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森林消防隊伍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2023-06-26 17:04石曉光
今日消防 2023年5期
關鍵詞:體系建設

石曉光

摘要:研究森林消防隊伍轉制改革后戰勤保障分隊的體系建設,基于福建森林消防總隊戰勤保障分隊體系構成和建設現狀,分析現有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編組編成、人才培養、資源利用、實戰能力等諸多方面。探討如何依托現有森林消防隊伍戰勤保障分隊編制體系,優化實現“專業化、立體化、一體化、實戰化”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目標。

關鍵詞:森林消防隊伍;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

新時期,森林消防隊伍承擔的防滅火、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等任務愈加繁重,尤其在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時,通常面臨跨區域、大規模、長時間作戰。因此,合理優化戰勤保障分隊建設體系,探索救援保障力、戰斗力生成模式,實現“減員增效、提質強能”尤為重要。下面結合福建森林消防總隊實際情況進行探討研究。

1 總隊戰勤保障分隊建設現狀

總體看,改制轉隸以來,福建森林消防總隊按照森林消防隊伍“應急保障實戰化、后勤保障社會化”原則和“5333”建設思路,建設“平時為戰、戰時能?!钡膽鹎诒U详犖?,取得了明顯成效[1]。但通過“10·1”湖北孝感、“12·6”廣東佛山以及“10·19”江西贛州跨區任務檢驗,也發現當前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1.1? 編配基礎不牢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員額偏“少”。較轉制前,總隊戰勤保障編制減少88人,壓減30.5%,但職責增加了裝備、采購、社會化保障和機關服務等,尤其是衛生、維修等專業屬性較強崗位人員轉崗流失后,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較突出。二是構架偏“臨”。因倉庫、修理所等機構撤編,相關職能只能依托臨時抽調、基層代管等方式維持運行,“管、用、建”水平明顯下降。比如,倉庫撤編后,10萬余件(套)防護裝具、被裝物資抽調特勤大隊2名消防員臨時管理,風險高、隱患多。再比如,修理所撤編后,特種裝備、大型機械在救援一線無人會修,易誤時誤事。三是機制偏“單”。受困于武警時期“三日內”自我保障固有思維,各級戰勤保障分隊“編攜配裝”、保障機制始終過于“自我”、形式偏“單”,沒有全面激發“全災種、大應急”的戰勤保障潛能。

1.2? 專精人才不多

主要表現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專業人才素質不全面、專精人才不多元等問題。比如,總隊現有8名車管干部均非運輸專業出身,4人崗位工作經驗不滿2年,僅3人參加過跨省大項運輸保障任務??傟牞F有164名駕駛員,僅54人持A1證,存在“會開不會修”、人足技不精的問題。衛勤技術骨干長期處于“有工具無陣地”境況,脫離臨床環境時間較長,呈現出手熟到手生、不敢到不會的狀態。還有,裝備骨干技能水平與技術含量高的裝備操作要求不匹配,使用不熟練,技術參數掌握不全面等等。

1.3? 資源利用不足

隨著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隊伍“走出去、聯起來、簽協議”的意識增強,但應急響應“紙上談兵”,保障機制“聯通易、到位難,協調易、指揮難”,以及地方調運能力差,配合程度不托底,地方保障人員保障缺位等問題,始終制約協同保障作用發揮,“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保障目標難以完全實現。

1.4? 實戰能力不強

面對“全災種、大應急”要求,隊伍在戰勤保障隊伍的訓、管、用上與實戰需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現為:物資儲備結構不均衡、針對性還不夠強;戰勤保障訓練“六難一少”(人員難集中、時間難落實、內容難訓全、標準難把握、質量難調控、器材(場地)難保障、少教練員);維修管理標準不夠高、能力不夠強以及“三斷”條件應急救援實戰經驗不足等問題。

2 影響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的主要因素

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轉制以來編制體制與職能任務拓展的戰勤保障需求不相匹配的客觀原因。但主觀上,立足自我、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發掘潛能還不夠精準、精細、到位仍是主要原因。

2.1? 精編簡陣還不夠到位

一方面,隊伍沒有實體的戰勤保障分隊,保障力量均為預編、預任,有組織無落實、重預案輕演練、重實務輕訓練、任務與訓練“兩張皮”等問題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現有崗位、編制下,部分戰勤保障分隊指揮員卻“身轉神不轉”,導致工作不專心、強度不適應、減員不增效,長此以往,標準質量難以提升。此外,一些單位對“立足現有精編、轉型升級陣容”的關注不夠、思考不多,尤其對一線崗位如何兼容、AB角如何轉換、定期如何輪崗、專業如何互通等實踐調研少、總結分析少,導致始終未能解決分隊運轉效率不高的問題[2]。

2.2? 專攻精練還不夠有力

戰勤保障專業技能培養需長期磨合、專攻精練、反復夯基,容不得半點虛假,更無法一蹴而就。近年來,各級為體現戰勤保障轉型成果,不斷豐富培訓組訓形式,追求形式多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促進效果,但也造成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培養不成體系,培訓不成系統的問題。比如,駕駛培訓,要通過新訓接復訓,復訓接長途演練,演練接實戰檢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步穩蹄疾,但個別分隊為盲目追求“一專多能”效果,駕駛、維修、特種機械多點開花、連軸開訓,導致時間不夠、精力不足、收效甚微,浪費人力財力。

2.3? 協同發展還不夠全面

一方面,近年來,雖各級保障分隊積極與政府、社會、地方協調建立保障機制,但國家層面有關政策機制未真正落地,導致隊伍與地方的“整體協作、一體響應、全面發展”協同保障局面始終未能完全打開,僅依靠內部協調,效果仍不明顯。另一方面,受整合改革影響,森林消防與消防救援“兩支隊伍”的聯勤保障格局尚未全面建立,任務中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現象存在,導致資源浪費、重復保障。

2.4? 保障打贏還不夠聚焦

相較于消防救援隊伍,“任務即是實戰、實戰就是任務”的意識還不夠強,保障理念和實戰準備仍不夠聚焦。比如,有的單位為演練而演練,召開聯席會議走馬觀花、華而不實;有的單位為比武而訓練,只練考核課目,不注重平時按綱施訓。

3 加強“全災種、大應急”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的對策

戰勤保障分隊體系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經常性的重要工作,需要各級緊緊圍繞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方向,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籌劃推進,嚴密組織落實。

3.1? 立足“專業”需求,優化提升戰勤保障編組和專業保障能力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既是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又是國家隊,要實現這個目標,所有要素都要向專業化聚焦用力。一要建制化運行。調研發現,相比于消防救援隊伍,森林消防隊伍無專業化實體建制分隊,無論一線后勤保障力量如何彌補,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3]。因此,為全面提升專業保障能力,必須按照“單獨建、集中訓、統一管”的思路和“小分隊、大集中,小模塊、多運行,小專業、全保障”的模式,實體建設戰勤保障分隊,此舉不但利于小型、多線任務的靈活機動,更可發揮大型任務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專業保障作用,實現國家隊、保障隊、專業隊的任務目標。二要“虛、實”化編組。鑒于編制情況,為扭轉轉制初期保障力不足情況,總隊“立足現有,虛實結合”,加強戰勤保障科學編組模式研究。依據森林消防隊伍保障部(處)長集訓精神和局《應急保障力量建設指導意見》,我們通過“虛化設置、實體運轉”,采取“預編、預任、寓于”模式,建立了總隊戰勤保障力量,按照“戰勤指揮、裝備物資、醫療救護、運輸維修”組成四個模塊化隊伍,獨立運轉、組合運行,實現“平時寓于建制之中搞好服務保障,戰時快速響應、迅速集結遂行保障任務”的目標,效果較好。三要屬地化補充。調研發現,各類任務中,若僅依靠隊伍內部保障,一旦任務升級、時間拉長,也將難以為繼、捉襟見肘。因此,戰勤保障分隊要以“滿足隊伍一線急需”為最大目標,靈活采取“屬地納入、志愿伴隨、主動對接、動態保障”等模式,將屬地力量和支援保障隊伍全面納入戰勤保障編隊,實現為我所用。2022年8月,兄弟單位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在撲救重慶北碚山火時,便將“龍麻子”摩托騎手為代表的大批“臨時”摩托保障隊納入了屬地戰勤保障分隊,緊急運送了大批救援裝備和保障物資,充盈了一線隊伍補給,為一線隊伍持續作戰提供了必要保障。

3.2? 樹立“人才”理念,打造“一專多能”的戰勤保障人才隊伍

戰勤保障能力的高低,關鍵因素還在于人。一要從源頭上重視人才培養。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人才培養搖籃,更應服務于戰勤保障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當前,各級“盲目培訓”“隨意培養”、重數量輕質量等問題依然存在。要依托學院優勢師資力量和豐富教研經驗,建立符合隊伍專業培訓和人才培養的方案,通過建立“現代化、專業化、科學化”培訓體系流程,從根本上解決一線隊伍“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培訓標準、培訓方式、評價體系”不科學、效率低等問題,切實打造一線隊伍急需的“工匠型”“綜合性”人才矩陣。二要創新“消、校、企結合”。一方面,各級戰勤保障分隊應結合工作實際與學校、培訓機構和裝備技術廠家廣泛開展重點戰勤保障課題研究和“高、精、尖”專業技術培訓活動,切實為分隊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僑龍集團”等戰略合作,通過“駐校學習、駐廠培訓、巡回維修”等模式,加強“一專多能”人才培養。2022年以來,總隊連續2個批次組織裝備巡回維修暨操作手培訓活動,協調10余名維修專家下隊培訓,累計培訓300余人,獲基層一致好評。三要拓寬路徑渠道。一方面,借鑒消防救援隊伍政府專職消防員招聘模式,采取社會直接引進、吸納新入職消防員等方式,充實駕駛、急救、烹飪、汽修等專業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選拔、任用、考核、培訓等長效機制,通過專業人才職業化發展路徑,解決“留不下”“不愿留”等問題。

3.3? 打造“一體”聯勤,聚焦主責主業探索共建共享的戰勤保障新體系

隨著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一體”聯勤的戰勤保障優勢不斷發揮。一要加強“多元化”支撐。參與撲救森林火災尤其是重特大森林火災,執行重特大災害救援任務,往往是“大兵團”“多力量”聯合作戰,隊伍在發揮“國家隊、主力軍”作用的同時,與其他力量尤其是消防救援力量協作配合必不可少,探索走開聯合聯勤聯保聯動的路子勢在必行。因此,要更加注重“多元”保障支撐作用發揮,由國家森防指專門出臺或在相關規定中,明確全體救援隊伍遂行任務期間,與地方黨委政府的保障關系和職責分工,解決“政出無門”的問題;部層面與國家鐵路、航空部門協調簽訂運輸保障戰略合作協議,打通輸送鏈路,順暢協作機制,解決本土“協議”難以跨體系“調用”的問題;建立健全與消防救援隊伍聯勤保障機制,按照通用力量共享共用、專用力量自我保障的原則,凡是聯合行動或單獨行動,需要對方提供通用保障力量支援時,可以就近支援保障,尤其是森林消防隊伍到未駐防省區執行森林草原滅火任務時,在保障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依托屬地消防救援隊伍通用保障力量實施支援保障,解決“自給自足”內部保障的問題。二要實行“部門化”納儲。探索建立“戰勤保障分隊+駐地應急物資儲備”模式,通過駐地各行業部門、專業隊伍的應急裝備物資依托戰勤保障基地集中納儲,實行“物資聯儲、統一建賬、分片存放、集中調度”,并完善預警會商、緊急生產、代供收儲、采購輪換、調用補償等機制,進一步拓寬社會聯勤供應渠道,實現由內部保障為主,向內外結合轉型。三要推動“立體化”投送。依托順豐、德邦等地方物流倉儲,探索“人裝分離、異地結合”模式。去年,依托特勤大隊,總隊在福州閩侯建立了“綜合儲備庫+裝備器材庫+戰勤保障分隊+大型集散物流”的“1+1+1+1”投送樣板,為多手段立體投送保障提供了可能。

3.4? 堅持“實戰”導向,提高戰勤保障隊伍實戰保障能力

始終堅持仗怎么打就怎么練、實戰怎么保就練什么。一要“實案化”響應。要立足最大、最難、最復雜、最危險的情況,研究完善戰勤保障編成、組織指揮、模塊組網等實案戰法,通過“隨機、隨時、隨地”變換災情預設、力量調集、保障指揮、注意事項、信息支撐,預設“三斷”條件緊急情況響應處置,檢驗隊伍快速分析、科學計算、修正預案、應急響應能力。二要“實戰化”訓演。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全面建立實戰任務預警機制,堅決杜絕紙上談兵、華而不實和擺花架子現象,通過將戰勤保障分隊納入主體救援保障力量體系,定期組織聯席會議,簽訂多方協議書,確?!靶畔⒒ネ?、實戰聯動、預案保障”。2021年,總隊立足實戰,與航空、鐵路、交通部門開展了系列實兵實裝聯合演練,建立了啟動響應“五個一”(申請一個函、聯絡一張表、路線一張圖、裝載一張單、到位一通電)機制,為實戰任務奠定了堅實保障基礎。三要“編程化”出動。堅持“平時牽引應急準備、戰時指導應急保障”的功能導向,結合駐地災害類型和任務需求,對戰勤保障任務、對象、時限、環境進行預測評估,針對各種災害事故類型制定相應的保障預案和編程,形成以器材補充、藥品補充、遠程供水、裝備搶修、生活保障、衛勤救護為支撐的戰勤保障出動編程,做到“一鍵式”編程出動。四要“遂行化”保障。樹立“實戰戰?!崩砟?,立足應急救援超前謀劃、超前準備,統籌運用、高效融合自主保障、政府保障和社會保障,切實做到“作戰物資供應到一線、引入地方外援到一線、裝備技術服務到一線、戰時生活保障到一線”,實現“后勤”屬性與“前勤”內涵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樊金偉.消防救援隊伍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研究[J].今日消防,2022,7(8):130-132

[2]邱躍天.關于消防救援隊伍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今日消防,2021,6(10):71-73.

[3]陳德祥.關于優化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以浦東消防救援支隊為例[J].今日消防,2021,6(4):67-69.

A few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fire team's logistic support system

--Take Fujian Forest Fire Brigade as an example

Shi Xiaoguang

(Fujian Provincial Forest Fire Brigade,Fujian Fuzhou 350001)

Abstract: Study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after the forest firefighting team conversion reform,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system of Fujian Forest Fire Brigade,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including group for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combat capability and many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how to rely on the existing forest fire team logistic support detachment, optimize the re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ombat-oriented" combat duty security detach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goals.

Keywords:? forest fire team; logistic support detach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體系建設
教學資源數字化體系建設與應用研究
高校后勤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問題的思考
淺談工廠化施工項目成本管理
淺談風力發電企業培訓體系建設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汽車服務類專業學生實景“4S店”實訓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
基于風險管控的工程合同管理體系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