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對不穩定型心絞痛進展至急性心肌梗死的預測效能

2023-07-03 05:35曹學民張穎
河北醫藥 2023年11期
關鍵詞:進展冠脈硬化

曹學民 張穎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是臨床常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類型之一,被認為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前驅狀態,一旦病情進展至AMI,則顯著增加患者的預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1,2]。因此,及早預測UA進展至AMI的風險發生率,并及時采取對應防治措施至關重要。載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載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比值可反映機體內動脈粥樣硬化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平衡,與冠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密切相關[3,4]。潛在轉化生長因子結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2,LTBP-2)可直接參與動脈損傷過程,在冠心病發展中具有促進作用[5]。血管擴張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ing phosphoprotein,VASP)屬于血小板細胞骨架蛋白,可調節血管內皮細胞活性、加快血小板聚集,參與冠脈粥樣硬化形成和進展[6]。但目前關于三者在UA進展至AMI風險中的預測效能筆者所見未有報道。因此,本研究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血清學預測因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UA患者80例,根據住院期間是否進展為AMI分為AMI組(26例)與UA組(54例)?;颊呷朐汉笫占挲g、性別、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UA病程、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等臨床資料,冠脈狹窄程度判定標準[8]:狹窄<50%為輕度,50%~70%為中度,71%~99%為重度,100%為閉塞;心功能分級采用Killip分級進行判定。納入標準:均經超聲、心電圖、冠脈造影檢查證實為UA,且UA、AMI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7];患者均知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心室間隔缺損、心臟瓣膜病等其他器質性心臟病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近期有嚴重創傷或手術史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患者均采取24 h心電圖監測,給予硝酸酯類藥物、阿司匹林、β-受體阻斷劑、低分子肝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降脂類藥物對癥治療。

1.2.2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檢測方法: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下靜置30 min,離心處理,離心速率:3 000 r/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時間:15 min,取上清液,備用?;瘜W發光免疫法檢測血清ApoB、ApoA1水平,儀器為羅氏公司的UniCei DxI 800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計算ApoB/ApoA1比值;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LTBP-2、VASP水平,儀器為美國BioTek公司的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

1.3 觀察指標 (1)2組臨床資料;(2)2組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3)不同病情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4)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相關性;(5)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UA進展至AMI風險的關系;(6)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對UA進展至AMI的預測效能。

2 結果

2.1 2組患者臨床資料 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UA病程、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2 2組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比較 AMI組血清ApoB/ApoA1、LTBP-2水平高于UA組(P<0.05),而VASP水平低于UA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比較

2.3 不同病情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 不同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狹窄及閉塞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水平>中度狹窄患者>輕度狹窄患者,VASP水平<中度狹窄患者<輕度狹窄患者(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水平>Ⅲ級患者>Ⅱ級患者,VASP水平<Ⅲ級患者<Ⅱ級患者(P<0.05)。見表3。

表3 不同病情患者血清ApoB/ApoA1、LTBP-2、VASP水平比較

2.4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 血清ApoB/ApoA1、LTBP-2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P<0.05),VASP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呈負相關(P< 0.05)。見表4。

表4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相關性

2.5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UA進展至AMI風險的關系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校正UA病程、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等其他因素后,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均與UA進展至AMI風險獨立相關(P<0.05)。見表5。

表5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與UA進展至AMI風險的關系

2.6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對UA進展至AMI的預測效能 ROC曲線分析,血清ApoB/ApoA1、LTBP-2、VASP預測UA進展至AMI的AUC分別為0.769(95%CI:0.662~0.856)、0.748(95%CI:0.638~0.838)、0.844(95%CI:0.746~0.916),三者聯合預測UA進展至AMI的AUC為0.951(95%CI:0.878~0.987),大于各指標單獨預測。見圖1。

圖1 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對UA進展至AMI的預測效能

3 討論

目前,血脂代謝紊亂已被證實在冠心病及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與進展中扮演重要角色[9]。ApoB屬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膽固醇的主要來源,過多的ApoB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誘因之一[10]。ApoA1屬于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夠促進外周細胞中多余的膽固醇逆向轉運回肝臟,其含量可體現機體清除外周組織過多膽固醇的能力,被認為是HDL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機制[11]。因此,ApoB/ApoA1比值除了能反映血脂代謝狀態,還可反映機體內動脈粥樣硬化情況[12]。本研究結果表明,AMI組血清ApoB/ApoA1水平高于UA組,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這主要是由于冠脈粥樣硬化條件下,機體內ApoB含量明顯增加,ApoA1含量逐漸減少,導致LDL與HDL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造成外周血中過多的膽固醇無法被有效清除,而是蓄積于循環血漿中或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從而導致動脈血管內膜損傷,形成冠脈粥樣硬化,加重冠脈狹窄,降低心功能,最終致使病情加劇、惡化[13,14]。本研究顯示,校正其他因素前后,ApoB/ApoA1均與UA進展至AMI風險獨立相關,提示ApoB/ApoA1參與UA進展至AMI過程,可作為臨床預測因子,為及早防治AMI發生提供有效信息。

LTBP-2是LTBPs/fibrilins超家族成員之一,在肺臟、肝臟、心臟中廣泛分布,能夠通過調控轉化生長因子活性穩定細胞外基質[15]。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均發現,LTBP-2具有與原纖蛋白類似的功能,在心肌纖維化過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16,17]。且相關報道表明,LTBP-2可作為一種心血管疾病早期的新型標志物,預測冠心病的價值與N端B型鈉尿肽前體相似[18]。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顯示,與單純UA患者相比,進展至AMI的患者血清LTBP-2水平較高,還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密切相關,說明血清LTBP-2在UA進展至AMI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用機制應該在于以下方面:(1)可通過促進彈性纖維凝聚,參與動脈損傷,加快冠脈粥樣硬化進展;(2)可作為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受體,調節TGF-β表達,從而調控細胞生長、分化,提高纖維細胞活性,促進心肌纖維化,導致心功能受損加劇;(3)能介導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在心血管內沉積,從而損傷血管內皮功能,致使粥樣硬化加重[19]。本研究還發現,血清LTBP-2與UA進展至AMI風險獨立相關,提示臨床重視其在UA進展至AMI過程中的監測價值,有利于及時預測并防范。

VASP是一種肌動蛋白結合蛋白,主要于前列環素E1受體激活下游信號通路產生,具有調節細胞變形、遷移、黏附、增殖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日益受到關注[20]。李妍等[21]研究顯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血清VASP水平較低,治療后隨著病情改善呈升高趨勢。本研究結果發現,UA進展至AMI過程中血清VASP水平逐漸下降,且與冠脈狹窄程度、心功能分級之間具有負相關關系,可見VASP在UA進展至AMI過程中受到明顯抑制,并對病情進展產生重要影響。產生此結果的原因是:VASP作為cGMP信號通路的下游底物,能調節血小板聚集、改變細胞功能;在心血管疾病進展過程中,血小板膜表面嘌呤二磷酸腺苷受體被激活后,會明顯抑制VASP磷酸化,促使血小板過多活化,從而加快血小板聚集,促進粥樣硬化發展[22]。同時,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白色脂肪組織可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并結合受體激活Janus激酶、轉錄激活因子信號通路,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將VASP基因敲除后,白色脂肪組織功能得到增強,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加快[22]。根據本研究結果可見,血清VASP與UA進展至AMI風險獨立相關,可能成為臨床防治AMI發生的重要環節。

本研究探討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對UA進展至AMI的具體預測效能發現,三者均具有良好預測價值,但考慮臨床實際中血清指標檢測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預測效能可能會受到干擾,為此,本研究初次嘗試探討三者聯合預測UA進展至AMI效能,結果發現,聯合預測效能明顯優于各指標單獨預測,可為臨床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血清ApoB/ApoA1、LTBP-2、VASP可作為UA進展至AMI的預測因子,聯合預測價值較為可靠,能為臨床及早防治提供幫助。

猜你喜歡
進展冠脈硬化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心肌缺血預適應在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術中的應用
Micro-SPECT/CT應用進展
冠脈CTA在肥胖患者中的應用:APSCM與100kVp管電壓的比較
256排螺旋CT冠脈成像對冠心病診斷的應用價值
冠脈CT和冠脈造影 該怎樣選
Apelin-1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磨削硬化殘余應力分析與預測
額顳葉癡呆伴肌萎縮側索硬化1例
寄生胎的診治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