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中高職院校高素質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3-06-30 13:24海飛郭曉輝胡瑩瑩袁社鋒劉晗喬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體系構建改革創新鄉村振興

海飛 郭曉輝 胡瑩瑩 袁社鋒 劉晗喬

關鍵詞: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構建;改革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穩固脫貧成果,加強鄉村建設,提升農民收入。實施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布局。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培育一批技術過硬、管理能力夠強的高素質農民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基本要務。

一、高職院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中,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等問題的有效手段,是激發鄉村內驅動力的有效路徑,也是加速培育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人才的基礎保障[1]。當前,政府依托涉農院校、職業院校、科技特派團等教育資源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把高素質農民培育作為鄉村人才振興重要抓手,整合利用涉農院校資源,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育,創新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培育體系。但在實施培育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 缺少調查研究和學情分析

職業教育培訓是培育高素質農民、促進農民職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雖然當前我國各地的農民教育培育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與農民的職業發展訴求仍有較大差距[2]。一是對受訓農民的文化水平、綜合素質整體情況認識不足。在專業教育培訓中,農民培訓的功效性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培訓內容實用性不強,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且存在培訓對象主動性不夠強、主觀意識發揮不積極的現象,導致培訓效果不夠好。二是產業教育培訓的“職業發展過程”特征不明顯。當前農民的教育培訓多是短期性、臨時性的技能培訓,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難以滿足培訓對象的職業發展需求。

(二) 學員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受訓群體文化差異大、需求多,培訓難度大。他們對新興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生產經營方式缺乏接納和吸收能力。另外,部分學員思想守舊、接受新知識慢。目前農村勞動人員年齡段分布在45 歲至60 歲之間,參訓學員年齡普遍較大,在“云上智農”線上學習與班級評價的過程中,對智能手機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農民培訓難度加大。

(三) 教學模式落后,高素質農民培訓效果不佳

傳統教學模式落后,授課方式單一,職業技能培訓往往流于形式。另外,參訓農民年齡和文化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經營規模、生產類型、盈利模式、發展潛力、培養愿景也各不相同,故所需知識范圍、信息面、技術指導需求也不完全一樣。

(四)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薄弱

近年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的考核,更多看重質量指標,如河南省2022年鄉村振興實績水平考核涉及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省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交易(銷售) 額年增長率、農銷品經營主體納入質量平臺監管數量指標體系,但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仍然是項目形式,政府僅下達了若干人數和次數的任務,沒有具體到培訓質量、產生效益、時效指標等,尚未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多數承擔培訓單位的高校、農廣校和企業培訓基地也只側重于完成數字上的達標,忽略了實際的培訓效果。

二、提高高職院校農民培訓效果的策略

(一) 明確農業產業發展對高素質農民技能的需求

1、深入調查,了解農業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深入調研河南省農業產業,掌握河南省當前農業農村產業發展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明確高素質農民對目前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對高職擴招農民進行學情分析,明確其培養目標。培訓農業產業日益多樣化、高端化;生產設施項目日趨智慧化、科技化;經營主體日漸多元化、高質化;培訓學員日漸年輕化、知識化。實現高素質農民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對接,從源頭上解決產教融合度不夠等問題。

2、認真遴選學員,建立高素質農民培育資源信息庫。具體培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聯合河南省農業高新技術科技園對現職農村班子成員、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農業經理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技術人員、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人員開展調研。根據農民產業經營主體情況,深入基層,采取入戶訪談加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摸清參訓學員素質狀況,掌握學員對培訓時間、方式、內容等方面的需求,重點以農民家庭基本情況、從事產業類型、農業技術主要來源、培訓課程等內容為主,深入了解參訓學員的培訓需求,進一步完善培訓方案,充實完善培訓對象數據庫。圍繞參訓學員從事產業生產類型,初步擬定培訓對象招錄方向,為制定模塊化課程培訓計劃,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了推薦人選的質量,實現了精準培育。

3、校企協同打造適應擴招新要求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聯合河南省農業高新技術科技園,通過多方式培養、多渠道引進,打造了一支具有大國“三農”情懷、立志服務鄉村振興,能夠持續深化“三教改革”,數量有保障、結構合理、素質過硬、教學能力強、技術技能新,適應擴招新要求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同時,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育教學團隊師資聘任制度、獎勵機制。學校在實施培訓過程中聘請省內知名大眾創業導師或實踐與理論兼具的全能型人才擔任授課教師,采取“課堂+實踐+觀摩”等多種培訓方式,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

(二) 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育模式

1、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重構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課程體系。根據“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的原則,創新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訓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崗課賽證”融合、專業技能培養與創新創業融合育人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動手實操及學員需求相結合、集中授課與討論交流相結合,提升受訓學員職業能力,落實落細培育任務環節。

2、培育過程分類施策、因材施教。按農業生產種植類型組建培訓班,統籌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錯開農忙時節和農業生產節點,在培養方向、課程安排、教學形勢上因參訓對象不同,側重方向略有差異。將農民培育的重點放到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優秀合作社帶頭人、青年農場主等主體上來,建立健全“培訓對象庫”,根據人才需求制定“一人一策”培育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適時調整優化。目前大力推行“線上線下相融合、理論教學、現場教學”培訓模式,即以培訓對象實際發展需求為根本點,以提升培訓對象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水平為主線,在培訓期間分時間節點組織,理論知識集中學習,到優秀農業企業實地考察觀摩。強化培訓對象互幫模式培訓,突出學員自身綜合素質、鼓勵特色農業實訓基地、農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為從事農業生產人員提供就近學習、現場觀摩、實訓實踐的便利條件。注重學員動手實踐操作技能,大力推行田間教學、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訓對象的參與性與互動性。

3、加強信息化應用。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連續推進職業培訓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培育模式,加快推進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管理系統云平臺的落地、對接以及農業App推廣應用。積極組織專家、教師和農技服務人員線上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有效銜接,全面提升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通過線上App,定時推送有關知識內容;定期更新世界上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種植技術方法以及最新的政府政策信息,掌握市場行情的最新動態。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提高農民主動獲取信息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的參培獲得感,使得培訓效果事半功倍[3]。

4、扎實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回訪服務。組建交流平臺、組織學員參加生產與銷售對接,引導成立農業產業聯盟,搭建交流平臺,便于學員之間資源互助。開展跟蹤服務,對于學員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組織相關專家答疑解惑。另外,引導學員觀摩學習優秀農場、合作社示范區,學習經典的農業生產案例等。組織實訓基地、農廣校、農業科技特派員、“三農”服務專家結合參訓對象農忙季節和生產環節,開展后期跟蹤服務和回訪,對接創業創新扶持項目,指導產業生產。

(三) 構建高素質農民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強調培訓考核過程,建立高素質農民“彈性學制”培育模式的多元全過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有序引導社會機構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提高農民的參訓率和滿意度。

結語

“三農”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只有把農民隊伍發展壯大,讓農民獲得更多安全感、幸福感,才能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源泉,從根本上解決現代農村發展問題。針對高素質農民培育,應積極推進農民科學素質文化提升,幫助參訓學員補齊農業農村知識短板。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工作要求,圍繞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等任務,加快培養一批農業農村現代化亟需的高素質、高水平、高層次農民建設隊伍。

作者簡介:海飛(1982-),男,回族,河南滑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

(責任編輯 馮會利)

猜你喜歡
體系構建改革創新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創新的理性思考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