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角下提升高職思政課親和力的實踐探析

2023-07-04 04:56古冬雁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親和力思政課新媒體

【摘要】本文論述提升高職思政課親和力的現實意義,分析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思政課教學親和力的可行性,提出新媒體視角下提升高職思政課親和力的路徑:發揮新媒體內容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親和力;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學手段的親和力;立足新媒介素養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親和力。

【關鍵詞】新媒體 高職院校 思政課 親和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3-004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彼颊n的親和力,是指思政課對學生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學生對思政課產生的親近感和認同感。使思政課具有親和力是提升課程理論性、思想性和針對性的前提之一,也是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在新媒體技術廣泛運用的背景下,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發生一定的變化,導致思政課的教學生態也隨之改變。高職院校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思政課教學,能夠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傳統課堂優勢與信息化教學優勢相互融合,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克服思政課缺乏親和力的弊端。

一、提升高職思政課親和力的現實意義

(一)內容具備親和力符合新時代大學生認知發展規律

當前的高職學生以“00后”學生為主,該群體與“80后”“90后”相比,網絡身份標簽更加明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期《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10.07億,10—19歲和20—29歲的手機網民比例分別為12.3%和17.4%。由此可見,以智能手機為主要網絡終端的新媒體已經成為高職學生學習、交際、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新媒體具有傳播迅速、信息海量、渠道多元、不受時空限制等突出特點,能夠為高職學生提供大量個性化、趣味化的信息。與傳統的口述式教學相比,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更靈活、教學過程更有趣,這樣的教學吸引力與感染力更強,也凸顯了課程的親和力,更符合新時代大學生認知發展規律。

(二)方式具備親和力可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親和力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高職學生對思政課普遍存在枯燥、無趣、高冷等印象,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難以產生情感的共鳴,甚至容易因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深奧難懂對其產生強烈的疏離感。在此層面看來,利用新技術、新工具對高職思政課進行改革創新,改變課程教學既有的刻板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親和力,使學生對課程認識有所改觀,為高職思政課提質增效奠定基礎。此外,新媒體平臺能夠為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新媒體技術的即時性和互動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互動機會,為教師更好地掌握學情、調整教學方案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教師具備親和力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是符合當前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立足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愛學生個人成長,追求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之間的辯證統一,強調將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具備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作為教育中心任務。因此,教育過程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感化,實現學生內在素養的提高。思政教師要通過不斷提高自身待人處事的親和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密切追蹤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方式、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設計思政課教學方案與教學計劃,做到想學生之所想、供學生之所需,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贏得學生的信任,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及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充分實現思政教育的人文關懷和道德培養目標,切實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扎實學習基礎、富有創新進取精神、具備獨立學習和綜合實踐能力、擁有鮮明個性的一代新人。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思政課教學親和力的可行性

首先,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網絡設備,并且熟悉互聯網的應用;高職院校普遍具備運用新媒體教學的硬性條件,大部分學校已實現無線網絡的校內全覆蓋,學生在教室、寢室或其他實踐場所均能便捷地使用移動網絡設備,這為在線教學及線上學習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支持和網絡保障。此外,近年來網絡學習平臺不斷完善、網絡課程持續建設,高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設備進行思政課學習,網絡學習已成為學生“網絡化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多種通訊軟件為新媒體教學提供了軟件支持。近年來,微信、QQ、釘釘等通訊軟件已經成為全民普及的跨平臺通訊工具,支持多人參與,兼容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內容信息,成為信息化工作、學習和教學的重要載體。這些通訊軟件為高職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輸出提供了實用工具,更為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親和力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最后,慕課及其他在線開放課程為新媒體教學提供了有益補充。大量由重點院校、本科院校及高職院校開發的慕課(MOOC)已經逐漸上傳至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等網絡教學平臺上,其中思政課是在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高職院校的許多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SPOC)也逐步上線,互聯網教學平臺中有大量滾動開課的免費思政MOOC和SPOC。這些網絡課程成為打破時空限制、供學生隨看隨學的寶貴資源,為高職院校開展多元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補充。

三、新媒體視角下提升高職思政課親和力的路徑

(一)發揮新媒體內容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短視頻、動漫番劇、動圖、表情包等內容深受高職學生的喜愛。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內容多元化、生動化、趣味化的優勢,將其與思政課相融,使思政課擺脫高冷的刻板形象,成為較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課程。

例如,講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教師可以引入在嗶哩嗶哩彈幕網播出的國產動漫《領風者》作為教學輔助素材。這是一部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而推出的動漫作品,將馬克思與二次元形象相結合,講述了馬克思的一生,包括他的哲學思想的演變、他的政治經濟學思考、他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貢獻、他與燕妮的愛情、他偉人的一面和他常人的一面,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嚴肅活潑、與眾不同的革命領袖形象。這部動漫立足青年群體的審美需求與興趣特點,用藝術化、形象化的手段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受到了學生的青睞??梢?,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生動的新媒體素材,可以使抽象、嚴肅的思政課親和力顯著提升,從而迅速拉近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此外,MOOC、SPOC等線上開放課程內容十分豐富,極大地滿足了高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其可以作為一種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相比刻板的傳統課程,新媒體平臺的運作體現了“用戶至上、體驗為先、內容為王”的互聯網思維,所提供的資源豐富多彩、富有時代氣息且十分“接地氣”,比較符合高職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心理規律,使其更易產生認同感、親近感,從而增強學生將理論知識外化為自覺行為、內化為道德修養的意識。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學手段的親和力

在新媒體視角下,手機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成為教學的助力,也可能成為教學的阻礙。針對高職學生手機不離身沉迷于網絡的現狀,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改“堵”為“疏”,將新媒體網絡轉化為思政課教學優勢,由此提升思政課教學手段親和力,吸引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

新媒體網絡教學具備較強的時空靈活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手機注冊登錄MOOC、SPOC等線上課程平臺,課外觀看教學視頻、參與在線測試與在線互動交流等;可以組織學生建立思政學習微信群,在群里不定期推送主流媒體時政文章,鼓勵學生以群聊的方式探討時政問題,另外要求學生關注“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聞”“光明理論”等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及新聞熱點。利用通訊軟件開展思政課教學,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也使學生獲得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這為學生自覺接受理論熏陶、積累方法及經驗提供了強大助力。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直播、線上會議室等方式發起話題討論,鼓勵學生通過發帖、彈幕、回復等方式自由發表意見、討論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給予實時反饋,師生雙向互動,實現教學的精準化和多元化,也打破了傳統思政課堂單向教學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設計在線競賽活動,將傳統的思政理論教學轉化為鮮活生動的“網絡游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思政課學習;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布課前預習資料及課后拓展學習資料,尤其是以視頻、動畫、影像等形式呈現的案例資料,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滿足學生預習或延伸學習的需要。如將《筑夢路上》《必由之路》《我們走在大路上》《將改革進行到底》等近年來拍攝的紀錄片,以及《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主旋律電影,發布于網絡平臺,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觀影和學習。

(三)立足新媒體素養優勢,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親和力

鑒于新媒體技術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優勢,且利于新媒體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是一種流行趨勢,思政課教師若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正確認知與實際運用能力,容易導致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只是表面功夫,使教學過程中輸出的內容趨于程式化,給人冰冷的錯覺。對此,高職院校要立足新媒體素養要求,著重提高思政課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認知程度、運用能力,從而提升教師的職業魅力與教學親和力。

首先,應當及時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使其建立新媒體意識,并在原有思政理論和教育素質的基礎上,學習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采取思想熏陶和技術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工作會議及學術交流中增加新媒體技術內容的比重,分享典型課例,介紹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優勢。同時,邀請相關專業人士來校開展定期培訓,并讓年輕教師與中老年教師結為學習對子,督促媒介素養不足的中老年教師不斷跟進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提升其對新媒體技術的認知程度。通過結對學習,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新媒體教學意識、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當思政課教師具備一定的新媒體技術基礎后,學??梢灾朴喴幌盗械募畲胧?,如不定期舉辦以新媒體技術為主要手段的微課比賽、課件制作評選等,不斷磨煉教師的新媒體技術應用技能,使教師能夠科學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增強思政課程的親和力。

其次,提升教師運用網絡語言的能力,使其善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詮釋思政課內容,提升教學感染力和親和力。如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使用與學生語言習慣相近的網絡熱詞“點贊”“喜大普奔”等活躍課堂氣氛,或者利用網絡流行語詮釋主題。筆者在講授“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這一主題時,將當前網絡熱詞“躺平”“擺爛”等作為關鍵詞,設計了“躺平的人生是否有意義”“你愿意擺爛嗎”等導入環節的思考問題。熟悉的網絡用語,迅速拉近了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積極與教師、同學互動,通過辯論與分析明確了“躺平”和“擺爛”觀念的危害所在,進而深入理解了該主題的內涵。

親和力是影響高職思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并在教學中獲得廣泛應用,思政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網絡技術的優勢,將其合理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為滿足高職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知識資源,提高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提升高職思政課的親和力,進而提高高職思政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云云.參與式教學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路徑[J].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2022(11).

[2]李德瓊,袁睿聰.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親和力影響因素探析[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

[3]趙宗更,姜明志.合力與“和”力: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提升的雙重路徑[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

[4]欒云鏹,劉艷.主體、客體、介體、環體: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四種進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8).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關于公布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廣西財經素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財經素養融入高職思政課改革探索——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2022ZJY24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古冬雁(1981— ),廣西昭平人,在職研究生,副教授,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黨建。

(責編 黃健清)

猜你喜歡
親和力思政課新媒體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