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稻米產業發展研究

2023-06-25 12:56楊帥
糧食問題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產業發展稻米對策研究

摘要:水稻是貴州省第一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貴州糧食播種面積的23%,產量占貴州糧食總產量的38%。大米是貴州人民的首要口糧品種,稻米產業關系人民切身利益,在構建和完善貴州省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關注和重視稻米產業發展,對保障貴州省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深入分析貴州省稻米供應形勢、消費趨勢特點和市場形勢等產業發展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查找稻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州 稻米 產業發展 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楊帥(1986—),女,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糧食市場行情分析。

一、貴州省稻米產業發展現狀

(一)稻米生產形勢

貴州水稻種植品種主要為中晚秈稻。近年來,貴州稻谷產量基本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分階段有所增減。2008-2016年,國家連續6年上調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提振下,農民種植水稻積極性提高,貴州水稻播種面積增加,除2011年和2013年遭遇干旱天氣稻谷減產外,期間稻谷產量總體提高,2016年貴州稻谷產量達到10年高點456萬噸。2017年至2019年,隨著連年豐產,國內稻谷市場持續供大于求,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家連續兩年下調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貴州優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擴種蔬菜等經濟作物,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減少。2020年以后,雖然稻谷最低收購價再次上調,但由于玉米、大豆等谷物價格大幅上漲,種稻比較收益偏低,農民種植意愿仍然不高,加上省內旱澇、低溫等極端天氣頻發,稻谷產量仍然穩中略降。2022年,貴州省稻谷產量為395萬噸,再次減至400萬噸以下。

(二)稻米消費形勢

作為貴州省首要口糧品種的稻谷消費總量基本保持穩定,常年在580萬噸左右,但三年疫情背景下,人口流動性較差,餐飲旅游行業不景氣,經濟下行,加工企業開機率處于低位,稻米消費總量較疫情前略有下降。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稻米消費結構發生轉變。

1. 口糧消費下滑。稻谷口糧消費約占貴州省稻谷總消費量的90%以上,約占口糧消費總量的85%。受食物多元化趨勢影響,更加多樣的主食選擇擠占了稻米的口糧消費市場。2021年貴州省稻谷口糧消費量為532萬噸,較2017年減少2.2%,占稻谷總消費量的比重較2017年減少1.9%。此外,農村人均口糧消費大于城鎮,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也是以大米為首的口糧消費減少的原因。2021年貴州農村人均口糧為226.8公斤;城鎮人均口糧為108公斤。

2. 優質米需求增加?!吨袊M者大米消費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環保意識和自身健康意識較高,對綠色、有機大米的偏好與可支配收入存在明顯正相關關系。從貴州省入統糧油企業銷售情況來看,優質米銷售比重不斷上升。因此,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優質、營養、健康、安全”類產品的需求正逐步增加。

3. 主食多樣化趨勢明顯。當前生活節奏加快、消費習慣也在不斷發生轉變,“宅經濟”逐步成為主流趨勢。方便食品、預制食品、速凍食品、糕點產品等對烹飪技術依賴度低的速食品消費量近年來不斷增長,盡管會出現加工過程中營養流失、使用添加劑等問題,但因其便捷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其納入主食選擇。

4. 飼用消費占比上升。由于秈稻在價格和品質上與玉米等其他飼料作物相比缺乏優勢,稻谷在貴州省飼料消費中一直保持較低水平。近年來,受飼料糧需求持續增長和產能提升乏力影響,國內玉米等飼料糧產需缺口不斷加大,玉米價格保持上漲態勢,玉米與小麥、稻谷的比價持續下降,部分飼料企業采購稻谷和糙米等飼用,特別是2022年國家啟動陳稻谷定向拍賣,貴州省稻谷飼用量大幅增加。

5. 網絡消費快速增長。近年來,網絡消費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伴隨各類電商平臺、社區團購平臺、網絡直播帶貨平臺以及快遞、外賣行業的專業化規?;l展,居民消費方式持續轉變,稻米產品線上消費不斷增加。根據貴州省入統糧油企業數據顯示,2021年大米互聯網銷售收入較2017年增長了近5倍。

(三)稻米市場形勢

1. 市場供應總體充裕。貴州省稻谷產消缺口有不斷擴大的趨勢,2021年稻谷產消缺口為163.65萬噸,較2017年增加了30.48萬噸。為此,貴州省大力實施“引糧入黔”,2021年全省從省外購進238萬噸稻谷,全省稻米市場總體庫存充足,供應充裕。

2. 稻米價格整體平穩。稻谷消費相對單一,主要是口糧需求,消費總量較為穩定。由于稻米市場總體供應充足,再加上低價進口大米沖擊,貴州省稻米價格上漲動力不足,同時有最低收購價托底,以及國家政策性糧食庫存高企,稻米市場調控措施有力。因此,稻米相比玉米等糧油價格的大幅變動,價格相對穩定。2022年底貴州省三等中晚秈稻收購價為1.47元/斤,較2017年底上漲了0.96%,而玉米同期上漲了53.69%。

3. 優質優價特征明顯。相比普通稻,優質稻市場供應較為緊缺,貴州省內優質稻產量不足稻谷消費需求的50%,需要從省外購進滿足消費需求,同時近年來,干旱、低溫等極端天氣頻發,部分產區優質稻品質受到影響,造成國內市場優質稻供應不足,加上優質稻市場需求旺盛,又缺少政策性稻谷庫存壓力,因此貴州省優質稻呈現量少價高的行情。據了解,優質稻價格普遍高于3元/斤,價格為普通稻谷的兩倍以上。

二、貴州省稻米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穩面增產難度加大,稻谷儲備資源利用不足

受山地丘陵地形特征以及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影響,加上化肥等農資價格大幅上漲,貴州省種稻收益低,稻谷增產空間有限,產需缺口不斷擴大,常年需要購進大量省外糧源滿足省內加工和消費需求。同時,由于畜牧業的發展,飼料用糧也在增加,還存在“人畜爭糧”的隱憂。另外,貴州隨著稻谷儲備規模不斷擴大,每年儲備稻谷輪出量也在不斷增加,但由于稻米產業化發展較滯后,政府儲備與加工銜接不夠,輪出稻谷難以就地加工,沒有充分發揮儲備資源對產業經濟的推動作用。

(二)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偏弱

貴州省稻米加工產業化發展較為滯后,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加工企業以成品糧加工為主,產業鏈條短。以稻米為原料的食品加工業發展水平較低,特別是主食加工起步晚,基礎研究薄弱。小型家庭作坊式企業較多,工業化、標準化、規?;潭炔桓?,難以滿足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同時,多數加工企業不具備深加工能力,產品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足。企業打造和推廣品牌的能力不強,優質大米產品多數只能參與中低端市場競爭,食品加工和深加工產品較少,也缺少能叫響全國的品牌。

(三)營銷模式相對單一,品牌宣傳推廣力度不足

貴州省工業污染少,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優質稻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培育了多種特色優質稻米品種品牌,但是由于企業缺乏足夠的營銷能力而不被大眾所熟知。近年來網絡營銷發展較快,但網絡銷售在貴州省稻米總銷售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較少,加工企業大多通過商超、批發市場等傳統實體店進行銷售,沒有將電商網絡優勢充分發揮有限。廠商、經銷商、消費者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導致產品供應與不斷變化消費需求之間出現脫節,優質稻米制品的銷售與推廣也受到制約。

三、貴州省稻米產業發展路徑分析

(一)提高農民收益,推進種稻增產增效

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健全“價格+補貼+保險”農民種稻收益保障,穩定農民收入預期;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村旱澇保收面積和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強化多元投入,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大力推廣優質食用稻、加工專用稻種植,提高稻谷品質,促進稻谷生產提質增效;鼓勵在荒山、荒灘和荒地開發飼草資源,緩解飼料糧短缺矛盾;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產業融合帶來的紅利。

(二)充分整合資源,拓寬糧源保障渠道

充分利用省內外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省內稻米供給。進一步加強產銷銜接,把貴州稻米產業發展需要的優質糧源引進來,特別是加工所需的專用稻以及各類功能性稻谷品種,在保障省內稻米供需總量平衡的同時,實現供給結構優化。創新儲備糧輪換機制,選擇盈利能力強的骨干企業作為試點,探索“動態儲備”“定向銷售”等多元儲加結合模式,促進儲備糧就地輪換加工和轉化增值,有效補充市場所需糧源。

(三)促進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發展動能

抓好生產源頭管理,促進土地流轉,推動基地建設規?;蜆藴驶l展,實現加工原料優質化、專用化、多元化;支持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構建從生產、儲備、加工、銷售到消費端的緊密聯系,調動產業鏈各方積極性,形成上游服務下游,服務終端消費的協同效應,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在培育龍頭企業積累規模優勢的同時,更好引導中小企業瞄準細分市場通過精耕細作鍛造一技之長,形成“以大帶小,以小托大”的發展格局,穩妥推進落后產能的退出和淘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強化行業技術支撐

推動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豐產、優質、高抗、低損”新品種,關注水稻品種的食用加工特性和廣適性,推進育種與消費、生產加工需要相結合;加強山地丘陵地區適用性較強的微型、多功能農機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提升機械化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全谷物加工、適度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等新技術研發,促進主食加工以及深加工技術創新和裝備產業化;鼓勵方便速食類企業改進生產工藝,使食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新鮮程度、色澤風味和營養成分,提高產品口感和營養健康水平。

(五)推動產品創新,滿足多元市場需求

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引導企業向新的生產領域發展。提高綠色優質和營養健康食品比例,抓住預制食品新發展機遇,開發方便速食速凍類食品,推進差異化和個性化創新,豐富產品口味和品類;注重產品形式和包裝的多樣性,針對不同地域飲食習慣,不同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消費群體,研發地域風味食品、功能性食品和適用于不同消費場景的新產品,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全面利用稻米主、副產品,開發稻米醫藥、保健、化工等多種功能,促進稻米深加工發展,實現產業增值。

(六)加強品牌培育,完善營銷網絡建設

鼓勵企業創建自身品牌,引導各地結合特色優勢,培育區域公共品牌;在財稅、金融、科技等方面出臺品牌發展支持政策,加大品牌保護力度,搭建營銷和宣傳平臺,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稻米制品加工和儲運標準水平,制修訂滿足營養健康等新消費需求的加工產品標準,完善名特優品牌標準體系建設,建立高標準認證體系,減少加工損耗和營養流失;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網絡直播、社區團購等多元銷售渠道,實現廠商直連消費者的B2C模式,提高周轉效率,同時建立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良好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消費體驗,建立品牌競爭優勢,推動貴州優質稻米制品走向全國、銷往各地。

(作者單位: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猜你喜歡
產業發展稻米對策研究
隱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噴噴
發揮內外因作用 促進稻米業發展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阿維菌素在稻米中的殘留檢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