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奮力書寫中國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的“西汽答卷”

2023-06-15 19:54李瑞明楊娜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汽車職業學校

李瑞明 楊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叭巳顺霾?,技能強國”“知行合一”等理念在制造強國邁進的征程上落地生根,職業本科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共識得到強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從構想走向實踐。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發布,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拉開了職業本科教育實踐探索的大幕。尤其是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把黨中央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舉措以法律規范的形式固定了下來,意義非常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為今后一個時期職業教育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創辦于1987年,前身是西安市雁塔區西影路摩托車修理技術培訓學院。2004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更名為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2018年12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靼财嚳萍悸殬I學院(本科);2019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成為全國首批15所職業本科試點院校之一。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創一流職業大學,辦世界汽車名?!睘槟繕?,以“培養一流專業人才,助力民族汽車工業”為使命,在35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非營利、公益屬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5萬余名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我省乃至西部地區汽車行業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中國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背景下,產教融合日益凸顯,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汽車產業,兩個領域都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學校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探究職業教育的內涵和屬性,搶抓歷史機遇,加強頂層設計,積極探索職業本科教育規律和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推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之路,奮力書寫中國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的“西汽答卷”。

一、強化頂層設計,規劃“西汽方案”

(一)聚焦立德樹人,落實根本任務

學校圍繞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深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將立德樹人內涵具象化,融入學校的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專業課程、文化制度等各個方面,內化進教育教學、科技研究和管理服務全過程,將“五育并舉”落實到教育教學改革之中,全面落實課程思政,讓立德樹人成為學校的使命追求、組織認同和行動自覺。

(二)彰顯職教特質,構建育人體系

職業本科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統籌規劃、周密考慮,通過彰顯職教特質構建育人體系。一要堅守人才培養類型定位;二要明晰人才培養的本科定位;三要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四要持續優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五要堅持汽車特色立校。

(三)厚植職業素養,促進就業創業

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牢固把握“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引導學生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尤其強調和注重職業素養的養成與培育。同時,還將工匠精神、敬業樂群精神具化進學校工作和育人的標準規范之中,內化為教職員工的精神品質和工作態度,貫穿于學生學習、實踐和創新的全過程,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

二、直面職本難題,形成“西汽突破”

(一)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突破教學管理規范盲區

職業本科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缺少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資借鑒。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突破教育教學管理規范盲區,遵循職業本科教育教學規律,對原有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革命式的制度重建工作,制定三大板塊,共六十八項管理規范子制度,有力保障了職業本科“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地。

(二)引培并舉助力成長,突破職本師資短缺束縛

學校實施“人才興?!惫こ?,一是通過培育省、校級教學科研團隊和教學名師,建立名師知名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遴選校級優秀教師,選拔學科專業帶頭人等舉措,以典型引路、高端帶動培養一批高水平專業帶頭人;二是通過有計劃、分階段的教育培訓、教學競賽、外出訪學、學術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造就一批素養較高的教師;三是通過校企合作、聘任兼職“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下企業輪訓等制度,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一批較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除此之外,學校還將師德師風納入新進教師培訓、骨干教師研修等工作,引導教師厚植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課程思政水平。

(三)校企合作拓展資源,突破雙元協同育人困境

針對辦學隸屬關系不同、層次不同而導致的資源不足問題,學校積極面向社會市場,匯聚優質資源,開門辦學,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扎實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人才供給、技術服務、成果轉讓、搭建平臺等多種方式實踐“資源共享、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職業本科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形成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機制和政校企多元辦學的格局。學校相繼與奧迪、捷豹路虎、保時捷、沃爾沃、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北方動力和寶雞機床廠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共贏伙伴關系。2022年8月底,省級“汽車工程技術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在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落地,這是建設以高校為主體、企業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

(四)設置職業賦能環節,突破技能特性評價不足

學校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評價理念,注重職業教育評價的多元性,建立以職業技能為基礎全面素質綜合考核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兩個賦能環節。一是“職業基本技能綜合測試”,從理論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測評。學生只有在前三年通過知識技能和應用能力測評,方能進入第四學年的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未通過者可反復申請測試,直至達標通過測評。二是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堅持“雙師三實兩熟練”的工作原則,其中“雙師”即學校和企業的雙導師指導;“三實”指選題來源于企業、業界的真實問題,所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技改方案切實可行,畢業設計/論文的成果或作品真實可用;“兩熟練”指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的培養環節使得職業本科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本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至少熟練掌握和使用一種行業通行且公認的工具手冊、通用軟件、專用設備等。

三、促進轉變提升,提供“西汽范式”

(一)構建“一核多星”專業(群)

學科專業布局是學校發展的基本架構,是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校整體功能的發揮和長遠發展。學校就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群設置進行了思考和辨析,結合原有專業基礎條件,制定了“一核多星”的職業本科專業(群)建設布局原則,規劃籌建了“汽車智能制造”專業群、“大數據技術服務平臺”專業群、“北斗+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群、“汽車后市場經管類”專業群等?;诋a業對汽車人才需求的新形勢、新變化,學校對接專業群設置,精準構建課程內容和標準,尤其在專業課方面,動態取消不適合汽車發展方向的課程,增加一些新課程,做到“教材活頁式,教學開放式”。另外,學校還強化技術技能培養的課時占比,體現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要求和特征。

(二)探索實踐“3-2-4-1-8”職本人才培養模式

在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3-2-4-1-8”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創建與實踐》的支持下,學校提出并探索實踐了“3-2-4-1-8”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是三認同,具體指人才培養的模式、教育教學的方式等都必須得到教育界的認同;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須緊密對接產業鏈,得到行業組織的專業認同;所培養的學生要得到企業認同?!?”是兩個標準,即遵循教育部頒布的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是指職業本科四個特征要素,即“用、新、專、匠”?!?”是指學校、用人單位、第三方評價機構、社會四方共同建立的一個閉環反饋信息系統?!?”是指以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建設、技術技能、師資隊伍、實訓條件、職業素養、學生就業等8個維度作為校企合作的衡量標準,即8個校企合作適配度。目前,該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三)推行基于“IDPT”的雙向貫通實踐范式

在組織實施職業本科實踐教學方面,學校針對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方向、培養模式的區別,嘗試探索基于“IDPT”(Industry、Double、Place、Testingmethod)的課程教學與實踐雙向貫通的新模式:Industry代表“行業”,指學生在學習專業實踐課程時直接與該課程對應的行業崗位對接;Double代表“雙師+雙向教學”,理論學時在校由專業課教師教學,實踐學時可由企業導師指導完成,形成“雙師”模式教學;Place代表教學場地,指教學場地因課程實踐模式的不同而產生多元變化,理論課時在校進行學習,實踐課時可在企業開展教學,或者采取企業云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把企業的實際項目納入課程實踐中來。Testingmethod代表考核方式,以課程對接行業實際項目的程度、在課程實踐項目中對企業所創造的價值等多重標準為考核內容。

(四)打造“五維”汽車特色文化育人體系

一是打造汽車文化環境。學校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特色教育場域,也是承載和傳播汽車文化的載體。不論是陜西首個國際F3級別賽道,還是“飛在墻體上的賽車”、校內汽車文化主題公園等,都讓師生從點點滴滴中感受汽車文化的精神內核。二是積極推進汽車文化進課堂。通過開設汽車文化通識課、編撰汽車文化知識手冊等,將汽車文化納入日常教育體系,并和課程思政相結合,給學生以道德啟迪。三是培育汽車文化活動。汽車文化節、汽車改裝文化節以及校院汽車文化知識大賽等都成為學校的品牌活動,學校汽車文化協會、賽車協會、神鹿車隊等社團吸引大量學子參與其中。四是注重汽車文化的價值輸出。汽車文化是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內的一個整體體系。五是匠心打造汽車文化品牌。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職業院?!耙恍R黄贰毙@文化品牌成果申報中,學校的“汽車文化”入選全國職業院?!耙恍R黄贰毙@文化品牌?!昂氲潞V行,負重自強”的校訓以及“創一流職業大學 辦世界汽車名?!钡哪繕?,鐫刻在教學樓前,也根植于師生心中。

學校特有的四個“范式”全面助力職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近年來,學校開放78個校內實驗室、實訓室,以及校企共建的38個就業創業實踐基地,探索建設“學生科創團隊”組織模式,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如今,學生科創團隊在學校遍地開花,僅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御風”一個學生科創團隊就能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知名大學同臺比武,先后獲得國家級競賽獎勵26項,省部級技能大賽獎勵百余項。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得到明顯改觀,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3%,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增強,育人成效明顯。

四、踐行初心使命,貢獻“西汽力量”

(一)堅守職業教育初心,緊跟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作為汽車類職業大學,學校在發展中積極面向汽車產業,進一步更新理念,充分挖掘自身價值;面向社會,促進就業,改善民生;面向未來,踐行職業教育改革,引領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塑造職業教育民族精神。

(二)對接國家行業需求,服務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

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家愿景,學校扎根行業發展需求,找準定位,發揚特色,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崗位,努力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統整,積極服務于產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設;推進專業集群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以此為基礎與地方企業開展集群式合作,增強服務區域產業鏈建設與發展的效能。

(三)持續推進科教改革創新,實現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

學校具備豐富堅實的創新基礎和科技創新潛力,通過積極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和平臺建設,深度融入秦創原項目,激活改革發展新動能;通過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探索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前沿,增強創新集成度、科研貢獻度和社會影響力,使辦學條件得到重大改善、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取得突破,以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和融合,賦能陜西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會緊抓汽車產業和職業教育兩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堅持立足陜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服務方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推進改革創新,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用奮斗擁抱新時代、用實干開啟新征程,為建立中國特色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西汽方案”、形成“西汽突破”、提供“西汽范式”、貢獻“西汽力量”,奮力書寫中國特色職業大學高質量發展的“西汽答卷”。

(李瑞明、楊娜: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猜你喜歡
汽車職業學校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職業寫作
汽車的“出賣”
我愛的職業
學校推介
汽車們的喜怒哀樂
3D 打印汽車等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汽車就要飛起來了等5則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