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友好”教育的實踐探索

2023-07-04 08:32莊孝成
陜西教育·綜合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兒童評價學校

莊孝成

新時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進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綜合改革發展時期。近年來,榆林高新第四小學堅持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宗旨,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在探索學校教育教學一體化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了“兒童友好”教育辦學思想,引領學生“五育并舉”,融合發展,在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給出“如何培養人”的教育實踐回答。

“兒童友好”教育的基本內涵及核心理念

“兒童友好”教育以兒童為中心、站在兒童立場、為兒童成長服務。按照“兒童優先、兒童平等、兒童參與”原則,保護、引領、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教師從兒童成長需要出發,用兒童視角觀察,要有像大自然包容萬物自由生長的博大胸懷,賦予每一個孩子生命發展的無限可能。學校把師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增強師生“人的發展不是來自外在的強迫,而是源于其內在的力量覺醒和自我萌發生長”意識。

“兒童友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發展、養正”,構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捌降取奔礃嫿ü芾碚?、老師、學生、家長之間以同等地位,促進友好和睦的人際交往互動,師生有同等機會、利用學校資源來成長自己?!鞍l展”即尊重“兒童優先”發展權,每位老師要把自己的發展作為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促進雙方協同發展,努力成為一個自己希望的、全面發展的人?!梆B正”即涵養正道、養正行健,培養全校師生符合當今社會規范的思想道德認知和文明健康行為方式,為終身發展養成良好習慣、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兒童友好”教育提出依據

理論依據。以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主體教育理論、 教育公平理論以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關于加強兒童權利與保護、保障兒童發展權、兒童優先發展原則為理論和法理依據。

政策依據。以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和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標準中“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政策依據。

實踐依據。以長期從事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有效經驗為基礎,受深圳2011年現行示范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啟發,對近30年的教育管理經驗進行深入思考、發展創新,提出了“兒童友好”教育的辦學思想。

“兒童友好”教育實踐體系

(一)實施“兒童友好”管理

按照保障“兒童優先發展”原則,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學校章程》《五年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利于長遠的學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體系,從頂層設計構建學校先進的管理育人文化,讓學校管理由人治、法治走向文化自治、文化自覺。學校從校長、副校長、學校中層管理人員、教師等全部實行聘任制管理,全員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管理改革。從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行為方面改革創新。一是人本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實現人本和科學管理相結合;二是民主管理,讓教師、學生參與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三是自主管理,引導全體師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四是創新管理,實施網格化、扁平化、精細化管理,構建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的學校治理新模式。

(二)建設“兒童友好”課程

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兒童友好”課程體系。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把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整合為品德與人文、數學與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勞動四大課程群,每個課程群在“五育”的落實上各有側重。通過德育鑄魂、智育增慧、體育固本、美育潤心、勞育賦能的課程體系,促進“五育并舉”,融合發展。

每個課程群又按照課程的開放性原則,劃分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自選課程和綜合課程四個維度。為每個學生提供既固本強基、又有個性化豐富選擇的課程體系?;A課程由國家、地方課程組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牢文化基礎;拓展課程是學校為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拓展出的必選課程;自選課程是在課后服務中學生自主選擇的集體活動課程,有語言文字類、數理邏輯類、傳統文化類、信息科技類、體育健康類、藝術素養類六大類70多門校本課程資源供給,促進學生多元成長;綜合課程是每年在規定時間舉行的學生綜合能力拓展提升課程,如入學課程、離校課程、研學實踐、藝體聯賽、漢字聽寫、詩詞和成語大會等,給學生搭建了全員化、過程化和常態化展示舞臺。

(三)構建“兒童友好”課堂

全面貫徹落實“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和“雙減”要求,構建智慧環境下“五環一評·兒童友好”互動課堂改革模式,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將課堂結構分為“導—學—展—練—延+全程評價”,將課堂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其中“學、展、練”是三個基本環節,“導、延、評”是輔助環節。教師應用《學生課堂激勵評價手冊》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全程評價”,構建開放、和諧、安全、合作、民主的“兒童友好”課堂氛圍;讓課堂學習成為“個體主動、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交往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改革中配套應用“七維觀課”記錄表和課堂診斷分析量表,對每位教師開展課堂診斷、深度研討分析,為每位教師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的教學改革自畫像,構建符合兒童成長需要的“兒童友好”課堂教學生態和評價體系。通過課堂提質增效,為課后學生減負助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和學校內涵發展。

(四)設計“兒童友好”作業

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改革和“雙減”要求,建立“兒童友好”作業智慧平臺管理應用,建立“兒童友好”作業設計、審核、公示、批改、采集、分析、整理、成果考核等系列管理制度。各學科扎實開展課前、課堂、課后作業設計研究,設計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基礎性、發展性、選擇性的分層作業。各學科按單元整體設計每節作業任務,同班級按日、周整合優化作業布置,嚴格控制作業次數、強度和質量。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創新作業形式,給學生設計布置閱讀類、書寫類、運動類、調查類、手工類、科技類、實踐類、跨學科整合類等多樣化、特色化作業。文化課作業努力做到學生學習任務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發揮作業作為教師檢測日常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鞏固提高學生學業質量,實現作業改革為課堂提質增效、減輕學生負擔的改革目標。

(五)培養“兒童友好”教師

以“四有教師”為標準,提出爭做“品格高尚、仁愛溫雅,志向高遠、學識博雅,教藝高湛、言行儒雅,意趣高潔、待人和雅,氣質高逸、形象優雅”的“五高五雅·友好教師”。用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用廣博學識、教育的藝術和寬嚴相濟的方法教化感染學生,用知性高雅的氣質、謙遜寬容的態度示范引領學生成長。教師要形成鮮明的個人教育教學特色,啟迪心智之門,滋潤生命之花,成就學生精彩人生。

讓每一位教師都能遵循“兒童友好”教育理念,保障兒童的平等權利,不受欺凌傷害。運用適合兒童發展水平、能力和個性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引導兒童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站在兒童視角觀察、看待并理解兒童,與教師、兒童、家長建立起合作成長、和諧友好的伙伴關系,教師同伴之間形成學習成長共同體。

(六)培養“兒童友好”學子

“友好學子”是以培養“有德性、有知性、有靈性、有健康”的學生為總體方向,以尚禮、善學、博藝、創新、健體為衡量維度。讓每一位“友好學子”擁有知性的“真”、德性的“善”、靈性的“美”和健康的“好”。引導學生與自然友好、自我友好、同伴友好,互助成長、共同進步。

“有知性”是指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懂得傾聽、會獨立思考、能規范書寫、合作探究,有好奇、質疑、想象、批判等思維品質?!坝械滦浴笔侵笇W生在道德修養具有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行為,自覺遵守與維護社會公德,熱心參與集體活動,勇于承擔家庭、集體和社會責任,具有良好公民素養?!坝徐`性”是指對學生人文修養、藝術涵養、身心覺悟、興趣特長方面的要求?!坝薪】怠本褪且龑w學生養正行健,讓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文化素質和強健的體魄,為一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實施“兒童友好”評價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重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發展、自主發展為導向,以尚禮、善學、博藝、創新、健體為標準,按照評價內容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維化的路徑,構建系統的兒童友好評價體系。

評價內容多樣化,通過每學期校園“十佳之星”的評選,使評價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更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評價主體多元化,更尊重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將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及家長、社區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多維化,要求站在兒童視角多維度觀察,采取過程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口頭評價、書面評價、體態語言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的評價激勵效果。

(八)構建“兒童友好”班級

構建“文明行為好、學習風氣好、衛生紀律好、文化氛圍好、自主管理好”的“五好”班級管理標準,兒童“友好班級”的文化、環境、空間建設有具體要求。班級文化建設內容包括命名班級(中隊)名稱,制定班級公約、班訓、班歌,設計班級標識(班徽、班旗、班級吉祥物)等。創設窗明幾凈、花草點綴、文化氛圍濃厚、整潔優美的學習環境。班級空間建設為每個班級裝智慧電子班牌,建設學生網絡學習空間,把教室建設成集學習、圖書、閱覽、實踐、探究、展覽為一體的習慣養成和人格成長室,將教室從物理空間提升到文化空間和精神空間。

(九)建立“兒童友好”家庭

學校建立家長成長中心、家長服務中心、家校共育委員會。學校培養教師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組建家庭教育的心理輔導團隊、家庭教育指導團隊、志愿者服務團隊。開展心理訪談進校園、家校共育大課堂、家長進課堂等活動。每學期開展評選表彰書香家庭、教子有方好家長。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管理、學生學習活動組織,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構建學習型家庭。完善家校聯動機制,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互補、互相促進,實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協調發展。

(十)建設“兒童友好”校園

建設優美“兒童友好”溫馨校園文化育人環境,讓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凈化,更有文化,建設適宜兒童學習生活的教育教學設施,通過優美人文環境熏陶育人,潤物化人。建設開放書吧、座椅、超星閱讀器、電子班牌、校牌,安裝適合不同身高兒童的課桌椅、洗手臺、感應節水閥、照明光源、防欺凌報警按鈕、一鍵報警器。消除校園里可能威脅兒童安全的所有隱患。建立起交警、值周老師、班主任、保安、家長志愿者“五位一體”的護學崗。每月定期舉辦應急、疏散、消防、反恐等各種演練,提高學生的保護、自救自護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兒童友好”教育是榆林高新第四小學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根本問題,尊重教育規律、回歸教育本真,努力改變教育功利化現狀,構建出的一個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的完整的育人體系。相信學校在這樣的育人體系下,定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高新第四小學

猜你喜歡
兒童評價學校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留守兒童
學校推介
六一兒童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