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安全線

2023-06-25 15:51劉甜甜張思瑤
糧食問題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糧食生產生物安全糧食安全

劉甜甜 張思瑤

摘要:當前我國國民經濟正處在恢復期,糧食安全問題越發引起國家重視。保證經濟新常態下黑龍江省內糧食供給充足,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乃至保住其“中華大糧倉”的地位,都凸顯了保障糧食安全對于黑龍江省振興發展的重要作用。在學習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解決好黑龍江省內糧食生產領域的生物安全問題,加強其對糧食產業的生產管理、生產過程以及貿易流通領域的安全刻不容緩,是推動黑龍江糧食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生物安全 糧食生產 糧食安全

基金項目:2020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新農科視閾下農林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編號:20EDE379)研究成果;2019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高‘易班平臺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參與度的實踐研究”(編號:SJGY20190046)研究成果;2021年黑龍江省新文科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2021HLJXWY02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甜甜(1979—),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張思瑤(2000—),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研究。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當前黨的工作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仍然艱巨。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2]。當前,我國面臨著傳統生物安全問題與非傳統生物安全問題縱橫交錯,境內生物安全問題與境外生物入侵問題交叉夾雜,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時也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的東北部,黑土廣布,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為其“中華大糧倉”的美譽創造了條件,也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奠定了根基。保護黑龍江省生物安全與糧食生產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踐行二十大精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精神、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建造美好龍江家園的重要舉措。新時期我們要立足于當前黑龍江省內糧食產業現狀,站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提高糧食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不斷完善和提高其在生物安全領域風險防控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相關糧食生產安全治理的體制機制,筑牢黑龍江省內糧食生產的生態屏障,保障黑龍江省的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糧食產量質量,鞏固其“中華大糧倉”的大省地位。

一、完善生物安全治理體系,重視糧食生產管理安全

黑龍江省有著廣闊的黑土地,其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種植歷史悠久,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在糧食生產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講過:“黑龍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3]。落實糧食生產管理安全工作是促進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加強糧食生產領域的生物安全建設

促進黑龍江農業振興,要立足于當前省內糧食生產的基本情況,科學分析省內糧食生產的安全形勢,積極應對糧食生產領域內生物安全面臨的各項風險和挑戰。審視重視省內糧食安全生產工作,準確把握省內糧食生產戰略規律,明確進行生物安全建設的思路和措施。在糧食生產管理領域,加強生物安全建設,完善對農作物病蟲害的治理體系,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2]。啟動農業有害生物普查,查明農業生產方面有害生物底數,掌握有害生物的發生種類、面積、分布及危害程度,為開展保護農作物安全生產、有效防治有害生物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農作物生產管理的源頭保證生產生態環境系統的完整性與平衡性,嚴格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生物種類數量,建立健全農作物有害生物災害監測與預防,保證生態系統不失衡。黑龍江省當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責任體制機制,貫徹落實好規?;洜I,建立標準化體系,積極落實好糧食生產管理安全。政府要從維護人民安全、保障社會安全的戰略角度,完善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保護與監管制度,杜絕非法狩獵的行為發生,保護生物安全,有效防范本地物種資源喪失,從根本上保證好農作物生長的生態系統完整。

(二)提高糧食生產管理的系統治理能力

在保護生物安全、促進糧食安全生產過程中,黑龍江省政府要強化系統治理和全鏈條防控。實施系統治理,相關部門要系統性、有針對性的在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堅守底線。明確責任,強化擔當,自覺擔負起保障糧食安全的各項工作,積極履行其職能,做到源頭防治,早發現、早預警、早解決。建立起防備預案機制,加強對外來生物的評估和審批,結合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常發生的病蟲害進行審核復查,總結病蟲害自身變異規律,積極進行防御,嚴防各種疫源疫病的發生,確保重大病蟲蛇鼠害不爆發、不成災,保護省內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安全。預防農作物在生產方面產生的各種問題,嚴禁各種危及作物生長環境的不明生物擾亂生態系統平衡。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法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農業糧食生產安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堅持系統思維,建立綠色安全防控體系,完善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在作物生長階段跟進監督,建立起多元監督機制,創新監督檢查技術,快速感應識別新發突發動植物疫情及重大傳染病,保護區域生物多樣性,保障農作物健康成長。

二、推進生物科技創新,監管糧食生產過程安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抓住黑龍江省生物科技創新,就是抓住了保障省內生物安全與糧食安全的重要命脈。推進生物科技創新,革新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科學技術手段,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應用到生物安全與糧食生產過程當中去[4]。加快推進相關生物科技創新與農作物培育創新,研發更加安全綠色的糧食生產方式,對保護省內糧食生產過程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改進生物育種技術創新

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科學技術的資金投入,提高在農作物種植各方面的科技實力與核心競爭力,培養和引進大批專業性科學技術人才。相關部門要積極創新生物育種技術,完善育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農業技術體制機制,積極借鑒國外在構建生物科技方面的相關技術經驗,提高省內生物育種技術,培育更加優良的抗蟲、抗病、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促進黑龍江農作物種植業的發展。在農作物成長時期,健全農作物病蟲害檢疫控制體系,提高農作物種植效率,增加糧食產量。研制精準施藥技術和設備,加強對農作物耕種收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綜合機械化水平。加快預防與應對農作物病蟲害方面技術的研發,為農作物害蟲治理提供新的技術手段支持,提高農作物的抗蟲效率與存活機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耕作效率,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建立起公共植物保護服務體系,加強監測預警的數字化與信息化建設,增強預測時效性,及時應對突發新發病蟲害病情。完善農作物防災減災體系,健全氣象監測體制機制,完善預警機制[5],黑龍江省氣候多變,內澇、暴雨、階段性干旱與低溫、霜凍對農作物生產影響較大,要謹慎選擇農作物種植,從根本上確保糧食安全生產。

(二)推動綠色生產發展

研發綠色防控技術和農作物產品,推行到各個企業進行產業化應用。加強對綠色農藥的研發,減輕農藥對農作物以及農業環境的污染。黑龍江省農作物種植具有單一化的特征,要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擴大綠色有機農作物的種植規模。重視黑土地的利用,研發黑土保護技術,開展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耕地保護制度,采用科學的輪作與耕作制度,提升黑土土壤有機質,保持黑土地的肥沃地力;建立黑土保護系統,加快推進黑土修復進程;保護黑土地所在的生態環境,創建健康平衡的農業生態系統,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期,控制區域內氣溫變化,最大程度的避免惡劣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加強林業建設,注重對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工作,提高森林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能力,打造可控的生態系統。成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植保員隊伍,為農作物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病蟲害防治服務,貫徹落實好糧食生產安全。

三、維護國門生物安全,保障糧食貿易安全

國門生物安全屬于非傳統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地處祖國邊陲,其東部和北部與俄羅斯接壤,是祖國東南部的國門,處在守衛祖國邊境、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位置。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開展,我國與外國經濟貿易活動增加,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由此威脅到黑龍江省的糧食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堅決抵制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維護好國門生物安全[6],保證好黑龍江省內糧食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落實好生物安全入境防疫工作

在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工作落實中,政府要發揮示范作用。黑龍江省檢驗檢疫部門、海關及邊防部門要認真履行其部門職能,堅持好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7],落實好相關工作部署,對入境糧食實施檢疫準入制度,斷絕入侵物種夾雜在入境貨物內的可能??偨Y歷年生物檢驗狀況,提供相關的糧食種植以及出入境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有害生物的種類、危害度以及防控治理的相關資料,有效預防生物入侵造成的糧食損失。海關總署加強對糧食運輸產業的監管,貫徹落實相關制度法律法規,實施糧食運輸信息透明化管理,嚴格懲處違反糧食安全運輸條例規定的企業。加強對出入境糧食存放加工場所的監管,落實糧食進出口商進出境申報,做好入境糧食后續監管工作,堅決杜絕各種糧食非法出入境行為。各個部門要制定對商品貨物、物種流入的綜合性法規和機構體系,加強管理職能,提高政府防治外來生物入侵的能力。嚴格把控國門糧食貿易出入境安全,加強對轉基因生物的監管,嚴格保障傳統農作物生產的地位。

(二)加強宣傳教育,保障糧食貿易安全

國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在政府部門積極落實維護國門生物安全相關工作的同時,對群眾進行糧食安全宣傳教育的工作也不容忽視。政府部門要積極開展相關糧食安全宣傳教育的活動,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和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利用報紙、網絡、多媒體等媒介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普及我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等情況,積極引導人們樹立愛護糧食、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的觀念,提高公眾的農業糧食生態安全意識。加大對黑龍江省種植業人員的教育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以便掌握先進糧食培育技術,提高農作物生產種植效率。建立健全糧食安全責任體制機制,嚴格遵守糧食安全底線,加強糧食儲備安全。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促進國有糧食企業轉型升級,保障龍江省內糧食安全[9]。廣大居民嚴格遵守相關糧食安全法律法規,堅決抵制購買轉基因糧食,杜絕不良商戶售賣轉基因糧食的行為發生。保護黑龍江糧食生產生態環境,保證農作物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完整,保護好區域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進而維護好糧食生產的自然生態系統。進一步筑牢糧食生態安全屏障,提升黑龍江糧食安全保障水平,人人有責,需要每一個公民自覺行動,從我做起。

結 語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黑龍江作為糧食大省,更要把糧食生產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貫徹落實好種業振興行動?!胺N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強則農業強?!焙邶埥∫弥渭Z食安全屏障,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治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為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發展、共同建造美好龍江家園譜寫華麗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 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N].人民日報,2021-09-30(001).

[3]程敏.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和流通面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20(20):19-20.

[4]丁聲俊.加強生物安全是保障“大國糧安”的重要內容[J].黑龍江糧食,2022(02):11-17.

[5]丁聲俊.“大國糧安”視域下加強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中州學刊,2022(01):21-28.

[6]廖世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海關履行生物安全相關職責的意義[J].法制博覽,2021(33):51-53.

[7]本報評論員.切實筑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N].中國國門時報,2021-10-08(001).

[8]曹忠義,李國玉.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筑牢國家安全的北方屏障[N].黑龍江日報,2022-04-11(001).

[9]崔煥金.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的風險及化解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22,36(02):106-113.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糧食生產生物安全糧食安全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中原經濟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德爾菲法構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生物安全快速評價指標的研究
鄭州市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淺論雷州市廣墾東西洋米業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分析
獸醫教學中的生物安全問題及對策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