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023-06-22 07:16劉冬冬
現代信息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網絡環境發展趨勢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21世紀學習者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而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研究。為全面探析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中的文獻作為數據來源,運用CiteSpace軟件,從年度發文數量、國家地區分布、研究機構、研究熱點和前沿等方面,對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網絡環境;CiteSpace;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91;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23)05-0124-04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IU Dongd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Abstract: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skill that learners need to poss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further enriched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literature in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from 2012 to 2021 is used as the data source, and CiteSpace software is used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annual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national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Keywords: critical thinking; network environment; CiteSpac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trend

0? 引? 言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CT)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能力,被廣泛認為是知識時代的一項基本技能。一般來說,批判性思維是指分析、綜合和評估信息的能力以及應用這些能力的傾向[1]。2002年,美國21世紀學習聯盟將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和團隊協作(Collaboration)確定為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統稱為4C能力[2]。2016年,中國教育部發布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中基本要點包括批判質疑、理性思維等,明確提出要具有問題意識,辯證地分析問題,能獨立思考判斷,并做出選擇和決定,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3]。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學習者應對信息化社會挑戰的重要能力,對學習者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研究也開始由線下逐步拓展到網絡環境中。為進一步了解國際上有關網絡環境下批判性思維的研究現狀,本文對2012至2021年近十年間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的年度發文數量、國家地區分布情況、研究機構、研究熱點和前沿等進行分析。

1? 數據和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在該數據庫中,參考權威文獻,以主題詞一:critical thinking,和主題詞二:network environment,及network environment的同義詞:network learning、online learning、web-based learning、e-learning、technology environ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為主題,檢索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時間范圍內的,文獻類型為文章或綜述的,語種為英文的文獻,最終共檢索得到565條文獻記錄。

1.2? 研究方法與工具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語言開發的用于信息可視化的文獻分析軟件[4]。本研究主要采取科學計量學領域的科學知識圖譜方法,借助CiteSpace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檢索得到的文獻記錄進行分析。此外,研究將結合對文獻的定性分析,進一步系統探析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年度發文數量分析

國際批判性思維發展相關論文發表數年度趨勢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國際上批判性思維發展相關論文發表數在2012年到2021年共10年間,總體上呈上升的趨勢。其中,2019年至2020年,相關研究數量呈現出了較大的增幅,其一部分原因是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爆發,致使線下教學不得不轉向線上教學,更多的網絡環境中的批判性思維發展研究成果相繼產出。

2.2? 國家地區分布情況分析

借助CiteSpace,對高發文的國家地區進行統計分析,前10名高發文國家地區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從研究數量看,2012年至2021年10年間,各個國家發表研究文獻總量前10的國家為:美國、中國(含港、澳、臺)、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西班牙、土耳其、荷蘭、挪威和新加坡,總量前10的國家發文數量占總發文數量的88.14%。排名前三的國家地區,累計發文量占總發文量的64.25%。其中,美國發表的論文數量排名第一,共發表文獻199篇,占總發文量的35.22%,遠多于其他國家地區。中國發表的110篇文獻中,有55篇出自中國臺灣,可見中國臺灣較為關注該領域的研究。從研究影響力來看,關于網絡環境下批判性思維研究在整個WOS數據庫中的次數,總引用次數為8 390次。美國在該研究主題的研究影響力最大,總引用次數為2 977次,位列第一。第二的是中國大陸,為2 370次。第三的是澳大利亞,為1 086次。

2.3? 研究機構分析

借助CiteSpace,對網絡環境下批判性思維研究高發文的機構進行分析,前10名高發文機構如表2所示。從研究機構看,排名前3的機構均來自中國,分別是: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和香港大學,此外高發文機構排名第5的臺灣成功大學也來自中國。雖然中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總發文數量少于美國,但占據了高發文機構的前三,說明在該研究領域,中國的研究主體較為集中,主要由中國臺灣與香港地區的機構組成。而美國雖然在總發文量上位列第一,但是在前10名研究機構中僅有3所,說明美國雖然在該研究領域的整體研究能力較強,但是研究能力較強的單一機構并沒有特別多,研究機構主體較為分散。

2.4? 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體現文獻主題、內容、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的關鍵性詞匯,是信息計量研究的重要指標。在CiteSpace中設置時間切片(Years Pers Slice)為1年,節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閾值選擇標準(Selection Criteria)設置每個時間切片內頻次排名前50(TopN),采取pathfinder尋徑剪枝方法,去除檢索詞相關的基本關鍵詞,以及含義較為寬泛的詞,繪制得到如圖2所示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從整體線條顏色分布來看,深色線條占據了大部分,即關鍵詞主要集中在2017年至2021年,該現象說明近些年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網絡學習環境的創設提供了便利,同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爆發,也促進了網絡環境下批判性思維研究的開展,該現象也符合本研究主題的年度發文趨勢。節點越大代表頻次越高。由圖2可知,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批判性思維技能),其次為model(模型)、active learning(主動學習)、learning outcome(學習成果)等。

在CiteSpace中,中介中心性超過0.1的節點稱為關鍵節點。將關鍵詞節點按中介中心性大小降序排列整理得到如表3所示的關鍵詞節點中介中心性統計表。由表3可知,content analysis(內容分析)、active learning(主動學習)、online discussion(在線討論)、mixed method(混合模式)、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和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項目的學習)是研究的關鍵節點。根據關鍵詞共現結果,可以初步認為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主要是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圍繞促進批判性思維技能提升的教學或學習策略,如: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在線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反饋、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等,開展實證研究,來驗證其有效性,采取更多的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

僅依據高頻次和高中心性的關鍵詞還不能全面地揭示該領域的熱點全貌,以及各熱點間的具體聯系,因此需要在關鍵詞共現網絡的基礎上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標簽詞的來源為關鍵詞,并采用對數似然率算法(LLR)進行關鍵詞聚類,選擇顯示聚類最大值的9個詞,獲得如圖3所示的關鍵詞聚類共現圖譜。

進行關鍵詞聚類后,得到的Q值為0.601 7,大于0.3,說明劃分出來的聚類結構是顯著的。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是各樣本點輪廓值的平均數,值越接近1表示其同質性越高。一般,當輪廓值在0.5以上,聚類一般認為是合理的[5]。此次各聚類的節點數及輪廓值如表4所示,輪廓值均高于0.50,聚類#7和聚類#8的值分別高達0.88、0.89。節點數較多的聚類有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教學/學習策略)和assessment(評估)等。

基于對關鍵詞共現圖譜和關鍵詞聚類圖譜的歸納整理,結合表3的高中心性關鍵詞統計以及對已有文獻的系統化閱讀與梳理,將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熱點概括為以下三個主題。

2.4.1? 網絡環境下不同教學模式對批判性思維發展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融合應用,使得教學模式逐步從單一的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發展到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進一步豐富了研究的環境背景?;旌鲜浇虒W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6],而翻轉課堂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促進者,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7]。

2.4.2? 網絡環境下促進批判性思維發展的方法與策略研究

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持續的、協作的共享、內化和創造知識的途徑,網絡環境下的批判性思維發展方法與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就網絡環境下基于在線討論、協作學習、同伴評估的學習交互活動對批判性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展開研究;就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對批判性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開展研究;就網絡環境下技術工具的應用與設計對批判性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開展研究,常用的技術工具包括:博客、Wiki、Facebook和YouTube等,此外還有計算機程序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

2.4.3? 批判性思維與信息素養整合研究

信息素養和批判性思維是21世紀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8]。隨著網絡環境中信息量的劇增,學生遇到錯誤信息的概率也越來越大,培養批判性思維成了信息素養教學的重要目標。關于“批判性思維”和“信息素養”二者的關系,一種普遍的看法是信息素養教學是一種增強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可以在信息素養作業和任務中應用批判性思維[9]。但也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可以導致信息素養的提高[10]。在實際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和“信息素養”二者可以相互整合,以使教學變得更加豐富且有意義。

2.5? 研究前沿分析

本研究將關鍵詞作為突現詞,利用CiteSpace進行詞頻檢測,對該領域的研究前沿進行分析,得到如圖4所示的12個突現詞。這些突現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研究的變化發展情況,而專業發展和信息素養會是未來研究的趨勢。其中,專業發展相關的批判性思維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科專業發展研究以及職前與職后教師的專業發展研究??傮w而言,網絡環境下國際批判性思維相關研究的研究環境進一步豐富,研究逐漸回歸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和學習體驗,致力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提高,而最終的目的則是立足時代變化,培養學生面向21世紀的素養技能,以使學生更好地應對信息化時代的挑戰。

3? 結? 論

在國際上,網絡環境下的批判性思維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也日益深入,而國內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地區,內地則較為匱乏。批判性思維是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習者所必須具備的技能,面對與日俱增的紛雜的信息,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備區分事實和意見、評估和判斷證據可信度的批判性思維。中國學者應重視批判性思維培養對學生個體及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關注教育工作者及各年齡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基于現有網絡環境,創設批判性思維訓練活動,積極開展相關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HALPERN D F.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J].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01,50(4):270-286.

[2] SUPENA I,DARMUKI A,HARIYADI A. The Influence of 4C(Constructive,Critical,Creativity,Collaborative)Learning Model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2021,14(3):873-892.

[3]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4]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 [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5] 陳悅,陳超美,胡志剛,等.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6] HASANAH H,MALIK M N. Blended Learning in Improv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t University [J].Cyprio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2020,15(5):1295-1306.

[7] YULIAN R. The Flipped Classroom:Improving Critical Thinking for Critical Reading of EFL Learners in Higher Education [J].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Education,2021,8(2):508-522.

[8] 張長海.基于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的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 [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42(4):102-116.

[9] GOODSETT M. Best Practices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Online Learning Objects [J/OL].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20,46(5):[2022-11-1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9133320300665?via%3Dihub.

[10] BAJI F,BIGDELI Z,PARSA A,et al. 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of the 6th Grade Students Using the Big 6 Model [J].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2018,23(1):1-15.

作者簡介:劉冬冬(1998.06—),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收稿日期:2022-11-25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網絡環境發展趨勢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試論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