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的適老化設計策略研究

2023-06-22 23:47白楚萌張劍
藝術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應用設計適老化

白楚萌 張劍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關于“積極老齡化”的措施,以期解決老年人的養老難題,讓老年人過上“老有所養”的晚年生活。近年來,社區智慧養老模式依托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實現了高效的“智能化”和服務的“便捷化”,受到了老年人的歡迎。然而,社區智慧養老的相關產品還存在智慧養老產品單一、功能構建不完善、智慧養老應用界面操作繁雜、適老化不足等問題,忽略了現今家庭結構下老年人的真實養老需求、情感和交互體驗。文章基于上述問題,分析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認知和情感特征,為了使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界面設計更符合老年人的行為習慣,提出界面設計的原則和方法。設計原則包括:一致性原則、引導性原則、具體性原則、易用性原則。設計方法包括:構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視覺元素;平衡信息架構,減少交互流程;“以老年人為本”的功能設置。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助力智慧養老應用適老化,助推養老產業發展。

關鍵詞:社區智慧養老;適老化;應用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4-0-03

0 引言

社區智慧養老模式依托現代科技以新業態、新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結合社區后臺信息收集管理與老年用戶應用終端雙聯動的方式,打造“便捷”“高效”的社區養老服務,受到了政府和老年人的認可。但是目前老年人使用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的情況并不樂觀,相關應用沒有完全考慮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社區智慧養老應用適老化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1 社區智慧養老模式

社區智慧養老模式本質上是從智慧養老模式中分解出去的,“智慧養老”最初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指借助新興科技手段,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智能養老服務,隨后由于服務地點的不同,分解出機構智慧養老、社區智慧養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模式。社區智慧養老模式依托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在社區后臺搭建養老服務平臺,老年人以手機應用或智能居家設備作為終端,進行信息的接收和傳遞。老年人端發布個人健康、養老需求等信息,社區端則負責接收信息和整合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如養老院、家政服務、清潔助餐等機構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養老需求。線上、線下雙通道獲取養老服務的方式,提高了老年人獲取服務的效率,同時減輕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養老壓力。

2 社區智慧養老應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社區智慧養老應用已經在各個地區試點投入使用,但是使用效果不盡如人意,沒有真正做到符合老年人的心智模型和使用需求,其“智慧”僅僅浮于表面。筆者調研了湖南、河北部分智慧社區120名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應用的使用情況,發現大部分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應用是不滿意的。從對智慧養老應用的不足方面的統計來看,認為獲取服務煩瑣,圖標、文字較小且識別性差的老年人占絕大多數,還有一部分老年人認為其還存在容易迷失在界面中、功能無法滿足情感需求和服務類型單一的缺點和不足。隨后筆者對市面上現有的社區智慧養老應用進行收集,并從產品功能、信息架構、視覺設計三個方面進行產品分析。

從產品功能和信息架構來看,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的功能“深淺不一”,許多應用為了使功能看起來更加“全面”,一味地增加功能,導致應用界面信息層級較多,信息架構不合理,老年人無法快速找到其需要的功能。另一種情況則是功能單一,只能解決簡單的某一種養老需求,并且暫未發現能滿足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功能。從視覺設計來看,圖標、文字和圖片等重要視覺信息都比較小,圖標設計較為抽象,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面對過小的視覺信息和抽象的視覺元素,通常會出現辨認不清的情況,長時間的學習成本容易使老年人產生“煩躁”“抵觸”的心理。界面布局也存在排布混亂、視覺層次不清晰的情況,老年人無法快速辨認信息層,大大降低了應用使用效率。

綜合來看,社區智慧養老應用沒有完全考慮到老年人的實際生理特征和功能需求,如符合老年人認知的視覺元素、合理的視覺層級、語義表達以及操作邏輯等。同時還缺少對老年人情感需求的關注,智慧養老不僅是生理層面的呵護,更應該關注老年人更高層級的情感需求,應該有助于緩解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產生的孤獨感和焦慮感,增強用戶黏性。

3 老年人群特征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器官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使用智能產品時會顯得力不從心、無所適從。老年人退休后,社會環境發生改變也會對老年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分析老年人群的特征有助于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界面設計的進一步優化。

3.1 老年人的感官和認知功能衰退

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最先體現在感官上,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長,人的眼球晶狀體不斷變厚,視網膜變薄,到老年階段出現視力衰退,老眼昏花的情況。同時,對色彩的辨識能力降低,通常難以辨認鄰近色和飽和度較低的顏色。并且,聽力和觸覺感受力不斷下降。與此同時,老年人的神經系統也開始衰退,體現在對事物的記憶、認知出現偏差。老年人的記憶效率會隨著時間呈遞減狀態,神經系統衰退前的記憶即長時記憶對老年人來說較為深刻,神經系統衰退后的記憶比較薄弱,所以老年人對過去的記憶更加清晰[1]。老年人在面對新興刺激性事物時,大腦中的信息編碼效率降低,信息加工速度變慢,注意力也會變得難以集中,這些都會影響視覺搜索績效和干擾工作記憶,造成認知失誤[2]。

3.2 老年人的心態轉變

老年人退出社會舞臺后,其心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轉變。其一體現在自身價值感的缺失,老年人會認為自身對社會不再重要,產生“無能感”與“自卑感”,同時又希望能夠繼續發揮余熱,實現自身價值;其二體現在身體機能下降導致的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不僅表現在老年人的生理上,還表現在老年人的心理活動中,特別是老年人患有疾病時,會產生害怕拖累兒女的“負罪感”;其三體現在對兒女的過分關注上,老年人退休后會一下子失去生活的重心,關注點轉而放在離自身最近的親人身上,當子女的回饋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時,就會產生孤獨、抑郁等消極心理。

3.3 老年人的情感需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時,會更加注重情感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包括親密情感需求、血緣情感需求、友誼情感需求、社會認同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等[3]。中國老年人孤獨感數據調查顯示,經常會感到孤獨的中國老年人占比高達63%。由于家庭結構的轉變,許多老年人成為“留守老人”。退休后社交圈“窄化”、子女獨立成家后成為空巢家庭、喪偶等都是老年人產生情感缺失的原因。在生活中老年人希望有同齡的好友可以傾訴日常,希望自己的兒女給予更多的陪伴與精神關懷。

4 社區智慧養老應用設計原則

為了使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界面設計更符合老年人的行為特點,結合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認知和情感特征,總結出以下界面設計原則。

4.1 一致性原則

老年用戶由于身體機能和認知水平的下降,對界面中的元素識別具有延時性,如果界面的元素不能保持一致,就會增加老年用戶的困惑,導致操作失敗。界面一致性包含窗口大小、形狀、色彩、文本框、命令按鈕等界面元素外觀的一致性,界面中出現術語的一致性等。一致性原則可以使界面更加直觀,用戶對界面的功能一目了然,幫助老年用戶減少學習成本,避免不必要的交互操作。

4.2 引導性原則

引導性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促成用戶的行為,即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動機來說服和觸發用戶進行操作,給予用戶指引。利用引導提示的設計可以起到“點睛”的作用,可以突出設計者最想讓用戶關注的內容。例如,人們的視覺常被色彩所吸引,無意識想點擊帶有色塊的按鈕,設計者正是利用色彩來降低軟件的卸載率。老年人在操作界面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迷茫、不知道點擊哪里的情況,這時候可以運用引導性原則,增加色彩、文字、頁面引導等幫助老年人進行操作。

4.3 具體性原則

具體的設計即不抽象、細節明確的設計,在信息的傳達中更為直接。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認知功能的退化,對形狀具體的事物的理解明顯優于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反映到界面設計中,表現為圖像具體、圖標具體、文字具體、色彩更具辨識度等。例如,老年人對更具體真實的照片的識別性明顯優于插畫;對擬物性的圖標的識別性明顯優于線性圖標。在界面設計中,利用好具體性原則可以幫助老年人理解,提高老年用戶的操作效率。

4.4 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指的是用戶完成某項特定目標和任務的容易程度。易用性包括圖標的識別、界面布局、交互流程、視覺層級是否合理便捷。在界面設計中,設計師必須站在用戶的角度,了解用戶的使用能力、操作習慣、行為認知等,考慮交互細節是否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在設計時盡量簡化操作步驟和信息層級,合理安排界面布局,讓老年用戶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操作步驟達成目標。

5 社區智慧養老應用設計方法

為了使智慧養老應用更加適老化,綜合老年人群的特征、老年人對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的使用感受以及設計原則,提出以下界面設計方法。

5.1 構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視覺元素

視覺元素是構成應用界面最主要的因素,涵蓋圖標、字體、顏色等,界面視覺元素的合理呈現能夠保證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和舒適性。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和認知水平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創建符合老年人特征和易于識別的視覺元素變得尤為重要。

在圖標設計中,要了解老年人的認知習慣,對圖形進行生活符號的轉化,使老年人見到圖標后產生生活化的聯想,進而加深記憶。要盡量選取圓滑直觀的圖形,避免抽象和尖銳的形狀,并且圖標尺寸要適當放大,圖標之間的距離應該超過2毫米,避免老年人因行動力衰退而誤觸。社區智慧養老應用通常會記錄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將數字信息轉化為可視化圖表,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在字體、字號的設計上,應該選擇無襯線、輪廓清晰的字體,減少界面中出現多種字體和藝術字。W3C發布的《Web內容無障礙指南(WCAG2.1)》對無障礙設計的字體大小建議為18像素,老年人作為視覺障礙人士,相關應用中正文字號設計也應不小于18像素。老年人對色彩的辨識能力降低,因此應該多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設計同類圖標時,應盡量避免同類色的相近??傊?,構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視覺元素可以幫助老年人減少認知成本,提高操作效率。

5.2 平衡信息架構,減少交互流程

信息架構層級直接影響應用的易用性,過深的信息架構容易讓老年人迷失在界面中,而“淺且寬”的層級會使功能無序地堆積在首頁中,增加老年人的記憶負荷,應該平衡信息架構的“深淺”和“寬窄”,盡量實現“淺而窄”的信息架構層級,減少老年人操作跳轉次數。John Maeda在《簡單法則》一書中提出了在商業、技術和設計中平衡簡單與復雜的10條法則,其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做更少的動作但得到更多,老年應用界面交互設計更應如此。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應讓“點擊”“滑動”“語音”盡可能代替“輸入”,并且刪減界面中不必要的信息元素,減少老年用戶的操作步驟,讓用戶感受到“易用”,將會極大地提升老年用戶的體驗。

5.3 “以老年人為本”的功能設置

筆者發現目前社區智慧養老應用中的功能排布分為繁雜和單一兩種類型,沒有真正考慮到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在社區智慧養老應用的功能設置中,應該對老年人的生活進行充分調研,總結老年用戶的真實需求,對功能進行重要性篩選放置。為了防止對老年人造成記憶負荷,功能的排布不應太多。根據米勒提出的“7±2記憶原則”,在應用的底部導航設計中最好不要超過5個功能,同類型導航排布最好不要超過7個功能。另外,調研發現,過半的老年人認為應用缺少情感關懷,設計師應當對此引起重視,在社區智慧養老應用開發中,注重老年人的情感導向,建立老年人與其子女、朋友的情感鏈接,真正做到以老年人的需求為中心。

6 結語

社區智慧養老應用在助力養老產業的同時,應該深入老年人的生活,真正做到緊緊貼合老年人的特征和養老需要,為老年人提供美觀、安全、高效、易用的界面和交互操作,使老年人更易接受“科技助老”,幫助老年人度過幸福的晚年。

參考文獻:

[1] 劉小路,丁虹月,韋鑫珠.基于老年人認知需求模型的資訊APP界面設計研究[J].設計,2018(1):26-27.

[2] 彭華茂,王大華.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認知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8):1251-1258.

[3] 劉雪丹.城市空巢老人情感需要的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3.

作者簡介:白楚萌(1998—),女,河北邯鄲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張劍(1972—),男,湖南長沙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猜你喜歡
應用設計適老化
城市建設莫忘關注老年人需求
養老社區建筑中適老化設計研究
項目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設計
居住空間綠飾陳設原則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