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文本組元方法

2023-06-21 00:38鄒正華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初中

鄒正華

摘要:文章結合實例,從同一主題,不同人生;文化傳承,基因挖掘;寫法一致,特質不同這三個不同層面,論證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文本組元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文本組元

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文本組元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同題異讀?!邦}”為學習主題,主要分為人文主題與寫作手法運用兩個方面?!爱愖x”則是指在同一主題之下進行文本組元,選擇多個屬性相同、指向相同,且有相同閱讀價值的文本進行比較閱讀,落實“群”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古詩詞中多有同一主題因作者人生經歷的不同、人生追求的不同、藝術風格的不同,呈現出完全不同情感的優秀作品。這時,教師可以精選主題,聯結作品,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容、詩人人生經歷和思想境界的差異,以及時代的風貌。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四季美景”“愛國情懷”“邊塞風貌”等都是藏在每一篇古詩詞課文背后的主題,但教師可以打破教材的編排體例,自主確定主題,做出創新的主題設計。

一、同一主題,不同人生

詩歌是最強烈表達作者情感的文體,想要了解詩人的一生經歷,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往往會給出清晰的線索。而同一主題下進行文本組元,不同詩人的作品則能夠清晰地反映出詩人人生經歷與思想境界的差異,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同一主題,不同人生”的含義。例如,初中語文教材中以“閑”字為主題的詩詞作品有很多,教師可以將“閑”作為主題進行文本組元,開展同題異讀?!伴e”可以理解為有空閑的時間,但“閑”的意義各不相同,讓人印象最深的有五種。

第一種,耕作之閑,百姓安居之樂。陸游《游山西村》一詩中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描繪了鄉民歡慶豐收,熱情待客的歡樂場景。臘酒雖渾情誼滿,菜肴豐盛人好客,這個農閑時刻充滿豐收的喜悅。這個“閑”是努力耕作之后的幸福時刻,充實而美好。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繪的是豐收前的場景,稻香蛙聲在星與雨的交織下沉靜而美好,是農人最喜歡的平和且充滿期待的生活。

第二種,富貴之閑,時光難追之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將富貴之閑表達得非常準確。這種“閑”也是古代文人常有之事——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員,生活無憂,富貴悠閑是文人的特權。當然,晏殊從這本該歡樂的場景中離開了,因為他發現“夕陽西下幾時回”,有些東西過去就是過去了,仿佛那時光一去便不再來,這就讓整首詞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摒棄了富貴之閑的酸腐氣。與此同時,教師不妨將一些詩人的無聊之作放上幾首,引導學生批判性閱讀,讓學生明白“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荒誕腐爛。

第三種,貶謫之閑,壯志難酬之悲。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最讓人心痛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詩人被貶官二十三年之久,青春年華易逝,人生又有幾二十三年!這里的“閑”是有力無處使,有心無處用的悲苦。蘇軾同樣有這樣的悲苦之作,最典型的就是《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币淮淖趯⒆约嚎偸翘幱陬嵟媪麟x的生活化作短短二十四個字,這些字其實都是一個個“貶”、一個個“閑”。

第四種,軍旅之閑,征夫思鄉之曲。范仲淹《漁家傲》一詞描寫了將士的“閑”,“濁酒”“羌管”和思鄉之淚,看似是閑,其實是保家衛國的將士戰斗之余思鄉的楊柳曲,這曲子是孤獨,是思念,卻更蘊含著壯烈,藏著偉大的愛國情懷。當讀到此詩時,學生切切不可忽略“閑”字背后的刀槍劍影,所以教師可適時聯系岳飛的《滿江紅》。

第五種,羈旅之閑,家國悲情之淚。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寫盡了一個末代帝王的囚徒生活?!凹拍嗤┥钤烘i清秋”中,一個“鎖”字既是為了表達清冷的秋色籠罩了整個庭院,又是為了告訴他人自己的孤獨無處宣泄,亡國之恨無處排解……這份“閑”里,孤獨與悔恨達到了極致!李后主的痛苦源自自己的昏庸無能。同是羈旅之徒,卻有文天祥的浩然詩作“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和李后主完全不同的表達,值得學生在課堂上細細比較,認真品味。

以上五首古詩詞進行文本組元同題異讀,能夠很好地拓展古詩詞中“閑”的含義,結合作者不同的生命狀態與生活感受,學生也能從對比閱讀中,更深層次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二、文化傳承,基因挖掘

文化基因最早是在2011年提出的。對文化基因的理解,我們可以解讀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具有的信念、習慣、價值觀等。文化基因是人類千百年來發展中人文歷史的積淀,所以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表達??梢哉f,文化基因其實就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文化傳承和理解”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又構成了文化自信的基礎,所以探究古詩詞中的文化基因,就能找到民族的文化自信因子。

教師基于文化基因傳承進行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文本組元的方向有很多。例如,初中古詩詞作品中有許多精彩的思鄉詩,這是我國“游子文化”這一文化基因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人注重傳承、重視文化血緣的重要表達。

針對這個主題的文本組元,教師可以選擇李白的《送友人》。詩中有一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詳細分析古人出行的交通條件,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隨后,為了解思鄉詩中“楊花”“明月”“客路”“歸雁”“夕陽”這些典型表現別離和思念的文化意象,教師可以選擇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正是其典型表現?!皸罨ā痹诮滩闹凶⑨尀椤傲酢?,教師可以提問:“詩人為什么要選擇柳絮作為詩歌的意象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春末時節柳絮落盡,正好顯示出凄涼的感覺嗎?”顯然不是。柳者,諧音“留”也。此時,教師順勢引入《采薇》,并解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告訴學生從《詩經》開始,柳出現在送別為主題的詩歌中就有了表現離別之情的作用。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柳永《雨霖鈴》一詞以作小結。詞中“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正是借助楊柳所表現的離別之情、依依不舍之意刻畫內心的感受,可謂點睛之筆。

三、寫法一致,特質不同

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選有《觀滄?!贰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所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四首古詩,藏在課文背后的是以“情景交融”為主題的文本組元。

這四篇詩詞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觀滄?!分腥赵滦浅奖M在掌握的雄心壯志,《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與楊花齊飛、與清風明月相伴的愁思,《次北固山下》中春冬交替伴隨春潮與朝陽升起的鄉愁,《天凈沙·秋思》中殘陽下拉長的孤獨,都是如此精彩,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品味,深入賞析。這些特點也正是教材文本組元的原因。對這四篇詩詞進行同題異讀,教師要將重點放在情景交融寫法所體現出的文本特質的不同上。

同樣是觀察景物,《觀滄?!贰洞伪惫躺较隆返囊暯鞘呛甏蟮?,《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天凈沙·秋思》則是細致入微的?!队^滄?!氛自妼懞?,寫山,寫樹木,寫百草,寫秋風,寫日月,寫星辰,著眼的都是大景,大畫面,呈現給讀者的都是富有生機、充滿力量的壯景?!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更是將壯闊之景與作者的雄心壯志融為一體?!洞伪惫躺较隆愤@首詩創作之時,正值冬去春來,旭日初升。面對江南春色,想到自己旅途孤苦,詩人心中油然而生思鄉之情。思鄉之情本是哀傷凄婉的,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希望、生機和歡喜的。詩人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寫出了眼前景色的壯闊,并將晝夜輪轉、時序交替之際的獨特感受和蓬勃的江南春色帶來的喜悅相融合,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則不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固然體現了詩人浪漫的想象力,但其開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從小處著眼的。從凋零的楊花、悲啼的子規鳥開始,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選擇了最合適的意象,營造出動人的離別情境。而《天凈沙·秋思》全詩所選擇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均為鄉村場景,均為日常所見,并不刻意求奇,而是用樸素的語言,高妙的意象堆疊的手法去創造動人的詩歌意境。

這四首詩在意境上的大小之分,在寫法上的大小之分,能夠讓學生看到運用同一寫法的作品也能具有各自的文本特質。

四、以人定題,借詩讀人

深入探究一位詩人的生平經歷,感悟其情感歷程,能夠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巨大作用。下面,筆者以李清照專題的學習為例進行解讀。

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出示問題:“有這樣一位詩人,有這樣四首詩《如夢令》《夏日絕句》《聲聲慢》《漁家傲》,值得我們認真品味,同時請大家思考:這四首詩反映出詩人怎樣的情感歷程?”

環節1:根據注釋閱讀以上四首詩,并說一說這些詩寫了什么,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環節2:大家猜一猜,詩人寫這幾首詩的時候年齡大約是多少?在你們的閱讀時,你們認為她分別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環節3:為什么同一個人的作品反映出的情感跨度卻是如此之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環節4:言由心生,這句話放在這里有何意義?

實際上,這樣的同題異讀已經是一個項目式學習的探究性課題了。這個學習過程更強調資料的收集,以及學生對資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在解讀的過程中,師生應從詩詞本身出發,更要從詩人成長經歷和所處時代出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人論詩”。

縱觀這四首詩,分別呈現的是一個嬌憨的,養在幸福家里的女孩;一個回憶往事只剩痛苦的中年婦人;一個有著國家概念、歷史責任感的女子;一個滿懷痛苦無處宣泄,卻無能力做些什么,只能將一切寄托于浪漫想象中的女詩人。而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家國的巨大變化是主因。

可以說,這幾首詩其實反映的是一個能在青史留名的真正詩人的成長過程。是的,當一位有良知的詩人走近了百姓,走進了真實的生活,走進了民族與國家的命運長河之中,那么她的生命就將不再只為自己歌唱,而是要為更大的那一個“我”去歌唱,那個“我”是生活,是民族,是國家,是歷史賦予她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而這種創作理念體現的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文化基因,而反映到文學創作中,則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傳統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牟婕.統編版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視野建構與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廣東省中山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課題“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研究”課題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B2020126。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古詩詞初中
踏青古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