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兄弟及佩羅“藍胡子”童話比較研究

2023-06-22 06:54黃藝
文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童話

內容摘要:“藍胡子”曾是初版《格林童話》中收錄的一篇。后格林兄弟發現其源于法國人佩羅的同名童話,遂刪之。但細品后,除主要情節類同外,格林版早已充滿德國要素。德、法兩個文本可謂和而不同,具有明顯國別差異。本文將通過觸摸該童話所反映的、法國文明和德國文化的理論模式,以關照這兩部頡頏互異的“藍胡子”童話。

關鍵詞:“藍胡子”童話 德國文化 法國文明 格林兄弟 佩羅

“藍胡子”童話是探討婚姻、兩性的經典故事,自1697年法國作家夏爾·佩羅首創后,歷經改編戲仿。但在以童話聞名的格林兄弟處,這卻是一篇棄文,僅現于第一版《格林童話》(1812-1815),其后被刪,因編者發覺它竟源自法國。

對照兩個版本,核心情節略同,細節卻冰炭不相容,原因何在?本文以為,這是法國文明和德國文化之樣態不同所致。

一.法國文明和德國文化

何謂文明、文化?德國社會學家、文化史家埃利亞斯認為,文明涉及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等。尤其在英、法,它集中體現了這兩個民族對西方國家進步乃至人類進步所起作用的一種驕傲,被廣泛用于政治、經濟、宗教、道德、社會現實等各領域。而德語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思想、藝術、宗教,且旨在把這類事物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現實相區分。結論是,由文化與文明所體現出的民族意識十分不同。德國人自豪于他們的文化,而英、法兩國人則以其文明而傲。[1]

歷史上,法語因政治優勢曾被德國上流社會倍加推崇,其流行及式微過程在“藍胡子”童話的德國流傳史上同樣可見。高特于1772年發表的德語詩“藍胡子,一個浪漫故事”比佩羅的童話足足晚了80多年。戴維斯分析,這種滯后是因為當時德國視法語為學術用語,德語反而是粗俗的。而幾乎同時,德語逐漸鞏固其作為文學語言的地位,并取代法語成為許多領域的官方語言。[2]1796年,德人貝爾圖赫在其《所有民族的藍色圖書館》中翻譯了佩羅的“藍胡子”。1797年,德作家蒂克創作了戲劇“藍胡子騎士”與散文“藍胡子的七位妻子”。這些翻譯與改編也從旁證實了以下之言:“到18世紀中葉,詩人與哲學家開始通過用德語寫作和法國文化劃清界限,來恢復日爾曼的自豪感?!盵3]

以上是德國社會學家勒佩尼斯之言。他將德國人看待文化的姿態視為“文化的誘惑”,并認為,有別于法國人對于自己文明的驕傲,德國人對于自己文化的洋洋自得,實為政治失意之果,是一個長期渴望統一、沒有政治的國家,迫切希望在人民中形成文化凝聚力的選擇。[4]

這個事實早在19世紀已被尼采窺破。他曾指出:“在政治病榻上,一個民族通常自動年輕化,重新找到它的精神,這是它在對權利的追求和維護中漸漸失去的。文化的最高成就應歸功于政治上衰落的時代?!盵5]

繼續往前追溯,歷史學家梅尼克曾征引德國古典文學代表之一席勒的“德意志的偉大”一文,此文寫于1801年的《呂內微爾和平協議》、即德意志人戰敗后。其中有言:“由于同政治事務分離,德意志民族形成了一種特殊價值。一旦最高權力衰亡,德意志的尊嚴仍將毫無疑問地保留下來。這是一種道義上的偉大,它存在于文化與民族的特征中……當政治帝國步履蹣跚時,精神帝國則打下了更為堅實、完美的基石?!盵6]

而這種對文化的追求與驕傲、對“內在精神王國”的向往,與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特別與以歌德和席勒等為代表的魏瑪古典主義文學,以及德國古典與浪漫的音樂成就,有莫大聯系。

一戰后德國帝制被推翻,迎來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政體,但其成立點不在政治中心柏林,而在政治版圖上毫不起眼的小城魏瑪。對此,史學家彼得·蓋伊將柏林與魏瑪互作參照,認為一個代表黷武好戰的德國,另一個代表抒情詩般的、人文主義哲學的以及世界大同的德國。[7]雖魏瑪共和最后只流為概念,但這個共和國的成立,無疑是對魏瑪文化或德國文化的有力肯定與確定。政治上的失敗,將在文化上的崛起得到補償?!拔幕睂⒃絹碓匠蔀榈乱庵久褡宓暮诵脑V求與驕傲。

而這種文化建設上的努力,歷史上大多以法國文明作為對應。以德國古典時期學者威廉·封·洪堡為例,他曾在旅居巴黎時致信歌德,認為哲學家、藝術家都更傾向于祖國的特性,而他本人在激動人心的法國生活中,仍抱有對德意志特性的平靜的自豪感,并希望以德意志教育反對法國人。[8]

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旗手、弗里德里?!な┤R格爾走得更遠:“法國大革命、費希特的《知識學》和歌德的邁斯特,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傾向?!盵9]他竟把兩本代表德國文化的著作與史無前例、震驚與改變世界格局的法國大革命相提并論,可謂石破天驚!在他眼里,德國文化對于法國文明無疑具有絕對優勢。

這種對于德國文化之獨特性的認知,對文明和文化間鮮明差別的意識,也是20世紀大作家托馬斯·曼的話題。他在其政論《一個不問政治者的看法》中留有以下經典論述:“精神和政治的區別含有文化和文明、靈魂和社會、自由和選舉權、藝術和文學的區別;而德意志的民族特性,這是文化、靈魂、自由、藝術,而非文明、社會、選舉權、文學……”[10]

二.兩篇童話之比較

首先涉及兩個童話的不同主旨。佩羅時代,童話流行于貴族女眷、知識分子的沙龍、宮宴中,面向成人。主題常涉婚姻、教育等,隱射社會倫理。佩羅身為宮廷文化官員,更是致力于維護封建貴族道德。他曾將載有“藍胡子”的《鵝媽媽的童話》獻給路易十四的侄女,并為各篇附寫道德訓誡。因此,“藍胡子”故事的受眾主要是世家名媛,傳布上流社會準則,以文末兩則教誨為證:其一講好奇之害;其二提醒人透過現象看實質。[11]

而作為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格林兄弟對“藍胡子”童話的編寫,恰恰有意無意實踐了他們對德國文化的獨特理解與追求。其編撰目的有二:一為教育兒童;二為實踐搜集德意志民間文學以喚醒祖國民族意識之志。且后者為首要關切。由此,重教育的佩羅版和重民俗的格林版,對故事編排必各有千秋。

背景上,佩羅版設定為明亮的城市以及城市富人的豪宅、別墅,虛擬出一個文雅熱鬧、類似上流社會的交際圈,可謂現實之縮影。十七世紀法國上層人士崇尚享樂,路易十四為加強中央集權,長期留住王公貴族,便通宵舉辦宴會慶典,上行下效,社交游樂蔚然成風。

而格林版中,主人公住所變為森林、林中古堡,那該是古木參天、遮云蔽日、甚至鬼魅出沒的陰暗場所,一派中世紀或古代德國之景。新婚夫婦的交際也由法版熱鬧的上流社交圈(尤以女方為主的名媛圈),轉移到幾乎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德國浪漫主義追求中世紀古代德國文化的特征,顯露無疑。

這當然與格林童話的整體背景有關。因為那些故事常發生樹木蔥蘢的密林。曾有傳說:二戰后,德國漢堡有位書商向占領軍、一位英國軍官建議,把《格林童話》納入所謂的無害書目。后者竟回道:“不行,那里面樹林子太多了!”[12]但更重要的是,相對于法國熱鬧高雅的城市文明,幽深晦暗的森林,更具德意志人靜穆沉郁的文化特性。在那里,人們既可找到庇護與安全,也能更好內省沉思,學會忍耐頑強。缺少森林背景,抑郁深邃的德意志文化幾乎不可想象。古羅馬史家塔西佗在談及德意志人時有言:“這一塊地面……整個說來是一片密樹參天、泥濘滿地的地區……日耳曼人中,沒有一個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內的……他們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森林而居?!盵13]這種古代德意志人的森林文化,一直延續至今?!皩τ谀切┍鹊乱庵救烁绾透翢o保留地熟悉地板采暖、優雅交往方式和市民權利——簡單說就是文明——的民族屬民來說,森林從來就不是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盵14]但對德意志人來講,恰恰相反。這是當今德國學人的論斷。格林兄弟的同代人、德國作家蒂克,還曾在其小說《金發的艾克貝爾特》中創造出寓意極強的“林中寂寞”一詞。它既是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標志,也是德意志文化至今的鮮明載體。

再看兩位藍胡子的身份及特征轉變。法版藍胡子是富商,屬于城市文明中的重要階層。其提親步驟彰顯了富人生活所屬之禮數,住宅裝潢與生活做派也符合當時典型的、禮貌周全的法式文明和行為方式。德版藍胡子變為國王,這將童話一下拉回德國古代或中世紀,契合當時浪漫主義文學抒發思古之幽情的氛圍。與那位似能揮金如土、輕浮夸張、似為近代文明之代表的法國城市富商相比,這位居于古堡、似有古代文化之象征的德意志國王,顯得更加高貴、威嚴懾人。文明與文化的對比,即使在此,也一目了然。

兩個女孩面對求婚者也是表現各異。佩羅版女孩起初不愿,母親也未加干涉,最后女孩因藍胡子慷慨才甘愿結婚,表現出法國社會中婚姻自由的文明程度。而格林版女孩卻是懾于父親權威才勉強應嫁,但心懷疑慮,故婚前與兄長約定,必要時還請營救,顯有未雨綢繆的先見之明。這一方面展現了德國文化中強調父權、秩序和服從的要素,另一方面也無意中透露出德意志文化的另一特征:有內向性傾向的憂患意識。這在佩羅版新娘身上幾無蹤跡,而在格林版王后那里展現充分。這種處世中的憂戚心態,也曾受到歌德的肯定。他在1824年8月16日與艾克曼的談話中說道:“擔憂也是一種聰明……愚蠢的人不知道擔憂?!盵15]而托馬斯·曼在其“德意志國與德意志人”一文中,也有相關總結:“德意志人最有名的品性得用一個極難翻譯的詞來概括:內向性,(意即)溫文爾雅,內心深邃,清高乖僻,尊崇自然,極為純正嚴肅的思想和良知……直到今天,德意志的‘內向性為世界做出的貢獻眾所周知:德國的形而上學,德國的音樂,特別是德國的歌曲,都奇跡般地體現了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民族性”[16]。

值得注意的還有,格林版兄長的馳援,并非有如佩羅版的應約而來,而是基于某種神秘心靈感應,顯然更具童話之奇幻,以及德國浪漫主義文化所崇仰的魔幻神奇。

其實,無論佩羅或者格林兄弟,他們不同的“藍胡子”童話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各自的文明或文化心態。所謂文明或文化心態,即指某人或某個民族在特殊社會歷史背景下,從一定觀念出發,不由自主地以行動、言語和情緒流露出來的、對于自身傳統的基本認同。正是由于“文明”和“文化”的背景不同,兩部“藍胡子”童話頗異其趣,各成涇渭,同時不失為對各自特點的鮮明寫照??偠灾?,若從法國文明和德國文化的視角出發,重新審視這兩部“藍胡子”童話,其間的差別就顯得順理成章,它們的特點也會豁然明朗。

從歷史上看,法國文明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獨步歐洲,并影響德國。但最遲從歌德和席勒等人領銜的魏瑪古典文學以及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地位的確立開始,德意志人越來越自覺地高揚其獨特的文化大旗,來維護和推動自己民族和國家的發展。一位德國學者在談到法國思想對美國的影響時,似乎不經意地指出:“讓-保羅·薩特受惠于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雷蒙·阿隆深受馬克斯·韋伯影響,米歇爾·??铝髀冻瞿岵傻挠白?,而雅克·德里達則無法擺脫尼采與海德格爾的思想印跡?!盵17]倘若我們同意以上所言,那么當下幾位在學界大紅大紫的法國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淵源有自,均與德國文化有著若明若暗的聯系,甚至可以說,與德國思想家瓜葛極深。

根據以上陳述例證,格林兄弟其實大可不必刪文。因為那篇法國童話,早已被改頭換面,成了一篇充滿德國文化要素的德國童話。

參考文獻

[1](德)諾貝特·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M].王佩莉、袁志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001-003.

[2]Davies Mererid Puw. The Tale of Bluebeard in German Literature: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M].Oxford: Clarendon Press,2001:97.

[3](德)沃爾夫·勒佩尼斯.德國歷史中的文化誘惑[M].劉春方、高新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113.

[4](德)沃爾夫·勒佩尼斯.德國歷史中的文化誘惑[M].劉春方、高新華譯. 2010:9.

[5](德)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書[M].楊恒達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3.

[6](德)弗里德里?!っ纺峥?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M].孟鐘捷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41.

[7](美)彼得·蓋伊.魏瑪文化——一則短暫而璀璨的文化傳奇[M].劉森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5.

[8](德)弗里德里?!っ纺峥?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M].孟鐘捷譯.2010:37.

[9](德)施勒格爾.浪漫派風格——施勒格爾批評文集[M].李伯杰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78.

[10]Thomas Mann. 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M].Frankfurt am Main:Fischer Verlag,1983:31.

[11]Maria Tatar. The Classic Fairy Tales[M].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99:148.

[12](德)特亞·多恩、(德)里夏德·瓦格納.德意志之魂[M].丁娜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482.

[13](古羅馬)塔西佗.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M].馬雍、傅正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57、63.

[14](德)特亞·多恩、(德)里夏德·瓦格納.德意志之魂[M].丁娜等譯.2015:482.

[15](德)艾克曼.歌德談話錄[M].洪天富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94.

[16](德)托馬斯·曼.托馬斯·曼散文[M].黃燎宇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280.

[17](德)沃爾夫·勒佩尼斯.德國歷史中的文化誘惑[M].劉春方、高新華譯.2010:107.

(作者介紹:黃藝,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童話
好玩的“童話大串燒”
愛是童話
童話
我們心中的童話
童話
童話鎮
童話之心
午夜童話鎮
夢里的童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