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體位管理對早產兒呼吸功能和血氧飽和度及血壓的影響

2023-07-03 05:35高秀清楊靜張青張翠翠
河北醫藥 2023年11期
關鍵詞:胎齡血氧血氣

高秀清 楊靜 張青 張翠翠

臨床對早產兒的定義是胎齡>28周但<37周生產且出生體重不足2.5 kg的新生兒[1]。早產兒因過早離開母體、胎齡不足、機體各系統發育不完全,所以出生后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比正常足月兒弱,這也是早產兒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2]。肺功能發育差是早產兒常見的一種器官發育不成熟表現,導致患兒易出現呼吸暫停、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問題,因此需要臨床積極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即便未發生以上并發癥,出生后也要放于保溫箱內接受相當一段時間內的發育糾正和營養支持。研究發現,在早產兒治療中加強體位管理對改善患兒呼吸功能、提高患兒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3]。目前,筆者發現內研究多采用持續仰臥位管理,而國外大多采用俯臥位、側臥位或不同體位交換管理,并認為不同體位管理的效果較單一體位好。因此,本文就不同體位管理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做如下探討,以進一步明確體位管理對早產兒呼吸功能、血氧飽和度及血壓水平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早產兒90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胎齡29~36+6周,平均(33.50±1.57)周;日齡1~10 d,平均(5.23±2.34)d;出生體重1 260~2 490 g,平均(1 857.75±45.64)g。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胎齡29~36周,平均(32.72±1.44)周;日齡1~8 d,平均(4.88±2.04)d;出生體重1 255~2 498 g,(1 832.51±45.58)g。2組上述各項資料數據(性別占比、平均日齡、胎齡、出生體質量等)比較,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批準,且患兒監護人也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全部早產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8版)》[4]相關診斷標準;②胎齡29~36+6周,出生體重>2 500 g。

1.2.2 排除標準:①確診為顱內出血、有凝血功能異?;純?②伴有嚴重心、肺疾病;③存在呼吸衰竭癥狀;④合并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畸形患兒。

1.3 方法 2組早產兒均放置于鳥巢狀保溫箱內監測并治療。(1)對照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和喂奶后均采取仰臥位,頭部偏向一側(左右交替),每隔2~3 h左右交替翻身10 min,該體位每日保持至少16 h?;純簝墒直M可能放在胸前,自然擺放腿部,連接心電監護儀。(2)觀察組采用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仰臥位等體位變換管理,每隔2~3 h更換1次體位。取俯臥位時,將患兒頭部抬高約15°,將患兒雙上肢往外展開,頭轉向一側,隔2 h后可將雙上肢往上伸展,頭轉向另一側。在更換體位前,若有機械通氣治療患兒,需順著支氣管走向叩背約5 min,頻率在100次/min,并注意檢查導管固定情況,防止導管脫落。2組均連續干預7~14 d。

1.4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監測2組患兒的呼吸功能指標,包括氣道阻力(Raw)、胸肺順應性(TC)、呼吸頻率(RR)。(2)干預前后均采用血氣分析儀對2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進行監測,包括血氧飽和度(Sp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3)干預前后均采用血壓測量儀對2組患兒血壓值進行測量,包括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同時比較2組患兒每日睡眠時間及睡眠覺醒次數。(4)比較2組患兒呼吸暫停、皮膚破損、皮膚壓紅、喂養不耐受等各項并發癥發生率。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2組呼吸功能比較 干預前,2組Raw、TC、R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Raw、TC明顯升高,RR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組呼吸功能比較 n=45,

2.2 2組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比較 干預前,2組間SpO2、PaO2、PaC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pO2、PaO2水平均較對照組高,PaCO2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比較 n=45,

2.3 2組干預前后血壓、睡眠質量比較 2組干預前SBP、D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BP、DBP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P<0.05),且觀察組每日睡眠時間比對照組長,睡眠覺醒次數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3。

表3 2組血壓水平及睡眠質量比較 n=45,

2.4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呼吸暫停、皮膚破損、喂養不耐受、皮膚壓紅等發生率明顯較低(P<0.05)。見表4。

表4 2組各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45,例(%)

3 討論

早產兒因過早娩出母體,器官功能、代謝功能均不如正常足月兒,因此發生其他疾病的風險較高,這對其生長發育十分不利。通常情況下,早產兒娩出后均需長期放置于保溫箱內,以維持體溫和促進正常發育。但由于早產兒易發生呼吸暫停等并發癥,所以在暖箱內采取何種躺臥姿勢十分關鍵。早產兒保溫箱內的體位管理目的在于改善患兒呼吸功能,預防或減少呼吸暫停發生,促進患兒生長發育[5]。傳統體位管理多采取仰臥位,但因為早產兒肺發育尚未健全,取該體位時胸廓順應性較大,患兒吸氣時易導致肋弓內陷,胸內負壓降低,甚至造成氣道塌陷,影響呼吸頻率,所以該體位明顯不再適合長期保持[6]。

有研究認為,俯臥位能有效改善患兒潮氣量與肺順應性,減輕氣道阻力,增加血氧飽和度,從而預防呼吸暫停發生[7]。為此,本文通過對觀察組采取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仰臥位體位管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Raw、TC、SpO2、PaO2、DBP、SB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RR、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實,采取不同體位管理確實有利于改善早產兒的呼吸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維持患兒生命體征平穩。谷麗彩等[8]經研究也發現,對早產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患兒加強體位變換管理,不僅能改善患兒呼吸動力學指標、血氣分析指標,增加氧合指數,而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患兒早日康復有重要幫助。分析原因,在體位管理中使用俯臥位可利用重力原理調整凹陷胸廓方向,提高胸廓協調性,使胸腔容量增加,肺通氣量提升,同時能夠改善膈肌位置,促使分泌物更易引流,避免呼吸暫停發生,最終有效改善患兒呼吸功能,促進其胸部良好發育[9,10]。此外,俯臥位姿勢類似胎兒在宮內的屈曲姿勢,能增加患兒安全感與舒適感,避免不良刺激對生命體征的影響,所以能較好地維持心率、呼吸[11]。周玉娥等[12]學者也認為,俯臥位用于早產兒管理中可增加患兒血氧飽和度,減少呼吸暫停發生,甚至能自行緩解呼吸暫停癥狀。而交替更換側臥位能夠防止部分患兒誤吸,同時有利于減輕胃內壓力,促使胃內容物更容易進入腸道,加快胃排空速度,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出現腹脹情況[13-15]。因此,在體位管理過程中定時為患兒更換1次體位,能綜合發揮不同體位的優勢,有效改善患兒呼吸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每日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睡眠覺醒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皮膚壓紅率、呼吸暫停、皮膚破損、喂養不耐受等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說明不同體位管理能夠減少早產兒并發癥發生,保障早產兒睡眠質量,有利于促進患兒生長發育。分析原因,暖箱內以鳥巢狀布置,以軟布卷圍成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能讓患兒感受到良性刺激,加上俯臥位與胎兒在宮內姿勢相似,讓患兒有被母體保護的感覺,生理舒適感較高,因此能保持安靜舒適的睡眠,顯著提高睡眠質量[17]。此外,多種體位交替有利于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而對皮膚受壓使皮膚壓紅,甚至破損。同時俯臥位能改變胸膜腔壓力,降低肺組織壓力,使其得到修復,改善氧合功能,有利于防止患兒發生呼吸暫停等并發癥[18]。

綜上所述,對早產兒采用不同體位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血氣分析指標及血壓水平,同時能減少呼吸暫停等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提高患兒睡眠質量,促進患兒生長發育。

猜你喜歡
胎齡血氧血氣
經皮血氣分析儀TCM4的結構原理及日常維護保養與常見故障處理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智能血氧飽和度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檢測儀的研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氣分析與預后探討
徒手和心肺復蘇機用于心肺復蘇對血氣分析的影響對比研究
基于血氧模擬前端AFE4490的無創血氧測量模塊設計
不同胎齡胎鼠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特性比較
乳腺血氧與多普勒聯合檢查在乳腺癌早期篩查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