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探析

2023-06-25 23:52閆思宇相寧
藝術科技 2023年7期
關鍵詞:舞蹈專業新文科課程思政

閆思宇 相寧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會議上強調,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既反映了我國新時期教育工作的價值取向,又對進一步深化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把立德樹人作為基本使命,貫穿于舞蹈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德育和美育并進、價值引領和專業教育并存。新文科建設是順應新時代社會需求與發展趨勢,打破學科及專業間的壁壘,實現文科高等教育形成新格局、達到新高度的重要舉措。因此,要結合新文科的時代特點,深化高校舞蹈專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施路徑改革,堅持自身所長,完善專業的理論邏輯,吸收多學科的優點,充實學科建設,全面滿足時代需求。文章根據新文科建設與發展需求,分析目前舞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教學模式四個方面探索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新路徑,將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

關鍵詞:新文科;課程思政;舞蹈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7-00-03

0 序言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非常重要的主題,尤其是在新文科背景下,在提升學生舞蹈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新理念,即“課堂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堂”。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結合,把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以此反映出我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理念。這既反映了我國新時期教育工作的價值取向,又對進一步深化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應把立德樹人作為基本使命,貫穿于舞蹈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德育和美育并進、價值引領和專業教育并存。由此,既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舞蹈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其中,中華傳統樂教思想強調樂的社會功能和教化功能,是藝術教育的思想啟蒙。而馬克思主義文藝育德思想、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文藝工作理論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均為舞蹈藝術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目前,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思政教育滲透學科較少、學生重視度低、師資能力有限、有機融合片面化、道德評價體系沒有與專業成績評價體系相結合等。

1 新文科概述

近年來,舞蹈學科發展雖引起了各高校的廣泛關注與討論,但由于舞蹈學科長期以來分科過細、學科建設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對地方院校舞蹈學科建設產生了阻礙。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對舞蹈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要著眼于強調“中國邏輯”,不斷加深對時代、國家、民族的認識,在中華文明基礎之上進行當代創新。

傳統的舞蹈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單一,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求脫節,各學科教學課程間缺乏協同效應。課程思政融合效果較差,存在“兩張皮”現象[1]。因此,新文科背景下,課程思政的推行要尊重學科發展規律,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貫穿于課程思政建設[2]。高校舞蹈專業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辦學的地域觀,還應融入未來觀和民族觀,走基于“中國邏輯”的教育路線。在此基礎上,隨著新科技的發展,在社會對藝術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元化、多層化的今天,舞蹈教育應與其他學科融合,探索自身對當代生活服務的其他可能性。

一直以來,在傳統文科分類下的舞蹈專業具備成熟且系統的教學體系,提倡分工細致和術業有專攻的傳統思想。過去,高校往往只對舞蹈專業技能進行考核,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3]。在教育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學習能力步入了更高階段,面對社會需求的日漸復雜化和多樣性,高校必須轉換對舞蹈人才的培養思路,建立“中國邏輯”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今,對高級人才的培養逐步轉為重視復合能力、道德素養、教育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對新文科視域下課程思政方面的人才培養,各院校均可依據辦學條件,確定人才培養方向與人才定位[4]。如專業藝術院??梢詮娀瘜W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具備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的舞蹈藝術人才;綜合性高等院校應充分運用綜合學院的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培育通識型、綜合性舞蹈人才;師范類高等院??梢酝ㄟ^堅持師范性的特點,實現培育師范類舞蹈人才的目的。只有始終堅持新文科背景下舞蹈人才培養的“中國邏輯”,才能使舞蹈人才擁有綜合創新能力,從而為時代發展培養出高質量的藝術人才。

2 高校思政元素融入舞蹈專業教學的現狀

筆者根據網絡統計數據和調查分析的方法,對設有舞蹈專業的藝術類院校和綜合師范類舞蹈專業大學進行了調查,發現多所高校均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和場所并針對性地開展以紅色思政元素為主題的活動,其分別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和辦學理念,開展了符合學生專業特點的紅色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學編創和演繹紅色經典舞劇,抒發愛國愛黨情懷。如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制作的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之紅色題材作品展演——原創舞劇《啟明》、重慶師范大學的大型紅色舞蹈詩展演等,均體現了藝術高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大力推進“紅色旋律”校園文化建設的熱情。其他高校除紅色作品展演外,主要以講座、讀書會和學習交流分享會的形式定期舉辦紅色主題活動。紅色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廣大大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年代堅持的理想信仰。

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3.1 深挖思政內涵,強化思想引領

3.1.1 立足舞蹈專業課程,挖掘思政元素

舞蹈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歲月里沉淀和洗滌后形成的一種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和良好的教育效應。中國的傳統舞蹈由少數民族的民俗和古代舞蹈組成,它們在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有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對于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深刻的影響。同時,要采用“學科實踐+思政”教育方式,將教育主題與紅色文化的內涵有機聯系起來。比如,老師帶領學生在網上學習《山鄉風云》時,把紅色古典戲劇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5]。在課前,老師讓學生收集材料,學習相關知識,并把握其所蘊含的感情與人文內涵。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機會模擬、練習,重現其所包含的知識。課后要加強對作業的實際練習、內容的創造、自主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比賽的舞臺,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課前、課上、課下三方面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舞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3.1.2 整合紅色文化元素,創編紅色舞劇

深入挖掘紅舞的文化底蘊,與舞蹈變化、時代發展的步伐相適應,從而進行相應的舞蹈創作。在當代舞蹈的創作中,煥發著新時期的勃勃生機。如反映革命歷史、時代楷模、英雄主義等題材,都體現出舞蹈與紅色教育結合的潛力。應把紅色思想融入舞蹈專業的教育教學,使其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創編具有傳播及育人價值的舞蹈及舞劇,強化思想引領。

3.2 革新課程資源,踐行民族精神

3.2.1 立足區域歷史,引入傳統民俗舞蹈

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教師應關注所在地域的民族民間舞蹈資源,開發地方性舞蹈文化課程資源。在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要體現出自主性,可以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共同選擇與優化舞蹈專業的課程內容[6]。要把學習舞蹈的教學內容融入紅色舞蹈教學,讓中國的優良傳統和先進的紅色革命教育得到傳播,讓“紅”班的學生從里到外、從外到里體會到中國特色和紅色革命對自身意識和道德的塑造。

3.2.2 搭建活動平臺,激發思政活力

高校應不斷納入舞蹈內容和形式新穎的教學,開發新的舞蹈課程資源。如加強舞蹈社團建設,開展舞蹈團隊協作活動、文化展示等,此類課程資源能夠以團隊精神為紐帶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是思政元素的核心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因此,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利益,強化團隊協作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貫徹其他思想教育,使團隊精神和其他思政元素滲入每一個教學環節。

3.3 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思政素質

3.3.1 運用VR等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

通過技術手段生動形象地構建紅色文化場景[7],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沉浸在真實還原的文化場景中,從而激發出更強烈的情感和更深刻的認同。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調節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受,從而實現與精神感受的融合,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虛擬現實技術在激發學習動機、優化學習感受、創造心理沉浸體驗、進行情境教學與認知功能轉化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優越性,能夠更好地為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舞蹈教學服務。

3.3.2 融合互聯網思維,加強同步教學

運用互聯網,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交融[8]。如借助AI輔助舞蹈教學,將人工智能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實現舞蹈教學的改革創新。同時,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方式,使用人工智能輔助學生學習,并合理設置教學規劃和時間,改善教學效果,實現雙向互動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實現能力的提升;老師則通過系統學習記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協助學習者解決問題。由此提高專業能力,積累學習成果,從人本、社會等多個維度提升專業素養,實現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情感層次的引導。

3.4 豐富情感體驗,傳承紅色精神

3.4.1 深挖紅色元素,營造紅色氛圍,構建紅色課堂

完善活動載體,豐富主題實踐,建立系列化、長效化的紅色育人機制,將愛國情懷植根于學生心靈。要創新舉措,守正創新,拓展延伸;彰顯實效,立足校園主陣地,培養師生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使紅色基因深深滋養學生們的心靈。如加強校史教育,認真觀看主題宣傳片,參與紅色教育社團活動。

3.4.2 開展多渠道校內外文化實踐活動,感受傳統革命文化教育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紅色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在校內,打造校園舞蹈文化;在校外,到革命老區開展文藝下鄉、文藝實踐等活動,接受紅色革命精神的熏陶,體會鄉村特色與國家建設的發展步伐;使大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觀念,挖掘更多的創作素材,以更好的舞蹈作品展現勞動群眾的淳樸品質和國家建設的巨大成就。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參觀學習基地,把“一堂”和“二堂”有機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紅色精神,加強對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育。

4 結語

新文科建設是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的重大工程,而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因此,立足于新文科背景,著重探討舞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分析其現狀,總結合理可行的方法,將專業教師教學維度拓展、學生能力維度拓展與課程思政目標維度拓展三者相統一,能將立德樹人貫穿于舞蹈專業課程教學的始終,從而培養時代所需的高質量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鐘杰,王曉亞.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10):144-147.

[2] 靳金,呂藝生.從工具走向價值:關于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舞蹈高等教育學科的幾點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1(3):127-130.

[3] 鄒寶玲,鄭沃林.新文科背景下文科技術型人才培養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11):13-17.

[4] 周星.新文科建設視域下的舞蹈藝術文化素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0(3):1-6.

[5] 任秉春.高校舞蹈專業“思政進課堂”教學方式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1(10):17-18.

[6] 魏天達.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策略研究:以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9):83-85.

[7] 劉佳富,周硯秋. VR技術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實踐課的創新模式研究[J].才智,2020(25):79-80.

[8] 田朦.淺析新媒體舞蹈教學數字化應用前景[J].中國文藝家,2021(6):153-154.

作者簡介:閆思宇(1999—),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相寧(1971—),女,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舞蹈編創與教學。

猜你喜歡
舞蹈專業新文科課程思政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淺析普通高校舞蹈專業的培養與就業
當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就業狀況及反思
單一向復合的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