合電子商務賦能傳統產業。葫蘆島聚焦5G芯片及電子商務。沈撫示范區加強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建設。遼寧省各市圍繞各自產業優勢,明確定位、錯位發展,加強聯動、形成合力。

(三)強化數據標準,完善政策體系

加強遼寧省數據配套管理辦法,明確數據開放的具體任務、實施路徑和保障機制,推動大數據相關標準研制,提高數據質量,發揮數據價值。完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增強政策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一是構建政策體系。一方面,在現有《遼寧省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基礎上,加快研究出臺數據產權制度、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出臺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政府數據交易等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規范數據確權、交流、流轉邊界和流程,明確數據保護責任,推進數據采集、整理、清洗、分類、開放等長效機制的構建,通過地方立法逐步完善數據開放的政策法律體系,深入挖掘數據潛力,釋放要素活力,推動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切實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數字經濟相關的配套政策體系,全面系統服務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尤其對于遼寧省的裝備制造業如何數字化轉型要制定系統的政策方案,為企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政策服務方案,設身處地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好指引工作,保障政策系統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是統一標準原則。借鑒貴州等地推進開放數據標準化的相關經驗,加快引入或研制數據在目錄、資源、架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治理框架,對數據分類、脫敏、開放、監管等方面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數據資源使用價值,尤其要加快工業領域的標準原則制定,推動遼寧工業數據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

三是搭建技術平臺。借鑒貴州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的經驗做法,搭建省、市、縣(區)一體化數據開放技術平臺,完善平臺架構,推進平臺模式多元化發展。整合梳理現有工業大數據平臺、科技平臺、產業促進平臺,采取普遍開放與重點開放相結合的方式,以統計、工商、氣象、教育等較為成熟領域作為重點開放對象,推進部門數據主動梳理開放與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申請開放的雙向開放,構建“數據上架—開發利用—反哺部門—再挖掘利用”的良性循環。

(四)加強應用場景開發,提高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水平

深入學習上海等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經驗及促進產業高級化、現代化的先進做法。認真研究遼寧的產業結構特點,結合各行業的需求和企業的實際,加強數字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全面滲透和深度融合,走出一條以數字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

一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圍繞全省22條產業鏈,加快建設每個產業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有序上云用云。以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主導,從上游設計研發、中游制造、下游物流銷售服務全生命周期對制造業進行賦能,推動智能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開展,加速整合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促進產業數字蝶變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工藝創新,聚焦工藝參數優化、反饋補償、智能迭代、工藝仿真等方面,促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工藝深度耦合。結合工廠主營業務發展目標,有的放矢地推進工廠、車間及生產線智能化轉型,加速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

二是加快服務業數字化應用。促進生產服務創新,推動金融、物流、倉儲、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與數字技術融合,搭建數字金融、智能物流、智慧倉儲、網絡會展等線上服務平臺,為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數字化服務。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和質量,以創新驅動線上線下融合方式多樣化,以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激發消費活力,鼓勵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無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完善直播電商、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等服務功能,不斷發揮數字技術對業態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三是培育儲備數字型人才。根據數字經濟發展階段和工作需要,為機關工作人員制定科學的數字化培訓方案,圍繞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常態化的培訓和交流,提升數字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提高政務服務的數據開放水平和服務能力。強化與高校、研究所、企業的數據開放交流合作,推動形成以數據為紐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探索開展全省數據開放共享模式創新大賽,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參加數據開發與應用比賽,鼓勵對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已有數據進行創新應用、挖掘數據資源、釋放數據力量、提供數字方案,以成果市場化應用激勵人才培養。

(作者單位:中共沈陽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電商發展過快的成因及對經濟的影響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虛擬資本理論發展探究
淺談我國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實體經濟在金融支撐下的重要意義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