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藝術“勢”之美學共性探究

2023-06-21 13:49劉星
藝術評鑒 2023年4期
關鍵詞:舞蹈藝術

劉星

摘要:“勢”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范疇,也是中國藝術和文化核心審美價值觀的體現?!皠荨斌w現出一種運動趨勢,它與人體的動態與運動密切相關,是書舞藝術作品速度、力量與節奏的體現?!皠荨钡拿缹W意蘊指向人的情感與心智,以展現“生命的律動”為主旨,彰顯出和諧自然、形神合一、氣韻生動之勢。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藝術都是人內心欲求的外在表達形態,雖然舞蹈的表現形式是舞者的肢體,而書法的表現形式是筆墨勾勒出的線條,但二者在“勢”的生成路徑與美學表現上具有相通的創作理路。

關鍵詞:中國書法藝術? 舞蹈藝術? 勢? 美學共性

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4-0013-04

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宗白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就對書法與舞蹈的親緣審美關系在理論上進行了闡述:“中國的書法本是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的節奏藝術?!雹僮诎兹A認為,書、樂、舞有著同一品格,都是貫穿著同一精神的美,都是互動互通的藝術。事實上,書法與舞蹈互動互通的現象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吳道子觀裴旻舞劍,繪出絕筆;張旭觀公孫劍舞,草書大進;郭熙見舞劍器而“筆勢益俊”。其中,郭熙所言之“勢”字為書、舞相通的重要契機。書法與舞蹈之間的聯系,最直觀的就在其動“勢”方面?!皠荨痹谒囆g中表現為一種審美潮流和運動邏輯趨向。在蔡邕的書法理論中,將書法落筆時其上覆下承的力量與方式,歸納為“九”勢,強調其“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運動之美和宏健氣勢。而“勢”在舞蹈中既是動作生成和發展的力量來源,又是動作推展的慣性和延伸的傾向,舞蹈之“勢”起于內心,并通過肢體形態呈現其動態走向。書法和舞蹈之間的契合互通,在于二者之“勢”是“生命機能的表演”,并且都能創造出鮮活的生命意象,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帶給人們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震撼。

一、中國古代傳統諸“藝”中“勢”之內涵

漢字“勢”在古代文獻中是一個意蘊相當豐富的詞,其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改變而不斷地運動變化著。先秦兩漢時期,在向藝術領域轉移前的“勢”論在不同領域中有著不同的內涵:社會關系論中的“勢”代表地位和權力;兵法中的“勢”代表陣型和格局;向自然關系領域擴展的“勢”代表運動趨勢、規律或是來自旺盛生機的威懾力。如在《老子·德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的論述中,“勢”體現著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運動發展恒定不易改變的內在規律。隨著歷史的演進,“勢”的含義愈加豐富,“勢”以一種特定的格局和無形的力推動或制約著事物發展的進程,影響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從漢魏六朝至清代,“勢”在古代藝術的審美追求中逐漸成為一個美學概念全面進入藝術創造的領域,被廣泛運用在書法、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理論中。

古人以“勢”論藝的著述篇帙浩繁。東漢時期崔瑗所著《草書勢》是將“勢”作為美學概念的較早藝術論述,描述了草書用筆、結構和形態,以及“絕筆收勢,馀綖糾結”的審美追求。以后又出現了諸多以“勢”命名的書論,如蔡邕《篆勢》《隸勢》、索靖《草書勢》、衛恒《字勢》、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等,關于“勢”的論述在書論中更是舉不勝舉。蔡邕《筆論》有云:“書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陰陽生焉;陰陽既生, 形勢出矣?!雹谀淆R王僧虔《筆意贊》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雹蹠撝兴岬降摹靶蝿荨薄吧癫伞薄皠荨边@些概念范疇的內涵都互相滲透交織,雖然邊界模糊,但都蘊含著“勢”。古代樂論中,楊宗稷所著《琴學叢書》也有涉及“勢”的內容:“‘倚絕壁三字作一聲,順勢下接滾拂潑刺,寫‘飛湍瀑流萬壑雷情景,兼有會意諧聲之妙?!薄叭肿饕宦?,順勢下接”,這種有動態之“勢”的音樂形象,“兼有會意諧聲之妙”,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效果。與樂論相比,有限的舞蹈論述中“勢”的出現相當頻繁。朱載堉所著《樂律全書》卷二十中記錄了“人舞之譜”:“四勢為綱,象四端也”“八勢為目,象五常三綱也”?!稑仿扇珪肪砣?、三十八、三十九記錄有《六代小舞譜》《小舞鄉樂譜》等,其中也同樣強調各“勢”象征綱常的意義。卷四十有《二佾綴兆圖》記錄各“勢”舞步的位置變化。卷四十一的《靈星小舞譜》記錄八組舞“勢”,象征著后稷教人農事的八個方面。在文學批評中將“勢”進行系統闡釋的是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定勢》。劉勰從書法和音樂理論中移用了“體勢”的概念,指出:“循體而成勢,隨變而立功”“文之任勢、勢有剛柔”以及“因情立體、即體成勢”的形式構建程序規范等。各藝術理論家對“勢”這一概念進行的論述與創作實踐,使得“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美學價值的范疇,其規律和原則對于各個領域的藝術創造都有指導和借鑒的意義。

二、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藝術“勢”的生成路徑

(一)“勢”是力量與速度的體現

勢的生成與力量和速度有關,“力的奮發叫勢”。④書法作為視覺藝術,其創作的方法就是用力度和速度的綜合變化來象征或暗示人的各種情緒活動。呂鳳子在《中國畫法研究》一書中做了總結,他認為,表示愉快感情的線條,無論其形狀是方、圓、粗、細,其墨跡是燥、濕、濃、淡,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折也是不露圭角的。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線條,就會有所停頓?!坝袝r縱筆如‘風馳電掣,如‘兔起鶻落,縱橫揮斫,鋒芒畢露,就構成某種激情感或熱愛、或絕忿的線條”。愉快、憂郁、熱愛和絕忿都是情緒的表現,這些情緒變化由點畫的“流麗”“艱澀”或“風馳電掣、兔起鶻落、縱橫揮斫”進行呈現,總之都是一種力度和速度變化。這種力度與速度變化所產生的“勢”是評判用筆優美的重要標尺。中國舞蹈和書法在力度性上有著相同的“動勢”特性。舞蹈藝術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呈現出充滿想象空間的情感,即首先將感情表現為抽象的力,之后再進行二度藝術抽象,用身體姿態體現舞蹈的美。對于舞蹈的力,蘇珊·朗格在其著作《藝術問題》中論述道:“當你在欣賞舞蹈的時候,你不是在觀看眼前的物質物——往四處奔跑的人,扭動的身體等。你看到的是幾種相互作用著的力?!雹菟J為舞蹈所傳達的是一種虛幻的力,這種力包含于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帶來的發散與聚合、沖突與和解、高起與低落的矛盾張力之中,由可見變為可感。從書法家所追崇的“力透紙背”的“力”到蘇珊·朗格所論述的“虛幻的力”,這種蘊含于書舞之中的“力”,并不是指人固有的、生理的力,而是意志和自由媒介,是一種需要觀賞者去用心感悟的“非物理力”,書舞之“勢”便是在這種“非物理力”之中生成。

(二)“勢”是運動趨勢的體現

與繪畫、文學、園林藝術等審美意象存在于相對“靜止”中的作品有所不同,舞蹈與書法的審美意象都來自“運動的過程”。蘇渙的《懷素上人草書歌》云:“興來走筆如旋風,醉后耳熱心更兇。忽如斐旻舞雙劍,七星錯落纏蛟龍?!笨梢?,書法那飛騰的運動可以和舞蹈媲美,這種運動過程所帶來的飛動之美是“勢”產生的重要根源。書法的形式美凝結于字的線條結構和筆墨情趣中,盡管其墨跡固化在宣紙或其他物表上,但這種線條結構的形式美所呈現的“運動過程”不會因為作品的靜止而減弱。成公綏在《隸書體》中,便對隸書的動態美做了生動的概括:“或輕指徐振,緩按急挑,挽橫引縱,左牽右繞,長波郁拂,微勢縹緲?!庇纱丝梢?,書法在空間的造型與布置中呈現出一種流轉靈動、延綿不斷的動勢之美。舞蹈以人體動作姿態為語言,其動勢突出于動作運動之中,因此,運動性是舞蹈“勢”的核心屬性和本質所歸。在中國古典舞的運動軌跡和身體態勢中,“圓”的審美貫穿始終,舞者在“圓”的運動軌跡中進行構圖和表演。而中國書法中“圓筆”的起筆、收筆、行筆同樣注重“圓”的體現。二者在動作開始或者筆畫起筆時都會有一種“欲走先回”的“圓”態勢,這種“欲走先回”的運動趨勢在內在構成上均表現為“逆”的曲折態勢。書舞在動勢上都遵守逆反原則,比如書法筆法的“欲豎先橫、欲橫先豎”“行處皆駐,駐處皆行”⑥等與中國古典舞中“欲左先右、欲提先沉、欲開先合、欲縱先收”的運動過程理路相通??梢姟皥A”的運動軌跡與“逆”的內在動勢在兩種藝術中必不可少,是中國古典舞與中國書法藝術的共通性之一。

(三)“勢”是節奏的體現

節奏,是生命律動具體而可感的呈現形式。中國書法與舞蹈藝術的節奏形式彰顯了其內在的情感力量與生命氣韻,“勢”凸顯著這種節奏形式所表現出的力度、韻律與風格。在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中,節奏韻律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書法創作時,以點、線為基本單位,通過提按頓挫,輕重快慢、離合斷續和疏密虛實等各種對比關系,營造出節奏變化。時而鏗鏘熱烈,時而輕描淡寫,時而奔放激越,時而輕柔舒緩。墨汁在線條中呈現出來的濃與淡可以表現強勁與柔弱或熱烈與淡雅的意象,枯與潤可以表現厚重與輕盈或沉著與縹緲的意象。在舞蹈中,通常將“力”的律動稱為“節奏”,節奏性是舞蹈構成的基本要素,節奏以表現對象的內在“力”結構與外在“力”結構為依據,舞者通過控制所用“力”的大小及強弱來表現肢體動作的輕重緩急。這種輕重緩急就是形成舞蹈節奏的要素之一,是外在的力。但是,這種外在之力所產生的節奏還只是舞蹈動作節奏的“原型”,舞蹈動作的節奏化,還要以一定的內在情感之力為參照。在舞蹈作品中,每個人物的性格色彩不同情感節奏也不盡相同。只有通過動作中的力度、速度、幅度的對比,再通過情感表現,才能使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和個性特征呈現出來。

舞蹈的節奏,不僅全然體現外在肢體的律動,同時也體現著生命內在機能的感性狀態。書舞藝術家在作品創作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節奏觀念,在外在形態方面決定著節奏布置的章法規律,在內在精神方面揭示出藝術對生命節奏律動之美的崇尚。

三、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藝術“勢”的美學內涵

(一)自然和諧之勢

中國古代諸多文人常把自然的和諧之態視作生命的力量與作品的靈魂,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講求“法天地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謂“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⑦,在仰觀俯察的過程中,通曉宇宙運動的規律,把握乾坤陰陽的至理。中國書法藝術受大自然的感染與啟發,在“勢”的營造上通常取自然的感性形式美,以自然之態、和諧之姿來作用于藝術創作。南朝的吳均在《與宋元思書》中有“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之句,用以形容富春江兩岸層巒疊嶂的高山,著眼高峻山峰之“勢”,力求賦予自然風物以生命和感情。書家眼見山川的起伏蜿蜒,澗谷的錯綜幽深,峭崖亂石的奇崛崢嶸,通過筆尖的勾勒轉化為不同點之間的交錯往復,形成不同書體,構制不同布局。在充滿自然和諧之“勢”的書法之作中,能看出書家超逸綿邈的情懷和對大自然生命運動的理解。順應天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思想在中國舞蹈中也有體現。中國舞蹈之講求“行云流水”的審美范式包含并演繹著中國美學所崇尚的自然和諧之勢:怡然自得,具有隨遇而安的滿足;自由無羈,具有掙脫束縛的愜意;生命自在,表現著云游宇宙的從容;性靈騰躍,顯示著神暢情怡的歡愉?!傲鳌背浞煮w現出“水”的自然特性——“逝”“柔”“暢”“適”,體現著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學理念,即像水那樣利于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平和閑寧,隨遇而安。中國美學審美標準滲入到中國古典舞動作的形體要求中,而中國古典舞又反過來將自然萬物意象提煉出來,自然流淌于動作之中,從而得以接近“天人合一”的審美要求。

(二)形神具足之勢

在“形”與“神”的關系上,中國的傳統藝術更注重對內在生命意蘊的表達,主張“形”要寓“神”,反對“徒其形似,無關神骨”⑧的藝術創造。衛恒在《四體書勢》中就“勢”做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其文曰:“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突出,若龍騰于川……是故遠而望之,若翔風厲水,清波漪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雹崞渲小扒迸c“直”“弓”與“弦”是外在形態,“勢”便是在此基礎上延伸而來的,它依附于形,卻不僅僅作為一種依附而存在,而是似“清波漣漪”般對書法藝術形式的審美感受產生影響。由此可見,書法藝術創作是書家情感與思維交融相和的結果,書家所構思出來的意象表象,需要通過“心經于則,目像其容。手以心摩,毫以手從”的過程來使這勢態呈現出來?!靶摹憋柡扒椤迸c“思”,“手”即傳達、表現,“手”依從于“心”,控制筆鋒流轉,心手相和,最終呈現形神具足之勢。中國古典舞除了展現外在舞姿形態之外,同樣注重對神韻的表達。神韻賦予了外在舞姿形態以生命的張力,在形神具足之勢下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靶巍弊鳛榭梢暱筛械奈镔|運動,是舞蹈的基礎構成,是舞者神、意、韻的載體,包括動作、姿態、力量、造型等;“神”是相對于“形”而言在精神層面的范疇,是舞蹈的感染力所在。在中國古典舞語匯中,“神”依托其“形”來傳達和體會,如“金雞獨立”,獨立為其形,金雞為其神;橫臂拉開為“山膀”,橫臂為其形,山膀為其神?!靶巍迸c“神”兩者相輔相成,在舞蹈的表達與抒情中,若沒有“神”的統轄,便會成為一種缺乏精神導向的肢體運動,不具有藝術感染力。因此,舞蹈作為“人”本體的藝術,從舞蹈意象呈現及表演層面來講,更需要持守“以神領形”“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表演原則,需要遵循身未動時神先行,形不及神已到的藝術規律。

(三)氣韻生動之勢

氣韻是呈現于藝術作品中的只可意會卻難以言傳的品格與風貌。藝術之“韻”不能脫離外在物質,因為“韻”是在“氣”的基礎上產生的,是人的生命靈性的具體表現。舞蹈的呈現形式是人的肢體,本來就是生命體,而書法是以宣紙等物質載體的形式呈現,“氣韻”這一概念應用在物體上時,多是指其富有生氣,像是具有了鮮活的生命一般。從美學角度上透析書法中的“氣”,既指構成具體作品的生命之氣,還指體現書法主體內心世界的精神之氣。主體精神之氣凝結在筆墨意象中,構成書法的生命之氣?!皶忭?,點畫乃輿隸。一將誠鷹揚,萬卒自精銳”⑩。書法的魅力在于筆墨之下圖像所造就的美感以及由此體現的韻味情趣,而不在于表現真實的物象,故它具有深邃含蓄之美,能直接地展現作者的審美趨向。舞蹈的“氣象”是生命力在肢體動態過程中的藝術化呈現。舞蹈動作的感覺不在肌肉和筋骨上,而在呼吸之氣上,需要用內部的“氣”來帶動外部的“力”。歷代文論對舞蹈之“氣”多有涉及:從鐘嶸的“氣之動物,形之舞詠”,到平冽的“舞者激揚其氣”;從杜佑的“肆舞,動陽氣而導物”,到朱景玄的“舞劍一曲,觀其壯氣”,都說明了“氣”與舞蹈的內在關系,“氣”貫穿于舞蹈形體運動和情感表現的始末?!绊崱痹谖璧钢幸环矫嬷肝璧傅娘L格韻味和節奏韻律,另一方面又指向超越于舞蹈形態意義之上的舞者的精神氣質和風采神韻。清朝孫麟趾曰:“韻即態也,美人之行動,能令人銷魂者,以其韻致勝也?!? ?中國舞蹈所講求的“氣”和“韻”,不同于中國書法中的“氣”“韻”那樣,可以僅在“精神”的范圍內闡釋。中國舞蹈還包含了與“物質”相關的內容,在物質方面,舞蹈所展示的生命性質與生命活力都是借助肢體運動中的氣息與節奏體現出來。因此,舞蹈之“氣”“韻”是身體之氣、生命之氣融于一體的形體運動,其所發散的氣韻美,是精神之“氣”和物質之“氣”高度統一的標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勢”是中國美學中的重要概念。在創作過程中“勢”直接關系著藝術創造的追求與風格,創作者通過自身對大自然的所見所感以及特定的形式技巧將其特性充分表現出來。書舞在“勢”的動態、節奏、傳情方面具有共同的美學規律和特征,其審美關注共同指向周流不息、氣脈連貫的宇宙世界?!皠荨弊鳛橐环N美感的生動呈現,不但包含創作者的自然感悟與心靈世界,還體現著藝術作品的生命能量,“勢”進而成為書法藝術與舞蹈藝術對生命情志的一種藝術化呈現。

參考文獻:

[1]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宗白華.意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涂光社.因動成勢[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266.

[4][唐]孫過庭.書譜[A].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126.

[5]陳正俊.傳統藝術中的“勢”[J].美學與書法研究,2005(04).

[6]王熙.探索舞蹈之“勢”的心理趨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04):62-66.

猜你喜歡
舞蹈藝術
舞蹈藝術中形式美的思考
探析舞蹈評論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論明朝時代舞蹈藝術特點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芻議
數字時代的舞蹈藝術
舞蹈服飾的包裝的重要性
淺析白俄羅斯舞蹈藝術與花邊藝術的交融貫通
新媒體時代舞蹈藝術的發展對體育事業的積極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