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才支撐賦能陜西鄉村振興的實踐進路研究

2023-06-28 03:08張杰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4期
關鍵詞:陜西省鄉村振興人才

張杰

摘?要: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是關鍵。新時代陜西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緊緊抓住人才這把“金鑰匙”,聚焦“引、育、用、留”,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盤活“存量”;積極引進外來人才,開拓“增量”;健全人才任用機制,用好鄉村人才;完善政策和服務,留住鄉村人才;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以人才為驅動,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才;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14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從長期來看,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多方力量來推進。在鄉村振興的洪流中我們必須抓住主要矛盾,首先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根本理念,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充分認識到農民才是鄉村振興的真正主體,打造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1?鄉村振興中人才的重要性

人力資本理論之父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遠遠大于物質資本,對人類前途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土地、空間和自然資源,而是人口的素質、技能和知識水平。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傄蟮挠辛ΡU?。

鄉村人才是引領鄉村產業興旺的“領頭雁”。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而產業振興就意味著需要引導更多資本、技術、人才要素流向農業農村,打破傳統以家庭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進行組織創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實行規?;N植,發展“互聯網+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立足實際和當地條件,加快建立全產業鏈的發展體系,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經濟建設等。這種新型的產業模式的落地和生發就需要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全科人才隊伍。要實現鄉村的產業振興,必須發揮好鄉村人才“領頭雁”作用。

鄉村人才是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融合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要素于一體的系統工程,而其中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更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鄉風文明是一個由諸多要素構成的完整有機體系,這就決定了鄉風文明建設必然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需要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新時代的鄉風文明建設需要綜合施策,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塑造文明鄉風之“基”;弘揚鄉村傳統文化,塑造文明鄉風之“源”;加強鄉村服務體系建設,塑造文明鄉風之“體”。這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具備文化意識的人才參與期間,既能以身作則,引導廣大村民孝親敬老、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帶動廣大村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辱觀,又能主動作為,積極探索,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

鄉村人才是帶動鄉村治理有效的“火車頭”。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利益訴求等都發生深刻變化。有效滿足農民各項訴求,積極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成為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爸卫碛行А奔纫w現治理手段的多元化和剛柔相濟,又要體現治理效果的可持續性和低成本性,還要被廣大農民群眾所認可、所滿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而這一體制體系的建立和發揮作用離不來鄉村人才的參與,特別是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迫切需要一批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的人才來擔當任事。

2?陜西鄉村人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我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然而仍然面臨著引才難、育才難、用才難、留才難等諸多問題,年輕有為的青壯年勞動力斗流向了城市,農村呈現出“空巢化”“老齡化”的趨勢。陜西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同樣也面臨著人才支撐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成為制約本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瓶頸所在。

農村人力資源存量較大,但整體文化素質較低。截至2021年底陜西省總人口共37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319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6143%,全省從業人員2067萬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782萬人,占比3783%,農村人力資源存量較大。與此同時,農村人力資源整體科技素養偏低,由于為數眾多的農民并未參與過系統、規范的農業技術訓練和培訓,不具備現代化農業作業所需要的技術力量,農民的種養技術和學問層次都比較低,這就造成很多新技術、新品種難以大范圍推廣,農業科技優勢得不到充分呈現,農業科技成果不能直接轉化。

鄉村人才配置不合理。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市場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智慧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互聯網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而傳統的以種養為主要生計的體力型、閱歷型農民已很難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有大批新型的、多元化的人才,尤其是農林水牧、醫療衛生、教育、經濟技術研發、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術人才來支撐,而此類型人才的供給還遠不足以滿足陜西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

鄉村人才培養滯后。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農學教育則是培育鄉村人才的搖籃。當前,陜西涉農院校和基層農技站基礎設施仍然較為薄弱,難以充分發揮育才功效。農村人才種類較多,有生產經營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實用人才,科技人才等,因為歸屬不一,難免造成多頭管理,各部門之間的培養培訓工作交叉重疊情況較多,缺乏統籌協調,多數單位在人才管理上重使用、輕培訓,不做長遠打算;一些有干勁,思想新的干部因忙于事務性工作,幾乎很難有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機會,由此造成人才知識老化,對新技術、新知識掌握應用不夠,甚至出現昧于“大時代”,執迷“小煩瑣”的現象。

鄉村人才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在分配、激勵、保障制度方面不完善,人才待遇與業績、貢獻不相稱,人才價值體現不充分。人才評價工作是發現人才、集聚人才、激勵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在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工作中,必須用好“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而當前的人才評定考核中存在著“虛化”的傾向,即并沒有把解決農業農村中的痛點問題、對“三農”工作的實際貢獻、尤其是農民群眾的滿意程度納入人才考核的體系。促進人才向鄉村匯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傮w來看,現有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著以物質激勵為主,精神激勵缺乏;激勵形式固化,缺乏靈活性的問題,難以發揮激發人才斗志闖勁的作用。

3?以人才支撐賦能陜西鄉村振興的實踐進路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十八大以來,陜西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統籌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陜西省部分區縣在破解人才困境這一關鍵問題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積累了一些頗具推廣價值的經驗。今后,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征途中,陜西省應繼續圍繞“引、育、用、留”,做好做優人才工作,充分釋放以人才支撐賦能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3.1?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盤活“存量”

本土人才成長在農村、成才在田間,對生于茲長于茲的故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是鄉村人才振興的主力軍。陜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對本土人才的培養要結合本地實際,堅持“按需培養”的原則,開展精細化培訓。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負起主體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積極作為,組織開展“人才強農”培訓需求專題調研,全方位了解涉農人才成長現狀,深挖涉農人才能力短板,著力缺什么補什么,開展“訂單式”送學。如米脂縣委組織部積極探索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訂單式”幫扶機制,組織力量到田間地頭走訪調研“征單”;對全縣所有街鎮在主導、特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點進行全面摸底,梳理出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等26條產業發展人才需求清單。針對人才現實需求,米脂縣委協調各方力量,實施重點培養,精準破解了農村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此外,陜西省高等教育資源豐富,高校眾多,省市縣各級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對接院校,與大專院校建立“訂單式”鄉村人才培養機制。

3.2?積極引進外來人才,開拓“增量”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多渠道廣聚人才共襄其事。除培養本土人才之外,積極引進外來人才亦是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隨著國家對農村建設發展的投入加大,農村公共服務不斷地完善與優化,鄉村營商環境不斷提升,鄉村的環境引力也在不斷增強;在此利好形勢的刺激下,愿意回鄉謀發展的人員如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顯著增加。據陜西省人社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陜西省返鄉創業農民工達到42萬人,每10個縣域外就業的農民工中,就有1人選擇返鄉入鄉創業。各級政府應主動因應這種新的變化,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建立鄉村人才引進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集聚,使其能主動投身鄉村振興計劃。如三原縣政府通過三原人才網、大學生微信群等信息平臺,大力宣傳各類招聘信息及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系列就業服務活動,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來三原發展。一般來說,外來人才大多擁有新的思想理念,這批新人的加入能夠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的血液。各級政府應以真誠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和優惠的政策廣納賢才,為他們搭建發展的平臺,使其能夠施展才能,人盡其才。

3.3?健全人才任用機制,用好鄉村人才

人才回鄉后,如何用好人才,使其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亦是關系到鄉村振興千秋大計的重要問題。使用人才,必須堅持“因人而異,量才適用”的原則。各級政府應要科學配置人、崗資源,專業事由專業人去做,實現人崗相適、人崗相益,切忌一刀切。要用好本土人才。一些本土人才雖有一技之長,但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觀念老舊等缺點;對于此類土生土長的人才,地方政府應予以重視,對其施之以個性化的培訓引導,使其能夠釋放潛能,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搭建平臺,從而使外來人才有用武之地。在這方面,乾縣作了很好的表率。該縣政府積極創新平臺建設,精準搭建村企聯建、產銷對接、投資興業三大平臺,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候鳥式工作站、名師工作室等人才平臺作用,使回乾創業的人才充滿干勁,先后創辦30多家新業態公司,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振興要靠產業帶動,地方政府在人才使用上要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把人才融合到特色產業發展全過程,實現產業與人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鶎余l村干部是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很多事情需要鄉村基層干部親力親為;有鑒于此,政府可招錄一部分鄉土人才為鄉鎮公務員,此舉既可使人才才能得以展布,亦可充盈基層干部力量。

3.4?完善政策和服務,留住鄉村人才

鄉村振興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工程,絕非旦夕之間可以完成,需要久久為功,接續奮斗。完成這項浩大工程,需要人才能夠扎根鄉村,全心全意服務鄉村。為此,各級政府應不斷完善政策和服務,以真情實意留住人才。

首先,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鄉村人才振興政策,對農村人才的人員配備、住房、流動、激勵和創業支持等做出具體規定,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如寶雞市鳳翔區出臺了《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八條措施》,從待遇保障、環境優化、培養晉升等多方面給人才發展成長提供制度支持。

其次,政府應積極搭建、開拓發展平臺,增強人才留下來的信心。各級政府應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凝聚整合各種資源要素,搭建更大且實用的職業平臺。如勉縣堅持平臺聚能,把園區建設作為引資引智的窗口,累計投資7億余元,收儲土地2000畝,規劃建設“一園三區”(周家山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褒城新型材料產業聚集及中小微企業孵化園區)特色產業園,從而為人才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再次,大力營造愛才重才惜才的良好氛圍。地方政府可通過召開座談會、表彰會,組織慰問走訪加強與鄉村人才的聯系,同時解決人才在生活、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增強人才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主動做好服務工作,整合社會資源為人才及其家屬、子女提供住房、教育、醫療方面的“全鏈式”便利,使人才能工安心工作,充分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俊霞.四川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戰略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20:7880.

[2]王金敖.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人才的引、育、留、用機制建設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3):196199.

[3]董玉峰.鄉村振興下農村實用型人才的作用及建設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23,(01):3842.

[4]王宏濤,郭少新.新時代農村青年要爭做鄉村振興弄潮兒[J].人民論壇,2022,(22):101103.

猜你喜歡
陜西省鄉村振興人才
陜西省自強中等專業學校簡介
人才云
陜西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實踐與思考
聚焦兩會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陜西省閱讀文化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