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融入管理學課程思政的路徑設計和體系構建

2023-06-28 07:16馮磊東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黨史教育管理學三全育人

馮磊東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對新鮮事物、價值觀念容易接受和吸收;但同時可能思想單純,心智不夠成熟,價值取向容易跑偏。而黨史學習教育,是大學生價值塑造最好的營養劑。將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有機融入到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通過課程思政的路徑設計和體系構建,提升大學生管理素養的同時,潛移默化引導其傳承紅色基因、建立管理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三全育人;黨史教育;管理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60

0?引言

2021年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建黨百年再出發,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立德樹人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從黨史教育中尋求精神支柱,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將黨史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學習中,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自覺把報國之志融入祖國發展的偉大事業中。早在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機融入到各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挖掘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義,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發現和解決學生的思想和立場問題,提升政治覺悟,使學生具有鮮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管理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通過系統學習管理學課程使學生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了解管理理論的前沿及發展動態,具備較強的組織溝通能力,能夠以探索性、批判性精神不斷嘗試理論或實踐創新,能夠運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分析管理現象并解決管理實踐問題。在黨史學習教育背景下,將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有機融入到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既豐富了管理學課程教學案例,充實了授課理論內容;又激發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成為管理者的基本素養,潛移默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管理意識;也增強了責任使命,引導學生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黨史教育融入的路徑設計和體系構建

在調研和廣泛收集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資料的基礎上,篩選其中能夠用作課程思政的經典案例;按照管理學課程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加以梳理,將黨史黨建經典案例有機融入到課程相關章節,如環境分析,結合改革開放后的政策變遷,理解管理者制定政策和制度務必以環境為基礎并隨之改變;計劃,結合“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等,理解計劃的綱領性作用;決策,結合黨的民主集中制,理解不同決策類型的優缺點;組織設計,結合三灣改編,了解組織設計的重要性;組織類型,結合學習型政黨,理解新型組織類型的特點;領導,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掌握領導者展現領導藝術的方法;激勵,結合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的案列,理解人的不同層次的需求以及對自我實現的有效激勵措施;控制,結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掌握控制的過程以及如何制定控制的標準。

根據黨史資料的特點和課程思政的要求進行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重塑,從知識、能力和價值引領三方面深化并細化課程教學目標;立足于德育培養,優化教學內容設計;結合黨史資料提出驅動問題,重構教學環節和教學策略;建立能力提升和知識掌握的評價體系,創新教學效果評價;做好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并彌補不足。

2?黨史教育融入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

2.1?課程思政目標

將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有機融入管理學課程教學,豐富學生的管理理論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管理基本素養和管理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目光遠大、奮發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管理工作者。

2.2?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1)融入紅船精神內核,強化思政育人理念。管理學課程中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與奮斗精神、奉獻精神等有機融合,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思政引導。

(2)甄選黨史黨建素材,強化典型案例教學。調研收集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資料,基于教學目的篩選與課程內容可有機融合的典型案例。

(3)優化思政教學策略,培養管理創新型人才。從知識、能力和價值引領等方面深化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以驅動問題為抓手優化教學環節和教學策略,培養既懂理論與應用、又具責任使命、奮發進取、樂于奉獻和勇于創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2.3?教學實例

本文根據管理學課程中組織設計和激勵的內容,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將三灣改編、學習型政黨和黃旭華院士奉獻精神等融入到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具體的育人主題和路徑設計如下文的教學案例所示。

2.3.1?踐行創新精神,解讀組織設計

實例1?三灣改編

知識點:影響組織設計的主要因素,如組織規模、戰略、環境、發展階段等。

教學目標:掌握影響組織設計的主要因素,在復雜環境中能夠進行有效的組織結構設計,培養學生在管理實踐中進行組織設計的創新能力。

內容概要。從組織設計的角度講解三灣改編的內容,即在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隊伍由毛澤東同志領導,從而建立起貫通從最高層到最基層的組織體系,黨代表制度使得軍隊各層級逐步形成了雙首長負責制,確立并實現了“黨指揮槍”。整編后,部隊展示了全新的領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整個隊伍的精神面貌大變。其次,推行士兵民主、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雇傭關系,建立士兵委員會。與此同時,部隊還提出并執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教學設計與實施。課前發放“三灣改編”的黨史素材,以任務驅動教學,引發學生課堂討論和思辨:①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三灣時規模如何?部隊整編的現實依據是什么?②在組織設計時,關于組織戰略進行了哪些創新?是否有必要?部隊整編的創新舉措取得了哪些效果?③環境因素對部隊整編有何影響?是否促進了隊伍風貌的變化?

教學方法。課前發放黨史素材調動積極性,啟發學生思考現實中進行組織(如高校、企業等)結構設計時可能的影響因素;課堂上以任務驅動和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育人,提升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在組織設計實踐中的開拓創新、責任紀律和協作包容的精神。

實例2?學習型政黨

知識點:有機式組織的特點和適用條件。

教學目標:能夠認知有機式組織的特點并在組織設計實踐中辨別其適用條件,培養學生重視學習、奮發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

內容概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任務,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踐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各項基本要求,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一系列思想、原則和方法。早在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同志就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應該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自覺用以指導實踐的政黨;是目光遠大、胸懷寬闊、善于總結經驗、善于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的政黨;是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政黨;是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在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學習成效上引領全社會全民族的政黨。歸根到底,應該是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馬克思主義政黨?!?/p>

組織討論。結合課程學習和教師講解,引導學生討論:①與其他政黨相比,我們黨最鮮明的本質特征是什么?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在理論和實踐上保持先進性?激勵學生意識到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重要性。②我們黨度過了每一個歷史轉折重要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蓬勃發展,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引發學生從先進文化知識、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外部智慧等方面進行深度思考。③面對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們黨始終能夠走在時代前列,理論依據是什么?激勵學生要目光遠大,要善于總結經驗,要勇于創新。

教學方法。課前發放學習型政黨的思政素材,啟發學生思考有機式組織可能存在的特點和適用條件;課堂上以案例法和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育人,培養學生在進行有效組織設計時能夠具有戰略眼光,能夠傳承優勢并汲取外部智慧,能夠重視學習并勇于創新。

2.3.2?黃旭華院士奉獻精神的激勵視角解讀

實例1:為核潛艇奮斗一生

知識點:激勵機理,包括刺激變量、機體變量、反應變量、激勵過程等。

教學目標:掌握激勵機理中人的行為過程所包含的三類基本變量,能夠在管理實踐中有效營造激勵氛圍,培養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

教學設計與實施。課前發放黃旭華院士的事跡材料,以任務驅動教學,引導學生討論、思辨:黃旭華院士30年隱姓埋名是否值得?我們能否做到?通過激勵機理中三類基本變量和激勵過程的講解,使學生意識到需要的存在是促使組織成員產生某種行為的基礎,鼓勵學生勇于奮斗、甘于奉獻。

教學方法。課前發放黃旭華院士為核潛艇奮斗一生的思政素材,啟發學生思考激勵機理中人的行為過程所包含的三類基本變量的關系;課堂上以案例法和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育人,培養學生在管理實踐中有效營造激勵氛圍,為實現組織目標而積極進取、不懈奮斗。

實例2: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

知識點:激勵理論中需求層次理論的主要觀點。

教學目標:掌握需求層次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及不同層次需求的具體內涵;認識到自我實現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的重要性;培養奮發進取、樂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設計與實施。結合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黃旭華院士國而忘家的奉獻精神體現了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哪些需求?甘于奉獻的動力是什么?通過需求層次理論主要觀點的講解,使學生意識到自我超越需要的巨大動力,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并在民族復興中奉獻青春能量。黃旭華院士給青年一代當“啦啦隊”的初衷是什么?結合思政案例與啟發式思考,使學生意識到不懈奮斗、甘于奉獻的巨大社會價值,鼓勵學生提升道德修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方法。課前發放《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黨史人物素材調動積極性,啟發學生思考激勵可能包括的內容,并總結需求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課堂上以任務驅動和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育人,引導學生重視投身國家建設的自我實現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培養學生不懈努力的奮斗精神和致力于民族復興的奉獻精神。

2.4?教學成效

將教學內容與革命素材有機融合,使學生對管理理論產生了更為生動的認識,教學效果顯著提高。提升了學生的管理基本素養和管理意識,促進了學生對紅船精神豐富內涵的深刻領悟。教師通過課程中的典型案例呈現、小組討論思辨、黨史視頻輔助等教學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熱情,增強了學生對管理知識的獲得感,培養學生逐步成長為目光遠大、重視學習、奮發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新時代管理工作者。

3?結語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調研并廣泛收集關于黨史知識、黨史人物、黨建經驗等資料,篩選可用作管理學課程思政的經典案例。通過創新黨史資料的思政融入路徑,對教學環節進行重構,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對教學目標不斷深化,創新效果評價,構建黨史學習教育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既最大程度發揮管理學課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又豐富教學手段并為其他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1).

[2]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人民日報,20161209(1).

[3]邵帥.管理學原理的課程思政切入點研究[C].奮斗的足跡—獻給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建院十五周年論文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309313.

[4]王明夫.三灣改編的團隊整合術[J].創業家,2013,(4):118120.

[5]習近平.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N].學習時報,20091116.

[6]黃旭華.一生癡愛核潛艇樂在驚濤淡功名[J].中國產經,2020,(05):4351+42.

[7]祖慰.赫赫而無名的人生[J].文匯月刊,1987,(6).

猜你喜歡
黨史教育管理學三全育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學啟示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淺談管理學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聯邦快遞的管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