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效評價視角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研究

2023-06-15 00:34嚴美嫻
西部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績效評價高職院校

摘要:高職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將自身定位為知識匯集與發散的重要場所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高職院校應結合院校自身實際情況,與相關產業界形成聯動互通,將向社會輸送符合產業發展的優秀畢業生作為自身工作的重點。開展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職業屬性的內在選擇,是落實我國重要戰略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產業鏈高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研究當前產教融合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校方績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校企共同績效三個方面,發現需要根據績效評價體系中發現的實際問題,從強化企業主體意識、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實質性合作以及與企業共同培育教師三個方面進行優化。

關鍵詞:資源整合視角;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F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6-0141-04

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在我國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在資源整合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如何結合自身情況,與相關產業界形成聯動互通,不斷向社會輸送符合產業發展的優秀畢業生,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產教融合形成初期只是一種培養實用人才的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產教融合開始逐漸強調學校與相關企業之間要建立合作的關系,進而發展到現在更加強調統籌安排[2]。產教融合作為一項資源整合活動,要求高職院校與相對應的產業類別形成合力,共同依托與利用多方資源,促成不同要素之間良性互動,進而實現更深層次的合作與發展,達成相互促進的目的。當前在資源整合視角下,如何做好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而對產教融合進行績效評價,則對檢驗高校產教融合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自身職業屬性的內在選擇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將自身定位為知識匯集與發散的重要場所的同時,要深刻地認識到所肩負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高職院校的授課體系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相較于傳統的學術型高校,高職院校更加強調職業性這一重要屬性,側重于培養具有一線實用型技能的專業人才,注重人才對于一線工作的操作性與開發性,注重人才對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能力。所以,高職院校在資源整合的視角下進行產教融合,實現多方資源整合以助力人才培養是其自身職業屬性的內在選擇。

(二)落實我國重要戰略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為推動高校與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加快高職院校教育發展步伐、深化產教融合,我國推出了多項重要的戰略決策部署,旨在通過校企合作以實現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企業人才資源的供給。產教融合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決策,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產教融合部署的正確性和重要性,順應改革的趨勢,不斷將產教融合的工作落到實處,以加強自身實力。

(三)實現產業鏈高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更加重視高等教育的分類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布局與定位更加科學合理。產教融合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彰顯自身優勢的重要途徑,通過產教融合可以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新的活力。高職院校與產業界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其在師資、生源及實踐教學等方面都已經與產業界之間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滲透。高職院校通過將前沿的產業知識、先進的產業技術引入教學,對深化教學與產業界的合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高職院校與企業界的互相滲透,則成為實現產業鏈高水平發展的必備要素。

二、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型人才,為落實和貫徹十九大精神,進一步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2月5日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正在不斷加大對產教融合的投入力度,兼顧市場與國家利益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在發展知識產業的前提下,重視高等教育的職業屬性以推動知識的升級轉化和傳播,減少知識碎片化,實現教育改革和產業發展的雙贏[3],對擴大就業與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4]。

我國當前高職院校的數量約占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半左右,在產教融合工作中已積累了諸如現代學徒制、創業孵化平臺、校中廠、廠中校等育人模式,通過產業教授制度或者大師工作室等形式與企業共同建立技術與創新的產學研平臺。要建成更高水平的產教融合,需要多方合力,只有相關要素共同作用,才能不斷推動產教融合的工作成效。同時產教融合評價體系作為工作水平的重要衡量體系[5],其對高水平的產教融合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一定要對績效指標進行深刻挖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6]。

三、績效評價視角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產教融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為規范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項目的開展,更好地衡量產教融合工作的實效性,根據高職院校與合作企業產教融合開展的實際職責[7],通常將產教融合的績效評價體系的指標分為:校方績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校企共同績效評價三大類。

1.校方績效評價

高職院校維度的績效指標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在專業設置、教學質量、就業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指標的設計,校方的績效維度更加側重于考核高職院校在具體提供人才方面作出的工作成效。例如,高職院校是否提供了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能否定期為企業提供科學的技術指導、對企業進行調研的次數、是否與企業間建立橫向的科研項目等內容,均屬于校方績效維度的評價內容。此項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可以讓高職院校對自身有全面的認識,進而引導教職工更加重視與企業的聯動,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斷鼓勵教師隊伍與企業之間建立理論指導等方面的聯系,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工作進展。

2.企業績效評價

從企業績效維度出發,則可以從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益以及人才需求匹配度等方面開展評價指標的設計。企業維度的績效評價更加側重于考核企業能為高職院校提供的資金支持力度與實訓條件,主要包含企業向高職院校投入的設備及資金的總額、提供的崗位數量、實操培訓、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接納掛職教師的數量、錄用畢業生等,這些均屬于企業維度的績效評價指標范疇。此項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可以讓企業對自身工作有全面認識,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與高職院校的聯動,努力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與技術指導等,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訓條件,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工作,與校方共同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3.校企共同績效評價

這一評價維度更加側重于評價高職院校與企業雙方的共同工作成效,主要包含聯合辦學的開展情況、聯合申報的項目、聯合研發的項目、聯合編制的教材、聯合取得的專業、聯合獲獎情況等內容。企業可以更好地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培養方案制定工作中,不斷提高課程標準與未來就業的匹配度,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增加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來提高學生與企業的匹配度。通過此項績效評價反饋的結果可以讓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刻地認識到共同合作的重要意義,充分地認識到產教融合給高職院校及企業以及社會帶來的積極作用,同時讓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加深對彼此需求的了解,從而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工作。

(二)績效評價視角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

根據已有關于高職院校開展產教融合相關績效指標的評價研究來看,在高職院校開展產教融合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的問題,由于校企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理念等因素的差異,企業主動介入的程度相對較低,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企業對自身主體地位認識不到位

企業作為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的重要參與方,對整個產教融合績效評價結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企業既是產教融合的主要推力,是校方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時也是合作成果最終的受益者,是最終評價與檢驗實際辦學成效的重要主體。但當前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很多企業對自身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主要體現在企業對產教融合中投入的設備及資金的總額、提供的崗位數量、實操培訓、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接納掛職教師的數量、錄用畢業生等崗位投入、實訓場地的投入等方面。企業在整個合作模式中多處于被動的輔助性角色,主體意識薄弱,投入的精力與資源等相對較少,在參與產教融合各類合作中存在淺嘗輒止、高校熱企業冷、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參與主動性不強等問題。

2.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通過對學校關于學生培養方案與企業人才配置情況進行對比發現,高職院校制定的學生培養方案與當前企業的人才需求及人才配置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最終契合,就是為了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但由于與企業需求的脫節,使得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設置、課時安排、核心技能培養等方面與企業的現實需求不相匹配,導致培養的畢業生很難在綜合能力上與企業人才需求相契合,進而無法滿足最終進入企業的就職條件。由于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存在不對稱的情況,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精力投入存在不對稱,使得校企之間的交流深度不夠,甚至出現明顯的偏差,讓很多合作最終僅浮于表面,無法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3.推動產教融合的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力量是最終落實產教融合工作的主要力量,產教融合對師資力量有自身特殊的要求,其要求教師要同時兼具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充足的實踐技能,這種通常被稱為“雙師型教師”,指的就是教師在傳授學生需要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掌握相關崗位技能。通常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是通過對校內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或者與企業進行交流學習而獲得相應的資質,或者是直接從企業引進技術骨干人才。學校培養的教師實踐經驗不足,雖然能提供系統的理論教學,但實踐教學能力偏弱;而企業引進的教師可以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提供充分的指導,但是在理論知識的講授方面又很難做到系統與充分。這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存在師資力量不夠充足的問題,阻礙了產教融合的推進。

四、高職院校優化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強化企業主體意識,讓企業積極參與到學生培養工作中

高職院校開展產教融合要不斷強化企業的主體意識,使其積極參與到學生培養工作當中。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對企業提供的科技研發方面的服務能力,通過與企業之間的積極交流,吸引企業看到與高校合作的亮點和前景,進而主動參與到產教融合的工作當中。多渠道地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踐性教學基地、科研創新平臺、協助育人平臺等,通過共同申報項目及獎項、共享知識產權等,讓企業嘗到校企合作的甜頭,由不積極轉向主動,讓企業充分地意識到自身是產教融合的受益者,愿意與高職院校形成良性合作,實現校企共贏。

(二)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實質性合作,提升產教融合的整體活力

高職院校進產教融合的最終落腳點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最終契合,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避免出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脫節。為實現此目標,就需要不斷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實質性合作。例如,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設置、課時安排、核心技能培養等方面要考慮是否能夠實質性匹配企業需求;人力資源培養與市場需求信息是否實現了無縫對接,以確保培養的畢業生在綜合能力上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另外還可以與企業之間形成專業點共建的平臺,共同開展學徒制培訓教學及交流研討等性質的活動,不斷提高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多方面資源的流通與互動,進而加深彼此的認知與了解,不斷推動產品研發、技術應用、轉化生產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人才培養體系與成果轉化體系的共同發展。

(三)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培育教師,強化師資隊伍

師資是推進產教融合工作的重要力量,對“雙師型教師”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當前存在的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高職院校要能夠及時制定相應的策略,根據校內不同專業的設置,形成與企業之間共同培育教師的機制,不斷強化產教融合的師資隊伍??梢酝ㄟ^不斷完善相關師資的管理制度,重視對教師的考核與激勵制度,鼓勵在校教師積極參加相關的實踐指導培訓,推動教師到企業掛職進行實操技能的訓練,同時建立對企業引進人員的激勵制度,鼓勵他們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

結語

在資源整合的背景之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結合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相關產業界形成聯動互通,將向社會輸送符合產業發展的優秀畢業生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資源整合背景下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是其自身職業屬性的內在選擇,順應了我國重要戰略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實現產業鏈高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冃гu價體系作為衡量高校產教融合成效的重要評價體系,對推動產教融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產教融合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校方績效評價、企業績效評價和校企共同績效評價三個類別,我們需要根據績效評價體系中發現的實際問題,從強化企業主體意識、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實質性合作以及與企業共同培育教師三個方面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葉君,李朝獻.高職院校以產教融合強化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實施策略[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

[2]江雪兒.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2.

[3]李芩旭.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1.

[4]王凱.產教融合背景下陜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2.

[5]朱姝.資源整合視角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績效評價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

[6]陳新民,高飛,張朋,等.資源整合視角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績效評價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

[7]李靖,高兵,張開旺.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

作者簡介:嚴美嫻(1979—),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單位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責任編輯:楊超)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績效評價高職院校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