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奈的選擇:明代守御客兵考論

2023-06-25 12:09喬宇
史志學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明代

摘 要 客兵是明代九邊防守軍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演變之過程與明代軍事制度的變化緊密聯系。明初,客兵多指調往他衛戍守的衛所旗軍,其與土兵和當地的衛所軍相區別。明中葉以后,隨著邊防形勢的緊張,客兵逐漸變成了既包含衛所旗軍又包含募兵的開放性概念??捅纳矸菀部梢詫崿F由“客”向“主”的轉化。因此,《明史·兵志三》《明史·食貨志六》以及《崇禎長編》中對客兵概念的界定皆是單一且不準確的。正統至正德時期,明廷不支持大規模使用客兵。嘉靖以后,蒙古俺答部向東進犯宣大京師薊鎮等要地,明廷被迫以營為編制大規模調動客兵戍守東部邊鎮,西北邊鎮仍以主兵作為防御主力。然而,大量客兵的聚集對軍餉供應及駐地穩定帶來消極影響。嘉靖后期,明廷采取減客兵、練主兵的措施試圖減少客兵的使用,但收效甚微。萬歷后期遼戰爆發,客兵與遼人矛盾日益激化,但沖突很快隨著遼東的淪陷而告終,客兵依舊參與重要軍事行動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 明代? 客兵? 募兵? 嘉靖

明代軍事制度的相關研究學界不乏成果,其關注點多集中在衛所制度、班軍、募兵、營兵、九邊防御、軍餉等方面。然而,閱讀實錄、《明史》等文獻時會發現,“客兵”一詞出現的頻率較高,與衛所、募兵、軍餉等有著緊密的聯系。梳理學界相關研究發現,鮮有成果深入分析研究客兵,客兵僅是在一些成果中作為涉獵的內容被簡要提及。因此,本文欲梳理明代客兵的變化發展情況,集中解決與客兵相關的基本問題。通過對客兵制度及其地位變化的論述,揭示明代九邊防御體系變化的主要特點和基本規律,不足之處祈請方家指正。

一、客兵基本定義的界定

關于明代客兵的定義,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客兵是嘉靖朝“南倭北虜”之亂后逐漸形成的,是相對于本地駐屯軍和土著民兵而言的一種不限其所屬的特定武裝力量??捅貜娬{“客”的性質,即受國家征募離開故土而遠調他處(P239)。其二,日本學者川越泰博提出,客兵與民壯、土兵、鄉兵等軍事系統類似,即為補充衛所制度的松弛,尤其是衛所軍而出現的募兵(P246)。

客兵定義的相關記載多散見于文獻中?!睹魇贰け救份d:“初,太祖沿邊設衛,惟土著兵及有罪謫戍者。遇有警,調他衛軍往戍,謂之客兵?!保≒2243)從《兵志三》的記載上看,符合客兵的特征有三:其一,衛所的土著兵。其二,有罪謫戍沿邊衛所者。其三,調往其他衛所作戰。這里的“客兵”具有戍守的徭役性質,其既不同于駐守地的主兵,又不同于招募而來的募兵。

《明史·食貨志六》中也有與客兵定義相關的記載:“主兵有常數,客兵無常數。初,各鎮主兵足守其地,后漸不足,增以募兵,募兵不足,增以客兵。兵愈多,坐食愈眾,而年例亦日增云?!保≒1995)依《食貨志六》之記載,客兵是產生時間較晚且與主兵、募兵等有所區別的兵種。

但是,《崇禎長編》對客兵的記載與《食貨志》卻有所不同:“各邊有主兵,有客兵。主兵者,土兵也;客兵,招募之兵也?!保≒671)《崇禎長編》中將“客兵”記為“募兵”,這與《明史·食貨志》中客兵不同于募兵的記載大相徑庭。那么,客兵與募兵是否存在關系?《明史·食貨志》與《崇禎長編》哪個記載較為確切?

如上文所述,據《明史·兵志三》所載,客兵在明初時指調往他衛戍守的衛所軍士,其與當地衛軍土兵有著明顯的區別。然而,客兵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嘉靖中期以后,隨著明蒙關系的日益緊張,客兵的概念日漸開放。庚戌之變后不久,為防范俺答南下入侵,明廷加強了京師附近易州、通州等地的防務,即“通州以本州守,守舊統及新留班軍為主兵,而以山東召募者為客兵;易州聽經略侍郎、保定巡撫于所屬衛所,摘撥一營為主兵,而以山西召募者為客兵,其新差督視墩堡參政等官各分信地,聽督撫官節制,詔可”(P6583)??梢?,山東、山西召募之兵屬于客兵的范疇。嘉靖二十五年(1546),總督宣大侍郎翁萬達上奏,請求調兵:“總督宣大侍郎翁萬達奏,吉囊子住牧河西,俺答阿不孩引兵渡河,乞如例調發客兵。其河南山東民兵無益于用,獨可調山東長槍手三千。兵部言,前年戰黃土溝,虜既南下而北走。去年陽和,川虜亦入深而宵遁,多客兵之力。若山東長槍手、河南毛葫蘆本非民間常徭,為其長于用槍,善于走山,所司雇募以資保障?!保≒5802)由材料知,山東長槍手與河南毛葫蘆屬于客兵的范疇?!八竟湍家再Y保障”的記載表明,山東長槍手、河南毛葫蘆并非徭役,而是具有鮮明的雇傭色彩,這基本符合募兵的性質。

綜上,為加強北部防御,明廷調撥了山東山西召募者、山東長槍手、河南毛葫蘆等多種力量。這些武裝隊伍皆屬于客兵的范疇,且都具有募兵的基本性質??梢?,客兵與募兵的聯系是較為緊密的,二者在定義上存在交集?!睹魇贰な池浿玖穼⒛急c客兵區別開來的記載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崇禎實錄》“客兵即募兵”的記載是否完全合理?這可以從嘉靖中期明廷為抗倭而調派的客兵中看出端倪。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十四年(1555)倭寇大肆侵犯東南地區,明廷為抵御倭寇調集了各地武裝力量,這些軍隊與當地武裝相區別,統稱為客兵?!睹魇贰肪?05《張經傳》載:“倭據陶宅,官軍久無功,文華遂劾宜。宜以狼兵徒剽掠不可用,請募江、浙義勇,山東箭手,益調江、浙、福建、湖廣漕卒,河南毛兵。比客兵大集,宜不能馭?!保≒5409)雖然客兵紀律松懈、難以駕馭,但迫于形勢,明廷依然要大量派遣。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兵科給事中夏栻請求暫調客兵抗倭:“臣謂直練土著為經久之計,暫借客兵為摧陷之資……會總督楊宜亦言,土兵未可遽恃,請募浙直義勇、山東箭手及浙直福建湖廣衛所漕運官軍、廣東戰艦兵勇赴軍門聽用。疏俱下兵部議,福建江北湖廣遠者不可調,其永保宣慰主兵用之已效者仍聽征發,余如所請,從之?!保≒7401)可見,嘉靖中葉抗倭的客兵由眾多武裝力量構成,其中包含江、浙、福建、湖廣等省衛所的漕運官軍。他們皆是正規旗軍,帶有明顯的軍役性質,并非召募而來??捅胁⒎墙詾槟急?,也包含有衛所的正規旗軍,即客兵并不完全等同于募兵。

《明史·兵制三》中記載的“客兵”具有明顯的戍守服役性質,與召募的募兵不同。彭勇認為,此時的客兵是他衛的衛所旗軍,并非募兵,并且將他衛旗軍協助防守的階段限定在洪武、永樂時期,這是明代邊防制度發展的第二階段(P41)。

客兵的身份可以發生轉換。有時雖然稱為客兵,但其實際意義已發生變化?!端逆側P志》《軍旅考·薊鎮軍旅·營伍》載:“主兵(督撫標下):左營,額主兵一千五百一十四名。遼東客兵九百九十一名。大同客兵五百九十四名。右營,額主兵一千二百三十五名。延綏客兵八百九十一名。保定客兵九百九十一名。(以上二營客兵俱作主兵)”(P104)遼東、大同、延綏、保定四鎮的軍兵入衛薊鎮,雖然名義上為客兵,但出于防御的需要依然被編入了主兵營之中。這說明,客兵是可以由“客”向“主”轉化的。

綜上所述,客兵并非為主體性概念,而是開放性的概念。其發展貫穿整個明代,并非從嘉靖中期以后才逐漸發展的。明初,客兵多指戍守他衛的外地衛所旗軍,這與當地的旗軍與土兵具有明顯區別。誠如杜志明所說,客兵著重強調“客”的性質。然而,隨著明中葉以來北邊軍事形勢的日趨緊張,客兵的概念逐漸擴大,其從明代前期戍守他衛的衛所旗軍逐漸演變為包含義勇、箭手、毛兵、漕運衛所旗軍等多類兵種的復合概念,客兵概念的范圍涵蓋了募兵與衛所旗軍。對于植根于本地的衛所旗軍與土兵而言,源自外地的客兵始終是一種補充力量,土著與外調的差異是始終存在的。明中葉以來募兵逐漸納入客兵范圍之中,但是衛所旗軍也一直存在于客兵范疇之內。因此,客兵不等于募兵。川越泰博先生“客兵即為補充衛所制度的松弛,尤其是衛所軍而出現的募兵”的觀點有待商榷?!睹魇贰な池浿玖穼⒛急c客兵區別的記載以及《崇禎長編》中“客兵即募兵”的記載也都是不準確的。另外,受實際情況影響,客兵同樣可以被編入主兵營中,實現由“客”向“主”的身份轉化。

二、客兵建制單位的變化

如上文所述,洪武、永樂時期客兵實際上是指戍守他衛的衛所旗軍,在軍事組織結構上基本是以衛所制度之下的總旗、小旗為單位。正統至成化時期,軍隊編制逐漸由衛所制向營兵制過渡。然而,文獻中對于這一時期客兵具體包含哪些兵種沒有明確的記載,故無法判斷這一時期客兵的具體建制單位。正德以降,營兵制成為軍隊的主要編制體系。以北邊為代表的防御蒙古的營兵有很大發展,諸鎮定設了正兵營、奇兵營、游兵營、援兵營,并且完善了互相配合的鎮戍體系。明中后期以邊兵為代表的營的建置,可概括為營、司、隊、伍之制,或稱為營、部、司、隊、伍之制(P298)。正德時,奇兵、游兵、義兵等皆屬于客兵的范疇??梢?,正德以來客兵中的相當部分其建制已過渡到營兵制。

嘉靖中期,明廷在宣府等重鎮調集客兵防守并以營為單位整編軍隊。(嘉靖)《宣府鎮志》卷17《兵政》載:“二十一年夏,詔征諸邊兵來屯。時邊警屢報,總督侍郎翟鵬請征遼東、延綏、寧夏及真保定客兵,凡十營,至分布隘塞過秋乃還?!保≒243)隆慶時,蒙古部南侵路線呈現出由西向東移動的態勢,臨近北京的薊鎮、昌平等鎮日益成為防御重點。隆慶二年,薊遼總督譚綸以營為單位整合游兵,加強訓練:“以遵化、永平游兵二枝合巡撫標兵一枝為遵化一營,巡撫都御史劉應節提督之;以建昌游兵一枝合鎮守標兵二枝為三屯一營,鎮守總兵官郭琥提督之;以振武石匣二營合總督標兵二枝為密云一營,練兵都督戚繼光提督之?!保≒574)萬歷元年,福建巡撫右僉都御史劉堯誨縮減防倭客兵軍餉,裁減客兵規模:“歲增兵餉四五十萬后漸減至一十八萬有奇,原額雇募客兵三十四營六百余名后止留一十五營,主客各半?!保≒529)可見,萬歷時期東南防倭客兵也大體以營為編制單位。崇禎時期,隨著遼東戰局的惡化,京津等地形勢危急,明廷調集客兵駐扎于此。時任戶部尚書的畢自嚴在《石隱園藏稿》中講道:“查津門見在客兵止有此營,原留以備榆關踐更之用,今似不容膠柱而鼓瑟矣。該營兵馬雖稍不及山東毛兵二營之勁而中多南汝伊洛間人,則亦毛兵之倫也?!保≒508)由材料知,出于戰事膠著的原因,駐留天津、未參與戰斗的客兵數量較少。然而,從建制的角度看,客兵基本按照營兵體制進行整編。綜上,營兵體制在明中后期已經成為客兵重要的建制形式(P95)。

三、客兵的軍事參與

(一)消極調用:嘉靖以前客兵的軍事參與

根據《明史·兵志三》所載,洪武永樂時期的客兵可能為調戍他衛的衛所軍。洪武后期,北邊防御形勢逐漸緊張,明廷逐漸征調外衛軍戍守。永樂時期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明廷調集了大量的京衛及外衛軍北上征戰,此時的客兵除戍守外又增加了征戰的職能。

正統時期,蒙古瓦剌實力日趨強大,明朝北部邊防壓力增大。然而,明廷并不支持調用客兵防守的策略。如:正統八年(1443)九月,兵部尚書徐晞上疏,他認為甘肅、寧夏等邊地“宜將二處屯軍及舍人余丁精壯者編成隊伍,相兼操備”,以此來達到土兵數倍于客兵而免調客兵之目的(P2187)。天順元年八月,戶部尚書沈固奏:“沿邊民丁多者,宜選三丁朋當土兵一名,衛所帶管二丁,供給及先年發腹里衛充軍事故勾丁者,乞就留邊衛。入伍原發衛軍伍,開豁如此,則緩急得用,比之遠調客兵戍邊者不同?!贝俗嗟玫接⒆诘闹С?,他認為:“今年雖常調腹里官軍更番操備,然不熟邊情,用之無益?!惫氏略t鼓勵近邊人民抵御外敵入侵(P6038)。材料中英宗所述之“腹里官軍”即沈固所論的“遠調客兵”。

除訓練當地衛所屯軍、鼓勵近邊人民參軍外,英宗時期還將部分京操軍調至宣府、大同、延綏等鎮戍邊備御,但很少將京操軍調往延綏以西的邊鎮駐防(P75)。

成化至正德時期,明廷雖時常面臨邊患,但客兵的調集并不頻繁,這與各鎮長時間無力支付客兵軍需的狀況緊密相關。成化九年(1473)二月,兵部郎中劉洪奏陳:“今陜西人民困苦已極,難再驅使,宜量摘各處客兵與各堡官軍兼工修筑,完日放回?!保≒2203)成化十四年(1478)二月,右僉都御史賈俊進言:“今寧夏三路官軍三萬六千五百有奇。若再添調客兵及馬一萬則見在倉糧約量僅支一年有奇,馬料僅支二年有奇,草僅支三年有奇。其布政司送來糧草價銀共止三萬三千九百余兩,聽候放支俸糧,數亦不多,恐有缺乏,今宜以往年巡撫都御史馬文升所奏,區畫事例,預為斟酌,舉行戶部議擬?!保≒3160)成化十九年(1483)冬十月,保國公朱永還京奏陳:“虜酋遠遁,大同東西延袤千里,平漫居民星散,無險可守……芻糧匱乏,客兵難留久戍,宜令永等計事勢緩急,芻糧多寡?!保≒4154)成化二十年(1484)三月,總督大同宣府軍務兼督糧儲、戶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余子俊奏:“大同、宣府連歲兵荒,糧草缺乏,恐秋冬之間,客兵大集,計無所施,乞給折糧銀二十萬兩?!保≒4239)弘治十二年(1499),致仕都督同知魯鑒陳:“陜西自近年災旱相仍,民多缺食;甘肅邊患未紓,歲計之外,支費萬余,猶為不足。比調集延綏等處兵馬,應援所費,無筭未嘗成功。今永昌游兵及甘涼備御洮岷河三衛客兵、西寧調補莊浪官軍,本鎮與戍所皆重支糧草,似為浪費?!保≒2671)正德五年(1510)五月,左通政叢蘭奉命清查延綏后回京建言:“自弘治十五年至今尚未放支西路,定邊營草止一萬八千;清平堡止二萬九千,而虜常出沒,客兵留駐,歲常告乏,其他營堡大率類此,今事勢危迫,請多發官帑,仍令管糧官斟酌多寡,通融坐派?!保≒1385)

然而,各邊鎮缺乏軍需供應僅是客兵調用不頻繁的原因之一。成化至正德時期,明朝的北方邊患主要集中在宣府、大同以西的陜西三邊、寧夏、甘肅等地帶,距離京畿等戰略要地較為遙遠,故并未對明廷的統治構成根本威脅。這些遠離宣大、山西、京師等防御要地的邊鎮倘若遭遇邊事,當地官員首先想到的是就地應對,并非直接請求京師調撥客兵防守,這是由邊鎮遠離京師的特殊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弘治七年(1494)六月,兵部侍郎張海上安邊方略,其中提及甘肅等西陲邊鎮的安邊之法:“甘肅地遠寡援,一有警急,赴京請兵,往回萬里,及調客兵,緩不濟事,邇者議調陜西、洮河、岷之軍策應,尋復中止。然寧夏雖近,涼州系腹里,邊方洮河岷雖近,莊浪系腹里衛,分官軍用之,有名無實,惟延綏之軍,生長邊陲,諳識戰陣,乞敕延綏守臣,請選游兵三千,本鎮操守,專聽甘肅調用?!保≒1645-1646)以甘肅鎮為代表,當西北邊鎮有邊警時,緊急救援之策在于請求臨近邊鎮的生長于邊陲的軍兵協助戍防,并非直接請求萬里之遙的客兵調戍。這既揭示了客兵調動不頻繁的原因,又體現了官員應對危機時的智慧。

客兵除參加北邊的軍事行動外,正德時期還參加了北直隸、河南等腹里地區的平定叛亂行動。因規模較小且材料記載較為簡略,故無法詳細論述。

(二)被迫重用:嘉靖以后客兵的軍事參與

嘉靖以后,北部邊防形勢日益嚴峻,蒙古俺答部南下頻率大幅增加,進攻方向也從陜西三邊地區向東轉移至宣大、山西、遼東各邊。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俺答大肆在北京周邊搶掠,朝野震動。此后,明蒙始終出于緊張的對峙狀態。明廷為抵御入侵,調集大批客兵協助戍守。嘉靖中葉以來,倭寇與海盜勾結,侵犯東南各省。為平定倭亂,朝廷啟用當地土兵、調集客兵。隆慶、萬歷以來,客兵北調至薊鎮、遼東等鎮參與北京防御及遼東戰爭。戰爭時間的延長、規模的擴大導致客兵投入的規模也逐漸擴大。

實際上,早在正德后期,蒙古部南下向東進攻的頻率就開始增加。明廷在宣府、大同、遼東等東部邊鎮調集客兵并發戶部銀兩給予支持,客兵的軍餉供應規模開始逐漸擴大。然而,從軍餉的供應方式上看,客兵的供應多為臨時性的預備,并非每年都調撥的年例?!睹魇雷趯嶄洝份d:“整理宣大二鎮客兵糧餉以萬人為率,一人一馬日計銀一錢,每月該銀三萬兩,每年三個月共銀九萬兩,二鎮三年共該銀五十四萬兩,今已發銀鹽四十萬兩約足二年支用……其陜西御虜糧餉,按防御套虜多在八月以后十月以前而動調人馬,亦以三個月為期。今稱動調三萬人則每月該銀九萬兩,七八個月則該銀七十二萬兩。即今各處災傷,催解未至,請于太倉銀庫先發銀十萬兩運送都御史劉天和專備客兵支用,如虜勢重大動調人馬數多,候總制官量力度時,具奏定奪?!保≒2669-2670)《明世宗實錄》載:“以虜聚眾近塞,詔發太倉銀一十四萬于大同給客兵芻餉?!保≒3380)可見,客兵軍餉的供應并非戶部年例,而是在面臨蒙古部入寇時進行的臨時性調撥。

但是,主兵的情況卻不同。嘉靖八年七月,陜西三邊鎮臣以糧餉不濟為由請求朝廷增加內帑撥款、開引鹽以及撥發江南欠款,遭到戶部的質疑:

陜西主兵歲用則總八郡諸衛之租入盡以給之,又有京運年例銀兩。往年以災,部議處補存留起運又十萬余兩。若客兵支用,則今年所發官銀先后凡二十五萬矣,乃鎮臣尚有是請,蓋以不完征稅糧、不力追逋欠、無以資主兵而以客兵之食食之,不知彼奉何明文而擅廢客兵之資也?(P2426)

陜西主兵軍餉供應既有年例支持,又有各衛所的地租支持,收入穩定,而客兵的軍餉時常遭到主兵的侵占。這形成了明顯的反差,主客兵糧餉供給存在不平等的現象。此后,隨著北虜形勢的日益嚴峻,客兵調駐的日趨頻繁,客兵錢糧逐漸過渡到由戶部京庫供給。這也表明,受邊防形勢嚴峻的影響,嘉靖以來客兵由臨時性派遣向長期戍守過渡。

調客兵長期戍守并非明廷的主觀愿望,而是明朝迫于蒙古部南下入侵、倭寇擾亂東南之形勢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捅o駐守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許多朝臣指出調派客兵為權宜之計,訓練主兵、民壯才是根本良策。楊博在《兵馬凋殘不堪疏》中認為:“以臣之愚似當以練主兵為根本,以調客兵為權宜。況客兵之來也閻閻騷擾,雞犬不寧,未收保御之功,先罹憑陵之患,民謠滿耳?!保≒2882)張袞認為,面對倭寇一方面應該調集客兵抵御,另一方面要重視鄉民的作用(P2017)??堤驼J為,大敵當前的危機時刻應調客兵以應急,同時加緊訓練民戶,以達到減客兵、紓民困之目的(P2228)。

長期調客兵防秋戍守也導致軍費開銷繁重,這亦是朝臣要求減少客兵的重要原因。嘉靖時曾銑認為,宣府、大同客兵費用浩繁:“即以宣大三關言之,客兵歲費百五十萬,今常併守,然亦歲常百二十萬,直以百年為準,須錢谷萬萬,猶未已也?!奔尉付拍辏?550)庚戌之變后,大批客兵長時間入衛薊州,明廷客兵年例陡然增加。隆慶時,宣大糧餉侍郎的霍冀上言:“薊鎮主客錢糧自二十九年而京運始發,至三十九年而額數愈增,如薊州主兵年例不過六七萬,今則十四五萬矣,客兵不過十數萬,今則三十萬矣。密云主兵年例不過一二萬,今則七八萬矣,客兵不過八九萬,今則二十二三萬矣。蓋緣往時薊鎮主客止四五路,今則增為十區,而副參游守增添數倍矣。往時未有客兵,俱主兵調遣,今則山、陜、遼、保分番征調矣,往者在邊止于防秋,今則戍守無虛月無虛歲矣。此年例之所以愈增而愈不足也?!保≒326)同時,陳玉壘從土木之變始,論述了到隆慶時客兵邊餉猛增的過程:“自正統己巳后邊廷多事,召軍買馬警備日亟,遂止以民運給主兵,而客兵饋餉暫請帑銀以為權宜接濟之計,亦未有戶部每年解送邊銀例也……在弘正間各邊餉銀通共止四十余萬,至嘉靖初猶止五十九萬,十八年后奏討加添亦尚不滿百萬,至二十八年忽加至二百二十萬,三十八年加至二百四十余萬,四十三年加至二百五十萬,隆慶初年加至二百八十余萬極矣?!保≒4649-4650)

大量調遣客兵導致軍餉繁冗、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紛紛出現。為此,嘉靖晚期,明廷開始逐漸采取措施減少客兵的調戍。其一,明廷議定于嘉靖四十一年將距離京畿較遠的陜西三邊客兵減撤,保留遼東、大同等臨近邊鎮的入衛客兵:“陜西固原寧夏延綏三處客兵比之宣大尤為窎遠,十余年來往返奔馳疲勞極矣,但主兵教練未成。若使遽為撤去,一有急緩未免失措……四十一年以后主兵練成,每年遞減一枝以示休息,其山西、山東、保定、遼東、宣府、大同應調之兵,不得援以為例?!保≒2914-2915)其二,訓練土兵、主兵,減少客兵。隆慶時期,北虜之勢減弱,馮時可等官員提出趁此時機加快訓練主兵,減少客兵之策,獲得支持。作為回應,明廷派遣戚繼光、譚綸等人主管薊鎮練兵之事(P3434)。

然而,這場減客兵,訓練土兵、主兵的行動其效果并不明顯,北京附近邊鎮的客兵京運年例數依然很高。京運年例銀,即指從京城向北方各邊鎮調集的糧餉。宣德以來,屯糧與民運已無法完全滿足當地主兵的軍需供給。明中葉以來,京運逐漸成為軍需供給的重要補充方式,尤其是客兵。與民運、屯田等供給方式相比,京運年例供給穩定。京運銀數目的多少可以反映出明廷對主客兵的重視情況。

《四鎮三關志》成書于萬歷二年(1574),萬歷四年刊刻,萬歷六年增修。該書主要記載嘉靖后期到萬歷初年,薊鎮、昌平、真保、遼東等明廷北部邊防最緊要地區的防御形勢及軍備情況(P29)。由表可知,四鎮地區的客兵年例除遼東鎮“主客兼支”尚不能具體明確主客兵京運年例的具體數目之外,薊鎮、昌平、真保三地的客兵年例數目較多,尤以薊鎮典型。從京運客兵年例的角度看,嘉靖后期以來明廷雖然力主減撤客兵,但效果并不明顯。

邊鎮土兵的訓練也不成體系,從眾多朝臣的非議中可見一斑。大學士高拱言:“虜日窺邊,登戍守,遂無寧日,始以倉促至調陜西客兵,謂旋練土兵,即當遣還,今二十年矣。土兵之練何在?秦兵未遣而越兵復來,山東義勇又以防秋至,豈土兵皆不可用乎?”(P872)萬歷十一年四月,薊鎮督撫官侍郎周詠等言:“各鎮邊兵入衛垂三十余年,練主減客竟屬虛談?!保≒2545)隆慶二年,督導薊鎮訓練土兵的戚繼光認為土兵逃逸嚴重,不務正業,訓練效果甚微,即“平居練習,悉恃將領以偷安。惟老弱之卒赴邊其冒名頂替,朘糧肥己者又不知幾何,所謂雖多亦少者一也”(P221)。

綜上,明廷雖計劃減客兵、練土兵,但從“客兵少撤、土兵缺練”的實際情況看,客兵仍是明廷北部邊防所倚重的重要軍事力量。

萬歷后期遼東戰爭爆發,為穩定遼東局勢,明廷派遣大量客兵參戰,遼人與客兵的矛盾迅速激化。為此,明廷朝臣分為兩派。有的朝臣認為,這是“舍遼人而募客兵”錯誤之舉,應予以糾正(P693)。有的在肯定遼兵的同時,站在客兵的立場上表示同情(P147-148)。但是,隨著遼東的全部失守,這場爭論漸趨尾聲,客兵依舊在邊防戰爭中發揮著自身作用。

從軍餉的角度分析,隆慶以來客兵的軍餉供應主要源于戶部的京運年例銀,客兵年例銀見額的消長狀況可以反映客兵軍事地位的變化情況。隆慶以來客兵年例銀見額的記載主要見于《萬歷會計錄》《太倉考》《大明會典》《度支奏議》《明史·食貨志六》《武備志》等文獻。其中,《明史·食貨志六》的數據無法確定其時間,故不予引用?!段鋫渲尽烦蓵诿髂┏绲潟r期,與《度支奏議》的時間相近;《太倉考》成書于萬歷初年,與《萬歷會計錄》《大明會典》的成書時間相仿。因此,本文將五部文獻的記載按時間順序分為兩組,將主客兵的京運年例銀見額統計成表。

從材料的完整程度看,《太倉考》中宣府以東軍鎮的京運年例銀見額數缺失嚴重。除《度支奏議》外,其他四部文獻的西部邊鎮主客兵年例數據皆有缺失。從地域角度分析,西北邊鎮的客兵年例見額較少,與主兵年例差距較大。其中,主客兵年例數差值最突出的是延綏鎮。這表明萬歷到崇禎時期西北邊鎮客兵的軍事地位較低,主兵仍是當地的主要軍事力量。然而,宣府、大同、密云、薊州、永平等距離京師較近的東部邊鎮,客兵的京運年例見額數較大且與主兵的差距縮小,部分邊鎮的客兵京運年例見額數甚至超過了主兵(密云、宣府)??梢?,萬歷崇禎時期客兵在拱衛京師、戍守東部各鎮上仍發揮著較大作用,具有較高的軍事地位。

四、結語

客兵非單一的兵種概念,其發展貫穿整個明代。明初,客兵多指戍防他衛的衛所旗軍。明中葉以來,客兵的概念逐步擴大,成為涵蓋多個兵種的復合概念。正統至正德時期,明廷雖時常面臨邊患,但明廷并不支持大規模調用客兵。這與當時邊患距京師較遠、各鎮糧餉匱乏、主兵尚能支撐局面等因素密切相關。嘉靖以來,蒙古俺答等部東侵京師宣大薊州等要地,為應對南倭北虜的嚴峻形勢,明廷被迫大規模調用客兵,將其以營為建制協同主兵防守東部邊鎮要地,西北邊鎮仍以主兵作為戍邊主力。然而,客兵紀律渙散、軍餉冗濫的問題日益凸顯。嘉靖四十一年以來,明廷欲采用練主兵、裁撤西北入衛客兵等措施降低對客兵的依賴。從京師附近各邊鎮的客兵京運年例銀數居高不下和眾多朝臣的消極評價中可知,此項舉措收效甚微,客兵依然在邊鎮防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明末遼東戰爭爆發后,客兵與當地遼兵發生激烈矛盾,但爭論很快隨著明朝在遼東的全面失敗而終止。

從制度運行的角度審視,客兵的演變進程貫穿整個明代??捅拍畹闹饾u擴大表明,明廷在保留衛所舊軍制的同時還尋求其他路徑以增強防御要地之軍事力量??捅谝欢ǔ潭壬蠌浹a了衛所體制衰落、邊地防守空虛的窘境,但受紀律約束差、管理難度大等局限性影響,客兵又必須與本地駐防的土兵、衛所旗軍等主兵相互制約。主客兵的并存表明,明代軍兵體制具有變革與守常并舉的特點,這是中國古代制度運行的基本思想之生動體現(P52)。

(責編:張文娟)

Helpless Choice: Research on the Guest Soldier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Qiao Yu

Abstract? Guest soldiers were important military power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development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change of military system in the Ming Dynasty.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guest soldiers referred to Wei Suo army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other garrisons to participate in defense and campaign operation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local soldiers and the local Wei Suo army.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with the tense frontier situation, the meaning of guest soldiers has expanded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open concept that included both Wei Suo army and recruitment soldiers. Its identity can also be changed from “guest” to “host”. Therefore, the definition of guest soldiers in Bing Zhi III, Shi Huo Zhi VI of Ming History and the Records of Chongzhen is incomplete and inaccurat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Zhengtong to Zhengde (1436-1521), the Ming government did not support the large-scale use of guest soldiers. Since Jiajing period, the Mongolia invaded the capital city and the northern border towns of Xuanfu, Datong and Jizhen eastwardly, and the Ming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mobilize the large scale of guest soldiers who were reorganized as many camps to guard eastern border towns. These border towns which were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Ming dynasty were still defended by the local army. However, the gathering of many guest soldier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pply of military pay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garrison. In the later period of Jiajing, the Ming government took measures to reduce the use of guest soldiers and to train the local soldiers, but the effect was little. In the late period of Wanli, the Liao War broke out,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guest soldiers and Liaodong army became intense increasingly. However, the conflict ended soon with the fall of Liaodong. Guest soldiers still participated in important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The Ming dynasty? ?Guest soldiers? ?Recruitment army? ?Jiajing period

作者簡介:喬宇(1993-),男,遼寧朝陽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明清史。

猜你喜歡
明代
論明代文人茶畫中的審美意蘊
淺論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現 寶藏增輝
明代中后期山水畫發展情況梳理
明代官員如何發揮諫言監督作用
明代貴州衛學與地域文化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