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湟源蕨麻訪花昆蟲多樣性及訪花行為分析

2023-06-22 10:07田甜李軍喬呂博文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傳粉青海昆蟲

田甜,李軍喬,呂博文

(1. 青海民族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2. 青藏高原蕨麻產業研究院,青海 西寧 810007)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L.),俗稱“人參果”,隸屬于薔薇科鵝絨委陵菜屬(PotentillaL.)的一個變種,在青藏高原上根系膨大為塊根,這是與鵝絨委陵菜進行區分的一個重要特征[1-3]。蕨麻內含豐富的營養物質[4],口感佳,同時具有護肝[5]、抗缺氧以及增強免疫力等功效[6],在腫瘤治療上也能對腫瘤病毒的復制產生一定抗性[7],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同時也是農牧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的作物。蕨麻在青海、甘肅以及西藏地區都有大面積的種植,蕨麻在青海部分腦山地區種植時,產量能達1 200~3 000 kg/hm2,市場價格每斤在100~200 元之間,經濟效益高[1]。蕨麻大多生長在氣候寒冷、土壤貧瘠的高寒草甸,對寒、旱和貧瘠的抗性強,適應性好,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蕨麻在pH 值6~8.5的環境中生長良好,氣候適應性廣泛,-30 ℃下也能夠越過寒冬,來年春天再發芽。蕨麻根莖發達,相互纏繞,在地面形成網膜結構,利于防沙固土,這對于防御高寒地區土地退化、沙化等環境惡化方面有重要的意義。2015 年,青海蕨麻2 號品種成功培育出來,此品種主要作食品用,塊根球狀(91.85%±2.86%)或線結狀(9.155%±1.81%)[1],直徑達(1.4±0.13)cm,口感更為香甜、粉糯,市場銷售量更大。青海蕨麻4號品系在種植過程中發現,塊根顯著大于其他品種,且口感軟糯,可以作為商用。但作為一種典型的匍匐莖克隆植物,塊根播種在蕨麻種植中是主要的繁殖模式,這也使得蕨麻的一些優良性狀退化,對蕨麻優良種質的篩選和培育產生阻礙。兼性有性生殖是蕨麻的繁殖特性,可以有效填補無性繁殖的不足,使蕨麻可以以種子進行播種。蕨麻種子在脫落后,混合泥土中經過寒冬后仍然可以發芽,提高了蕨麻的繁殖率,同時種子脫落地點的隨機性也為蕨麻的生長覆蓋面積增大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生態價值。而訪花昆蟲的種類多樣性和有效傳粉率是提高蕨麻種子結實率的關鍵。蕨麻是兩性花,既有自花授粉,也有異花授粉?;ㄆ跒?~9月,主要集中在7~8 月[8],單花花期4~5 d[9],種子結實大部分在8 月,在8 月末時,種子基本全部脫落。由于蕨麻花期長但單花期較短,為了提高結實率,需要在蕨麻開花時,及時得到傳粉才能夠提高結實率。蕨麻傳粉有風媒和蟲媒,主要以蟲媒為主[1]。課題組在青海省平安縣蕨麻試驗田進行蕨麻的傳粉生物學研究中發現,在蕨麻盛花期有3個目的昆蟲到訪(并未鑒定到種),分別為鱗翅目(蝴蝶)、膜翅目(蜜蜂)和雙翅目(蒼蠅),其中,以膜翅目蜜蜂的數量最多,且只在蜜蜂身上發現了蕨麻花粉,其他昆蟲未發現攜帶蕨麻花粉,這說明蜜蜂是蕨麻花粉的主要傳粉者[1]。但對于其訪花行為缺少研究,不清楚其是如何進行訪花。對于訪花者,捕捉觀察到的訪花昆蟲種類較少,未有任何訪花行為描述和觀察記錄,或有遺漏。

訪花昆蟲的種類和訪花行為是蟲媒植物有性繁育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環[10],尤其是對于高原蟲媒植物,昆蟲種類比平原地區的少,能夠有效傳粉顯得更為重要[11-12]。為此,本試驗以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日月鄉蕨麻種植基地的青海蕨麻2號品種和青海蕨麻4號品系為對象,對其訪花昆蟲及行為進行研究,在補充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明確蕨麻的訪花昆蟲多樣性和訪花行為,為蕨麻種質資源的采集篩選以及蕨麻適應高寒環境的繁育對策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樣地概況

試驗地為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日月鄉寺灘村蕨麻種植地(N 36°31′31″,E 101°7′49″),選取青海蕨麻2 號品種和青海蕨麻4 號品系種植地為樣地。樣地位于青藏高原東緣,以高山峽谷和高原地帶為主,海拔3 088.79 m,年均氣溫0.6 ℃,夏季可達20~25 ℃。年平均降雨量466 mm,一般集中在7~9月[13]。樣地內伴生植物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繡線菊(Spiraea salicifolia)、飛蓬(Erigeron acer)、問荊(Equisetum arvense)、貓耳菊(Hypochaeris ciliata)等。

1.2 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為:2022 年7 月15 日至20 日進行踏查;2022 年7 月20 日至2022 年8 月8 日進行昆蟲統計;2022 年8 月9 日至2022 年8 月13 日進行優勢訪花昆蟲行為及訪花頻率觀察。

1.3 試驗方法

1.3.1 訪花昆蟲的種類和數量調查 在進行訪花昆蟲觀察統計之前,即2022 年7 月15 日至20 日,對調查地進行3次踏查[14],選擇在晴天、陰天以及雨天時分別進行踏查。即在蕨麻開花期,沿著蕨麻種植地的邊緣小路以及其中田埂進行循環走動觀察,以對訪花昆蟲活動總體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根據踏查情況,采用循環路線調查法和定點觀察法相結合的策略[15],對青海蕨麻2號品種和青海蕨麻4號品系進行訪花昆蟲調查,種植地設置定點6 個定點。調查時,以落在蕨麻花序上的昆蟲為主,未落在花序上的昆蟲不計在內,于每日8∶00~18∶00在樣地內進行觀察統計,定點觀察處停留20 min,隨后按照路線繼續走動。沿路線在樣地內觀察并用捕蟲網訪花昆蟲,用毒瓶處死并帶回實驗室制成標本后進行種類鑒定。在觀察捕捉期間,記錄同種昆蟲在不同時間段出現的數量,并計算分析出優勢訪花昆蟲的種類。

1.3.2 訪花昆蟲訪花行為及活動規律的觀察 觀察路線同上,定點觀察處停留時間適當延長,觀察時間為2022 年8 月9 日至2022 年8 月13 日,共計5 d,每天8∶00~18∶00連續觀察訪花昆蟲[16],在觀察到有優勢訪花昆蟲進行訪花時,用秒表和相機對其進行追蹤觀測,對其訪花行為和訪花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

訪花行為:在觀察到有優勢昆蟲進行訪花時,連續跟蹤其進行拍攝,觀察昆蟲訪花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進行記錄。每種昆蟲至少記錄觀察20個蟲樣。

活動規律:觀察統計優勢昆蟲在一天當中(8∶00~18∶00)各個時間段出現的數量,計算分析其活動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在進行訪花昆蟲數量調查時同時進行。

訪花頻率:跟蹤昆蟲,記錄其在1 min 內的訪花數量[17]。為方便計算,以5 min 為單位,觀察記錄昆蟲在5 min內總訪花數,訪花頻率計算以訪花數量和觀察時間的比值為準。每種昆蟲至少記錄觀察20個蟲樣。

1.3.3 標本鑒定 將試驗地里捕捉到的昆蟲帶回實驗室制成標本,參考《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鑒》[11]、《青海經濟昆蟲志》[18]等專業書籍,鑒定所捕捉到的昆蟲,對于較難鑒定的昆蟲種類,則請教相關領域專家進行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蕨麻訪花昆蟲種類與數量

2.1.1 蕨麻訪花昆蟲種類組成 本次蕨麻訪花昆

蟲多樣性調查共采集觀察到1 212 只昆蟲,經鑒定,隸屬3目7科14種,訪花昆蟲以雙翅目為主(7種638只),其次為膜翅目(5種420只),最少的是鱗翅目(2種154只)。經計算,食蚜蠅科和蜜蜂科為主要訪花昆蟲組成部分(圖1),分別占比35.73%和26.16%。

經過訪花昆蟲優勢度計算,結果如表1,蜜蜂科中的黑顎條蜂、食蚜蠅科中寬跗食蚜蠅屬的未知種(未鑒定到種)、刺腿食蚜蠅Ischiodon scutellarisFabricius以及新陸原伏蠅Protophormia terraenovae數量最為豐富,分別為210只、189只、147只和120只,占本次訪花昆蟲采集總數的17.33%、15.59%、12.13%和9.90%,是蕨麻的優勢訪花昆蟲。

表1 蕨麻訪花昆蟲種類及其 Berger-Parker 優勢度指數Table 1 Species of flower visiting insects of Potentilla anserine and Berger-Parker dominance index

2.1.2 不同種質蕨麻訪花昆蟲種類分布 調查中發現,青海蕨麻2號品種和青海蕨麻4號品系的訪花昆蟲種類不完全相同(圖2),前者中發現有西方蜜蜂、紅條蜂和墨蚜蠅,而后者沒有,但在后者中發現有黃條節腹泥峰、黑帶食蚜蠅以及雙色小蚜蠅。在“青海蕨麻2號品種”中,訪花數量前四為黑顎條蜂、寬跗食蚜蠅屬的未知種、刺腿食蚜蠅和西方蜜蜂,分別占比23.92%、13.91%、11.68%和9.32%;“青海蕨麻4號品系”中訪花數量前四為寬跗食蚜蠅屬、新陸原伏蠅、刺腿食蚜蠅以及虎形蜂虻,分別占比18.53%、15.82%、12.78%和10.55%。

圖2 不同種質蕨麻中訪花昆蟲的種類分布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 in different germplasm of Potentilla anserine

2.2 蕨麻主要訪花昆蟲的訪花行為

根據調查結果,數量最多且為有效訪花(坐落在蕨麻花序上且有訪花活動)的昆蟲主要為蜜蜂科的黑顎條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食蚜蠅科的寬跗食蚜蠅屬(Platycheirus)的未知種、刺腿食蚜蠅(Ischiodon scutellaris Fabricius)以及新陸原伏蠅(Protophormia terraenovae),這4種昆蟲是蕨麻主要訪花昆蟲(圖3),訪花行為有差異,且訪花頻率差異也較大(表2)。

表2 青海湟源地區蕨麻主要訪花昆蟲的訪花頻率比較Table 2 Visiting frequency of main flower-visiting of Potentilla anserina in Huangyu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圖3 青海湟源地區蕨麻的4個主要類群訪花昆蟲Figure 3 The four main flower visiting insects of Potentilla anserina in Huangyu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2.2.1 黑顎條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如圖3-A,黑顎條蜂是訪花昆蟲中數量最多的1 種,全天都有活動跡象,訪花頻率是4種主要昆蟲中最低的,在花上的停留時間最長為58 s,最短有1.25 s,訪花頻率平均(2.70±0.27)朵/min,這與其訪花行為有關系。黑顎條蜂訪花時將身體弓起來,頭部伸進花瓣的基部,前足和后足抓住花蕊,形成半圓包裹住花蕊,利用上唇和大顎咀嚼花粉,管狀下唇和小顎深入花瓣基部,然后從側面開始吸食花蜜,保持姿勢不變,一側吸食完后,圍繞花蕊進行原地轉圈,換另一側繼續吸食花蜜。黑顎條蜂身體被毛,在轉圈吸食花蜜時將花粉粘在身上,由于所有的足都踩在花序上,足上的柔毛更容易粘附花粉,利于蕨麻傳粉。有時黑顎條蜂剛落在1個花序上,沒有進行訪花姿勢準備,而是迅速離開,尋找新的花序,這種情況有時連續好幾朵花序,直至黑顎條蜂在一朵花序上做訪花姿勢后才停止。黑顎條蜂的訪花數量比較少,這與其訪花時的行為有較大關系。訪花結束后,會在附近草叢中停留,整理花粉,隨后開始尋找下1朵花進行訪問。

2.2.2 寬跗食蚜蠅屬PlatycheirusSpp. 如圖3-B,寬跗食蚜蠅屬的未知種體型較小,飛行靈巧且迅速,訪花頻率最高,達到(9.30±0.55)朵/min,顯著高于其他3種昆蟲的訪花頻率。在訪花時,先從花的一側開始,面朝花蕊,身體朝后,會使用前足撥開花蕊,后用喙進行舔吸,由于喙較蜂類的短,所以在舔吸沒有將頭部向下伸,而是在花藥上進行舐吸。隨后慢慢將整個身體覆在花蕊上,邊移動邊舐吸。覆蓋時,由于額、胸以及腹部都具毛,因此可以有效將花粉粘附在身上。在訪花一段時間后,會退到花瓣上,不斷用前足進行揉搓,整理花粉,后又繼續訪花。訪花效率高,在一朵花訪問結束后,會迅速尋找下一朵花進行訪問,重復訪花行為,有時在幾朵花之間可以迅速往返。

2.2.3 刺腿食蚜蠅Ischiodon scutellaris Fabricius如圖3-C,刺腿食蚜蠅的訪花行為與寬跗食蚜蠅相似,都是舐吸式訪花,但在1朵花上停留的時間比寬跗食蚜蠅長,最長可達173.11 s,訪花的頻率也相對其較低,為(6.20±0.36)朵/min,但顯著高于黑顎條蜂的訪花頻率。刺腿食蚜蠅沒有專門的攜粉足或其他器官,在訪花時,只能用身上背部、胸部的毛進行攜粉,以達到傳粉的目的。不同的是,刺腿食蚜蠅在訪花時,會踩在花瓣上沿著花蕊外圈進行一周的舐吸,后再覆蓋其上。刺腿食蚜蠅訪花數量(頻率)較高,這可能與其不能深入花的內部進行吸食,而是只能在花柱和花藥上進行舐吸有關,通過訪問更多的花,以采集足夠的花蜜和花粉。

2.2.4 新陸原伏蠅Protophormia terraenovae如圖3-D,新陸原伏蠅訪花時在花上停留時間最長為34.31 s,最短0.30 s,訪花頻率平均(7.10±0.43)朵/min。訪花時,由于上下顎均已退化,口器為舐吸式,訪花時下唇吐露出來,末端具有海綿狀唇瓣以舐吸花蜜和花粉。落在花上時,先用前足伸進花瓣基部,后伸出海綿狀唇瓣深入基部進行舐吸,全身基本覆蓋在花蕊上。在舐吸一會后,將前足伸出來相互搓,隨后又重復訪花行為。訪花頻率較高,在1朵花上基本轉2~3圈后,就迅速離去,尋找下一朵花進行訪問。

2.3 蕨麻主要訪花昆蟲日活動節律

優勢訪花昆蟲總體而言訪花只有1個峰值,基本在11∶00~14∶00之間(圖4)。此時氣溫較高,花朵開放幅度最大,適宜昆蟲進行訪花活動。

圖4 蕨麻不同種質中主要訪花昆蟲日活動節律Figure 4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in different germplasm of Potentilla anserine

黑顎條蜂在11∶00時之前數量很少,之后驟升??赡苡捎谠缟咸鞖夂?,在10∶00時氣溫開始回暖,11∶00 時左右氣溫暖和,昆蟲開始大量出現進行訪花。在14∶00時數量開始減少,直至18∶00時左右基本沒有昆蟲進行訪花。調查發現,黑顎條蜂基本在2號品種中進行活動,4號品系中數量一直較少,這與品種差異有關。

寬跗食蚜蠅屬的未知種和刺腿食蚜蠅在2個試驗地中訪花數量和日活動規律相似,在11∶00~13∶00 時活動最為頻繁,10∶00 時之前和16∶00 時后數量極少。

西方蜜蜂只在2號品種中有發現,11∶00~14∶00時訪花數量最多,過峰值后昆蟲剛數量逐漸下降;新陸原伏蠅在4號品系中有發現,雖然在2號品種中也有發現,但數量較少。新陸原伏蠅全天活動有2個峰值分別在12∶00~13∶00 時和15∶00~16∶00 時,可能是下午時其他訪花昆蟲較少以及溫度較高,從而使其訪花更為便利,出現了第2個小峰值。

通過對蕨麻主要訪花昆蟲日活動的觀察發現(圖5),從早上8∶00時開始,訪花昆蟲數量逐漸增加直至到達單峰處,在下午14∶00以后,昆蟲數量逐漸變少,大約在18∶00之后,昆蟲基本不出現。由此可見,訪花昆蟲的數量跟隨日照時間長短以及溫度的高低而進行浮動。結合總體,最優勢訪花昆蟲是黑顎條蜂。

圖5 青海湟源地區蕨麻4個類群訪花昆蟲的日活動規律Figure 5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of the four major flowervisiting insects of Potentilla anserina in Huangyu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3 討論

本文對蕨麻訪花昆蟲種類和行為節律進行研究,共采集昆蟲1 212只,隸屬于3目7科14種,觀察發現,數量多(100只以上)且對蕨麻傳粉效果有明顯貢獻的昆蟲有4種,分別是黑顎條蜂、寬跗食蚜蠅屬的未知種、刺腿食蚜蠅以及新陸原伏蠅,是蕨麻訪花的主要昆蟲。

蕨麻花大小為15.66 mm左右,旗瓣7.07 mm,寬5.62 mm,花朵?。?-9],單花花期為4~5 d,花期較短,因此,需要高效的傳粉昆蟲在短花期內完成傳粉。訪花昆蟲是植物有性繁育中重要的媒介,訪花頻率的高低與植物的生殖保障息息相關[19],高頻率的訪花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種子結實率。

黑顎條蜂是常見的訪花昆蟲,在多種植物當中均有發現其作為傳粉昆蟲的記錄[15,20-21],主要在中午時進行活動,訪花時,在花朵之間的來往頻率較低,平均每分鐘訪問2.7朵花。但由于自身體型大、身被毛以及轉圈式的訪花能夠讓其攜帶更多的花粉,彌補了訪花頻率低的缺陷,為蕨麻的傳粉效率做出貢獻。

昆蟲訪花時,會對某些花朵產生偏愛,稱為“訪花偏愛性”[22]?;ǖ奶卣?、顏色、大小、揮發性氣味以及環境溫度等都能夠影響昆蟲的訪花偏愛性[23-27]。

研究表明,食蚜蠅科和麗蠅科的昆蟲一般更傾向于訪問黃色、白色的花[15],而蜜蜂則傾向于藍色的花。本實驗中,試驗地伴生植物及周邊植物有紫花苜蓿、飛蓬等,顏色的偏藍紫色系,更能吸引蜜蜂的注意力。調查時雖然有發現蜜蜂,但在蕨麻黃色小花上進行訪問的蜜蜂比在伴生植物上的少,而蕨麻黃色的花則是吸引食蚜蠅科昆蟲進行大量訪問。這樣的結果不僅與花的顏色有關,也與環境息息相關,環境的變化對訪花優勢昆蟲種類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海拔的升高,昆蟲群落逐漸減少,訪花昆蟲數量也越少,昆蟲的數量和活動頻率的優勢逐漸由膜翅目、鱗翅目向雙翅目轉變,且主要為食蚜蠅科[28]。蜜蜂是大多數植物的訪花昆蟲甚至是優勢昆蟲,但在高海拔地區,蜜蜂的優勢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區,溫度常年較低,因此,植物一般進化為針狀,在溫度較高時開花,溫度低則花閉合,從而適應高原氣候以生存繁殖,產蜜較少且為細流蜜,蜜蜂需要通過訪問更多的花才能得到足夠的蜜。而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和氣壓低等特點會使得蜜蜂在飛行時需要更多的體力,飛行能力受到影響,同時,由于晝夜溫差大,蜜蜂活動減少,在早上和傍晚就不再進行活動,從而使得蜜蜂的訪花變得更為艱難。而研究表明,雙翅目昆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在極地環境中仍然可以存活。環境適宜時,繁殖能力強,且其幼蟲化蛹后能根據周圍環境變化決定是否羽化,這為其保障且提高了生存的幾率,這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同時數量的優勢在訪花昆蟲中也得到了首位。在試驗中,調查時間為夏季,正是食蚜蠅科昆蟲繁殖最佳的時期,因此,與其他昆蟲相比,食蚜蠅科昆蟲在數量上占據上風。再加之食蚜蠅本身體型小,飛翔能力強且更為穩定,可以在花上懸停,以分辨花的顏色,行動更為靈巧。雖然沒有攜粉器官,但身上的柔毛可以粘附花粉,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訪問更多的花來收集花粉和花蜜。與此同時,訪花頻率的增加也可以有效地為蕨麻進行傳粉。根據進化論促進假說和競爭假說[29],植物會把自己花的顏色調整為讓主要訪花者更容易辨認的顏色,而昆蟲為更好的采集花蜜和花粉,會將自己的口器進行進化以適應花的結構,兩者相互適應,達到傳粉和取食的目的。蕨麻本身長在高海拔地區,溫度較低,適宜開花的時節較短,且花期明顯比低海拔地區延后,因此在開花時顏色更為鮮亮和更大程度的張開以吸引昆蟲進行傳粉,確保自身能夠進行繁育。蕨麻花為亮黃色小花,調查時也發現有些花伴有白色花瓣,開花時花瓣完全展開呈180°,可以更好地讓食蚜蠅進行辨認和訪花。食蚜蠅口器的退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進化,可以更好地在花藥和柱頭上進行舐吸。因此,在高海拔地區,雙翅目昆蟲比其他昆蟲更適宜做傳粉昆蟲。

濕度和溫度以及光照時長對訪花昆蟲的數量和日活動都有很大的影響,濕度太高或者大風天氣會顯著降低訪花昆蟲的日活動[29]。蕨麻種植基地中,在試驗地觀察時發現,由于當地7~8月份早上較為寒冷,在8∶00以前基本沒有昆蟲進行訪花,且花朵開放也在溫度相對較高時才完全開放,也更利于昆蟲的訪花和植物傳粉。在8∶00時之后,昆蟲陸續出現,但數量較少,直至接近中午(11∶00~13∶00)時,由于氣溫的回升,訪花昆蟲數量上升并達到峰值。此時,黑顎條蜂和食蚜蠅都有,但主要數量優勢以食蚜蠅為主。而在下午16∶00后,氣溫下降,昆蟲數量也跟著減少,直至18∶00時沒有光照后,只有少數昆蟲還在進行訪花。在調查期間,7月20日、21日、26日以及8 月3 日時出現降雨,訪花昆蟲數量明顯下降,而在連續降雨的幾天內(7月20日、21日,22日、23日為陰天),幾乎沒有膜翅目以及雙翅目昆蟲進行訪花。在降雨后的晴天時,蕨麻上有積累的雨水,氣溫回升后,訪花昆蟲的數量出現急劇上升的態勢。研究表明,當環境溫度較低時,蜜蜂的活動頻率上升,而在溫度較高時,則食蚜蠅的活動頻率上升[31]。研究中得知,昆蟲在氣溫較高時訪花頻率和數量會明顯提升,一般集中在11∶00~13∶00,這段時間溫度回升,氣溫適宜,刺腿食蚜蠅、寬跗食蚜蠅、新陸原伏蠅訪花頻率可以到6.2 朵/min、9.3 朵/min 和7.1 朵/min,訪花頻率明顯高于黑顎條蜂,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32-34]。

同時,訪花昆蟲物種與蜜源植物物種具有相關性,但隨著海拔的不斷增加,植物物種種類減少,植物受到的風力影響變大,為了適應環境和繁殖,逐漸轉變為選擇風媒作為傳粉形式,這使得膜翅目昆蟲對蜜源植物的選擇性變少,從而對某些植物的特殊性氣味或顏色更有興趣[35]。例如試驗中蜜蜂對同一區域中的紫花苜蓿和蕨麻的訪花數量可知,蜜蜂不僅對藍紫色容易辨認,還對揮發性化合物更具有敏感性?;ǘ涞臍馕兑矊ハx的訪花選擇產生很大的影響,昆蟲的嗅覺可以特異性識別花朵中的多種揮發性化合物,從而做出相應的偏愛反應或趨避行為。例如蜜蜂對油菜花的訪花偏愛性行為,雖然油菜花與蕨麻同為黃色小花,但油菜花中的揮發性化合物氣味濃烈,且油菜花連片生長,訪花報酬高,因此更能夠吸引蜜蜂。袁珂[36]對紫花苜蓿揮發性成分檢測表明,3-辛酮含量達37.08%,這極大提高了蜜蜂的訪花偏愛性。同時,苜?;ǘ錇樗{紫色,增加了識別性,更容易吸引蜜蜂進行訪花。

研究中還發現,不同品種中發現的昆蟲種類也不一致,可能與品種之間的差異有關,不同品種間的揮發物不一致,吸引的昆蟲種類也就有別。植物會產生不同物質以提高對有害昆蟲或者其他昆蟲的防備[37];昆蟲也會改變自身來適應不同品種植物的訪花適應性[38]。一般認為,海拔和環境是影響訪花昆蟲多樣性的兩個重要因素[27,39-40],但試驗研究發現,不同種質的同一植物的訪花昆蟲也不完全一致[41],本文結論與其相一致。

不同種昆蟲的訪花行為和訪花頻率可以有效提高蕨麻的傳粉和種子結實率,對訪花昆蟲的傳粉生物學進行研究,了解蕨麻和主要訪花者之間的互作關系,可以為蕨麻的繁育系統,尤其是有性繁育研究提供支持,對揭開蕨麻適應高原的繁殖對策研究以及蕨麻的種質資源篩選和育種等方面都有參考意義。

猜你喜歡
傳粉青海昆蟲
植物爭奪傳粉昆蟲降低其多樣性
RFID昆蟲閱讀放大鏡
蜜蜂巴士站
借昆蟲上課
具有授粉互惠關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傳粉系統的持久性
大美青海
我最喜歡的昆蟲——知了
昆蟲的冬天
青海行七首(錄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