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防治腦卒中

2023-06-27 12:41薛鋼王朝霞
健康之家 2023年9期
關鍵詞:致殘率出血性頭顱

薛鋼 王朝霞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變的總稱,具有發病率高、病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本文就腦卒中相關知識進行科普。

腦卒中的三級預防

性別、年齡、家族病史等因素,為不可干預的腦卒中危險因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酗酒、吸煙、肥胖等為可干預的腦卒中危險因素。因此,針對腦卒中危險因素開展對癥診療,可有效防控腦卒中。具體來說,可從以下方面防治。

一級預防

重點為預防高危致病因素,以降低腦卒中發病率。主要措施為體檢,盡早發現潛在風險因素;同時改善日常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積極減肥等。

二級預防

重點為發生腦卒中后,盡早開展康復鍛煉,以預防功能障礙,降低腦卒中致殘率,同時控制高危因素。

三級預防

重點為腦卒中致殘后,積極開展康復鍛煉,預防腦卒中復發,包括普及腦卒中知識、心理疏導、康復鍛煉及對癥診治等,以修復受損神經功能,促使患者回歸社會。

腦卒中的癥狀

腦卒中具有突發性、短期惡化等特征,其預警信號包括:(1)突然出現肢體、面部偏癱、無力,多為單側病變;(2)突然出現視物模糊、視物成雙、雙眼黑朦癥狀;(3)突然出現理解困難、說話困難癥狀;(4)突然出現步態不穩、眩暈癥狀,或突然跌倒;(5)突然出現與過往頭痛感覺不同的頭痛等。

出現上述任一癥狀,均可能為腦卒中,應立即撥打“120”及時到??漆t院就診。因為受疾病影響,當腦血管閉塞后,腦細胞耐受缺血時間僅為5 min,鄰近缺血腦細胞存活時間僅3~6 h,所以需在3h內開通血管,以促進顱腦血運恢復,挽救半暗帶腦細胞。若延誤最佳診治時間,可演變為梗死灶,導致顱腦功能喪失,甚至遺留偏癱。

腦卒中的檢查方法

頭顱CT檢查

腦動脈堵塞引發腦梗死、腦動脈破裂后,可繼發腦出血。結合臨床實踐分析,腦梗死患者頭顱CT提示腦組織內存在片狀黑色圖像;腦出血患者,頭顱CT提示腦組織內存在白色團塊樣圖像。因此懷疑腦卒中者,要立即開展頭顱CT檢查。

頭顱MRI

受CT靈敏度低影響,有時難以及時發現頭顱梗死影像,此時可開展頭顱MRI檢查,以檢出小腦、腦干等區域微小梗死灶。因此,部分患者做了頭顱CT后,醫生還會建議進行頭顱MRI檢查。

檢查心臟

發生腦卒中后,可對心臟產生不同程度影響;而心血管疾病也可誘發腦卒中,如心房纖顫或其他誘因致心腔出現血凝塊,脫落后可沿血液循環流入腦動脈,造成腦動脈堵塞。因此,發生腦卒中后,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超聲心動圖或心電圖檢查。

檢查頸動脈病變情況

部分患者認為腦卒中為腦動脈堵塞類疾病,無須檢查頸部動脈,其實,醫生會建議明確是否存在頸動脈病變。分析原因,頸動脈是通往腦組織的重要動脈,統稱為“頸動脈干”,若某一條或多條頸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致斑塊碎片掉落,可能沿血液系統進入腦動脈,誘發腦梗死。此外,頸動脈干管腔閉塞、狹窄,可影響下游腦動脈血供,進一步增加腦梗死風險。因此發生腦卒中后,要排查上游頸動脈是否暢通、是否出現粥樣硬化類病變,可采取超聲、CTA、MRA、DSA等方案診斷頸動脈病變情況。

人們對腦卒中的錯誤認知

腦卒中屬于老年性疾病

雖然在腦卒中患者中,4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占比超過90%,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養成了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存在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及肥胖等疾病,使得腦卒中呈年輕化趨勢。因此,預防腦卒中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提高警惕,糾正不良習慣。

發生腦卒中后非死即殘

腦卒中致死率、致殘率確實很高,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治愈率顯著提升。結合相關調查資料分析,我國腦卒中患者生存率已提升至62%,發生嚴重后遺癥的人數在逐年減少。所以,發現腦卒中疑似癥狀后要盡早診治,這對降低致死率、致殘率非常重要。

血壓穩定者不會發生腦卒中

高血壓是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但僅為眾多誘因之一。低血壓或血壓正常者,若伴血脂異常、房顫、腦動脈硬化或頸動脈硬化等疾病,也可發生腦卒中。因此血壓穩定者也要積極預防腦卒中。

腦卒中具有遺傳性

很多人認為腦卒中為遺傳性病變,即若父母有腦卒中類疾病,子女也會發生。其實,腦卒中屬于非遺傳性疾病,僅存在遺傳傾向,不必過于擔憂該病會遺傳。要注意,腦卒中患者子女為發病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培養保健意識,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

常規支持治療

發生出血性腦卒中后,要開展降血壓、止血、降顱內壓等常規對癥治療。(1)降血壓:臨床統計顯示,由高血壓誘發的出血性腦卒中占比超過90%。因此在出血性腦卒中初期,要積極開展降血壓治療,以減少出血量。一般而言,可給予卡托普利、尼莫地平等降壓藥治療,維持血壓在160/90 mmHg。需注意,發生出血性腦卒中24 h內,降壓幅度不可超過發病血壓的20%,否則可誘發腦供血不足。(2)降顱內壓:在出血性腦卒中初期,患者顱內壓升高,此時可給予利尿劑、甘露醇等藥物開展降顱內壓治療,以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3)止血:在出血性腦卒中初期可給予小劑量血凝酶,以降低顱內出血量。

手術治療

常規支持治療出血性腦卒中,僅能改善患者預后、降低腦卒中并發癥風險,但難以降低出血性腦卒中致殘率、病死率。因此,如患者符合手術指征,要積極開展手術治療。目前,臨床多以骨瓣開顱術、定向血腫抽吸術、微創血腫清除術等治療出血性腦卒中,其中以微創血腫清除術效果最佳。發生出血性腦卒中8 h內開展手術治療效果最佳,最遲手術時間不可超過3 d,否則難以保障效果。此外,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血量超過20 ml,或出現腦疝、高血壓、基底核區水腫、昏迷,均不宜開展手術治療。

猜你喜歡
致殘率出血性頭顱
死亡率高,致殘率高,預防這個健康殺手,關鍵有5條
郭亮:“甘愿為黨獻頭顱”
分析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
油菜花
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嵇康·絕響
庫爾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診治
院前嚴重創傷出血性休克患者兩種液體復蘇分析
經血管介入治療出血性疾病的臨床研究
無瓣膜病變心房纖顫并腦卒中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