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開放型教師研訓的價值意蘊與實踐探索

2023-06-20 08:50盛志榕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價值意蘊開放型實踐探索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敖獭薄翱啤薄把小薄坝枴薄百悺薄皩А薄佰`”相脫節,不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論述開放型教師研訓模式的實踐探索,主張“教—科—研—訓—賽—導—踐”七位一體,整合研訓資源,開展“協同”研訓,以推動本校教師和區域內教師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中職學校 開放型 教師研訓 價值意蘊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1-0079-04

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離不開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中職學校自主開展的校本特色研訓是我國職業院校教師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基礎性環節。當前,職業院校教師研訓的主體、形式、手段和資源都相對單一,研訓普遍圄于校園,局限于教育內部;教師培養的六個主要路徑,即“科”(教育科研)、“研”(教研交流)、“訓”(教師培訓)、“賽”(比賽練兵)、“導”(結對指導)、“踐”(企業實踐),同“教”(教育教學)之間相互脫節,吸引力和實效性不強,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南寧四職校)近年來積極探索“教—科—研—訓—賽—導—踐”七位一體化改革,形成了特色鮮明、務實高效的開放型教師研訓模式,有力推動了本校教師和區域內教師的共同成長。

一、中職學校開放型教師研訓的價值意蘊

(一)開放型教師研訓的內涵、特質和邏輯

為破解教師專業發展的實然之困,更好地發揮“科”“研”“訓”“賽”“導”“踐”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南寧四職校近年來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了開放型教師研訓方案。

中職學校實施開放型教師研訓,是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高素質職教雙師隊伍為目的,以開放型教研文化和“互聯網+教育”為依托,以教學質量提升為核心評價指標,“教—科—研—訓—賽—導—踐”七位一體,常態性、全員性、泛在性開展教師校本研訓。其基本特質和邏輯關系可以概括為:研訓成員異質性與研訓主體多元性相統一,研訓手段數字化與研訓方式實踐性相統一,學習方式反思性與研訓追求創新性相統一,研訓組織協同性與研訓成果共享性相統一,通過研訓時間常態性、研訓對象全員性和研訓范疇泛在性等三個維度構筑起充盈于教師工作學習的立體空間(如圖1所示)。

(二)實施開放型教師研訓的意義

1.開放型教師研訓比傳統的教師研訓更契合職業教育的開放性特質

職教教師需要不斷根據行業前沿知識進行專業化提升,使職教教師的發展需要與產業人才需求精準對接與融合。職業院校教師研訓應堅持開放性原則,突破學科、專業、教研組織、學校圍墻、地域等的限制,打破亦步亦趨模仿中小學教師研訓的窠臼,統籌整合校內校外資源,維護和開發好教師與職場的關系,強化異質成員和多元主體的互助合作。

2.實施開放型教師研訓,是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然之策

第一,開放型教師研訓推動“教—科—研—訓—賽—導”的一體化、課程化和系統化,以教學質量提升作為核心評價指標,克服以往“科”“研”“訓”“賽”“導”“踐”碎片化的不足,有助于學校從教師被動受訓和消極參研的場所向教師主動“學習—研究—實踐”的學習空間轉變,有助于教師“從‘技術熟練者向‘反思性實踐者轉變”,進而有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第二,開放型教師研訓注重在當前實際教育情境中開展研訓,實現研訓內容與教育實踐無縫對接,解決了傳統研訓中知識“轉譯”不暢,培訓成果難以轉化為教育實踐的問題。

第三,開放型教師研訓基于教師需要和問題解決,將教師研訓與教師生涯規劃相結合,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從外部賦能向內部增能轉變,使教師成長的內生動力得到更加有效的激發。

第四,開放型教師研訓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從單打獨斗向協同發展轉變,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張和新時代人才成長的規律。

第五,開放型教師研訓要求將教師研訓常態化、全員化和泛在化,有助于教師從合格學歷者向終身學習者轉變,有助于化解職教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第六,開放型教師研訓推動區域協同研訓,有助于優資研訓資源的校際共享,對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推動鄉村職業教育振興具有重要價值。

二、南寧四職校開放型教師研訓的實踐探索

(一)培育開放型教研文化,構建校本研訓數字平臺

1.開放型教研文化為開放型教師校本研訓的實施奠定基礎

南寧四職校傳承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精髓,積淀形成以“和而不同、和諧奮進、德技融合、合作共贏”為核心內涵的學?!八暮汀蔽幕?。在“四和”文化沃土中,學校數年來通過熔鑄教研精神、完善教研制度、轉變教研行為、改造教研環境,構建了以協同、創新、實踐、共享為主要內涵的開放型教研文化,形成了“明德精研,追求卓越”的教研精神文化、“剛柔相濟、開放合作”的教研制度文化、“和諧溫暖、潤物無聲”的教研環境文化、“深耕創新、學研踐行”的教研行為文化“五位一體”的教研文化體系(如圖2所示)。開放型教研文化的構建與開放型教師校本研訓的實施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2.數字化平臺為開放型教師研訓提供支撐

南寧四職校投入經費建成了內部質量管理與診斷分析平臺、微信移動端教學測評系統、技能中心管理系統、“四職云”存儲平臺等數字化平臺。南寧四職校鼓勵和引導本校教師和職教集團成員教師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超星泛雅云平臺、南寧職業教育云等建立虛擬教研室,開展線上研修和教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期間,學校多次牽頭組織區域性的“云上教研”活動。學校為全體教師購買“知網研學”服務,提升了教師文獻檢索、研讀學習、文獻管理和論文撰寫的效率,教師在平臺上自由組建學習團隊,共享學習資料和筆記,促進研究團隊的高效溝通和知識管理。學校還鼓勵教師運用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表達教育情懷、發表教育主張、展示專業特長、傳播職業技能,一批教師成長為“網紅”教育博主,既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也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數字化研訓的廣泛應用,使學校研訓突破了時間、地點和參與者的限制,促進了教師個性化、選擇性、自主性的學習,形成了開放、交互、動態、共享的數字化研訓圈。同時,基于大數據和云管理建立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平臺”和“教師數字化檔案盒”,提高了教師隊伍管理的效率。

(二)“教—科—研—訓—賽—導—踐”七位一體,轉變教師專業發展范式

1.搭建多元協同研訓組織架構,統籌管理“教”“科”“研”“訓”“賽”“導”“踐”

南寧四職校改變以教研組為單一教研組織的局面,建章立制,分工協作,明確職責,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教學副校長和人事副校長共同分管,教師發展中心具體負責,各科室、專業部支持配合,大師工作室、特聘專家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教研組、課題組、項目組、備賽團隊等齊抓教師研訓的研訓組織架構,形成強大的研訓合力,將課題研究、教研活動、教師培訓、教師比賽、職稱晉升、教學督導等進行統籌管理,建立一體化的“教—科—研—訓—賽—導—踐”體系。

2.依據教師管理層級,形成從學校到個人上下貫通的五級目標鏈

五級目標鏈即學?!笆奈濉卑l展規劃—學校層面教師發展規劃—專業部層面教師發展規劃—專業層面教師發展規劃—教師個人發展規劃。綜合教師個人發展需求和學校工作需要,專業部為每位教師制訂了“量體裁衣”式的教師培養計劃和研訓計劃。教師每學期撰寫自我診改報告,通過“教師數字化檔案盒”實時反映和跟蹤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軌跡,對教師提出未達標的發展項目進行預警。學校定期對教師實施考核,引導教師對照標準實現發展目標。從教師自我發展需求出發實施教師研訓,有利于激發教師參與研訓的內驅力和主動性。

3.依據教師成長階梯,形成“四度五維”標準鏈

南寧四職校從教師“引入—培養—成長—發展”職業進步規律出發,以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為基本依據,結合學校教師隊伍特點,構建“新進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階梯式發展標準鏈,從四個階段(教師引入、教師培養、教師成長和教師發展)、五個維度(師德修養、專業素質、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和社會服務)完善教師發展標準體系,制訂各階段教師發展標準。

4.實施課程化、系統化的教師研訓

南寧四職校圍繞教育教學的焦點、難點、痛點問題,按照“能力、素養和標準并重”的原則,設計課程化、系統化的研訓內容,教師立足于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課題研究、教研活動、崗位研修、教學比賽等,使教師“科”“研”“訓”“賽”“導”來源于教育教學,植根于教育教學,又回歸指導教育教學,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這種常態性、全員性、泛在性而非隨機性、精英性、階段性的研訓,使教師在崗位實踐的各個環節都進行持續的研究實踐和自我反思,都能得到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從而不斷成長進步。

(三)多元主體協同研訓,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

南寧四職校突破傳統研訓在同一學科(專業)教師中進行的局限,跨越學科,跨越圍墻,通過研訓成員的異質化促進教研主體的多元化,實施“?!!蟆眳f同研訓,拓展研訓形式,將線上、線下研訓相結合,校內、校外研訓相結合,教學研究、技能研究相結合,依托大師工作室、特聘專家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專業(群)建設研究基地、人才小高地等,整合校內外研訓資源,開展合作研訓,打造區域教師成長共同體,形成“大師帶名師,名師帶團隊,學校帶集團,區域共成長”的教師共同發展格局。

1.開展國際交流促進研訓

南寧四職校先后與英國布拉德福德學院、澳大利亞班達伯格州立中學、泰國騰博雅教育集團締結為友好學校,跨國開展交流互訪、影子跟崗、技能比賽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學校依托中英“影子校長”項目、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中德諾浩德國汽修教學本土化項目和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建設分校區項目等,將外國專家團隊引入教師研訓,大大拓寬了教師的視野。2019年12月,學校成功舉辦了廣西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國際交流論壇,為廣西職業教育與國際交流對話搭建平臺。

2.引入校外專家指導研訓

南寧四職校依托民族文化傳承基地項目,將壯錦技藝大師譚湘光等一批技能大師引入研訓,使教師得以向行業最高技術水平和工匠精神看齊。學校依托南寧市特聘專家崗等項目,將國家級教學名師彭朝暉教授及其團隊等一批專家學者引入研訓,提升了研訓的學術水平。學校依托校企合作,將宏燁教育集團、中德諾浩集團、東風南風集團、優藍集團等企業的技術骨干引入學校,深度參與學校教學、教研,使課程教學和企業生產對接更緊密。

3.引領職教集團教師共同研訓

南寧四職校作為南寧市職業教育交通運輸專業集團、文體藝術專業集團的牽頭單位,積極依托職教集團,將集團內教師納入名師工作室、課題組等,組織開展集團內的教學觀摩研討、課題研究、活頁讀本開發、集體備賽等研訓活動,打造區域教師成長共同體。

4.引導教師跨領域研訓

南寧四職校通過組織教師讀書沙龍、攝影比賽、教研活動觀摩、全員聽課、跨校區跟崗、校際跟崗等形式,引導教師走出學科(專業)看學科(專業)、走出教育看教育,鼓勵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校區教師開展跨領域教研和培訓,促進教師互學互鑒,促進公共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的對接與互補。對所有校本培訓項目的課程設計,學校都盡可能做到多元、豐富,特別是適當安排教育學之外的學習領域,使參訓教師“跳出教育看教育”,提升教育情懷和職業素養。

5.建立成果共享機制

南寧四職?;趯W?!八暮汀蔽幕?,培育教研團隊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合作共享的工作關系,通過職責建設,促進教研組長向“教師專業發展促進者”和“特色教研文化引領者”轉型。學校建立教師研訓成果輻射機制、課題研究成果應用推廣機制、三名(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考核機制、教研組長考核機制、教師團隊備賽機制、職教集團教研交流機制等,促進研訓成果在校內和職教集團內的共建共享,打造校企共建、目標共構、資源共享、教學共襄、理實共舉、創新共贏、同儕共進的教師成長共同體。近年來,學校通過區域共享的研訓機制,將南寧市馬山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等縣級職校教師納入研訓范疇,促進了縣級職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推動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提升教師實踐力與反思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1.學校研訓聚焦課堂教學和企業生產

南寧四職校將教師研訓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嚴格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部分教研團隊引入企業生產項目,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完成生產任務。部分教師與企業專家合作攻克技術難題,取得了一批專利成果。在開放型研訓中,教師是專業建設的親歷者、課堂革命的行動者、精品課程的開發者、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實訓基地的建設者。學校引導教師團隊在企業生產實踐、課堂教學實踐、課題研究實踐、專業建設實踐中開展研訓,提升了研訓的實踐性和實效性。

2.“一二三四五”研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南寧四職校在教研文化建設中厚植“創新”理念,倡導“課堂革命”,培育創新型教學團隊,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環節上研究如何創新,形成“一課多磨+兩課評比+三有課堂+四課教研+五課深耕”的研訓內容格局?!耙徽n多磨”即通過集體磨課、同課異構,凝聚集體智慧,錘煉教法教藝,打磨精品課例;“兩課評比”即開展優質課比賽和說課比賽,并由此拓展成為涉及教育教學方方面面的“教師技能大比武”,以賽促教。學校團隊備賽機制為參賽教師賦能,教師參加各類比賽捷報頻傳;“三有課堂”即建立以“有用性、有趣性、有效性”為核心要素的課堂評價辦法,引導教師開展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課堂教學;“四課教研”即將課程、課本(含教材和教學資源)、課堂、課題作為教研內容,使教師的視野從單純關注課堂拓展到關注課程和專業的建設發展;“五課深耕”即圍繞如何優化一節具體課例而展開的針對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五個環節的研訓活動。

開放型教師研訓使南寧四職校的教師隊伍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4年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年以來獲自治區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12項。2019年學校獲評為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50強案例學校。2018年、2021年,學校兩度獲評為自治區五星級中等職業學校。在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各1項,成績居當年廣西首位。2013年、2020年,兩度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學校與馬山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等縣級職校和民辦職校建立了穩固的協同研訓關系,有力推動了教育公平和鄉村職業教育振興。

南寧四職?;谙到y論、協同論和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探索構建的開放型教師研訓模式,對“教—科—研—訓—賽—導—踐”培養路徑和校內外研訓資源進行了系統化整合,促進了一批教師共同成長,使教師培養從“個體”走向“協同”,從“封閉”走向“開放”,從“碎片化”走向“系統化”。本研究與實踐是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3]劉妍.從政策面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N].中國教師報,2022-03-09(14).

[2]陳沸溶.“主題引領·三階五環”教師研訓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11).

[4]張詩雅.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機制研究:來自聯合研修坊的現場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20(Z2).

[5]馮凱.微格分析2.0:教研訓一體的新突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5).

注:本文系2023年南寧市中小學高質量發展專項課題“中職學?!p師型教師職后培養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盛志榕(1977— ),廣西環江人,本科,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教育、教育人類學。

(責編 林 劍)

猜你喜歡
價值意蘊開放型實踐探索
打好“僑”牌,穩中有為——打造江蘇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窗口”
江蘇鞏固拓展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態勢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價值意蘊與模式建構
當前我國民歌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價值意蘊析論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讀懂名師
《機電傳動控制》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內陸開放型經濟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難點及其對策:以寧夏內陸開放型實驗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