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新課標教學實施情況(二)課時開設不足,評價督導還需加強

2023-07-04 08:35熊雪亭王德俊張宏杰田俊南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課標學分學業

熊雪亭 王德俊 張宏杰 田俊南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自頒布以來,已經實踐了5年有余。在這期間,課標經歷了2020年的修訂、《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誕生,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體系更加完整、內容更加充實。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市、自治區采用新課標、新教材開展教學,基于核心素養的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幾年過去了,大家在踐行信息技術新課程、新課標方面總的感受是怎樣的呢?我們圍繞相關問題對部分省市級教研員及一線教育工作者進行了訪談。

課標要求的課時、學分落實情況

熊雪亭:課標要求的課時是54課時,修完兩個模塊共3學分。從我所在區域的落實情況來看,課標要求的課時、學分落實情況整體良好。絕大部分學校在安排教學時能夠滿足54課時、學生修滿3學分的要求,但也有極少數學校不滿足3學分或超過3學分達到4學分的現象。

王德?。核拇ㄊ∈窃?022年9月正式進入新課改,信息技術實行的課程設置方案是三個學期,即高一年級下期、高二年級(上、下期),每學期18學時,每周1學時。截至目前,多數學校開設了每周1課時的信息技術課程,也有部分學校開設的是每周0.5課時,還有部分學校這學期沒有開設。2022年9月以前,實行的是高一年級(上、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每周2學時。

張宏杰:在東莞市參與調查的49所高中里,有41所學校只在高一開課,有8所學校同時在高一和高二年級開課。其中有38所學校平均每周1課時,有2所學校平均每周1.5課時,個別學校平均每周不足1課時。在高二開課的8所學校中,有6所學校全年開設,平均每周0.5節課,另外兩所學校僅在高二上學期開課。

田俊南:我校只在高一全學年、高二第一學期開課,每周1節,總計只有60學時,未完成3個學分的應有課時。

課標要求的教學內容完成情況

熊雪亭:從本區域完成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能夠開設必修兩個模塊的教學;必修模塊1整體實施較必修2要好;必修2涉及信息系統和信息社會,受到實驗設備等教學環境方面的限制,教學縮水較為嚴重,這個模塊的教學亟待加強。

王德?。何宜诘闹葜婚_設了必修兩個模塊的教學。

張宏杰:東莞市各普通高中已全部開設必修模塊(包含必修1和必修2)。近兩年,絕大部分學校在高一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在參與調查的49所高中學校里,有44所學校只開設了必修模塊,有5所學校開設了選擇性必修模塊。根據各校課時安排、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情況,大約27所學校反饋課程實施效果良好,22所學校反饋實施情況不夠理想。

田俊南:我校根據現有課時安排,只能勉強完成必修1模塊(數據與計算)的教學。

課程倡導的項目教學的方式是否被廣泛接受?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如何落實?

熊雪亭:課程倡導的項目教學的方式被廣泛接受,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學習相關理論,并有意識地使用該方式進行教學。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落實方面:教師們能夠有意識地學習核心素養的深刻內涵;能在核心素養育人目標和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下,開展項目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單元整體教學等符合新理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方法;能夠關注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多維度全方位的提升;能夠有意識地嘗試采用指向核心素養的評價方式去評價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

王德?。何抑萁處熓褂庙椖拷虒W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不多,原因為:

①每周1課時,開設項目教學難度很大;

②教師對項目教學的理解不足;

③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沒有完成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④學生、家長、領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學生基本上只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其他時間沒有安排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核心素養的落實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完成。

張宏杰:在我市參與調查的49所學校中,有1所學校將全部教學內容都開展項目式教學;有8所學校在大部分章節開展項目式教學;有32所學校在個別章節開展項目式教學;有2所學校自主開發校本課程,結合教科書開展項目式教學;有6所學校暫未開展項目式教學。在開展項目式教學的學校中,有14所學校已經開展了圍繞學科大概念的大單元教學設計。

素養目標的落實,涉及教師對課標、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涉及教師對項目式學習本質、活動設計、實施方法及效果評價的研究,還涉及項目式學習的課時保障等問題,只有處理好上述問題,項目式教學才能有效落地。

田俊南:正在被逐步接受,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通過每一個項目學習來落實。

課標要求的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是怎樣進行的?是否進行了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或其他方式測評?

熊雪亭:按課標中的要求,采取理論測評、上機實踐、平時表現三部分共同構成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我所在的區在每個學期末會安排一次統一命題的筆試考核,卷面滿分為100分,筆試分數占最終學業水平成績的50%;由各學校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制訂本校的上機考核方案,校內統一標準,上機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占學生學業水平成績的40%;根據學生平時上課和完成作業的表現(態度、質量等),授課教師給學生平時的成績賦分,平時成績滿分為10分,直接加入學業水平成績之中(占比10%)。

根據以上比例,核算出學生最終的學業成績(百分制)。成績高于等于60分,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不合格的學生上機和平時成績可以繼續保留,且可參加下一次區內統一筆試考核。

王德?。?022年9月以前實行的是四川省統一學業水平測試,在高一下期組織學生進行網絡上機考試,學生完成客觀試題和操作題,由機器評分,成績為合格與不合格。2022年進入新一輪課程改革,四川省仍然實行全省統一學業水平測試,在高二下期組織學生進行網絡上機考試,由機器評分,成績為合格與不合格。

張宏杰:目前,我市進行的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合格考試,由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部分構成。過程性評價成績的60%和終結性評價成績的40%匯總計為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總成績,總成績60分以上(含)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最終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終結性評價采用上機測試的形式進行,由市教育局組織,全市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過程性評價成績滿分為100分,主要評價項目由出勤率、學生綜合表現、信息技術學科實踐活動和階段性評價四個方面組成,過程性評價具體實施方案由各學校制訂。我市目前暫未開展學業水平等級考試。

田俊南:江西省的學業水平合格考試安排在高二第一學期5月統一進行,考試方式為機考;我校除組織學生參加省里的統一考試之外,暫無學業水平等級考試和其他方式測評。

義教課標的頒布,使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更加規范,同時也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考慮二者的銜接?

熊雪亭:①首先要認識到銜接的必要性即學段有差異需銜接。雖然二者處在不同學段,但是總的育人目標是相同的,均是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育人目標相同,但不同學段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會有一定的差異。

不同學段根據學生身心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不同學段也有很大差別。小學生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學上“知其然”的要求比較多,課堂形式也更加注重活動化、體驗式;初中生的思維從具象向抽象發展,學生的獨立意識增強,教學中啟發式教育增加,既要“知其然”,也追求“知其所以然”,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思維活動成為課堂的重要內容;高中生注重思維深度、思維品質的發掘,社會上的兩難問題、人生中的兩難困境更能激發認知和深化情感。

②關注變化關注銜接。關注新課標帶來的新變化,關注內容的重新排布,關注學段之間的銜接。義教信息科技課標的頒布,更新了相關的學科內容,增加了大量的全新的與時俱進的內容。高中教師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迎接的準備,設計實施預案。

③有效實施銜接。要著手思考并設計實施策略與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與探索,實現無縫銜接。

王德?。盒枰M織教師梳理義務教育與高中的課程標準,找到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的層次;梳理義務教育的邏輯主線與高中的大概念,找到聯系,形成新的教學內容結構,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探索項目式、大單元等教學方法的應用。

張宏杰: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以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對學情的預設基本上以零起點為標準設計,而義務教育階段各版本地方教材中的內容也與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內容交叉、重復。在義務教育階段統一了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之后,建議在此基礎上,對課程目標、內容要求、素養要求和學業質量要求等進行劃分和界定,做好學段間的銜接,避免出現大量重復的現象。

高中課程內容圍繞數據、算法、信息系統、信息社會等學科大概念設置,而義教階段是依據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大邏輯主線設置,建議根據認識、理解、應用、改造數字世界的邏輯對義教和高中的課程內容進行統籌,對相關概念進行關聯。

相關建議

熊雪亭:①高中課程名稱調整為與義教一致,同時需要及時修訂高中課標及教材,捋順三個學段,明確各學段的內容、任務等,還需提供用于銜接的指導性材料,可初步嘗試電子教材與紙質教材并存,模塊設立、評價要求可暫時不變,讓師生及各部門慢慢過渡。

②完善教學環境,如配齊實驗器材、開發并提供學科仿真實驗平臺等。另外,還需要成立學科教學督導檢查部門,檢查各地區各學校的教學環境建設情況,督促不達標的區域盡快完善教學環境。

王德?。航ㄗh課程名稱統一為信息科技,將大概念、邏輯結構、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形成K12統一。其教材形式可以在紙質版的基礎上,用網絡電子版補充,但網絡電子版不是紙質版的電子化,而應該是對應模塊的新內容、新技術的補充及對應的電子資源。電子資源應該有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展示案例、專家引領、對應教學的基本軟件與技術等。

另外,評價還要加強,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基本沒有總結性評價,高中階段有全省的合格考。應該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形成一個K12的統一評價指導體系,要求市(州)一級必須進行信息技術(科技)課程的學年或階段學業合格性評價,將信息技術(科技)課程的評價結果納入到行政評價指標中,從而保證課程的開設。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學分恢復到4學分,這樣一周可以2課時。高中學校的機房硬件多數比較陳舊,應該有專項資金來補充、更換。此外,應加大、加強教師專題培訓,特別是邊遠地區。

張宏杰:為做好學段之間的銜接,建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名稱也更名為“信息科技”。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1和必修2這兩部分的學分為3個學分,總課時數為54課時,若每周1課時,則需要安排三個學期來學習兩個必修模塊的課程,一線教師在第4個學期里的工作量不好體現,而且根據反饋,項目式教學需要更多的課時保障,建議必修學分提升至4個學分,或者縮減相應內容。

信息技術更新迭代迅速,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亟須快速跟進,傳統紙質教材受到制約,建議基于教學管理平臺開發相應的數字教材和配套教學資源,通過集成考勤管理、作品收集、測驗測試、自評互評等功能模塊,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及管理模式。

在踐行新課程新課標的過程中,希望有長效的機制保證課時、學分的落實,希望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計中,能有針對信息技術教師定期開展關于新技術應用的專題培訓,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師生數字素養。

田俊南:建議采取相應政策和規定有效監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和課時安排,以保證每學周2節課的開設。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通過對幾位市級教研員及教師的訪談,我們對2017版的高中課標實施情況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其中也反映出了一些普遍的現象。他們為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提出的相關建議,為課標的修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后記:本刊自2018年11月開辦“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教學實施”專欄以來,5年間共討論話題50余個,覆蓋整個高中課程標準要求的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擇性必修模塊,為大家理解課標、實施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幫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已經出臺并逐步實施,《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已經開始中期修訂,一個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的工程正在展開,信息科技教學大有可為。

作為信息科學和技術課程開展的重要陣地,《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始終會堅持面向一線、面向教師、面向課堂,切實為廣大信息科學和技術課程的教師、教育工作者服務,為信息科學和技術課程的建設、實施、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歡
課標學分學業
艱苦的學業
依托課標 夯實基礎 精準備考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新舊課標比較——以實驗版課標和2017版課標為例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學分美食
2016年全國課標卷透視與2017年備考展示
基于課標“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