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夫卡《變形記》教學新探

2023-06-22 18:14仝娜
文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變形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仝娜

內容摘要: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加入豐富了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的魅力,以卡夫卡《變形記》為代表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更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教師在探索中不斷嘗試教學方法的變革,學生在實踐中承繼思維的創新。以任務驅動促教學,以思維創新促發展。從空中樓閣,到落地生根,《變形記》的教學也需“變形記”。

關鍵詞:現代主義文學 《變形記》 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

根據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要義即在于以真實的情境來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而要實現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終極指向在于任務群教學。如果說大單元任務群教學存在實施難度,那么單篇任務群則以它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為教師提供范本。

《變形記(節選)》是統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本單元選編中國的小說《祝?!?、《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促織》,同時精選兩篇外國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和《變形記》。每一篇中國小說都能在本單元找到對應的外國小說。國別沒有成為選編的鴻溝,而理解卻因中西文化差距日益彰顯。對于卡夫卡的《變形記》,學生內心的陌生化感受直接影響課堂效果的呈現。即使有中國《促織》類的“幻化”小說做鋪墊,學生依然難以理解《變形記》“幻化”的魅里所在。因此,師生必須深入文本,以單篇任務群的形式,以真實的情境任務,引領學生跨越語言、思想和文化的溝壑。

一.真實情境顯真章

情境真實,包括個體經驗的真實和社會情境的真實。即是指,教學任務的設置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經驗相結合,以學生的社會實踐為基礎。超越學生本身的情境只能被束之高閣,而難以落地生根。

情境設計一:學校高一語文組決定舉辦“品悅經典,品悟人生”中外經典作品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海報設計和小劇場展演兩項活動。分為“多余人”、“套中人”、“異形人”三個板塊。我們班獲得“異形人”的承辦權,并打算推薦“格里高爾”作為典型代表。海報設計包括“品人物”和“定基調”,小劇場展演包括“繪情節”和“觀世相”。

該情境的設計意圖旨在加強學生與真實情境的關系緊密度。學校的文學作品展演是學生切實參與過、討論過、實施過的活動,情境的陌生化現象可在第一階段避免。然而,并非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任務就是真實的好任務??v觀情境設計一,學生的任務首先從板塊選擇開始,再經過人物挑選,最后要完成“海報設計”和“小劇場展演”兩項活動。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時間把控度不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不明顯,師生的可操作性并不強。因此,可以稱為“真實的假任務”。

情境設計二:暨《雷雨》成功展演,我校高一語文組決定將《變形記》搬上舞臺,請結合你對文本的解讀,參與《變形記》的展演策劃,為即將進行的舞臺演出建言獻策。

該情境的設計與第一則情境設計的相同之處在于:都試圖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都期待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深入文本,感悟生活。然而,情境設計一卻在繁復的任務設計中迷失了方向,目標不明確,任務漫天行。情境設計二很好地規避了情境設計一的不足。首先,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確有曹禺《雷雨》選編進來,高一語文組也確實通過舞臺為高一學生準備了一場饕餮盛宴。學生在準備話劇、演出話劇、觀看話劇的過程中積累了諸多舞臺經驗。因此,《變形記》被搬上舞臺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的舞臺經驗再次充分發揮出來。其次,真實情境下的目標也非常明確,教師和學生可以找到明確的方向。任務的語言雖然簡單,但并不簡略?!盀榧磳⑦M行的舞臺演出建言獻策”,將學生的角色引入導演的世界,在舞臺上實現學生導演的夢想。最后,情境設計二為后期的活動任務布置做了先期指導,怎樣設計人物,如何改編情節,如何導向主題都會成為學生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境?;趯W生真實情況的任務才可以稱為“真實的情境任務”。

二.任務實施探真意

在先期的真實情境下,教師可以為學生量身打造具體的活動內容,以期實現活動與文本的高度融合,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然而,并非有了真實的情境任務就會自然而然產生真實的活動設計。

1.活動設計方案一:海報設計部分有品人物、定基調,小劇場展演部分有繪情節、觀世相

品人物環節:活動前期,展委會要求詳細說明推選理由。所以,我們先要對人物的經歷或表現做一下梳理。請同學們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為格里高爾制作一份簡歷。定基調環節:請你為即將上演的《變形記》設計一副海報,并說明構圖要素。繪情節環節:按照展委會的要求,活動將在多功能報告廳上演,需要有由班級導演預先提供展演思路。作為導演,請給出你的初步構想,里爭“最佳情節設計獎”。觀世相環節:請結合《促織》的幻化情節,談談中西方幻化小說的同與不同。

該活動方案似要將真實情境下的活動設計做到盡善盡美,殊不知盡善則虛,盡美則虧。海報設計的品人物環節中,要求學生為格里高爾制作一份簡歷,來展現自己的推選理由。文本閱讀是高一學生的基本素養,而文本深度閱讀則是學生高階思維的進升。一份簡歷僅僅考察了學生的基本素養,而沒有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定基調環節看似讓學生在海報設計過程中深入文本,從而探索格里高爾的真實心境和小說的主題,實際上仍然停留在文本研讀的表層。教師的預設答案與學生的回答之間并沒有創新的表現。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產生了背離,情境也就成了無意義的擺設。

小劇場展演部分的繪情節環節中,學生給出三種情節設置方案??梢宰叱R幝肪€,即雙線結構。格里高爾異化為蟲的過程,也是家人態度不斷轉變的過程,尤其是妹妹對待格里高爾態度的轉化,更能看出親情異化對格里高爾的打擊。也可以有創新路線,即反轉路線,一種是“格里高爾復活記”,通過格里高爾復活之后家人的態度設想來為格里高爾解答追求反抗的無意義性。在異化的社會中,個人的異化、親情的異化都會伴隨而來,并且毫無轉機,以此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剝削和壓迫。另一種是“妹妹的變形記”,文章結尾處,父母對妹妹又抱以“欣賞”的目光,似乎這青春洋溢的身姿將會是這個家庭寄生的新希望。同時,還可以走反觀當下路線。20世紀的格里高爾變為一直甲殼蟲,現在的我們又將變為什么。聯系當下社會每個人的生存現狀。有的同學認為,機器人是最終的異化對象。三種情節設置的路線雖然是在忠于原著內容基礎之上的創新,但是,一節課的時間難以完成任務,最終會淪為徒有其表的形式。觀世相環節試圖將中外的異化小說做一個對比,但是存在邏輯的漏洞。如何通過一篇中國幻化小說與一篇外國異化小說的對比,就能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教師不明所以,學生云里霧里。

2.活動設計方案二:建言獻策、海報構思、入場券設計

與活動設計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在活動順序上做了調整和細節變動。方案一開篇活動即為海報設計。學生在沒有熟讀文本的情況下,很難將海報設計中的要素精確地表現出來。因此,方案二將這一活動放置于建言獻策之后,最后結合入場券的設計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顒舆^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和思維發展順序。

在建言獻策環節,請同學們結合《變形記》的內容,為導演提供一條拍攝建議?;顒尤蝿彰鞔_,師生有方向可循?;顒觾热輰W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人人皆可參與其中,人人皆可成為本次展演的導演。這也促使學生愿意細讀文本。教師可以預設的答案有以下幾點:人物上,應著重拍出格里高爾在異化之初的表現。蟲形人心依然是他的主要表現,而隨著家人態度的變化,格里高爾向著蟲形蟲心進化。這說明格里高爾放棄了反抗,放棄了自我,在孤獨絕望中奔赴死亡以求自由。更為重要的是對家人人形蟲心的刻畫,更能直擊觀眾的內心世界。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臺詞都應呈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荒誕的呈現中,學生漸次理解了心理的真實與社會的真實,荒誕并非荒誕。情節上,不需面面俱到,更不需所謂的出奇出新。只需要將妹妹給格里高爾投遞食物,父親向格里高爾扔蘋果,母親見到甲殼蟲式的兒子后暈厥的表現,家人圍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置格里高爾等關鍵情節表現出來即可。學生在細讀文本之后,給出的答案是有章可循的,是可以真實地運用到作品的展演過程中的。場景上,整體以灰暗色調為主,氛圍凝重并伴隨雨聲。燈光上,從格里高爾變形之初到生命盡頭之前的演出,都應將舞臺燈光投射到主人公身上。然而,格里高爾在絕望中死去的一瞬間,燈光應該漸次熄滅,給觀眾留下情緒的醞釀空間和思考的時間。道具上,可以選擇那只無情的蘋果,也可以是房間里的貴婦圖片,更可以是那只催命的時鐘。道具的典型性,才能突出人物的悲劇性,展演的戲劇性。音效上,可以將甲殼蟲的說話聲,開門的吱呀聲,妹妹的小提琴聲等用音樂效果呈現。在重要的情節部分,還應插入音樂,塑造凝重感和悲劇感。

在海報構思環節,請同學們結合對《變形記》的理解,為其制作展演海報并說出構思。海報設計要素的提煉和海報主題的呈現是重中之重。海報設計要素包括門、窗、家具、床單等生活實物,也可以包括作者的幻想、情緒、身影等虛物。虛實相生方能將海報設計的新穎性體現出來。同時,要把握住海報設計要素的象征意義和隱喻意義。以門為例,可以將門后百感交集的格里高爾和門前心急火燎的親人們作為海報設計的主體。門的存在也就象征著隔閡、冷漠、拋棄的存在。一扇門,將格里高爾阻隔在塵世之外。如果說門成為一種阻隔,那么窗則象征著格里高爾對自由的追求。為了使海報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可以將窗戶設置成被木條訂上的狀態,原本是格里高爾追求自由的窗戶,如今也被家人封鎖住。由此,他內心的絕望才會更加明顯。窗戶上的玻璃同樣可以畫出人與蟲形狀的重合。學生會反思: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格里高爾?最后,海報設計要盡量與作者真實的想法相契合??ǚ蚩ㄔ趯懡o出版社的信中曾經提到:“封面上可千萬別畫上那只蟲??!”最后,封面上畫的一個孤苦的青年哭泣著走出家門。如果學生知識閱讀《變形記(節選)》部分,是很難領會作者的真意。只有整本書閱讀,深入研讀作者的創作經歷,才能夠在海報設計中抓住重點,找到與作者的靈魂契合點。

在入場券設計階段,請同學們結合《變形記》的內容,為入場券設計一句話。課堂上,教師可以呈現《變形記》入場券的電子稿,在相應位置留出空白,意在引導學生結合前面兩個活動,一句話概括這部小說的精要之處。如果沒有設身處地參與其中,學生很難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當堂完成“一句話”的寫作,同時邀請相關同學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一句話,并說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優秀作品舉例如下:“蟲形人心,便不能被這個社會接受?”“當你在燈光下發現一只甲殼蟲時,說明暗處的甲殼蟲已經藏不下了?!薄笆窍x形人心,還是人形蟲心?”“”這次是他,下一次是誰?“一朝變形訴無可奈何,三寸身軀映大千世界?!薄棒[鐘敲醒的不是夢,而是如戲的人生?!薄笆ス饷⑹菍θ诵缘慕^望,變形為蟲是對自身的救贖?!睂W生通過活動了解卡夫卡,通過參與活動了解卡夫卡的作品思想?!耙痪湓挕钡闹黝}思想概括,看似簡單,實則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即語言得到建構與運用,思維得到發展與提升。同時,在外國作品的鑒賞過程中實現審美力的提升和跨文化的理解。比起活動設計方案一,方案二的第三個環節以簡單的形式闡述深刻的主題,學生在沉浸式的體驗活動中獲得真意。

三.教學實踐促真思

基于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日益成熟完善,教學實踐成果也說明任務群教學的魅力。然而,在具體實施操作的過程中,問題百出的現象依舊很明顯。教師為了追求“任務群”而“做任務”,為了“有任務”而“編任務”的現象較為明顯。這些形式新穎,本質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真實的假任務”。如何規避“假”,就需要教師做到足夠“真”。

以《變形記》為例的單篇任務群教學,在變形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讓師生在沉浸式的教與學過程中實現與作家的情感共鳴?!蹲冃斡洝返淖冃我哉鎸嵉那榫橙蝿?,真實的學習體驗,真實的教學反思為基礎。在兩種情境任務和兩種活動方案設計的對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兩方面的經驗:首先,真實的情境任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根基穩扎穩打的基礎。從學生身邊來,回到學生身邊去。真實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必不可少。前有《雷雨》話劇展演的真實經歷,后有學生的自主反思。以興趣為主導,以領悟為旨歸,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情境中自由翱翔。反之,若是情境脫離了學生的切身經驗,一味追求“高品質”“高層次”的效果,那么教學成果往往事倍功半。其次,活動設計方案必須是基于真實情境的創設而成。方案一的活動設計與情境設計多有脫節,方案二以導演角色開始,以演出為過程,以入場券為收束。三個活動與情境緊密結合,環環相扣。這才是最理想的活動任務設計。最后,活動設計要有參照和對照版本。一節高效的任務群教學要經過多次打磨。兩種版本的活動設計可以讓施教者在不斷的對比和反思中發現最有解?!蹲冃斡洝返淖冃斡浽趦煞N活動方案對比中有新的發現,反思中有新的見解。通過變形一記,學生可以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可以通曉荒誕和真實的關系,更可以了悟卡夫卡作品對價值的消解和重構。傳統的教學不足以支撐文本的解讀層次,只有在單篇任務群的輔助下,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堰橋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變形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變形記
甜甜圈變形記
變形記
“去”字變形記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